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552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一《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本《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接一个》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心愿”为主题的第二单元第3课,这首儿童诗是日本作家金子美龄的作品。

这首儿童诗作者立足于儿童自然美好的情绪与体验进行表达,向我们展现了儿童澄澈、乐观的内心世界,淳朴美好的生活状态。

从诗歌内容及表达方式看:

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其中前三节的表达方式一致运用了反复的写法,通过儿童最熟悉的游戏和生活情景,表现出儿童从开心快乐到无奈沮丧,再到转念之后的新奇喜悦这一情感变化过程。

前三节诗中,每一节的第一句与前一节的最后内容相互关联,使内容和情感彼此连接,与课题巧妙契合。

诗歌最后一节用发问的形式表达儿童的天真,让人感觉充满情趣、充满童趣,更容易使小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看:

这首儿童诗反映的是儿童的生活图景,文中插图针对课文内容,展现了儿童一个接一个的生活情景。

诗歌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诵读中体会儿童诗所蕴含的童真童趣和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

小学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极佳载体。

学情分析

(一)学习兴趣与情绪

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

学生喜欢诵读语言充满童趣,内容贴近生活的诗歌。

诗中情感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诗句中的情景,例如做游戏、做美梦、听故事都是学生熟悉和喜欢做的事情,面对熟悉和喜欢的情景,学生容易产生阅读期待。

一年级学生情绪还不是十分稳定,行为上也容易受情绪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他们遇到高兴事就兴高采烈,遇到伤心事就垂头丧气,喜形于色是一年级学生明显的情绪反映。

一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后朗读正确不困难,但是要体会感情,真情流露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学习能力与困惑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读通句子,对于诗歌中的表达的快乐与烦恼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到,情感也能够与作者相通。

但是,对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虽有感受,但是不一定愿意或能够表达清楚,不能清楚地与同伴分享,表达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还十分有限。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儿童诗中“我”的快乐以及内心美好的愿望,及自己做事也应该积极、乐观的心态,愿意和同学分享生活经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儿童诗中“我”的快乐以及内心美好的愿望,及自己做事也应该积极、乐观的心态,愿意和同学分享生活经历。

(三)教学难点

感受儿童诗中“我”的快乐以及内心美好的愿望,及自己做事也应该积极、乐观的心态,愿意和同学分享生活经历。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一、朗读课文,复习检查词语

(一)谈话衔接:

生活中我们的经历一个接一个,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同时巩固所学生字词语,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7分钟

(二)自读课文,要求:

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自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复习,巩固词语。

出示词语:

睡觉 再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词语、指名领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二、提出问题,梳理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语言训练,初步感受诗歌情感

1.再读课文,思考:

上节课,我们从诗中了解到“我”经历了许多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1.再读课文,思考:

“我”经历的许多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读出感情,培养语感。

指导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28分钟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学生继续刚刚提出的思考问题。

3.出示语言训练:

(   )时,真快乐。

但是,(  )就不快乐!

学生听同学朗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预设:

(踩影子)时,真快乐!

但是,听见大人叫我回家)就不快乐。

(做好梦)时,真快乐!

但是,(听见妈妈叫我起床)就不快乐。

(玩跳房子)时,真快乐!

(听见上课铃声)就不快乐。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我”的心情。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我”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节的第二和第三行诗。

2.指导朗读第一节的第二和第三行诗。

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

(学生接第三行诗)

3.孩子不高兴了吗?

他又是怎么想的?

“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理解“各种各样”这个词语的意思。

想象:

我都会做什么梦?

3.没有。

“不过”,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理解“各种各样”,表示梦的种类很多。

想象:

我都会做什么梦?

4.带着感情指名读第一小节。

4.带着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一读,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小提示:

(1)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

(2)他先是怎么想的?

然后又是怎么想的?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这小节,回答问题。

听见大人叫自己起床。

他想:

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不过,她又想:

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呀!

2.指名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2.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三)自学第三小节。

1.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配合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

预设:

“我”和小伙伴正玩跳房子,很高兴,不过上课铃响了,“我”还没玩够。

预设:

跳房子怎么玩?

2.指名朗读1---3小节,理解其含义。

按要求感情朗读1---3小节,体会情感及含义。

(四)拓展想象

1. 快乐到这里结束了吗?

没有。

2. 拓展续编

小节:

原来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快乐仍然是一个接一个。

你能接着课文说一说吗?

学生仿照课文表达方式,尝试续编。

            

出疑问的语气。

3.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

三、总结收获,分享交流。

回归课文整体

(一)同学们,这首儿童诗中,“我”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不快乐的事情该怎样想,怎样做,你找到了吗?

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并汇报。

预设:

1.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2.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结合生活感受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5分钟

(二)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文中“我”有相似的经历,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先跟同桌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原来,这首诗里还蕴藏着这样的道理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再次朗读这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设计理论依据

暂无内容

评价

暂无内容

教学反思

暂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