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0087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docx

最新利奈唑胺注射液

 

利奈唑胺注射液

利奈唑胺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利奈唑胺注射液

【商品名称】斯沃Zyvox

【英文名称】LinezolidInjection

【汉语拼音】LiNaiZuoAn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利奈唑胺。

化学名称:

(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恶唑烷基]甲基]-乙酰胺。

非活性成分为枸橼酸钠、枸橼酸、葡萄糖和水。

钠离子含量为0.38mg/mL(相当于300mL输液袋中含5mEq;100mL输液袋中含1.7mEq)。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

C16H20FN3O4

分子量:

337.35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抗微生物药>>抗细菌药>>合成抗菌药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淡褐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见注意事项、儿童用量和用法用量)。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见临床研究)。

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

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见临床研究)。

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化脓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

尚无利奈唑胺用于治疗褥疮的研究。

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见临床研究),临床上应考虑进行联合用药。

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链球菌引起。

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伴发的菌血症,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对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所致。

为减少细菌对药物耐药的发生和保持利奈唑胺及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利奈唑胺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或预防。

当获悉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应当考虑选择或调整抗菌治疗。

如缺乏这些资料,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状况可能有利于经验性治疗的选择。

*对多药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DRSP]是指对于如下两种或更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

抗生素包括:

青霉素、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和SMZ/TMP。

规格:

100ml:

0.2g

300ml:

0.6g

用法用量:

本品治疗感染的推荐剂量见表1。

*指特定的病原体(见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7天的新生儿:

大多数出生7天以内早产(<34孕周)患者较足月儿和其他婴儿对利奈唑胺的系统清除率低,且AUC值大。

这些新生儿的初始剂量应为10mg/kg,每12小时给药,当临床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按剂量为10mg/kg,每8小时给药。

所有出生7天以上的新生儿应按10mg/kg,每8小时的剂量给药(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患者。

***口服剂量可指利奈唑胺片或利奈唑胺口服混悬剂。

MRSA感染的成年患者用利奈唑胺600mg每12小时一次进行治疗。

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例儿童患者中的5例(83%),其感染的革兰阳性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经利奈唑胺治疗后临床痊愈。

然而,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的利奈唑胺消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的变化范围更宽。

当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最佳时,尤其是其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在作疗效评估时应考虑其比较低的全身暴露药量、感染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潜在的病情(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和儿童用药)。

在对照临床研究中,研究方案所设定的治疗感染的疗程为7至28天。

所有疗程由治疗医生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而制订。

当从静脉给药转换成口服给药时无需调整剂量。

对起始治疗时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的患者,医生可根据临床状况,予以利奈唑胺片剂或口服混悬液继续治疗。

静脉给药

利奈唑胺静脉注射剂为单次使用的即用型输液袋(见供给中容器的尺寸)。

静脉给药时,应在使用前目测微粒物质。

用力挤压输液袋以检查细微的渗透。

鉴于无菌状况可能受损害,若发现有渗透应丢弃溶液。

利奈唑胺静脉注射剂应在30至120分钟内静脉输注。

不能将此静脉输液袋串联在其他静脉给药通路中。

不可在此溶液中加入其它药物。

如果利奈唑胺静脉注射需与其它药物合并应用,应根据每种药物的推荐剂量和给药途径分别应用。

利奈唑胺静脉注射剂与下列药物通过Y型接口联合给药时,可导致物理性质不配伍。

这些药物包括:

二性霉素B、盐酸氯丙嗪、安定、喷他眯异硫代硫酸盐、红霉素乳糖酸脂、苯妥英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此外,利奈唑胺静脉注射与头孢曲松钠合用可致二者的化学性质不配伍。

如果同一静脉通路用于几个药物依次给药,在应用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液前及使用后,须输注与利奈唑胺静脉注射剂和其它药物可配伍的溶液(见可配伍静脉注射液)。

可配伍的静脉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USP

0.9%氯化钠注射液,USP

乳酸林格氏液,USP

在使用时方可拆除输液袋的外包装袋。

在室温下贮藏,避免冷冻。

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液可呈黄色,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加深,但并不负面影响药物的含量。

