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172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古诗三首

单元

1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6年级

学习

目标

1.目标知识与能力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章、泣、盈、脉、栖、鸦”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重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寒食》,再来看一下加点字的读音?

韩翃五侯

2、回顾一下课文,《寒食》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王侯贵族享有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牛郎织女》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出示课题:

迢迢牵牛星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复习、叙述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hāngqìyíngmòqīyā

章泣盈脉栖鸦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章、泣、盈、脉、栖、鸦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

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

泣、脉、栖、鸦

上下结构:

章、盈

(2)加一加:

熟字加偏旁

木+西=栖月+永=脉

牙+鸟=鸦立+早=章

(3)换一换:

熟字换偏旁

脉-月+氵=泳栖-木+氵=洒

鸦-牙+又=鸡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章、泣、盈、脉、栖、鸦”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

章:

“立”横要稍长点,“早”的横要少短些。

组词、造句

泣:

“氵”要写得小,“立”要稍大点。

组词、造句

盈:

“皿”的横写得稍长一些。

组词、造句

脉:

“月”字旁要小,“永”注意笔画的穿插。

组词、造句

栖:

“木”作为偏旁要写得小一下,最后一笔变成点要写的有力。

组词、造句

鸦:

“牙”与“鸟”注意笔画的搭配。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简介《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理解词语:

迢迢:

遥远。

河汉女:

诗中指织女星。

河汉,指银河。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

织机的梭子。

章: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盈盈:

形容清澈。

脉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6.理解诗意。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四、赏析诗歌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

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C.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想想写了什么?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2)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

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点明了织女“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札札弄机杼”。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写出了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4)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朗朗上口。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是极难得的佳句。

 

(5)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通过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抒发了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课堂小结: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五、学习《十五夜望月》

1.导入新课

每到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了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十五夜望月》

出示课题:

十五夜望月

2.走进作者

王建:

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3.简介中秋节

中秋节: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六、初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阅读古诗,说说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

秋天的露水。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理解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七、赏析古诗

1.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说一说:

“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鸦露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2)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

(3)说一说:

“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八、拓展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延伸: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识字、理解词语。

 

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

 

问题活动探究

 

 

通过合作掌握字音、字形。

 

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通过探讨、合作,体会诗人对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通过探讨、合作,体会诗人思念故乡之情。

课堂练习

一、填空。

《迢迢牵牛星》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对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夜,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天上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阻隔

地上人间男女社会背景影响

离愁别绪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画面美:

白栖湿情感美:

秋思

表达美:

间接抒情拟人情结美:

望月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材料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三: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员代表刘西拉和陈陈夫妇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对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留学夫妻。

主持人撒贝宁说,中国建造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从当年这些前辈开始的,有一句话能把这些老先生们的故事说透,那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材料四:

从2003年至今,神秘的太空留下来十一位中国航天人的身影,而他们的队友邓清明却多次以极微弱的分差落选,与飞天失之交臂。

五十二岁的邓凊明甘愿做筑梦九天的基石,他说,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作为航天员不管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我们的本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实干奉献与淡泊名利

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放弃了大红大紫的追逐;淡泊是暖春三月奋然抽芽的小草,坚守着自己平淡的品格,远离了高大雄伟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时节独握锄头的陶潜,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心灵,抛弃了污浊官场的屈膝。

  

淡泊可以使一个人的素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

一颗远离扰扰凡尘的心。

可以感悟出世间的美好。

诸葛亮寄居于南,品读诗书,感受自然,终成一代名仕;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

假如诸葛亮一心追求权贵,一心想拥有高官厚禄,他又怎么会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假如雷锋想成为“一品高官”,放弃行善,他又怎么会成为人人效仿的模范?

假如沈浩渴望金钱利益,总是追逐着最高的官职,他又怎么会赢得一方乡亲的爱戴和尊敬?

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才可能会成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一个人的宁静,可以使一群人致远。

吴孟超沉心于肝脏研究之中,以医德治愈了一位位病人,社会上也逐渐有了一种“医德为先”的治病潮流;白方礼投身于慈善事业之中,以爱心帮助了一位位学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白方礼老人的善举。

只有不断立足于平凡大众的生活中,吴孟超才会赢得人们的赞誉,人们也才会以其为自己行事的榜样。

只有不断奉献自己爱心,追求一种平淡的生活,白方礼才会成为后人心中的人杰,社会上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白方礼。

  

淡泊可以帮助一个国家的繁荣强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真正的贤人是不会计较得失的,因为他们一心投身于事业之中;而小人是百害无一利的。

因为他们只会追名逐利。

钱学森放弃美国的高薪,毅然回国,投身于科技研制之中,终使中国国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没有像钱学森这样于淡泊中明志的贤臣,又怎么会换得祖国的迅速崛起?

正因为祖国中少了一些汲汲于名利,只为做高官的小人,祖国才会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梅花凌寒独自开,让人们记住了它的淡泊;小草一生默默无闻奉献,让人们记住了它的宁静;陶潜性本爱丘山,让人们记住了他的高远,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官职,也不是“一品大员”,但他们是一位位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姓”!

