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766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docx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1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二章)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识记:

  1、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领会:

  1、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

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

  识记:

  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

  2、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3、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

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 (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有一特殊现象:

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

  应用: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联系教育教学实际)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又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分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和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

充分利用教学的积极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出现,

(1)学校应该在远离公路、铁路和闹市的地方。

(2)教室要与音乐教室、操场有一定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安静。

(3)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

(4)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大众化。

(5)教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6)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

(1)新颖、系统、严密的教学,容易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内容贫乏、零乱,脱离实际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容易涣散。

(2)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太深,太易太浅的内容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师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信息和新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4)既不要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重复,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水平,一味的赶进度,这些做法都无法使学生的注意保持在所学的内容上。

  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

(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2)讲授重点的地方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一边讲一边写黑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把讲述、提问、演示与学生看书、回答、做练习、做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4)启发式教学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

(5)正确而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6)教师讲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听懂,声音的高低快慢要适度,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7)板书要整齐,字迹要工整。

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

(1)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

(2)对于那些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和教材,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更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向往和追求,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教学常规。

(1)建立正常的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的分散。

(2)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严格遵守纪律和作息制度,养成自觉组织和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的习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3、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这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1)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必须严密紧骤,使教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2)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活动,减少注意分散的机会,从而保证有意注意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的状态。

  (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

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

因而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在一堂课中,

(1)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原来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必须通过组织教学明确目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接着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内容发生兴趣,形成无意注意;(3)讲到重点、难点和关键时,又提醒学生加强有意注意;(4)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的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入无意注意;(5)下课前,学生注意容易涣散,在布置作业时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样一堂课就能做到注意的松紧交替,有张有弛,不易疲劳,始终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课堂上学生分心的控制措施

  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消除分心。

(1)超前控制。

预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分心情况和分心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打预防针”,减少或消除分心的产生。

(2)信号控制。

教师发现学生分心情况,可采取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动作,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讲

课等暗示信号,向分心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

这样做可以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

(3)邻近控制。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分心的学生并站在他的身旁,或轻拍其背或加重语气以提醒。

(4)提问控制。

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不注意的学生起来回答,以达到控制分心的目的。

(5)表扬(批评)控制。

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使不注意听讲或违犯纪律的学生警觉,从而自我改正错误,,自动转入注意听课状态。

当然,采取恰当的批评,指出违犯纪律和不注意听课的错误,控制分心,也是必要的。

(6)偶发事件的处理。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外界的干扰,学生的纠纷。

教师应先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问“刚才讲到哪里了?

”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所讲的课题上来。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三章)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识记:

  1、记忆:

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2、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识记就是信息的加工;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回忆就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

  3、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把记忆分为: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持续的时间是0.25—2秒。

短时记忆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

长时记忆持续的时间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

这三中记忆是相互联系的: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如果加以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

  4、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5、识记:

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6、识记的种类

  

(1)按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

是指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反复感知,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

  7、遗忘:

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8、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看出遗忘规律是: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9、回忆:

是人脑对经验的提取过程。

它有两种水平:

再认和回忆。

  领会:

遗忘的原因:

  关于遗忘的原因,至今心理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设性的学说。

(一)衰退说。

遗忘是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二)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所致。

干扰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

先学习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记忆

  领会:

  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校晌疃退伎嫉闹苯佣韵蟆?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教给儿童一些记忆策略:

(1)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作充分分析。

  应用:

  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措施。

(联系实际来说明)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

  (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

  (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适当的超额学习。

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节想象的概述

  识记:

  1、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和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可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

积极的幻想是理想,消极的幻想是空想。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考试

第四节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应用:

  怎样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举例说明)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2、结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A、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

  B、对抽象词做具体形象想象。

  C、对人物做拟人想象。

  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五章)

第一节情感的概述

  识记:

  1、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情感和认识过程的联系:

认识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认识过程。

  3、情感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表情可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4、情感的功能:

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

  5、情感的种类:

  

(1)按情感的状态,可把情感分为激情、心境、应激三种。

  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微

  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2)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可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

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

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状态。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情感

  识记与领会:

  小学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过度焦虑又称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情感发展中较常见的一种问题。

分为素质性焦虑和境遇性焦虑两种。

  

(1)过度焦虑儿童的表现:

A、整日忧心忡忡,总担心回发生什么事情。

B、对自己做过的事是否适当,总感到不放心。

C、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过分担心,生怕不如别人。

D、常感到有躯体疾病(实际没有)。

E、有明显的紧张感,不能放松自己。

F、自我意识强烈。

  

(2)如何帮助过度焦虑的儿童。

首先区分其性质,如属境遇性的,找出成因,加以调整,就会收效。

如属素质性的,往往与性格有关,则帮助其找出性格的不足,培养自信、自立、客观判断等方面的能力,通过长时间帮助,逐渐改造。

  2、恐怖症是儿童对某些事物、情境或观念表现出不适当的、异常强烈的恐怖情绪。

  

(1)儿童恐怖症的类型:

儿童恐怖症通常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A、动物恐怖症;B、特殊境遇恐怖症;C、见人恐怖症;D、学校恐怖症。

  

(2)儿童恐怖症产生的原因:

A、不恰当的恐吓;B、性格缺陷。

  (3)对恐怖症儿童的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采用让人的肌肉放松的方法来逐步与紧张对抗,最终以松弛压倒紧张恐怖。

其治疗包括:

A、肌肉放松训练;B、建立恐怖等级;C、实际治疗。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节意志的概述

  识记:

  1、意志:

是人在行动中自觉的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三个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意志又对认识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意志对情感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5、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意志努力。

  6、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和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和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冒失;和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冲动性和怯懦;和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

教育心理学简述题总结一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答: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2、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

答:

1)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2)其目标是,让学校产生最佳心理环境,让班集体产生最佳心理氛围,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社会角度,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

4)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②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③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

3、如何理解学校心理辅导?