不良反应:

成年患者

在疗程最长达28天的7个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入选了2046例患者以评价各种剂型利奈唑胺的安全性。

在这些研究中,按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统计,85%的利奈唑胺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

表2为发生率超过2%的不良事件。

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发生率为2.8至11.0%),头痛(发生率为0.5-11.3%)和恶心(发生率为3.4-9.6%)。

*对照药包括头孢泊肟2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头孢曲松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克拉霉素25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双氯西林500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苯唑西林2g每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万古霉素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

其它在II期和III期研究中报告的不良事件包括:

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高血压、消化不良、局部腹痛、瘙痒、舌褪色。

*对照药包括头孢泊肟2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头孢曲松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双氯西林500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苯唑西林2g每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万古霉素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1次

**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最常见的与药物相关并因此而退出研究的不良事件为恶心、头痛、腹泻和呕吐。

儿童患者

在215例刚出生至11岁和248例5至17岁(其中146例为5至11岁,102例为12至17岁)的儿童患者中评价了各种利奈唑胺制剂的安全性。

患者入选2个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最多用药28天。

研究中,按不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利奈唑胺组不良事件报告为轻至中度的分为83%和99%。

在对住院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儿童患者进行的研究中(患者年龄为刚出生至11岁),患者按2:

1随机地分入两组(利奈唑胺比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13/215)和3.0%(3/101)。

鉴于这些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因此不能建立因果关系。

表4为研究中利奈唑胺组儿童患者发生率至少为2%的不良事件。

*5至11岁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10mg/kg每12小时口服一次或头孢羟苄按15mg/kg每12小时口服一次.12岁或更大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6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或头孢羟苄按5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

**刚出生至11岁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10mg/kg每12小时口服或静注一次或万古霉素根据年龄和肾清除率按10-15mg/kg每6-24小时静注一次.

表5为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儿童患者中与药物相关且发生率超过1%(并多于1例患者)的不良事件(所有疗治组)

*5至11岁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10mg/kg每12小时口服一次或头孢羟苄按15mg/kg每12小时口服一次.12岁或更大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6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或头孢羟苄按5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

**刚出生至11岁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10mg/kg每12小时口服or静注一次或万古霉素根据年龄和肾清除率按10-15mg/kg每6-24小时静注一次.

***这些报告为”红人综合症“(red-mansyndrome),记录代号为过敏反应。

实验室检查的改变

当剂量最高达到600mg每12小时一次、最长达到28天时,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相关。

在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成人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为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的75%)利奈唑胺发生率为2.4%(发生率的范围为0.3-10.0%),对照组为1.5%(发生率的范围为0.4-7.0%)。

在一项住院的、刚出生至11岁的儿童患者的研究中,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为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75%)利奈唑胺组发生率为12.9%,万古霉素组为13.4%。

在另一项5-17岁的门诊儿童患者的研究中,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为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75%)利奈唑胺组发生率为0%,头孢羟氨苄组为0.4%。

利奈唑胺相关的血小板减少似与疗程相关(通常疗程均超过2周)。

大多数患者在随访阶段,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基础水平。

在III期临床研究中,血小板减少患者未见临床相关的不良事件。

出血事件仅发生于利奈唑胺同情性使用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时;利奈唑胺在这些不良事件中的作用不能确定(见警告)。

也可见其它实验室检查的改变,但与药物不相关,表明利奈唑胺与对照药之间无明显差别。

这些改变一般无显著的临床意义,不须停药,并且是可逆的。

成年和儿童患者出现至少一次明显血常规、血生化异常的发生率见表6,7,8和表9。

*对基础值正常者,<75%(中性粒细胞<50%)的正常下限(LLN);对基础值异常患者,<75%(中性粒细胞<50%)的正常值下限及<75%(中性粒细胞<50%)的基础值。

**对照药包括头孢泊肟2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头孢曲松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双氯西林500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苯唑西林2g每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万古霉素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1次。

*对基础值正常者,>2倍正常上限(ULN);对基础值不正常患者,为>2倍正常值上限及>2倍的基础值。

**对照药包括头孢泊肟2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头孢曲松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双氯西林500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苯唑西林2g每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万古霉素1g每12小时静脉注射1次。

