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542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铁岭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辽宁省铁岭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分)

下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100m,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960mB.799mC.1080mD.670m

2.图示区域河流()

A.北半球向南流B.南半球向南流

C.北半球向北流D.南半球向北流

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DOME—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并正式开始。

读“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3—6题。

3.如果图中a表示晨线,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S,90°WB.23°26′N,90°E

C.23°26′N,90°WD.23°26′S,90°E

4.对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置会移动②高度会变化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图示时刻,A、B、C、D四地中,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分别是()

A.C地和D地B.B地和A地

C.D地和A地D.D地和B地

6.图中①、②代表的洋流名称分别是()

A.马达加斯加暖流、秘鲁寒流B.厄加勒斯暖流、巴西暖流

C.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D.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

图1为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

分析回答7~9题

图1

7.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北京四中网校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

8.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9.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利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1.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采光B.民俗C.通风D.交通

读某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反映该省

A.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40岁人口比重先下降再上升

D.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3.根据图示,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将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面临巨大压力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图6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

分析回答14~15题

14.该城区

A.可能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

B.气候类型可能为温带海洋气候

C.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

D.地势西北高向东南低

15.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g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

读图14,回答16、17题。

16.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17.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方与其所在国家对应正确的

  A.①--印度B.②--中国

C.③--巴西D.④--俄罗斯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

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据此判断18~19题。

18.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19.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的逆辐射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图11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11判断20~21题。

20.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D.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

21.丁地区三类交通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其原因可能有()

①需要进行交流的物资少

②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③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④河流因干旱,水量小,通航河段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读“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单位:

㎜),判断22~23题。

22.两区域纬度相当,但降水差异较大,原因是()

A.乙区域由于常受台风影响所以降水多

B.甲区域由于深居内陆,夏季风难以进入,降水少

C.甲区域的降水由西向东递减

D.乙区域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

23.若想获得甲区域的卫星影像资料主要利用的技术手段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判断24~25题。

☆☆

☆☆

☆☆☆☆

☆☆☆

☆☆☆

☆☆

☆☆☆☆

☆☆☆☆

☆☆☆

2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是()

A.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寒潮、酸雨

C.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

D.水土流失、酸雨、土地荒漠化、寒潮

25.造成甲类问题在“晋”区域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黄土垂直节理发育B.夏季多暴雨

C.植被稀疏D.植被破坏严重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类循环模式的构建是最常见的典型案例。

读图4判断26~28题。

26.若此图表示中纬度或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状况,且S表示南方。

可能表示地面点G和近地面风向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副热带高压带、西南风②极地高压带、东北风

③副热带高压带、西北风④极地高压带、东南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7.若此图表示大洋环流,则可能表示的是()

①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②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③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④北印度洋的夏季环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8.若此图表示海陆间循环,且S表示地球表面,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G表示海洋,H表示陆地

B.径流②的右岸始终比左岸陡

C.③表示蒸腾,④表示大气输送

D.①②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起主要作用

读世界几条主要河流简图及各河流的有关数据,完成29—30题。

河流

流域面积(106km22)

平均海拔(m)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温度(℃)

5.91

470

2030

27

3.27

660

760

13

1.91

860

510

27

1.67

1540

2030

18

0.81

1860

760

13

29.河流代号与表格数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d乙—b丙—a丁—e戊—c

B.甲—e乙—c丙—a丁—d戊—b

C.甲—c乙—a丙—b丁—d戊—e

D.甲—e乙—a丙—d丁—c戊—b

30.图中河流b和河流c流域内,在当地农业发展初期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D.湿地减少

二、综合题

1.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年较差

日较差(℃)

(℃)

年平均

1月

4月

7月

10月

昆明

12.1

11.1

13.9

14.8

7.2

8.8

贵阳

19.1

8.0

6.9

9.3

8.0

7.5

材料三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

1月~次年4月

5~10月

降水量(mm)

降水日数(天)

相对湿度(%)

降水量(mm)

降水日数(天)

相对湿度(%)

昆明

116.3

31.0

66

918.1

103.6

79

贵阳

278.5

80.9

77

849.8

95.0

76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4分)

(3)材料二显示,1月昆明和贵阳气温日较差差异相对其他月份达最大,请结合材料三以及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2.(2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

图12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

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三:

图13中的河南省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4分)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6分)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10分)

以下两题二选一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震,首都太子港大片建筑物倒塌,总统府部分坍塌。

海地总理估计遇难人数最终可能高达10万。

(1)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多发,因为海地位于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2分)

(2)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大,请分析原因?

(8分)

【选修——环境保护】

4.(10分)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

读图18“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4分)

(2)我国经济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哪里?

人为原因是什么?

(6分)

辽宁省铁岭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AC6-10DACBB11-15ADBDC16-20DBACB21-25CBACD26-30BCDCA

二综合题

1.(10分)

(1)昆明:

全年无夏,春秋相连(长达9个月,约有3个月的冬季),或四季如春。

贵阳:

四季分明。

(2分)

(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则是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4分)

(3)1月(冬季),贵阳(易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相对湿度大).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阴雨导致大气逆辐射强,对大气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

故贵阳气温日较差小。

而其他月份(如7月、10月)降水日数差异明显减少。

所以1月昆明和贵阳气温日较差差异大。

(4分)

2.(20分)

(1)1956~1960(1961)  CD(4分)

(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上升  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6分)

(3)有利: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不利: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旱涝等气候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冷害(寒潮);(6分,三点即可满分)

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全国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4分任意两点即可)

3、自然灾害与防治

(1)环太平洋地震带(2分)

(2)震级高,灾害强度大(2分),震中位于该国家境内,震中距小(2分)建筑物抗震能力差(2分)震源浅、地质结构不稳定、灾情预警系统不完善、救援能力差(任一点既可得2分)

4、环境保护.

(1)地处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2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

(2分)

(2)我国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过渡地带,尤其华北地区。

(2分)

原因:

该地带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2分)且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污染严重。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