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012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信息的搜集处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重点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知识点

1、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试点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信息的搜集处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自主探究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理

易错易混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训练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拓展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课件、学案

教学模式

“三段六步”教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新旧知识联系

新知讲授

一、先学后教

1、目标导学

2.自主学习

3.交流展示

 

二、讲练结合

 

 

4.知识建构

三、当堂达标

5.达标拓展

一、复习导入:

组织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让我们一起回忆几个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

2.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一个感觉神经元一个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的种类:

(1)感觉神经元:

又叫传入神经元,能感受内、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

(2)中间神经元:

也称联络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都位于神经中枢内,起着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3)运动神经元:

又叫传出神经元,能将兴奋传导到效应器,支配肌肉和腺体的活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

有什么特点?

过渡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那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不是也是双向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二)

一、展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

1、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

导学语:

请同学们自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部分,同时完成“导学案”上“自学指导”的相关内容。

巡视,组织好自学,同时全面了解学情,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交流、展示

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

组织语:

请同学们把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学成果。

 

过渡语:

通过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看了大家的展示后,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再给同学们解释和强调一下。

四、疑难点拨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

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2.突触小体:

神经元轴突末梢呈杯状或球状膨大叫做突触小体。

3.突触的类型:

主要分为两大类:

(1)轴突——树突型,图示为

(2)轴突——胞体型,图示为

4.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内含突触小泡,可以作为突触前膜的标志,也可以作为判定兴奋的传递方向。

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存在于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

突触后膜:

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5.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会向突触前膜移动,这样突触小泡的膜就和前膜融合从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注意:

(1)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含量较多。

(3)神经递质的类型:

兴奋型和抑制型;故兴奋的传递效果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去向:

迅速被水解或移走,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

某些麻醉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或分解)神经递质或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使信号不能传给下一个细胞;某些农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使信号一直不停的传递。

(4)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通常我们把这种细胞膜外的结构称为糖蛋白。

(5)信号转换:

在突触前膜上发生的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电——化学——电信号的传递。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中。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1)单向性

(2)延搁:

信息在突触间传递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传播速度缓慢的现象叫做突触延搁。

在完成一个反射活动时,兴奋经过中枢内所有突触的时间总和为中枢延搁。

(3)对内环境、某些药物敏感。

7.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类型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

实      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8.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①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a点先兴奋,此后d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奋),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即无法由

c→b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

 

例题:

6.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

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含2个突触

B.如果刺激c点,A、B和C都会兴奋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D.若ab=bd,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汁的指针偏转两次

7.下图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A、a和b处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

【拓展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的判断: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突触的结构为传递方向为

【拓展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方法设计:

电激图

(1)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

(2)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B、结果分析:

若A有反应,且

(2)处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

(2)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方法设计:

电激图

(1)处,测量(3)处电位变化;再电激图(3)处,测量

(1)处电位变化。

B、结果分析:

若两次的实验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点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1)脑:

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

W区:

又称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手写和绘图能力。

S区:

又称说话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语症”,即病人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H区:

又称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上回后部。

若受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见别人的发音,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往往答非所问。

V区:

又称“阅读中枢”。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读症”,即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

有的神经纤维能将两大脑半球以及小脑、脑干、脊髓巧妙地联系起来,大脑皮层就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了。

小脑:

位于脑干的背侧,大脑后下方。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例如喝醉酒的人,由于酒精的麻痹作用,小脑不能准确地协调身体的运动,以致走起路来东倒西歪。

脑干:

位于大脑下方,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

脑干中有许多能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

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2)脊髓

1、脊髓是脑与周围神经联系的桥梁,具有传导的功能。

来自躯干、四肢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刺激,只有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脑发出的活动指令也只有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上述各部,支配其活动。

2、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这些反射的调节中枢就在脊髓。

当然,随着脑的发展,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受脑的支配的

(3)脊髓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例如意识丧失的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而恢复意识后又可以控制大小便。

典型例题

1.人类大脑皮层和动物的区别是具有()

A.躯体运动中枢B.听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D.语言中枢

2.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淡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3.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4.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2.学习和记忆

思考:

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

这有什么科学道理?

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

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

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

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的奥秘: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尤其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

3.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典型例题

1.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五、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小结语:

以上就是本节所学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形成本节的板书)。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定义

2.突触小体的定义

3.突触的类型

4.突触的结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系统的分解调节

3.人脑的高级功能

过渡语:

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非常熟练,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呢?

 

(六)习题巩固

 

1、书面作业:

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整理到作业本上

2、辅助练习:

做“课后题”和“丛书”上的相关试题;

3、预习作业:

预习“通过激素的调节”。

拓展:

脊髓灰质炎(见学案)。

 

产生问题

阅读学习目标并了解记忆层次。

自学第18-21页的内容,完成“自学提纲”的相关内容。

对自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必要的圈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解决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胞体

3.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

4.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内吞作用D.外排作用

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思考: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回忆脊髓的结构:

灰质: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呈蝴蝶形的部分,细胞体和突触都位于灰质,灰质的左右两“翅”可分为后角和前角。

白质:

白质中没有细胞体,主要是成束的神经纤维。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做“课后题”和“丛书”上的试题。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铺垫,让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

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明确这节课的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记忆。

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和脉络,建构知识体系。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的科学情感体验。

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高一生物学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

班级:

____姓名:

____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信息的搜集处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自学提纲: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双向/单向)的,即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膜。

当堂达标:

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及其主要功能:

2.脊髓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这些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

2.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

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讲话。

3.学习是指。

记忆是指。

 

【拓展】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通常经口鼻传播,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

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

每200例病例中会有一例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一般多感染5岁以下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2000年,世卫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

2011年,中国西部邻国该病流行,8月中国新疆也发现疫情,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采取措施,严防病情传播。

病毒能引起显著病理改变的唯一部位是脊髓和大脑,主要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髓。

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小脑和皮质运动区都受到较小程度的侵犯。

病毒对神经元的损害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引起噬神经细胞作用。

瘫痪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于被侵犯神经元的分布。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

自动免疫

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

被动免疫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

免疫力可维持3~6周。

隔离患者

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当堂达标:

1.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C.突触D.突起

2.右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

3.人类大脑皮层和动物的区别是具有()

A.躯体运动中枢B.听觉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语言中枢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B.①②③④⑤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③⑤②

5.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7.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泡②突触前膜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

8.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其作用部位()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0.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为()

A.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C.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11.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A.神经节B.周围神经系统C.脑和脊髓D.身体各处

12.高级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A.神经节B.大脑皮层C.脊髓D.小脑

13.在一宗交通时间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语言中枢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

14.

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的什么细胞器?

(3)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后,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怎样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的?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出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这种物质最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