*对基础值正常者,<75%(中性粒细胞<50%)的正常下限(LLN);对基础值异常患者,<75%(中性粒细胞<50%)的正常下限及<75%(如基础值低于正常值,中性粒细胞<50%,血红蛋白<90%)的基础值。

**5-11岁的儿童按利奈唑胺10mg/kg每12小时口服1次或头孢羟氨苄按15mg/kg每12小时口服1次。

12岁或以上的儿童患者按利奈唑胺每12小时口服600mg或每12小时口服头孢羟氨苄500mg。

***刚出生至11岁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10mg/kg每8小时静注/口服1次或万古霉素按年龄和肾清除率每6-24小时以10-15mg/kg静注1次。

*对基础值正常者,>2倍正常上限(ULN);对基础值不正常患者,为>2倍正常值上限及>2倍(>1.5倍总胆红素)的基础值。

**5-11岁的儿童按利奈唑胺10mg/kg每12小时口服1次或头孢羟氨苄按15mg/kg每12小时口服1次。

12岁或以上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每12小时口服600mg或每12小时口服头孢羟氨苄500mg。

***刚出生至11岁的儿童患者利奈唑胺按10mg/kg每8小时静注/口服1次,或万古霉素按年龄和肾清除率每6-24小时以10-15mg/kg静注1次。

上市后的经验

利奈唑胺上市后的临床使用中,有骨髓抑制报道(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各类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参见警告)。

也有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有时进展至失明的报道。

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有乳酸性中毒的报道(见注意事项)。

虽然上述报道主要出现在使用利奈唑胺超过推荐的最长使用时间(28天)的患者中,但在用药时间较短的患者中也有报道。

利奈唑胺合用5-羟色胺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患者中,有5-羟色胺综合征的报告(见注意事项)。

这些不良事件可能由于其严重程度、报告的频度、与利奈唑胺可能的相关性,或同时伴有以上多种因素而被记录。

由于上述事件为自发性报告,来自于未知样本大小的患者人群,故不能对发生率进行估计,也不能准确地判定与用药的因果关系。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为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并确保本品和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利奈唑胺应用于已经证实或者高度怀疑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警告

在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中有出现骨髓抑制的报道(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

在已知的病例中,停用利奈唑胺后,血象指标可以上升并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对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应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尤其是那些用药超过2周,或以前有过骨髓抑制病史,或合并使用能用诱导发生骨髓抑制的其他药物,或患慢性感染既往或目前合并接受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对发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发生恶化的患者应考虑停用利奈唑胺治疗。

在成年和未成年的狗和大鼠中,可观察到发生骨髓抑制、脾脏和肝脏的髓外血细胞生成减少、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减少(参见动物药理学)。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包括利奈唑胺,均有伪膜性结肠炎的报道;严重程度可为轻度至威胁生命。

因此对于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的病人,诊断时考虑到伪膜性结肠炎是十分重要的。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可引起结肠正常菌群的改变,并可能引起梭状芽胞杆菌的过度生长。

研究表明由难辨梭菌产生的毒素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的主要原因。

当明确诊断为"伪膜性结肠炎"时,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轻度的伪膜性结肠炎通常停药即可痊愈。

中度至重度患者,应考虑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和蛋白质,并给予临床上对难辨梭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注意事项

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有乳酸中毒的报道。

在报道的病例中,病人反复出现恶心和呕吐。

患者在接受利奈唑胺时,发生反复恶心或呕吐、有原因不明的酸中毒或低碳酸血症,需要立即进行临床检查。

利奈唑胺合用5-羟色胺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患者中有关于5-羟色胺综合征的自发性报告(见药物相互作用)。

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中,有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的报道,患者治疗的时间基本上超过28天的最长推荐疗程。

在视神经病变进展至视力丧失的病例中,患者治疗时间超过了最长的推荐疗程。

在利奈唑胺治疗小于28天的患者中,有出现视力模糊的报道。

如患者出现视力损害的症状时,如:

