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979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P+5O2↑

2P2O5

B.4Fe+3O22Fe2O3

C.2H2+O2

H2O

D.Mg+2HCl

MgCl2+H2↑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燃烧可生成水()

A.10g

B.9g

C.8.5g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则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2,生成CO2的质量为()

A.14g

B.11g

C.7g

D.10g

6.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

2F2O3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

SO2

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

2P2O5

7.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

B.2L氢气与18L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

C.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

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8.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9.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

A.60g

B.80g

C.90g

D.120g

10.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

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1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

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13.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

1

14.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只含氧元素

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只含钠元素

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都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一个

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二、填空题

16.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

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17.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生产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18.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请回答下面问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

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___________变化;

(2)罗蒙索诺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__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2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

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

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结论是:

______;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2.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

Fe+CuSO4=FeSO4+Cu,若得到16kg的铜,理论上需要铁质量是多少?

解:

设铁的质量为x。

答:

理论上需要铁的质量是14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

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种化合物中均含有氧元素,能够生成氧气。

2.【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从物质角度:

可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粒子角度:

可读为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质量角度:

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书写时要注意:

一写二配三标四查。

A中气体符号不能标在反应物中,错误;B铁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错误;C没有配平,错误。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1:

8,即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燃烧,只能反应1g氢气,生成水的质量为9g。

故选B。

5.【答案】B

【解析】由于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故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时,碳会剩余3g,则生成CO2的质量为3g+8g=11g。

6.【答案】D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C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强调质量守恒,不适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体积),A、B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C中氧气没有完全参加反应,C不正确;D选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读法可知,S+O2SO2读作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1,B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C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140g,那么反应物的质量也为140g,现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即A的质量为60g,B的质量为80g。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

(16×3)-(12+27)=9g;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16g-12g=4g,B完全反应,质量为16g,C质量增加27g-16g=11g,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9g。

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

因为A、B的质量比为:

4g:

16g=1:

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

32=1:

2,故B的系数应为2;C、D的质量比为:

11g:

9g=11:

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44:

18=22:

9,故D的系数应为2;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C+2D。

11.【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表明各反应物、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但是化学方程式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选C。

12.【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A正确;镁在空气中燃烧,由于反应前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B正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故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C正确;水蒸发为水蒸气属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没有完全反应。

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转化为符号反应式,分别用A、B表示“○”和“●”原子,则化学方程式为2A2+B2=2A2B。

14.【答案】D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由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O

CO+H2。

微观示意图中

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A正确;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正确;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

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不正确。

故选D。

16.【答案】10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D的质量为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利用计算可求出若制取8gD,需要A的质量为10g。

17.【答案】0.32t

【解析】解:

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答:

该工厂每天生产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0.32t。

18.【答案】

(1)2H2O

2H2↑+O2↑;

(2)CaO+H2O=Ca(OH)2

【解析】根据文字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一写二标三配”。

19.【答案】

(1)化学

(2)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解析】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是否生成了新物质,锡燃烧产生了白色的新物质;

(2)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将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了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m4-m2,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0.【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O2CO2

【解析】根据实验,此次反应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1.【答案】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缓冲作用;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

【解析】

(1)为了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因此锥形瓶底放层细沙;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把橡皮塞冲出,因此加一个小气球,起到缓冲的作用;因为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

(2)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得到结论是: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2.【答案】

(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2)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

(1)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但A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C中气球变小;

(2)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反应前装置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M1,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操作为:

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即天平仍然平衡。

23.【答案】

(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

24.【答案】解题中所列的已知量没有单位,应该为16kg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有单位的量必须时时刻刻带有单位,不能写成纯数字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