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095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0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遗传物质改变的一定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特点。

遗传病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变异)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

①如果遗传物质改变发生在体细胞,不能遗传,则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③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

④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是因为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不是因为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

2.关于人类“白化病”、“猫叫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病

C.都是遗传病,患者的后代都会患病

D.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白化病、猫叫综合症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分别是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只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白化病的父母不一定是白化病,三种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是遗传病,但其后代不一定患病。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

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详解】

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是遗传病,C错误;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

调查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4.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

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可以直接分析DNA序列,确定是否由遗传引起,故A正确。

对双胞胎进行相关调查统计也可以推测出,因为双胞胎基因组成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一个患一个不患,最可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故B正确。

进行血型调查统计分析对确定是否遗传因素引起的没有辅助意义,故C错误。

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大概确定发病方式,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5.双亲正常生出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孩子,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孩子不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父亲产生的精子

B.若孩子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

C.若该孩子长大后能产生配子,则产生含X染色体配子的概率是2/3

D.正常双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双亲正常生出一个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孩子,则该孩子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和22+XY或22+XX和22+Y两种情况结合形成的。

如果是孩子不患色盲,出现异常配子的可能为父亲产生的精子也可能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A项错误;如果孩子患色盲,则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根据色盲的遗传方式,如果孩子患色盲,则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则出现异常配子一定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B项正确;如果该孩子长大后能产生配子,则配子类型为X、XY、XX、Y,则含X染色体配子的概率占3/4,C项错误;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正常双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故不会出现四分体,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异常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图中h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生的孩子要么两病皆患,要么完全正常,与题意不符,A错误;B图可以解释“3个患血友病,另外3个患红绿色盲”,另外一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HE的配子,B正确;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H与h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7.如图为先天性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

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发生了差错

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患者2体内有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是由父方的一条染色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因而,可以确定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造成的,A、B正确;患者1体内的3条染色体不能确定来自父方,还是母方,二者均有可能,C项错误;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所致,则额外染色体可能是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D项正确。

8.某种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遗传病调查小组对某女性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患者,“-”表示正常)。

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A.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B.祖父和父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C.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D.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画出相对应的遗传系谱图:

【详解】

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每个小组可以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中的遗传病的情况,A正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正确;由父亲和母亲生出不患病的弟弟推知,该种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祖父母一定会生出患病的女儿,但姑姑是正常的,因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D错误;若用A和a基因表示,祖父患病,但姑姑正常,则祖父的基因型为Aa,父亲患病,但弟弟正常,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为Aa,由此推知,祖父和父亲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B正确。

本题的答案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某种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遗传病调查小组对某女性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再根据题意作答。

9.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Ⅳ和Ⅵ均可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便的途径是Ⅰ→Ⅴ

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诱变育种(Ⅱ→Ⅳ)、杂交育种(Ⅰ→Ⅴ)、单倍体育种(Ⅰ→Ⅲ→Ⅵ),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

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种子,A错误;Ⅰ→Ⅴ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便。

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⑥,所以育种时间长,B正确;经过Ⅲ培育形成⑤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⑤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Ⅱ→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单倍体幼苗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但单倍体幼苗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因此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10.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基因型纯合新品种的过程中,用到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项错误;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属于杂交育种的范畴,B项错误;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用到了转基因技术,C项正确;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属于人工诱变育种,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人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

B.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

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并筛选出新品种,A错误;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正确;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与AAbb的新品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C.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

D.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

【答案】D

【解析】多倍体育种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但不能产生新的物种,B错误;诱变育种中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C错误;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13.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答案】D

【解析】

⑤到⑥属于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株;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Bd的配子;③至④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产生的变异不一定有利于生产。

14.下列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

C.它们不能被反复使用

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A项正确;DNA分子中的氢键,只要碱基互补配对就能自动生成,不需要DNA连接酶的作用,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故B项错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以被反复使用,C项错误;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因此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不能用DNA聚合酶替代DNA连接酶,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B

【解析】

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

在基因工程的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

若转基因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性问题,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标记基因的选择存在误区

载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原理

载体上的标记基因一般是一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目的基因要转入的受体细胞没有抵抗相关抗生素的能力。

当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抗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使受体细胞能够抵抗相应抗生素,所以在受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该种抗生素就可以只保留转入载体的受体细胞,原理如下图所示:

16.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B.除了秋水仙素,低温也可以用于培育多倍体

C.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②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③为有丝分裂过程;幼苗1为组培苗,幼苗2为单倍体幼苗;植株B均为纯合二倍体;植株B为单倍体植株。

【详解】

图中②为精子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发生基因重组,故A正确。

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正确。

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加倍,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故C正确。

利用幼苗2进行多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个体全部为纯合子,故D错。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分析示意图中的过程及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1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基因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可以直接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的DNA序列

B.测定人类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所有的DNA序列

C.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诊治人类遗传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D.对于某多倍体植物来说,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有几个基因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具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详解】

水稻无性别分化,无性染色体,故测定水稻的基因组,可以直接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的DNA序列,A正确;人的性别决定为XY型,故测定人类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所有的DNA序列,B正确;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诊治人类遗传病具有重要的意义,C正确;对于无性别分化的某多倍体植物来说,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有几个基因组,但有性别分化的生物则不是,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区分基因组和染色体组,对于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而言基因组数等于染色体组数,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而言基因组数不等于染色体组数。

18.《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否定了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的说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关于遗传的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形成。

【详解】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A正确;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达尔文未否定变异广泛存在并遗传给后代的说法,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再根据题意作答。

19.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B.5%C.14%D.9.3%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频率计算。

基因频率指的是种群中某基因在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设该调查对象人数为100个,其中男性50个,女性50个,因此Xb的基因频率=Xb/(Xb+XB)="(5+2*1+7)/(50+100)"=9.3%。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

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答案】D

【解析】

21.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

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20%B.40%C.60%D.8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vv=400只,Vv=(600+400)×40%=400只,VV=600-400=200只,因此v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

故选:

C

考点:

对于根据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这样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

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定位】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23.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D

【解析】

重组后的酵母菌遗传物质仍为DNA,有染色体结构,能进行有性生殖,故可发生各种变异,A正确;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重组酵母菌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不会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而改变,D错误。

考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

点睛:

理解好自然选择的概念和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了黄色、绿色豌豆B.红眼果蝇中出现白眼

C.猫叫综合征D.无子西瓜

【答案】A

【解析】

豌豆种皮的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不属于突变,也不是基因重组,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属于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产生的,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