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786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监利县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建设

1.2项目申报单位:

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1.3项目建设单位:

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1.4项目负责人:

胡介贤

1.5项目地址:

监利县新沟镇横台村

1.6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1.7项目规模:

总面积300亩。

1.8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建设泥鳅人工繁殖与网箱养殖示范基地300亩。

包括新建孵化设施600平方米,改造亲本培育池19.2亩,改造鱼种培育池96亩,改造成鱼池184.8亩,选育泥鳅亲本3900公斤,新建生产路240米,改造电力设施,配备增氧机械、应急发电机、运输车辆等生产设施,配备简易实验仪器设备和管理设备,技术咨询与培训。

1.9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185万元,其中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资金77.068万元,合作社自筹107.932万元。

1.10建设期限:

建设期1年。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11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年生产泥鳅鱼苗8000万尾,收入40万元,其中对外销售鱼苗6000万尾,培育成3-5厘米规格鱼种1600万尾,收入160万元,其中对外销售鱼种1200万尾,用作商品鱼生产400万尾,年生产泥鳅商品鱼4万公斤,年收入140万元,合计收入340万元,年生产总费用234.771万元,预测利润105.229万元。

项目示范辐射养殖面积2000亩,新增受益农户可达300户以上。

1.12申报书编制依据

1.12.1《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1.12.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书编写参考大纲》

1.12.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

1.12.4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发【2008】59号)

1.12.5《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1.13项目评价

本项目建设达标后,每年向社会提供泥鳅鱼苗6000万尾,鱼种1200万尾,可增加社会优质商品鱼70万公斤以上,创社会效益2800万元以上,合作社可生产优质商品鱼4万公斤.合作社年新增产值340万元,利润105万元,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监利县优质水产品板块建设,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项目可行,风险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建议予以立项。

第二章、合作社概况

2.1合作社基本情况

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组建成立,现有合作社成员10人,具有工程师资格2名,技术工人8人,经营水产业10年之久。

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90万元,其中董事长30万元,监事长20万元,社员每人5万元..

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

按股分红,利益均沾,同股同权,风险共担。

合作社现有养殖水面300亩,其中租赁面积76亩,合作社成员承包面积224亩.通过新沟镇政府统一开展了“双认证”,通过了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水产)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水产)产品认证。

合作社法人代表胡介贤,由社员选举产生,合作社设董事会,董事长1名,监事长1名,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管理,下设财务部、购销部、技术咨询部,办公设施齐全,有办公室100平方米,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

合作社秉承“服务社员,谋取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为力求达到合作社、社员、社会三赢的目的,我们将以十多年的渔业养殖经验为基础,为社员提供“三统一”服务,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

力争将泥鳅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网箱养殖打造成全省技术领先、效益良好的示范基地。

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见财务报告)

合作社主要从事水产鱼种培育和成品鱼的养殖及销售,结构分为2个模块:

一个鱼种培育模块;一个特种水产品成品鱼的养殖模块。

主要品种为黄鳝、泥鳅成品鱼的养殖,2011年,发展黄鳝网箱养殖面积40亩,网箱400口,黄鳝产量14000公斤,销售收入97.8万元,发展泥鳅网箱养殖30亩,网箱350口,泥鳅产量12300公斤,销售收入49.6万元,其它鱼类养殖面积230亩,成鱼产量85020公斤,销售收入58万元,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年产值205.4万元,经济效益逾82.1万元。

2.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无.

第三章、项目立项背景

3.1项目立项意义

监利县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湖北省水产大县,年水产品总量25万吨,水产品商品率85%以上,实施名特水产品开发养殖对促进产业达标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丰富“菜篮子”工程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必要性分析

3.2.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也在不断改变,消费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泥鳅是泥鳅、大鳞副泥鳅等统称,为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长江中下游分布最为广泛。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等优点,被称为水中人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进步,泥鳅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

合作社通过开发发展泥鳅苗种繁育和养殖,不仅可以增强合作社经济发展实力,使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加社员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全县乃至周边县市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加快新技术推广步划,带动农(渔)民增收。

3.2.2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0~30℃,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

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就会钻到泥里去,停止活动。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用腮、肠、皮肤呼吸,养殖饲料易得,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

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取得高的经济效益.

