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754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docx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

^Senfo

生产节拍测定管理规范

号:

JF/QD-7.5.1-09

号:

CO

制:

顾海山

核:

王辉

准:

陶力晟

态:

版本修订历史记录

版本号

修订内容

修订者

修订时间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部门

总经理

常务副总

生产副总

营销副总

总经办

市场部

技术开发部

品质部

财务部

会签部门

分发部门

总经理

常务副总

生产副总

营销副总

总经办

技术开发部

品质部

分发

人数

一、目的

为公司生产节拍的测定提供规范化的管理准则,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作业标准节拍工时的测定。

三、管理职责

3.1技术开发部负责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等工作。

3.2总经理负责本规范的批准工作。

四、管理内容

4.1标准工时的制定

标准工时定义:

某一加工工序,在正常的作业条件、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中等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按正常的作业速度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

“秒/人/件”。

4.1.1产品正式导入量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后),由制造部门长对各工序

进行工时测评,根据4.1.2条款进行测定方法和计算标准工时。

记录数据后提交技术开发部工艺工程师进行审核确认,常务副总进行批准。

4.1.2作业时间测定方法:

(本公司测定的节拍标准工时是由秒表法设定)

a.测定工时人员准备秒表,笔和《现场测定观测记录表》

b.测定人员选择生产比较顺畅的拉线进行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1)在秒表记录时,需要连续测试5个产品以上的周期时间,并将每组的数据严格记录到记录表中。

2)周期时间定义:

作业人员从取料开始到下一次取料的总时间,称为周期时间(CT),它

包括人的作业时间与机器的作业时间。

周期时间=作业的时间+机器的时间

c.在每个工序记录完成每组数据后,计算出每组工序的测试平均值,并记录到表格中。

1)测试完成后计算出平均实际测试时间.实测时间=测试总时间/测试周期数。

备注:

测定参考《现场测定观测记录表》

4.1.3评价系数测算

评价系数定义:

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的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度与中等熟练作业人

员的比较系数,称为评价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熟练程度越高。

评价系数=1+(熟练度评价系数+努力度评价系数+稳定性系数+工作环境系数)

评价系数评定参数表

项目

熟练度

努力度

稳定性

工作环境

较佳

+0.13

+0.12

+0.03

+0.04

优良

+0.08

+0.1

+0.01

+0.02

中等

0

0

0

0

可以

-0.05

-0.04

-0.02

-0.03

较差

-0.1

-0.08

-0.04

-0.07

1)产品进行量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选择中等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进行工时测评,

评价基数为1,产品未进行量产前,因核算新产品单价需测标准工时的时候,评价系数的确定参照下表:

4.1.4宽放率测算

宽放时间定义:

为执行所规定的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分为管理宽放、疲劳宽放、生理宽放。

在现有管理现状下,为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放:

如工装夹具的安装、整理整顿等。

为恢复疲劳所必要的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放:

如伸腰等。

因人的生理需要必要的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放:

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宽放率:

宽放时间与正常作业时间的比值,称为宽放率。

1)宽放率的计算方法

1.外乘法

即在单位净时间内,要给与多少的宽放时间。

宽放率=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100%

2.内乘法

宽放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率,即在一完整的工作时间内(包括工作与宽放时间),要给

与多少比例的

宽放率=宽放时间/(净时间+宽放时间)

例:

现有一工艺工程师,对每一天工作观察情形如下:

每日上班时间:

480分钟(8小时时间)

工具的借出与退还:

10分钟

机器的清扫与加油:

10分钟

领导指示:

10分钟

上洗手间:

10分钟

聊天:

15分钟

思考如何加工:

15分钟

中间休息时间:

60分钟

计算外乘法和内乘法的宽放率。

解:

在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为480分钟里,真正的净工作时间为:

480-(10+10+10+10+15+15+60=350分钟

而宽放时间为10+10+10+10+60=100分钟

聊天和思考如何加工为一种延迟,不能算在宽放时间内,则内外乘法的宽放率计算为:

外乘法宽放率=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100/350=28.57%

内乘法宽放率=宽放时间/(净工作时间+宽放时间)=100/(100+350)=22.22%假设正常专业时间为16.5分钟,那么

采用外宽放率计算标准时间为16.5*(1+28.57%=21.21

采用内宽放率计算标准时间为16.5/(1-22.22%)=21.21

参考如下:

管理宽放率:

一般取

3%-10%

生理宽放率:

一般取

2%-5%

疲劳宽放率:

一般取

5%-20%可参阅下表:

作业种类

特轻作

轻作业

中作业

重作业

特重作

疲劳宽放率%

0.5

5-10

10-20

20-30

30-60

4.1.5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实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采用外宽放率