答:

1)学校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必须的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2)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

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4、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

答:

1)使学生适应学习。

2)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思想品德、审美素质发展提供心理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5、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

答:

1)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6、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

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

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

5)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

6)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

7、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

1)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2)进行学法指导3)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4)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5)锻炼坚定的意志。

6)培养活跃的思维。

7)陶冶积极的情感。

8)炼就字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8、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

答:

1)批评要合理2)批评与教育相结合3)批评要及时4)批评要考虑错误的原故5)批评要和风细雨6)不要当众批评7)批评要带有鼓励8)批评不要七嘴八舌

教育心理学简述题总结二

1)、如何调适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

答:

正视心理冲突的大量存在后,重要的是要善于调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教师在学习探求中用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观念武装自己。

充实提高自勉自慰,就会对不切实际的特质欲望和烦恼人心的庸欲是非形成一种超脱的态度。

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

目标是教师主客观适应的焦点,所以教师调适角色冲突,提高角色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目标教师经过刻苦努力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自信心就会增强角色适应能力也随之提高。

3、在艰苦工作中,广大教师能保持乐观坚定的精神状态。

重要原因是之一是教师情系学生。

充满师爱,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教师要减少人际冲突。

首先要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乐交善处。

开朗豁达。

容人之短。

2)、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答:

理解知识主要是通过思维实现的要促进知识的理解。

1、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能给学生创设问题材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快问题的愿望。

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直观教学提供感性材料。

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

常用直观法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和正确的感性材料。

3、提供变式,通过比较形成科学概念4、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严密的体系。

通过知识的系统化和具体化,使学生有加深对知识结构和理解。

5、理解知识必强在已有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进行指导。

3)、试论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方法?

答:

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产生积极的形象,即起促进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方法很多如:

1、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知识的"骨干"是联系支持,技能的中心。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越多就越能产生学习正迁移。

从而顺利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由于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学习正迁移的又一重要因素。

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容易发现新旧知识技能间关系,这样就有利于新旧知识技能间的正迁移。

3、在教学中必须提供应用知识,技能的机会,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技能等。

以上都是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有效方法。

4)、课堂学习策略?

答: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堂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其活动的效果。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要有一定的策略。

第一、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它直接影响听课的的效果。

听课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准备,学生听课过程中要记录相关的内容,准备好上课的课本、笔记本,以及其他学习方面的用具

(2)生理准备。

上课要靠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学生要调节好自己的胜利状态、使大脑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上(3)心理准备。

为提高听课效果,必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饱满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4)知识准备主要通过预习来进行,预习有助于扫除听课中的支持障碍、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

第二集中注意。

从学生角度听课时要集中注意

(1)要寄希望于课堂

(2)积极进行思考(3)养成注意习惯(4)听课要有针对性(5)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6)正确处理和记笔记的关系。

第三最重要的内容是弄清教师讲课的思路。

第四为提高听课效率听课时还要把握课程特点和教师的特点。

5)、试论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策略?

答: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自我监控的策略。

如:

第一、学习活动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习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

对学习活动做好各种具体准备,调节好精力与情绪。

第二掌握好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要清楚学习目标。

对象与学习任务。

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听讲时弄清老师的讲课思路。

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控制自己去执行学业习计划。

排除干扰。

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第三,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学习活动之后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反馈与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应采取补求个性的措施。

学习活动后要总结自己或借鉴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6)、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答: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调控自己的行动,以道德意志去克服内外干扰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通过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来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使学生懂得道德意志的意义。

进一步增强意志锻炼的愿望和进行意志锻炼的决心和信心。

二、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道德意志锻炼,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制力。

可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境。

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条件。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意志行动进行自我评价。

增强道德意志锻炼和自控能力。

三、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有差异的意志品质不同训练的策略也不同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

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锻炼他们道德意志的自制力和沉着、耐心的意志品质。

只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收到锻炼道德意志的良好效果。

教育心理学简述题总结三

1、试论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答:

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是学生品德不良的行为。

通过对学生不良品德心理分析。

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在有利的条件下不良品德是可以转变的在教育过程中。

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如下教育措施:

一、提高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道德教育和自身实践、提高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消除疑惧心理,培养师生感情。

了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教师要首先从感化入手。

要关心,亲近和开导他们的满腔的热情。

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真诚、相信教师的善意,把老师看做知心人。

用感人的事例启发他们,使其觉醒过来,接受教育。

力求上进。

2、试论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答: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大量研究证明儿童。

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了。

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