  

将心归于平静之中,这样才会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才会成为“一品百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多则材料的契合点。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有四则材料,材料一引用《道德经》中的语句,指出真正的力量是不会张扬的。

材料二引用诸葛亮《诫子书》指出:

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

材料三举例归国博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材料四举例航天人邓清明甘做“备份”,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就是要“扎扎实实做事,默默无闻做人”,也就是要做实事,还有淡泊名利。

立意角度:

(1)实干奉献,淡泊名利;

(2)辩证思考:

实干奉献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素材准备:

1、丘吉尔

在“二战”战火中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由于他力主抵抗以及与苏美两国的有效合作,大大地加快了法西斯的覆灭,为和平赢得了时间。

然而,战争结束不久,在1945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大败,丘吉尔也落选了。

为了安抚这位前首相,英国女王决定授予他一枚巴思勋章。

丘吉尔感慨万分地说:

“当选民们把我解雇的时候,我有何颜面接受陛下颁发给我的这枚奖章呢?

为了感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护卫英伦的卓著功绩,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置于公园。

令公众景仰。

丘吉尔回绝说:

“还是算了吧,我怕鸟儿在我的身上拉屎。

2、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原来的100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了第二次诺贝尔奖。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

“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

“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这种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3、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巨著,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

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

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

他对一位年轻人说:

“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

”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4、王选

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王选声名显赫,受到许多人的崇拜。

不久前,他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提醒大家:

“不要迷信院士,自己已年过六旬,而在计算机等高新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一个真正有才能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

经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

”王选的这番话,是要冲淡人们对他的敬仰。

科学家的这种科学态度,反而让人们从内心里更加崇拜他。

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式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不容易。

有些同志平时也认为对名利应该看得淡一些,可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于是,忍不住还要去争一争。

有时忍住了不去争,但心里很不平衡。

结构思路: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

从本题的材料来看,立意不能仅仅是“淡泊名利”,而应该是“实干奉献”的同时“淡泊名利”。

拟题时需要注意这一点,选材时更要注意。

选材要选出那些既积极奉献,又能默默奉献的人物素材。

论证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

论证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位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何实干奉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

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

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4年,北京建工胡耀林等18名团员,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

65年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到奥运工程到“一带一路”建设,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开山岛守岛任务。

开山岛位于黄海前哨,条件艰苦,很多人都不愿长期值守。

王继才与妻子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1995年,王飞雪等三个正在读博的年轻人经过无数次推导论证,提出全新算法,进入北斗团队,和团队一起攻克北斗导航关键核心技术。

共和国北斗导航系统成长的年轮上,镌刻上了这群年轻人“问天征程”的印记。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青春梦扬,圆梦中华

致十八岁的你:

2035年,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这些美好的词汇从唇齿之间吐出,已是一片如水般的温柔。

如今十八岁的我提笔写信给未来十八岁的你,时间在信纸之上流逝,时代在字里行间变迁,我个人的欢笑与汗水交融于新世纪的中国之追梦与成长;我的梦,温柔地包容于伟大的中国梦之内,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

求学之时,在教室的朗朗书声之中,在窗外的阴阴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梦想为何物。

世界于我而言太过广阔,而我满心童真,不知人间疾苦。

直到那一天,2008年那中国流下泪水的一天,发生了死伤无数的汶川大地震。

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是无数个小家的破碎、悲哀、哭泣……但是,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这个“大家”超卓的行动,无数的解放军战士与志愿者在满是创伤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躯,用不知疲倦的双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大美!

众志成城,血脉相连,炎黄子孙,是为一家!

那一刻,我才懂得何为国,何为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个梦,一个愿为祖国奉献我生命的梦。

在我成长之时,我的梦也在悄然成长,而新世纪的中国亦在历史的进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追梦途中,我与中国相伴。

当“天宫一号”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首次太空授课的观众中有我充满渴求的身影。

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投身于我最为热爱的航天航空事业,以我个人学识,让中国的旗帜在无垠的宇宙之中飘舞!

而在我醉心于学习,向着未知的太空进发之时,中国亦在追梦的路上前行、拼搏、创造:

互联网高度普及、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航空队伍中自豪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开。

这种充满哲意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君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现代化的核心。

正在展信的你,是中国梦的下一位接班人,新的一代的使命由青年的你去完成。

惟愿你与我一般,让个人梦想融于中国梦,书写新的故事,新的传奇,新的诗篇!

一位十八岁的学生

2019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材料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54年开始,青年突击队为国家建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第二部分,26岁的王继才为国守卫黄海孤岛,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第三部分,王飞雪等科研青年,经过刻苦钻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青年只有献身国家建设才有奇迹、才有辉煌,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有意义,才会取得成功。

立意角度:

青春献祖国,拼搏铸辉煌;

“小家”只有融入“大家”,才有意义;

个人奋斗要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成功。

素材准备: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