3.2.3泥鳅养殖发展很快,目前,江苏、安徽等地养殖较发达。

监利县泥鳅养殖正处于发展阶段,我社自2010年以来,开始探索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模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2012年,发展泥鳅养殖网箱600口,每口网箱面积8平方米,投放规格300尾/公斤泥鳅种12.5公斤,经3个月养殖,至7月28日测产,泥鳅规格达到6-8克/尾,预测年底,泥鳅规格可达到10-15克/尾,每口网箱可产商品泥鳅45-50公斤,效益可观,因此,建设泥鳅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对促进合作社发展,为周边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规范和示范辐射作用,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3.2.4项目建设泥鳅苗种繁育,是解决水产养殖种质问题的内在要求。

在影响水产生产效率和效益的诸多因素中,养殖对象的遗传因素起有主导作用,合作社泥鳅亲本从自然水域中选育获得,通过池塘培育并提纯复壮,按照亲本、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选育保存一定数量的良种基础群体,并培育、繁殖符合相关良种标准的苗种,供应泥鳅养殖场或养殖户,保证泥鳅良种化。

 

3.3优势分析

3.3.1监利县位于江汉平原南部,属水网湖区,为亚热带气候,降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降雨量为1057毫米,无霜期258天。

一年中有7个月以上适宜水产养殖。

全县拥有水域面积118万亩,其中养殖面积100万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

具有生产水产品良好的气候、生态和水资源环境。

水产业是监利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3.3.2监利县新沟镇是水产大镇,通过近几年水产板块建设,全镇目前已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万亩,年水产品总量约1万吨,水产业产值1亿元,约占农业产值的31%;群众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很高。

项目单位监利县弘扬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开发水产新品种,计划开发发展泥鳅等名特水产品养殖,使合作社发展壮大,并推动全县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提高农(渔)民水产效益。

3.3.3项目单位多年从事泥鳅、黄鳝养殖,在泥鳅的苗种生产和养殖上已有先导工程,并发展了一定规模,而且天然原种的泥鳅亲本采捕方便,商品泥鳅通过池塘网箱分级养殖,实行无公害养殖,生产中杜绝滥用有害药物、有害饲料,保障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商品率高。

也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通过名特优水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可促进当地物种繁衍,对加快水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4项目建设技术有保障。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之一监利县水产局,辖有长江四大家鱼老江河原种场和监利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技术力量较强,实验手段齐全,管理规范,能形成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支持下,有能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点。

3.3.5项目建设符合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项目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发展高效渔业、实现渔业产业化的需要。

监利县人民政府将名特优养殖发展纳入《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该品种既可实现集约化养殖提高水体效能、减轻劳动强度,又是河蟹等养殖模式中很好的混养品种,能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水产养殖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有先行的种苗产业,泥鳅良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示范场项目的建设,必将为该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须的种质监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同时为网箱养殖泥鳅技术大范围推广提供良种保证。

3.4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名特水产品,被誉为水中人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十分俏销,供不应求。

并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年外贸出口需求量在5万吨以上,产品难以满足创汇市场需求。

内需方面,由于泥鳅的肉质、营养和口感俱佳,各大中城市消费火暴,价格不断攀升,市场价一般为30-50元/公斤,利润空间很大,供应一直紧缺,本项目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很大。

项目通过实施无公害生产,打造品牌,必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5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合作社在项目申报前,召开了成员会议,一致同意申报项目建设.对项目筹资方式、收益分配同意按合作社章程执行。

第四章、项目目标

4.1项目发展方向

项目发展重点解决水产大县和水产板块建设中的名特优新品种生产的关键技术研发,对大面积推广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成熟的泥鳅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4.2项目发展目标

项目建设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载体,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通过加强对泥鳅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的深度开发,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泥鳅良种繁育场和网箱养殖示范场,实现泥鳅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一体化。

设计年生产泥鳅鱼苗8000万尾,面向社会供应优良泥鳅鱼苗600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600万尾。

