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0055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

《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掌握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2、掌握典型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

3、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物质之间复杂的反应及相互转化

2.迅速找出推断题的突破口,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3.灵活运用各种推断题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明确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常见金属及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的组成、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2)认识常见碱的组成、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3)知道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4)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的鉴别方法和鉴别原理

(5)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银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钡离子、钙离子、亚铁离子、镁离子的鉴别

明确解题思路:

1、阅读题目:

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

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直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提出假设:

根据题干条件,提出假设,然后逐一推敲、筛选。

4、验证答案:

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例1:

完成转化关系:

规律总结:

1.氢氧化铁与Fe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Cl-、SO42-、NO3-离子之间的转化

3.铁的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盐溶液

4.铁与氢气、四氧化三铁可以互相转化

5.金属氧化物与碱不转化,铁与Fe3+溶液无转化

习题训练:

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用“→”表示转化关系,用“一”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H、I类别相同;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

G溶液呈蓝色,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

D:

E:

H:

(2)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3)足量E与C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将以上的转化关系补充完整。

方法总结:

1.标注题干中已经明确给出物质——第一层次推导

2.把题干中给出的特征信息和已推出物质结合起来——第二层次推导

3.结合物质类别、反应规律以及自己的解题经验技巧——第三层次推导

例2:

完成转化关系:

规律总结:

1.Ba2+溶液和Zn2+、Mg2+、Cu2+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可以生成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3.盐酸可生成金属对应的盐溶液(可通过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

4.典型转化——氯化氢与氢气和氯化钡

5.

习题提升:

A、B、C、D、E五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溶液,A、B、D、E含有同一种元素,已知B在人体胃液中能够帮助消化,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表示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可以转化。

(1)在图中写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把反应关系补充完成;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EA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检测:

完成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Na2SO4COCaCO3CaCl2

NaOHNa2CO3CO2K2CO3

O2BaCO3BaCl2

再次明确解题的思路:

 

明确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常见金属及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的组成、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2)认识常见碱的组成、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3)知道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4)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的鉴别方法和鉴别原理

(5)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银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钡离子、钙离子、亚铁离子、镁离子的鉴别

 

1.物质特征

 ⑴ 固体颜色:

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S﹙黄色﹚。

⑵ 溶液颜色:

含有Cu2+(蓝色);含有Fe2+(浅绿色);含有Fe3+(黄色)。

⑶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2.现象特征

 ⑴ 火焰颜色:

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⑵沉淀颜色:

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⑶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3.反应特征

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⑷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⑸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例1.物质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E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D的化学式为:

   B           、D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A+B:

                 。

  

(2)若E为一种盐,则A、C的化学式可能是        、        ;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B+C:

                      。

解析:

同学们在解这类题时,一定要抓住题中的突破口,如:

颜色、现象、特性等。

通过正向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此题的突破口是:

(1)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碳)、E为红色固体单质(铜)和方框图隐藏条件——置换反应,即C+2CuO高温2Cu+CO2↑;

(2)E是一种盐,则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来推断,能生成盐的反应比较多,此题答案开放。

答案:

(1)B:

 CuO、D:

 CO2;A+B:

 C+2CuO高温2Cu+CO2↑

(2)A:

 H2SO4  C:

 CuSO4  

B+C: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例2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

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

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⑴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        ⑵F→G的反应类型               

⑶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⑷指出B的一种用途           

解析:

解此题关键是抓住题给条件:

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和方框图提供的信息,通过逆向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沉淀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碳酸盐不符合题意),逆向反推,F是碳,E是铁,A是氢气,B是铜,H是氧化铜,C是硫酸铜,D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的化合物。

答案:

⑴Cu(OH)2 BaSO4   ⑵ 化合反应 ⑶ 3 C + 2 Fe2O3 高温 4 Fe + 3 CO2↑  ⑷作导线

例3 .有X、Y、Z三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     X+2Y=Z+H2O;②Z+Ca(OH)2=CaCO3↓+2Y。

试推断(用化学式回答):

  

(1)X是__。

  

(2)符合上述条件的Y、Z有多少种组合,请任意写出一种组合:

Y是__;Z是____。

    解析:

此题的解法可以根据题给条件提出假设,然后进行筛选,得出合理的结论。

从②可以提出假设:

Z是CO2或Na2CO3等,再进行分析验证可以得出Z是CO2的假设是错误的,而Z是Na2CO3的假设是正确的。

答案

(1)CO2   

(2)NaOH(或KOH等) Na2CO3

(或K2CO3等)

  例4.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此题以冰雪灾害为背景,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进行推断。

解题时可以抓住各部分题给条件,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融雪剂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就可以推断出融雪剂一定不含硫酸铜,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里含有镁离子,后面无色溶液加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有氯离子,综合分析可知,融雪剂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钠。

答案:

(1)MgCl2  CuSO4   NaCl和NaNO3    

(2)AgNO3+NaCl=AgCl↓+NaNO3

 

第1讲化学推断题

寻找突破口

1、物质特征颜色

⑴固体颜色:

黑色:

Fe、C、CuO、MnO2、Fe3O4(黑色);

红色:

Cu、Fe2O3(红色);

绿色:

Cu2(OH)2CO3(绿色);

蓝色:

CuSO4·5H2O(蓝色)。

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CuSO4粉未为白色,但它的晶体――CuSO4•5H2O(胆矾)却显蓝色,但胆矾受热后又会变成白色(CuSO4)。

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

AgCl和BaSO4。

⑵溶液颜色:

蓝色:

CuCl2、CuSO4(蓝色);

浅绿:

色FeCl2、FeSO4(浅绿色);

黄色:

FeCl3、Fe2(SO4)3(黄色)。

⑶沉淀颜色:

白色:

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

蓝色:

Cu(OH)2(蓝色);

红褐色:

Fe(OH)3(红褐色)。

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_____________。

⑶火焰颜色:

S在O2中燃烧(蓝紫色);

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

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