视敏度改变、色觉改变、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应及时进行眼科检查。

对于所有长期(大于等于3个月)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及报告有新视觉症状的患者,不论其接受利奈唑胺治疗时间长短,应当进行视觉功能检测。

如发生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应进行用药与潜在风险的评价,以判断是否继续用药。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非敏感菌株的过度生长。

在治疗中如出现二重感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尚未对利奈唑胺用于未控制的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和未经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进行的研究。

在对照临床研究中,对于应使用利奈唑胺制剂超过28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进行评价。

在没有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证据或没有预防指征时,处方利奈唑胺可能不会给患者带来益处,且有增加耐药细菌产生的风险。

患者用药信息

患者应被告知如下信息:

●利奈唑胺可与食物共用或分开服用;

●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史,应告知医师;

●当使用利奈唑胺时,应避免食用大量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及饮料。

每餐摄入的酪胺量应低于100mg。

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包括那些通过储存、发酵、盐渍和烟熏来矫味而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例如陈年乳酪(每盎司含0-15mg酪胺);发酵过或风干的肉类(每盎司含0.1-8mg酪胺);泡菜(每8盎司含8mg酪胺);酱油(每茶匙5mg酪胺);生啤(每12盎司含4mg酪胺);红酒(每8盎司含0-6mg酪胺)。

如果长时间储存或不适当的冷藏,任何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酪胺含量均会增加。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含盐酸伪麻黄碱或盐酸苯丙醇胺的药物,如抗感冒药物和缓解充血的药物时,应告知医师。

●如果在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其他抗抑郁剂时,应告知医师。

●苯酮尿:

每5mL规格为100mg/5mL的利奈唑胺口服干混悬剂中含有20mg苯丙氨酸。

其他利奈唑胺制剂不含苯丙氨酸。

应与你的医师或药师联络。

●出现视觉的改变时,应当通知患者的医师。

应告知患者抗菌药物包括利奈唑胺应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不应当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

感冒)。

当利奈唑胺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时,患者应被告知在治疗过程的早期,虽然患者通常会感觉好转,仍应当按照医嘱准确服药。

给药的疏漏或没有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可能会降低当时的治疗效果,且增加细菌耐药发生的可能,以及将来不能被利奈唑胺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的可能。

药物相互作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

利奈唑胺为一可逆的、非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所以,利奈唑胺与类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类药物有潜在的相互作用。

拟交感神经类药物:

有些患者接受利奈唑胺可能使非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血管加压药或多巴胺类药物的加压作用可逆性地增加。

已对其与常用的药物如苯丙醇胺和伪麻黄碱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类肾上腺素能类药物,如多巴胺或麻黄碱的起始剂量应减少,并逐步调整至可起理想药效的水平。

5-羟色胺类药物:

在I期、II期和III期的临床研究中,未见利奈唑胺与5-羟色胺类药物合用引起5-羟色胺综合征的报道。

利奈唑胺合用5-羟色胺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5-羟色胺综合征的自发性报告。

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如同时给予5-羟色胺类药物,应当严密监测5-羟色胺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如:

认知功能障碍、高热、反射亢进和共济失调)。

如果出现任何症状或体征,医生应当考虑停用2药或者其中的一种药物(利奈唑胺或合用的5-羟色胺类药物。

药物对实验室检查的干扰

没有关于本品可干扰实验室检查的报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利奈唑胺及其代谢产物可分泌至哺乳期大鼠的乳汁中。

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与母体的血浆药物浓度相似。

利奈唑胺是否分泌至人类的乳汁中尚不明确。

由于许多药物都能随人类的乳汁分泌,因此利奈唑胺应慎用于哺乳期妇女。

尚未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充分的、有对照的临床研究。

只有潜在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建议妊娠妇女使用。

儿童用药:

利奈唑胺用于儿童患者下列感染时的安全和有效性已得到以下研究的证实,包括在成年人中进行的充分的对照良好的临床研究、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以及在0-11岁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儿童中进行的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参见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临床研究):

●院内感染的肺炎

●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还有一个8个月至12岁患者参加的非对照研究的证据支持)