面向社会供应优良泥鳅苗种1200万尾,合作社建设泥鳅池塘网箱养殖面积50亩,网箱1000口,水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化,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双认证,打造精品名牌。

正常达产年份年生产泥鳅商品鱼4万公斤,年收入140万元,销售鱼苗8000万尾,年收入40万元,销售鱼种1600万尾,年收入160万元。

合计收入340万元,预测利润100万元。

项目示范辐射将积极有效地促进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项目建设将以高标准的渔业生产设施为基础,以高端科研生产水平、成熟的渔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为依托,切实进行资金、科技、人才及生产条件等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开展泥鳅良种选育、人工繁育与网箱高产精养示范。

积极创建省级水产良种场。

工程规模目标:

项目现有生产能力年养殖商品泥鳅1.23万公斤。

项目新建工厂化泥鳅人工繁育车间600平方米,改造苗种培育池96亩,、亲本培育池19.2亩(水面13.5亩),商品泥鳅养殖池50亩.设计生产能力年繁育泥鳅良种8000万尾,新增生产能力繁育泥鳅苗8000万尾,发展泥鳅商品养殖网箱1000口,产量4万公斤,新增2.77万公斤。

配套必要的检测实验设备和管理设备。

工艺技术目标:

泥鳅亲本生产、工厂化育苗和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质量安全水平:

苗种、成鱼质量安全与药物残留检测100%达标。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主要建设内容

5.1.1.建设地点

项目区监利县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南依长江,与湖南岳阳、华容、临湘县一衣带水,北枕汉水支流东荆河,与仙桃、潜江市隔河相望;东拥洪湖,与洪湖共水同渔;西挽荆沙,与江陵、石首市唇齿相连。

地跨东径112°35′—113°19′,北纬29°26′—30°12′。

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监利县新沟镇红阳村,紧邻监新公路和监新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符合《监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和《监利县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处面积属于水产养殖用地,水源丰富,生态环境很好,无工业废水或农业、生活污染源,电力配套,基地总面积300亩,其中合作社租赁承包养殖面积76亩,社员承包面积224亩。

附: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建设总体布局现状图和规划图,详见附图1、2。

5.2.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5.2.1项目生产技术路线

从本地自然水域中采捕(收购)并选育泥鳅亲本,通过池塘培育,选择繁殖亲本,雌雄比例1:

2,雌性亲本规格10-15克/尾,雄性亲本规格8-10克/尾,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繁殖生产泥鳅鱼苗,池塘培育成规格3-5厘米鱼种,合作社发展网箱养殖,同时向社会养殖单位或养殖户供应,进行成鱼养殖。

利用本地泥鳅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群体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5.2.2项目工艺流程

泥鳅苗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泥鳅良种亲本种质选育鉴定

产后亲本护理回池

亲本池放养亲本池消毒,雌、雄分养

强化培育饲料投喂水质调节日常管理

催产亲本选择亲鱼体质与成熟度

人工繁殖催化剂量与配伍

产卵与授精自然产卵授精

鱼苗孵化孵化环道微流水孵化

鱼苗鱼种培育质量检验合格

池塘鱼苗培育

成鱼网箱精养高产示范

质量检验夏花(3-5cm)鱼种销售

市场

泥鳅苗种繁育与网箱养殖生产流程图

5.3.设备购置

5.3.1生产设备、车辆

①应急发电机组:

140kw发电机组1套,投资8万元。

②水泵:

2台,投资1万元。

③鱼苗运输车:

空调面包车1辆,19万元。

④增氧机:

为提高养殖安全生产水平,项目区100亩泥鳅亲本与苗种培育池配套纳米微孔管增氧机,按每16亩水面配套增氧机1台的标准,架设增氧机5台套。

投资3.5万元。

⑤木船:

根据生产需要,新添置木船10只。

投资3.02万元。

⑥小型工器具全套,投资5万元。

小计39.52万元。

5.3.2实验仪器设备

①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JA12002型1台,5000元。

电子称6KG型2台,每台250元,计500元。

②PH值计:

简易PH计,PHB_2,300元

③冰箱空调:

新飞冰箱,165K,每台2000元,2台,计4000元。

空调,KPR-32GW/UH型,2台,10000元。

④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SA_3000型,2台,每台3000元,计6000元。

⑤水质快速测定仪2台,10000元。

⑥滴定仪及小型器皿:

6000元。

⑦药品柜及橱柜:

6000元。

小计4.78万元。

5.3.3实验管理设备

①电脑:

1台,宽带入网,1万元。

②照像机:

摄影录像一体机1台,1.5万元。

③传真机:

1台,0.5万元。

小计3万元。

合计47.8万元。

5.4.设施建设

5.4.1鱼池改造

①鱼池清淤及池埂加固:

要求对繁育场鱼苗培育池和亲本培育池进行清淤和池埂加固,提高水体负载能力。

计划改造面积300亩,每亩整治土方150立方米,合计土方4.5万方。

按每方土工价6元计算,需投资27万元。

其中:

亲本培育池4口,苗种培育池20口,建设规格80×40×1.5米,单池面积4.8亩,池埂面宽4米,单池水面3.36亩,改造鱼池共24口,总面积115.2亩,水面80.6亩;建设进水沉淀池10亩;改造泥鳅网箱养殖池50亩;成鱼池改造面积124.8亩。

②鱼池进排水系统建设:

鱼池进水采用管道,涵管直径350MM,长900米,投资4.5万元。

新挖排水沟1100米,底宽2米,深2米,土方4400方,投资2.64万元。

小计34.14万元.

5.4.2新建工厂化育苗车间

新建6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车间,单层砖混结构、钢屋架,包含①产卵池,砖混水泥结构,规格直径5米,深1米圆形产卵池5套,投资6万元;②鱼苗孵化环道4个,单池2.8立方米,投资6万元;③塑料大棚600平方米,投资21万元;④水泥地坪600平方米,投资9万元;⑤进排水管道,投资3万元;⑥蓄水净化池、亲本选育池、包装水用池等投资4万元;⑦塑料棚布、遮阳布等,投资3万元。

详见附图、育苗车间平面图。

合计需投资52万元。

折算每平方米造价850元。

5.4.3亲本选育:

选育亲本3900公斤,投资15.6万元。

5.4.4配套设施建设

①电力设施:

对供电设施及线路进行改造,长500米,投资10万元;

②绿化:

栽植树木200株,每株25元,投资0.5万元。

③生产路:

为方便渔需物资和水产品运输,新建生产路240米,水泥路面硬化,宽3米。

投资6.48万元。

小计16.98万元。

合计118.72万元。

建筑工程合计166.02万元。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祥见附表5-1

5.5科技措施

5.5.1关键技术与技术来源

①亲本选育。

本项目亲本从本县自然水域捕捞并选育获得,通过池塘培育并保存、选育,更适应当地养殖,生产的良种鱼苗鱼种向养殖生产单位和个人提供,同时,合作社进行网箱养殖。

②繁育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项目单位自主。

5.5.2生产技术管理

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登记监管制度,产品质量监管与销售记录档案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5.5.3主要技术参数

①放养密度:

泥鳅亲本规格,雌性亲本10-15克/尾,雄性亲本8-10克/尾,亲本培育池塘单池面积3.36亩,保水深1.5米,放养密度300公斤/亩,亲鱼每公斤怀卵量25万粒。

亲鱼池水面总面积13.5亩,亲本保存量3900公斤。

②催产率、孵化率、出苗率。

亲本选育率50%,雌性亲本800公斤,雄性亲本1100公斤,泥鳅鱼苗生产催产率70%、孵化率80%、出苗率80%。

雌性亲鱼每公斤生产鱼苗11万尾。

③鱼种培育成活率。

从鱼苗培育成规格3-5厘米鱼种成活率达到80%。

泥鳅鱼种培育池塘单池面积3.36亩,保水深1.5米,每亩放养鱼苗30万尾,成活率80%,养殖面积67.2亩,设计亩产鱼种数量24万尾。

总产1600万尾,泥鳅成鱼养殖池塘单池面积10-20亩,保水深2.5米,总面积50亩,每亩架设网箱20口,规格2×4×1米,放养鱼种500尾/平方米,成活率80-85%,商品鱼规格10-20克,投喂配合饲料,饵料系数2。

