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505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7单元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和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形成思考、阅读和讨论等良好的学习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并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不多,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

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学习本单元内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某些化学现象可以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入手,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从生活中的一些灭火方法的分析和探究灭火的活动得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

【重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6.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难点】

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5.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1.在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上下功夫

由于本单元内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使教学内容过于单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情境设计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参观、调查活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进行有效的学习.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等的教学.

2.注意发掘本单元内容中的化学学科知识

要从化学视角研究能源、环境问题,不要脱离化学来讲述,避免和其他学科中讲解的内容雷同.例如,讲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应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

课题1燃烧和灭火

2课时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课时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1课时

单元复习教案

1课时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

1.懂得什么是燃烧,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什么是着火点,知道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

【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

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导管.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内容.

导入一:

【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

【提问】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导入二:

【设问】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

【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或录像.

【引课】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导入三:

【设问】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

【展示】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的图片.

【交流与讨论】说出或写出三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

C+O2

CO2

S+O2

SO2

3Fe+2O2

Fe3O4

  [过渡语]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一、燃烧的条件

思路一

【设问】为什么“欧罗巴”号战舰中草料成了“纵火犯”?

【学生猜想】

(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

【教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

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

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实验

【器材】500mL烧杯一个、100mL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

【方案】在500mL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如教材129页图7-5Ⅰ.

【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

【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思考】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回答】

(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其着火点的.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

【引导】想一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学生讨论】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板书】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条件

【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

【展示】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乙醇(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小结】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

【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呢?

【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

【讲解】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例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罗巴”号的“纵火犯”.

【学生质疑】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白磷如果保存不好,就极易燃烧,那么,白磷如何来保存呢?

【回答】由于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所以一般保存白磷时,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开,就把白磷置于水下.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展示】燃烧条件示意图:

【小结】通过这个三角形可以看出,物质燃烧的发生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思路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

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交流】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呢?

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

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

摩擦起什么作用?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的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活动】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小结及板书】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物质燃烧的发生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讨论与交流】观察实验现象和燃烧条件示意图,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分析】燃烧条件示意图:

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思路三

1.燃烧条件之一——有可燃物

【思考】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

燃烧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

【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多媒体展示以下物品图片)

纸张 木条 泥土 红磷 酒精 小煤块 小石头 玻璃 蜡烛

【小结】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设计意图]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

2.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

【提问】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

【探究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见教材129页图7-5Ⅰ.

【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没有氧气)

【教师】如何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学生】用导气管通入氧气,如图所示.

【教师】讲解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设计其他方案.

【学生】交流、合作、讨论并得出合理方案.(如图操作)

【学生】四人一小组根据刚才的设计合作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避免白磷燃烧造成空气污染.

【教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安全、正确地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实验回放(注意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探究实验法得出结论.

【小结】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3.燃烧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教师】如图所示,冷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学生】反思、讨论、回答.

【教师】着火点的概念:

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实例】分析2013年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过程一共持续3分钟的原因.

【小结】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探究的热情.

(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3)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实验.如图所示.

【学生】根据教师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一样.

【学生】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教师】出示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纸张和煤炭的着火点不一样.关键让学生学会比较两种物质的着火点时,如何选择温度范围.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1)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

(2)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展示】燃烧条件的总结:

[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零散知识形象化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知识拓展] 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着火点越低越易被点燃燃烧,如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

(2)氧气浓度大时氧分子与可燃物接触的面积较大,物质会燃烧得更剧烈,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与氧气结合得越充分,燃烧就越容易发生,如将木柴劈开架空后易燃烧.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认识燃烧

1.(2014·南宁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解析:

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发生燃烧;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选C.

2.(2014·郴州中考)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A.氧气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

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故选A.

3.(2014·江西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解析:

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与氧气隔绝,一会儿后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选A.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条件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

【选做题】

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的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会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5.如图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白磷(甲)    ,白磷(乙)    ,红磷    . 

(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    . 

(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    ,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能力提升】

6.伦敦奥运会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能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条件的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

7.(2014·牡丹江二模)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更容易持续燃烧,请解释其原因:

          .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 

【拓展探究】

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烧杯中有水,中间放置的无底玻璃瓶有三个口,中间开口装有倒置的漏斗,右侧开口装有导气管,左侧开口敞开.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A.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B.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

C.此装置防止点燃不纯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

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

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纸比煤着火点低,所以纸比煤易点燃.故选C.)

2.D(解析:

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木柴的燃烧.)

3.D(解析:

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B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4.D(解析:

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说明氧气已经耗尽;将燃烧匙取出,红磷又开始燃烧,说明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红磷又接触到氧气;红磷燃烧时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的着火点没有改变.)

5.

(1)不燃烧;燃烧,产生白烟;没有变化 

(2)白磷(甲)燃烧 (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