标准工时=实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采用内宽放率

例:

JF-094-110插件1的标准工时=16.5S*100%*(1+28.57%)=16.5*1.2857=21.21SJF-094-110插件1的标准工时=16.5S*100%/(1-22.22%)=16.5/0.7778=21.21S

4.2标准工时的运用

4.2.1标准产能计算依据:

各工序的标准产能根据标准工时计算所得,

标准产能定义:

某一加工工序,在正常的作业条件、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中等熟练程度的作业人员按正常的作业速度,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完成的产品数量,

称为标准产能,单位为件。

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产能=每日工作时间/标准工时*标准人数。

该工段每小时产能=60*60秒/21.21=169.7台

该工段一天的产能就是=169.7台*8小时=1357.8台

【注】流水线的标准产能以该流水线瓶颈工序的标准产能为准,即各工作站中产量最低的工位。

4.3标准工时之修改

4.3.1产品正式导入量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以上),技术开发部工艺人员应再次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4.3.2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或技术变更对生产作业有明显影响时,技术开发部工艺工程师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4.3.3其他客观条件导致标准工时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绩效时,技术开发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

必要时应予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4.3.4各部门认为标准工时不能真实体现作业状况时,可向技术开发部申请重新测评。

4.4生产节拍定义

是指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一台产品生产刚开始到下一台产品生产刚开始的平均间隔时间,即每隔多长时间有一件产品从生产线流出。

4.4.1生产节拍的确定

技术开发部工艺工程师根据各机型结构情况、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及生产线的生产资源,确定其生产节拍,具体各机型的“生产节拍”待标准工时测定建立OK后进行《生产线生

产节拍汇总表》制定。

4.4.2生产节拍的执行

各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操作。

针对目前我司的制造部门现

状由部门长进行安排节拍的定制,技术开发部工艺工程师进行审核确认。

443生产节拍的更改

1)生产节拍可视各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各拉线的拉长有权提出调整生产线生产节拍的申请,但需经过技术开发部工艺人员确认批准后方可执行。

2)生产节拍更改的审批流程

4.5生产节拍平衡率

4.5.1生产线效率

生产线效率是衡量生产线平衡优劣的指标,为总有效时间占总付出时间的百分比,闲置时

间越少生产线效率越高。

4.5.2基本作业单元

基本作业单元是生产线上不能再分解的动作,如果再分解,就产生多余动作。

4.5.3计算时间公式

生产节拍的计算公式是:

每天的生产时间

生产节拍(。

二每天的计划产量

所需要的工位数(N公式计算是: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T)

生产节拍(C)

备注:

结果取不小于计算值的最小整数。

计算出的工位数为理论上满足要求的最少工位数生产线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线效率=

产线效率节拍—工位数“

x100%

总有效时间T

例如:

我司插件的例子,假设一条生产线的基本作业单元的时间分别为:

25秒、42秒、17秒、

15秒、22秒、18秒、9秒、15秒、27秒,生产线每天运行8小时,每天的产量为800台。

满足800台/天产量的生产节拍是36秒〔(8X60x60)/800〕,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一个基本作业单元的时间是42秒,大于36秒,应该怎么办呢?

节拍C=8*60*60/800=36SN=190/36=5.2〜6生产效率=190/6*36*100%=87.9%

效率为87.9%意味着生产线不平衡或闲置时间达12.1%

有许多方法可以使42秒的作业适合36秒的节拍。

可能采用的办法如下:

(1)作业分解

将这个作业分配到两个工位上,虽然会产生多余动作。

(2)作业共享

让相邻的工位对该作业进行一点共享,这样相邻的工位就能帮助完成一部分作业。

作业共享与作业分解不同,对于作业共享而言,相邻工位只是提供帮助,而不是独立完成作业的某一部分。

(3)设立平行工位

将作业分配给两个平行操作的工位。

(4)聘用操作技能高的工人

聘用操作技能高的工人也许能满足36秒的要求。

(5)加班

以42秒每台的速度每天能生产685台,比800台少115台,生产115台需要加班约80分钟(115X42/60)。

(6)改进设计

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进使作业时间稍微减少是有可能的,其他减少作业时间的办法包括设备

改进、生产线设立备用人员、改进材料以及由多技能的工人组成团队来操作生产线而不是

让生产线的工人各负其责

备注:

需要流水线的模式进行该作业实验【我司的插件工段可实施,其他工位对人员流

水需要确认】

五、相关文件及记录

5.1生产节拍测定流程

5.2《现场测定观测记录表》5.3《新机种节拍工时记录表》

5.4《标准工时汇总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