●对万古霉菌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

一个在5-7岁儿童患者中进行的阳性对照的研究也证实了利奈唑胺对下列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参见临床研究)

●由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在经脑室腹膜分流术的儿童患者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给予单剂或多剂利奈唑胺后,脑脊液(CSF)中的药物浓度差异较大,且未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脑脊液的治疗浓度。

因此,不推荐利奈唑胺经验性用于儿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儿童患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和分布体积(Vss)与年龄无关。

利奈唑胺的清除率与年龄相关。

排除出生不到1周的早产儿,年龄最小的儿童组,即出生1周后至11岁年龄阶段,与成年人相比,清除速率最快,从而导致了单剂量给药后较低的全身药物暴露量(AUC)和较短的半衰期。

随着儿童患者年龄的增加,利奈唑胺的清除率逐渐降低,青春期的儿童患者的清除率已与成年患者的相似。

与成人相比,在所有不同年龄层的儿童患者中观察到清除率与全身药物暴露量(AUC)存在更大的个体差异。

新生儿至11岁的儿童患者每8小时给药1次的日平均AUC值与青少年和成年患者每12小时给药1次的日平均AUC值相似。

因而,11岁及小于11岁儿童患者的给药剂量应为10mg/kg,每8小时1次。

12岁及其以上儿童患者给药剂量为600mg每12小时1次。

出生后不到7天的早产儿(小于34个孕周)的用药方案是依据于9例早产儿的药代动力学数据。

与足月的新生儿和较大的新生儿相比,大多数早产儿的系统清除率较低,且AUC值较高。

所以,早产儿的治疗应从10mg/kg,每12小时1次的初始剂量开始。

对临床上未取得最佳疗效的新生儿可考虑采用10mg/kg,每8小时1次的治疗方案。

所有的新生儿患者应按10mg/kg,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7天的方案给药(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和用法用量)。

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例儿童患者中的5例(83%),所感染的革兰阳性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ug/mL,经利奈唑胺治疗获得临床痊愈。

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间利奈唑胺的清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表现出更大的个体差异。

对未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儿童患者,尤其对那些病原体最低抑菌浓度为4ug/mL的儿童患者,在评价临床疗效时,应考虑到其较低的全身药物暴露量、感染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基础疾病(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和用法用量)。

老年用药:

在III期对照研究中,2046例患者接受了利奈唑胺治疗,其中589(29%)例为65岁或以上的患者;253例(12%)患者年龄≥75岁。

未见这些患者与年轻患者之间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

药物相互作用:

0.通过细胞色素酶P450代谢的药物:

在大鼠中,利奈唑胺不是细胞色素酶P450的诱导剂。

利奈唑胺既不能由人细胞色素酶P450代谢,也不能抑制有临床意义的人类细胞色素同工酶(1A2,2C9,2C19,2D6,2E1和3A4)的活性。

所以,预计利奈唑胺不会与由细胞色素酶P450诱导代谢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与利奈唑胺联合用药,不会改变由CYP2C9进行代谢的(S)-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如华法林、苯妥因等药物,作为CYP2C9的底物,可与利奈唑胺合用而无须改变给药方案。

抗生素:

氨曲南:

当二者合用时,利奈唑胺与氨曲南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均未发生改变。

庆大霉素:

当二者合用时,利奈唑胺与庆大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均未发生改变。

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

利奈唑胺为可逆的、非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所以,利奈唑胺与类肾上腺素能(拟交感神经)或5-羟色胺类制剂有潜在的相互作用。

拟交感神经药物:

当健康受试者同时接受利奈唑胺及超过100mg的酪胺时,可见明显的加压反应。

所以,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应避免食用酪胺含量高的食物或饮料(参见注意事项患者用药信息)。

对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给予利奈唑胺,可观察到利奈唑胺能可逆性地增加伪麻黄碱(PSE)、盐酸苯丙醇胺(PPA)的加压作用。

未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类似的研究。

对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利奈唑胺、PSE、PPA、安慰剂分别单用,及利奈唑胺达稳态时(600mg,每12小时1次,连用3天)与联用PSE或PPA(PPA(25mg)或PSE(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