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005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纳的科学方法。

2、明白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预习过程】

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

1、选择分子模型

[演示实验]:

用放大镜观看粉笔线条。

说显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

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说出观看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什么缘故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

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显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说明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说明。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间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能够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觉,物质是的,用模型能够说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

例如: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

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说明:

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看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专门容易被压缩。

然而,固体和液体专门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说明:

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7、纳米材料具有专门多专门性能,例如。

1nm=m

8、阅读课本,你能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吗?

【要点归纳】

 

【当堂反馈】

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样分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生活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专门喧闹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

4、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动

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专门快就闻到酒香味

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刻后,蛋会变咸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说明

B、有人认为物质是能够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可不能发生变化

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看到分子的结构

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

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

7、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放松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那个实验说明了()

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8、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缘故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逝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学习小结】

静电现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白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明白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说明。

【预习过程】

1、分子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模型:

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3、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

还可不能够再分?

4、分子是由构成的。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

5、原子还能够再分么?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开始的。

【学习过程】

一、摩擦起电

活动:

用自带的塑料纸摩擦塑料尺,或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引碎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___

二、两种电荷

摸索: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

实验:

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c、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依照以上现象:

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什么看法?

规定: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

大量实验说明:

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

____和______

同种电荷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

三、原子构成初步及静电现象说明

摸索:

通过摩擦起电,你对原子结构有什么看法?

原子是不可分的么?

1、发觉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发觉揭示了,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什么缘故我们平常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受呢?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4、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危害?

【当堂反馈】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电荷和_______电荷.

2、电子的发觉说明原子也是有的。

3、原子是由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电,通常情形下,它们所带的电荷数是,因此原子是呈的。

4、分子由构成。

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确实是一种,水分子是由

和构成的。

5、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已知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电子而带电,毛皮因电子而带电。

6、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_电.

7、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都带上了异种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8、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用洁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

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

9、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缘故是()

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

10、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学习小结】

 

探究更小的微粒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白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隐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明白这种探究还将连续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究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明白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究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预习过程】

1、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摩擦起电并不是制造了电荷,而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

是电荷。

4、原子的结构又是什么呢?

电子与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

原子核是否可分?

【学习过程】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1911年,物理学家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核式结构模型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

1、原子直径约10-10m,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假如把一个原子发大为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馆,而原子核也只是象那个巨型体育馆中央的一个灯泡,而电子只只是象一粒沙子在绕原子核以近似光速运转。

2、原子核尽管专门小,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二、百年来科学家探究物质微粒的进展

年代

科学家

发觉成果

1897

汤姆生

1919

卢瑟福

1932

查德威克

1961

盖尔曼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

3、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生活&物理&社会

1、________________是探究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

2、高能物理中的能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当堂反馈】

1、人类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第一发觉的是,它的发觉说明了原子是具

有的。

2、是探究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988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机的能量用_________来表示,

3、电子的发觉说明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觉说明_______是可分的;夸克的发觉说明__________是可分的。

4、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确实是分子

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

6、关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7、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

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

8、有四种物质:

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9、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觉了中子

C、查德威克发觉了摩擦起电          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10、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差不多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

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

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

 

【学习小结】

宇宙探秘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2、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表达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阻碍。

【预习过程】

1.阅读了解“地心说”、“日心说”。

2.阅读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什么缘故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育的行星?

3.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学习过程】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人类认识宇宙是由及.

在观看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基础上,人们总结了日月运动的许多规律,建立了是宇宙中心的学说。

自16世纪后,等人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家又借助望远镜系统,对天体、天体系统的探究,对宇宙认识更深.

二..星空世界

人们仰望浩繁的星空,发觉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看起来不变,我们称这些星为,实际上,我们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用专门精确的天文仪器能够观看到它们的运动。

在晴朗夜空的闪耀群星中,有一条横巨天际的光带,它是由群星和充满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宠大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太阳是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一般的恒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亿个,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

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相距遥远,用米、千米作为距离单位专门不方便,为此采取一些专门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通过的距离称一光年(l·y)

1AU=m

1l.y.=m

地球到织女星的距离约24.5l.y.为m。

三.宇宙从何而来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却认定:

宇宙产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本课中可用于支持这一观点的例子是

四,.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红光的频率较低,紫光的频率较高,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觉星系的光谱向低频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说明星系在我们而去。

(填“接近”或“远离”)

【当堂反馈】

1、宇宙是由若干个星系所组成,我们所处的星系为,太阳是系中的一颗星。

2、太阳系有颗较大的行星,从内向外数,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的第_____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一颗星。

3、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首位航天员乘载人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球。

2008年9月25日,中国航天员、和乘“神州七号”飞船进行了中国第3次航天飞行。

4、通常情形下的原子和组成它的微粒当中,不显电性的是()

A.整个原子、原子核B.整个原子、质子

C.整个原子、中子D.质子、中子

5、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A.1l.y.B.365l.y.C.1AuD.365Au

6、下列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A.太阳——地球——月球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D.月球——地球——太阳

7、在宇宙探究过程中,下列的一些学说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庞大的人文价值的是()

A.古人命名了许多星座B.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C.哥白尼提出“日心说”D.伽莫夫提出“宇宙的爆炸学说”

8、有关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电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同一种原子只能组成确定的一种物质D.原子核可分离出质子中子两种差不多粒子

9、请将

(1)细胞

(2)电子(3)原子(4)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

(1)

(2)(3)(4)B.

(1)(3)(4)

(2)

C.

(2)

(1)(4)(3)D.

(2)(4)(3)

(1)

10、第一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B.哥白尼C.牛顿D.布鲁诺

11、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分析星系的光谱,发觉了谱线“红移”现象,该现象说明了星系正()

A.靠近我们B.远离我们C.与地球平行移动D.缓慢振动

12、织女星距地球约2.3×1014km,约等于多少光年?

【学习小结】

从粒子到宇宙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明白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3、大致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学习过程】

1.科学家们发觉,物质是的,但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且它们的体积专门小,一样直径的数量级为m.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人一杯水中,过一会儿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3.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至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倒置,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看液面的位置,我们能够发觉,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一现象说明

4.大量的实验证明:

一切物质差不多上由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中,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你会闻到,这是因为.

5.我们所见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组成.

6.在探究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第一发觉了电子,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的行星模型.

7.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上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物体缺少电子而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余外的电子而带电.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8.原子由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在原子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通常情形下,原子对外(选填“不显”’或“显示”)带电性.

9.自16世纪后,等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

10.人类探究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天文学家哈勃发觉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

【当堂反馈】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象出的理想模型,实际上分子不存在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能够嗅到酒精气味D.堆煤的墙角时刻久了会变黑

3.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专门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裂的玻璃杯不能复原成原形

5.科学家们发觉,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

A.星系在离我们而去B.星系在向我们靠近

C.星系保持不动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文学中常用“光年”作为时刻单位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7.对下列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A.空气流淌形成风,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固体专门难被压缩,说明固体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擦黑板时,粉笔灰到处飞扬,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同意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

宇宙产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并认为().

A.目前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B.目前字宙膨胀已终止且开始收缩

C.目前宇宙已处于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固状态

D.宇宙膨胀早已终止,目前处于静态

9.某同学在配制一定浓度酒精溶液时,把50cm3的酒精倒50cm3的水中,摇动几下,混合后的体积100cm3,这是因为.

10.一盆清水里滴人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盆清水都变红了.这说明。

11.打开一盒香皂,专门快能闻到香味,这一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和液体的分子可不能散开,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从而使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14.“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大多数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缘故.

【学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