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519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6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Ⅲ)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16页,第Ⅱ卷17-22页。

总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与核酸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细胞分裂的核酸只有mRNA和tRNAB.细胞分化的原因是核DNA遗传信息改变

C.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DNA的水解D.细胞癌变后mRNA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A.动物卵细胞一般比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供胚胎发育

B.精子细胞的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有利于精子的运动

C.人的红细胞呈圆饼状,有利于红细胞与血浆间进行气体交换

D.核膜上有核孔,有利于控制合成蛋白质的遗传物质进出

3.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核苷酸、噬菌体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抗体、受体、酶、tRNA的功能都具有特异性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活细胞都含有磷脂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5.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6.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

②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③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④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A.②B.③C.①③D.②④

7.如图1是一个双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在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

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左槽液面上升  ②右槽液面上升  

③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④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⑤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⑥利用了酶是蛋白质的特性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8.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下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用途单一

B.酶a~c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产生⑤最少的是Ⅲ过程

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

D.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9.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43.6mg

C.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粒-1·d-1

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成幼苗,干重继续减小

10.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超过40℃时甲的氧气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乙比甲更耐高温,因为乙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在较高温度下才开始下降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甲死亡

11.某种植物果实甜味(A)对酸味(a)为显性,子叶宽大(B)对狭窄(b)为显性的,经研究证明A和B是独立遗传的,如图为植物杂交实验简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皮1和果皮1的基因组成都是aabb,与传粉过程中花粉的类型有关

B.果实1的味道是甜味,果实2的味道是酸味

C.胚2发育成的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但这种植株所结果实的味道只有两种

D.在F1植株上种皮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12.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13.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

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l/2、l/2

14.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的实验组的pH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15.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

子叶深绿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1:

1

实验二:

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

子叶深绿抗病:

子叶深绿不病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浅绿不抗病=1:

1:

1: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最简便的方法是用与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

B.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1:

2:

3:

6

C.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0.75

D.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不相同

1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甲图中的四种化合物

C.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a>b>c

D.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

17.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18.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8

B.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据此判断蛇斑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B与b的分开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D.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19.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1的①中A占23%、U占25%,则DNA片段中A占24%

C.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⑨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⑥⑦⑧过程

20.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据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E和F细胞中DNA总数都是23个,含有1个染色体组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C→D过程中

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6/16

D.正常情况下,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1.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

第一组:

黄鼠×黑鼠→黄鼠2378:

黑鼠2398;第二组:

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

黑鼠1235。

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②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③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④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25%,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2.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体内缺少合成黑色素的酶(一种蛋白质)。

糖尿病可以因胰岛素缺乏造成,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定期注射胰岛素(另一种蛋白质)。

下列关于白化病和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亲患白化病儿子一定患白化病,双亲正常也可能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

B.理论上可以像治疗糖尿病一样通过注射合成黑色素所需的有关酶来治疗白化病

C.糖尿病也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但不一定是由于胰岛素的基因异常引起

D.一旦尿中含糖就说明体内缺乏胰岛素,可通过定期服用胰岛素胶囊来治疗

23.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3为血友病患者,Ⅱ-4与Ⅱ-5为异卵双胞胎。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Ⅰ-1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B.Ⅰ-2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C.Ⅱ-4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Ⅱ-5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24.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II—1,II—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甲图中的II—2片段

B.减数分裂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I片段

C.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II—l片段

D.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则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25.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2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③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⑤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④B.②⑤C.④⑤D.①⑤

2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28.下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

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29.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30.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

处理方法

胰液分泌量

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

增加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使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

增加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

大量增加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

不增加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3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32.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减少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33.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吸水膨胀时,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说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乙酰胆碱通过②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C.神经元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主要是由于K+通过图中④过程运输

D.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34.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

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5.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由图可推测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

B.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ABAI处理

C.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

D.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

36.如下图,图

(1)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

(2)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②和③

37.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丙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曲线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青蛙

38.对下列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⑥噬菌体

A.从组成成分上看,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DNA

B.从结构上看,①为真核生物,②③④⑥为原核生物

C.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①②为异养型,③④为自养型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39.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40.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分析与相关原理不符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41.下列关于几幅曲线图的说法不正确的

A.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

B.乙图中若

为生产者,则

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

C.丙图中因工业污染,改变了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

D.丁图中若

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42.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投放一定量的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全部被吃掉)。

分批移走水蚤,移走水蚤的总量即水蚤的收获量。

水蚤收获量/藻类投放量为能量转化效率。

移走比率(每批移出水蚤数占总数的比率)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水蚤、幼年水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是在生态系统

层次上进行的

B.水蚤收获量总是小于藻类投放量,主要原因

是种内斗争引起水蚤个体的死亡

C.移走成年个体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主要原因

是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趋向增长型

D.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不能表明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43.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44.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

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

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

45.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

46.(10分)(改编题)某地区的春季阴天较多,光照弱,极易导致西红柿减产,为此研究人员研究了影响西红柿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如下。

(1)实验表明,光照减弱时,会使叶绿素(a或b)的含量下降,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不足,直接影响暗反应中过程。

(2)据表分析,在        条件下,西红柿的产量最低。

此时,若在大田中应采取措施来提高产量;此时若在温室中可采取措施来提高产量。

(3)研究发现,西红柿植株顶部和底部没有明显温差的情况下,顶部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底部叶片的主要原因是    。

底部叶片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弱的原因可能是        。

(4)下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真正光合速率(实线)和呼吸速率(虚线)的影响。

由甲可知,与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当环境温度为3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约为mg/h(用葡萄糖的量表示)。

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成的曲线,如果温度改为20℃,b点将向移动。

47.(5分)某科研小组正在研究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A、研究一:

实验目的:

研究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实验材料: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等。

检测方法:

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增殖细胞数目比例(增殖细胞数/细胞总数)。

实验结果: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该实验结果说明。

B、研究二:

实验目的:

研究雌激素影响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机制。

已知有一种细胞周期蛋白,简称P蛋白,可调节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作出假设:

雌激素可能通过调控P蛋白的合成来影响这些细胞的增殖,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

请依据实验提示完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M细胞(不能合成P蛋白,其他生理功能不变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细胞(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雌激素溶液及实验所需其他材料。

(3)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一定数量的M细胞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