每口网箱设计产量40公斤,总产4万公斤,亩产设计800公斤。

池塘中放养其它鱼类鱼种50公斤,亩产300公斤左右。

5.5.4主要技术措施

①泥鳅人工育苗及苗种培育技术。

②泥鳅无公害网箱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③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池塘水质调节与泥鳅的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第六章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6.1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及相关环保措施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涉及燃油及燃煤设备。

(2)地表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生产污水主要为养殖废水,加强养殖用水管理,提高水体的交换率,养殖水质须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及农业部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定期监测水质。

进排水渠道严格分开,养殖废水达到农业用水标准后排入农业灌溉渠道。

对每年一度的清淤采用就地堆放,待干后为绿化用肥,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3)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周围声环境质量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有害废物。

对养殖环境常年保持整洁,对病、死鱼采取生物技术处理和集中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生产及生活垃圾按当地有关规定处理,在场区内设置垃圾箱、垃圾转运站,设专人及时清运。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在全面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情况下将污染影响可降至最小程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并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

生产过程无污染,无“三废”排放,无职业病危害因素。

6.2环境评价结论及建议

本报告仅对环境的影响作初步的分析,本项目的环境评价以具有环境评价资质的单位作出环境评价报告为依据,详见附件、环保部门关于项目环评批复。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7.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

7.1.1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批复后,将成立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农发办、新沟镇人民政府、合作社人员组成,新沟镇镇长任指挥长,统筹管理项目的具体建设,负责宏观调控,计划编制、资金调控,检查督办,直接管理项目的实施。

同时分专业设置工程、财务、技术、审计等若干小组,各负其责。

项目组织管理方框图见图7-1。

新沟镇、县农发办

项目管理办公室

弘扬合作社

 

 

 

 

 

 

 

 

 

泥鳅良种繁育

与网箱养殖场

 

 

图7-1项目组织管理方框图

 

7.1.2项目档案管理

项目单位做好实施前准备工作,认真做好“三个一”(即一套资料,一套图片,一套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

7.1.3工程管理

由工程建设指挥部安排工程小组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审查工程的设计、放样、施工等工作,保证人、财、物的供应。

7.1.4财务与审计管理

由指挥部和项目单位设置财务管理小组,建立工程用款报帐制,严格把关,保证建设资金专款专用,项目竣工后,会计部门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审计。

7.1.5技术管理

由指挥部设立专业技术小组,协调和指挥项目实施,制定和落实生产布局,技术档案专人管理,聘请湖北省水科所、监利县水产局有关专家为项目技术顾问,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及常年生产技术辅导。

7.1.6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由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管理,项目竣工投产后由合作社管理。

7.2运行经费测算及来源

7.2.1运行成本

1、泥鳅亲本选育、培育成本,亲本3900公斤。

40元/公斤,计15.6万元。

亲本培育面积13.5亩,培育费用约需4.1万元。

(祥见附表7-1-1)

小计19.707万元。

2、鱼苗繁育成本,计划繁殖鱼苗,8000万尾,费用约需16.2万元。

(祥见附表7-1-2)

3、鱼种培育成本,泥鳅夏花苗种培育成本。

计划培育夏花鱼种1600万尾,投入鱼池面积67.2亩。

培育投入资金约需80万元。

(祥见附表7-1-3)

4、网箱养殖成本,计划网箱养殖泥鳅1000口网箱,计划产量4万公斤,投入鱼池面积50亩。

投入资金约需100万元。

(祥见附表7-1-4)

计算可得项目运行资金约需228万元,资金周转按2次/年,需周转金约120万元。

7.2.2运行费用解决方案

生产成本由合作社积累和自筹资金解决。

7.3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1年。

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7.4项目实施进度

2012年12月~2013年3月完成包括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2013年2月~2013年5月完成培育池改造;2013年2月~4月完成新建工厂化育苗车间建设,2013年5月~2013年7月完成生产设备、实验仪器及管理设备采购,2013年10月~12月项目试运行及竣工验收。

表4-1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