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333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

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

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

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

骨骼)

 4.提问:

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

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

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

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

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

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

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

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

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

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

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补充: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

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

你拼对了吗?

 14.小结: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说明】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

骨骼图资料:

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三、体验:

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

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

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6.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骨骼的不同作用,但他们在交流体验时往往周旋于事实本身而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把握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人体骨骼具有的多种作用。

 7.提问:

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

(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

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评析】科学课前的预习与搜集资料也是学习,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将更好地挖掘科学学习的社区及环境资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

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

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

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

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

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

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评析】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比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特点。

 三、观察:

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

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

了的身体”。

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

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

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评析】学生对于骨头是有生命的这一认识缺乏相关的基础认识,对于骨头中间能够制造血细胞的软组织骨髓也比较陌生,因此必须借助于多种资料及实物让他们在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事实面前建构正确的意义。

 四、巩固拓展

 1.谈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

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

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照片)

 (4)讲述:

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

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2、关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

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

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

关节)

 4.谈话:

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机器人行动时的动作比较僵硬,关节处的衔接也比较便于观察,能够为引入“关节”这一研究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

什么是关节?

(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

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

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评析】科学教学需要“告诉”,也需要“发现”。

告诉学生他们所发现不了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可以被发现的,科学学习就显露出了一种活力。

“找身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这一活动同时也为后面认识人体内的自由活动关节作好了准备、埋下了伏笔。

 6.小结并设疑:

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

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

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评析】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科学活动时,他们的眼、耳、身、心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丰富他们的体验,强化他们的认识。

这次体验活动的重点在于比较“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明显的差异、强烈的体验必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关节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

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

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

你的预测正确吗?

请阅读资料:

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评析】借助于动物骨骼及关节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关节连接方式是可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骨头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观察到教材上所没有提及的韧带、关节窝等更丰富的结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

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评析】学生的生活是科学学习的源泉。

人们日常所做的许多活动与身体的结构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完成各项活动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关节的不同类型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

 四、总结拓展

 1.谈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

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

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评析】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是无限的。

提一个留有思考余地的问题犹如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合适的气温、环境下,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开花。

 

3.肌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3.手臂活动模型;

 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

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

为什么?

 2.讲述:

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揭示课题:

肌肉)

 【评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

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

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

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

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

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

哪里的肌肉最少?

 【评析】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

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

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

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

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

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

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

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评析】对学生们从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评析】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

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

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

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

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

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

谁是木头人?

 讨论:

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评析】课堂的环境很有限,学校的科学活动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把科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对于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会起很大作用。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

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

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

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

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揭示课题:

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视频资料:

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

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

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

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

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

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

(视频资料:

武术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

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

身边的案例:

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

提问:

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

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

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

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

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

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

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

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

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

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

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

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

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

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

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具体见附录)

3.拓展:

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

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

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

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

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五、拓展延伸

1.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

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把它们都列出来。

思考:

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第二单元养蚕

1.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观察蚕卵和蚁蚕;

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

这是什么材料?

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

(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

(蚕吐的)

2、询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