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524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docx

检测二十三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

检测(二十三)“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一)题材针对练

(时间:

60分钟满分:

88分)

1.[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11分)

王昭君

[唐]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 ①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1)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

(3分)

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

(3分)

(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

(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3分)

2.[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

“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

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色美:

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

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

将菊花的色、香与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2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3.[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逋逃:

意为漂泊无家。

②行朝:

迁流不定的朝廷。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分)

(2)①漂泊思归之情。

(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

(1分)“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1分)(意思对即可)

4.[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

(5分)

答:

 

(2)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

请作简要赏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没”字明写飞鸟的不知去向,同时又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

“空”字,写友人远去了,只有青山依依向人,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

(5分)

(2)虚实结合(或想象),前一句实,后一句虚。

(2分)前一句写诗人目送着友人的行舟远去,直至消逝在长江尽头;(2分)后一句想象着友人正在夕阳灿照的五湖(当指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2分)

5.[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11分)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

[注] 谩:

徒然。

(1)“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5分)

答:

 

(2)词的下阕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该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心因离别而愁。

(3分)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2分)

(2)①借景抒情。

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2分)②对比(反衬)。

“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

(2分)③拟人。

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分)

6.[边塞征战诗]阅读下面两首边塞诗,完成

(1)~

(2)题。

(11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 ①玉帛:

指乌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

②乌:

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

③觱篥(bìlì):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

(6分)

答: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1)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1分)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2分)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1分)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2分)

(2)(示例一)动静结合。

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

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

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

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

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

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

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

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

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特点2分,简析3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山水田园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过村

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①清和:

农历四月。

(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6分)

答:

 

(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5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绘色角度、立意角度各3分,意思对即可)

(2)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

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

(3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

(2分,意思对即可)

 

8.[爱情闺怨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4分)

答:

 

(3)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4分)

答:

 

参考答案:

(1)清明前,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清明后,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景色又让作者感到郁闷、惆怅。

(2)“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出深闺女子心情的郁闷,意味无穷。

(3)下阕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莺声、绿、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

检测(二十四)“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体裁分类练

(时间:

60分钟满分:

88分)

[体裁

(一) 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陇头吟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在联系。

(5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5分)

(2)用对比(反衬)手法。

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的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插秧歌

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注]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莳:

移栽植物。

这里指插秧。

(1)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尾联进行赏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5分)

(2)最妙的是尾联,表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品格,模拟农夫的口吻说秧苗还没有生牢,插秧尚未完成,让妻子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以免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

(3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农夫的动作和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11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全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6分)

答: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5分)

答:

 

参考答案:

(1)全诗通过描写春风吹落春花,树木清阴,湖岸宁静,庭院幽深,鸟儿啼唱等景象,(2分)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暮春山景图,(2分)表达了作者恬淡宁静、怡然自乐的心境。

(2分)(答“透露出孤寂之感”可得1分)

(2)以动衬静(或:

以有声写无声)。

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答出“以动衬静”给2分,分析恰当给3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

(1)~

(2)题。

(11分)

秋夜词

 翱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秋 夜

得仁

秋气满堂孤烛冷,清宵无寐忆山归。

窗前月过三更后,细竹吟风似雨微。

[注] 翱生在南宋末年,是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诗人。

元兵破宋时,他率乡兵投奔文天祥。

文天祥被元人拘禁后,翱隐姓埋名,漫游东南,不时抒发持志不屈、怀恋故国的思想感情。

(1)这两首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2)两首诗都写了“月”,试简要分析两首诗通过“月”表达的不同感情。

(6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运用暗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

(1分)山外之“山”、树边之“树”,暗喻被元军占领的一片混乱的江山,把作者的满腔愤恨含蓄地表达出来。

(2分)“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又对仗工整。

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细竹吟风似雨微”,把月下微风吹细竹的声音比喻成下着细雨的声音,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风吹细竹的曼妙声音。

(2分)

(2)诗中“隔断秋月明”只是诗人的设想,作者设想如果眼前的“山”和“树”能够隔断秋月之明,就可以使自己看不见外边的世界。

诗人是以此表示与元廷不共戴天的气节。

(3分)诗中的“月”是渲染环境的意象,通过“月过三更”来说明夜已深而诗人却无眠,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寞、思乡的感情。

(3分)

[体裁

(二) 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忆娥

辰翁

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娥》见属,一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 ①中斋:

邓剡的号。

邓剡,和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

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③梅发:

白发。

(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一句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2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2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1分)(答到风雪载途,朝京人绝得1分;渲染悲凉气氛1分;与往昔繁华对比得1分;烘托感慨或表达眷恋之情得1分;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得1分)

(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分)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2分)

6.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

(1)~

(2)题。

(11分)

好事近 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

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

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

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5分)

答:

 

参考答案:

(1)元宵节(上元节、元夜)。

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吹,元夕无月,带来夜雪。

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的,天空的烟火似乎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

(2)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花的情浓,突出“梅”的形象;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两首词均表达了词人对不同于世俗的高洁理想的追求。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阮郎归 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④还。

[注] 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

通“彤”。

④鸾辂:

帝王所乘的车驾。

(1)这首词的上阕是怎样表现“断肠”的?

(3分)

答:

 

(2)“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

②展开联想,吐露悲意:

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

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

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

(每点1分)

(2)反衬。

(2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

(2分)(如答“衬托”亦可。

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

如答“对比”,不得分)

(3)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

(1分)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

(1分)

[体裁(三) 曲]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

(2)题。

(11分)

[双调]殿前欢

贯云石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

夜来微雨天阶净。

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

穿芳径,十二阑干[注]凭。

杏花疏影,柳新晴。

[注] 十二阑干:

形容楼上阑干曲折。

(1)该曲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5分)

答:

 

(2)该曲句句写春景,但全曲没着一个“春”字,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该曲刻画了一个闲适、安逸、钟情于大自然美好春景的人物形象。

(2分)作者借用“听”“穿”“凭”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的惬意,又借用小院春天的美景映衬出主人公心情的舒畅。

(3分)

(2)风吹来的“卖花声”借用听觉点明春天的到来,(2分)“微雨”与“轻寒”点明这时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借用主人公穿花径与凭栏欣赏的细节衬托春景之美,(2分)最后又以“杏花”与“柳”这些春天特有的景物写春色之迷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