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61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2013.3.8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节,涉及神经的知识点较琐碎。

关于神经调节主要讲解兴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本节内容一直是本必修三模块的重点之一,也是考试的热点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等知识比较抽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原理及相关题目均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通过疑难问题的点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重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制

教学难点

难点:

静息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的产生与恢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手段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2、导学案制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体液中四种液体之间的渗透方向

2、乳酸和碳酸钠在血浆中是如何被缓冲的

3、稳态的实质和意义

4、稳态维持的调节网络(坎农和目前的观点)

5、参与稳态维持的四大系统

6、脂质从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依次经过哪些内环境

7、葡萄糖从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依次经过哪些内环境

8、O2从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依次经过哪些内环境

课堂前5分钟提问,学生回答。

督促学生课下落实背诵。

 

导入新课

【投影】:

刘翔跨栏、内陆太攀蛇等图片或视频播放。

阐述:

曾经那完美的跨越弧线,矫健舒展的身姿,激荡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他创造的数字:

12秒88,可是你们是否知道他还有一个惊人的数字:

起跑反应速度0.105秒,几乎达到目前人类起跑反应的极限:

0.104秒。

但这只是人类极限,在澳大利亚腹地生活着一种蛇,内陆太攀蛇,它能在1秒钟内数次对猎物发动准确的攻击,快到人的眼睛看不清,反应速度远小于100毫秒。

这也非最快的,热带海洋里的螳螂虾,前肢击打速度惊人,能在10毫秒内完成对猎物准确打击,就如同一个拳击手1秒钟打出100拳,而它的反应速度更小于10毫秒。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反应速度是大齿猛蚁,闭合双颚对猎物发动致命一击的时间只需要0.13毫秒!

这些都是神经系统参与调节的活动。

看完图片,相信大家知道刚才问题的答案了。

请用两个词概括神经调节的特点。

【投影】准确!

快速!

阐述:

神经调节为什么如此准确、快速?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

 

用新颖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导入节标题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弧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再由学生公布答案。

1、反射的概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是指在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的组成: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是由以下下五部分结构组成。

结构名称

所在部位

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

感受内、外环境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元

将兴奋从外周传入神经中枢

脑和脊髓的灰质内

(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元

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向外周

传出神经末梢,分布到全身肌肉(骨骼肌、心肌、内脏里的平滑肌)和腺体处

当它接受到传出神经纤维传来的兴奋后,可以引起肌肉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变为的过程。

答案:

1、反射中枢神经内外环境的变化2、反射弧感觉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相对静止状态显著活跃状态

(二)疑难点拨

投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时间约10分钟

1、反射的类型:

如何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答案:

非条件反射:

生来具有

条件反射:

后天建立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2、如何区别感受器和效应器?

答案: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依据课本P17“思考与讨论”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____

结构

树突

神经元简图:

答案:

神经元细胞体突起轴突

4、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5、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答案:

都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动画演示】反射过程

6、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至少需要几个?

举例说明。

答案:

不能。

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例如膝跳反射只有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7、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应,这是一个反射吗?

答案:

不是。

原因是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

8、人体可兴奋性组织有哪些?

答案: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阅读课本P16-17相关内容,完成左侧问题。

意图:

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问题,整理答案,提问回答。

意图:

加深理解,突破重难点。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公布答案。

1、神经冲动:

兴奋是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静息电位:

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

3、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

4、局部电流: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_________的存在而发生________移动。

局部电流的方向:

在膜外由___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______区,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____区。

答案:

1、电信号2、内负外正3、内正外负4、电位差电荷未兴奋区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

(二)疑难点拨

1、静息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外正内负K+外流

2、动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外负内正Na+内流

3、动作电位恢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K+外流

讲解下列曲线上ABCD四个点形成的原因,学会分析动作电位的曲线。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双向性

可补充讲解:

绝缘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三)小组讨论: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下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个强刺激,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D)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阅读课本P17-18内容,完成左侧问题。

意图: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回答各点含义

 

学生讨论,完成该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一下。

意图:

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结

展示以下知识要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5、静息电位:

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形成原因是:

K+外流。

6、动作电位: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形成原因是:

Na+内流。

让学生自由背诵一下。

检查背诵情况。

意图:

让学生当堂掌握。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部分构成

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2、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A)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

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4、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D)

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学生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有不少难点,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讨论区分,但是学生的理解仍然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必要的强调与讲解过程。

特别是动作电位的产生恢复机理。

导学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填完,这样可以节省课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下面的疑难点拨内容留出时间,学生才可以充分讨论。

拓展资料

1、脊髓:

2、脊神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反射的概念

2、反射弧的组成

3、感受器和效应器的区别

4、兴奋的概念

5、神经冲动的概念

6、静息电位的状态及产生原因

7、动作电位的状态及产生原因

8、动作电位恢复的原因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背诵回答。

检查上节学习的落实情况。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那么要完成一个反射过程,至少要2个神经元才能完成,兴奋如何通过上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呢?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制。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一)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以下内容:

1、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2、突触: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组成:

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组织间隙。

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3、兴奋通过突触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末稍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另一神经元)上的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4、突触传递特征:

答案:

1、轴突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特异受体电位变化4、单向性

(二)疑难点拨

1、突触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

轴突→胞体、轴突→树突、轴突→轴突

 

2、神经递质的类型有哪些?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以后,下一个神经元一定兴奋吗?

答案:

兴奋性递质:

乙酰胆碱、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

抑制性递质:

多巴胺、天冬氨酸、甘氨酸

不一定。

兴奋性递质→兴奋;抑制性递质→不兴奋

3、兴奋通过突触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

答案:

(两个“只”)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突触后膜以内没有突触小泡,也没有储存的神经递质)

4、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信号转换形式是怎样的?

突触前膜:

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延搁:

在突触部位由于信号的转换而延误时间的现象。

请解释:

为什么缩手反射在前而意思在后呢?

答案:

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需要3个神经元就可完成,比较快,而神经冲动上行入脑时经过了几次换元过程,延误了一些时间。

6、被毒蛇咬后的小动物为什么身体软?

被有机磷农药毒死的小虫为什么身体僵直?

答案:

蛇毒分子在突触间隙和神经递质竞争受体,致使后膜不能兴奋。

有机磷农药破坏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使得神经递质不能及时分解而持续对后膜起作用。

(三)小组讨论:

已知电流表两导线均连接在细胞膜外侧,ab=bc,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如图所示:

(1)刺激b点后,电流表指针发生_____次偏转,方向___________。

(2)刺激d点后,电流表指针发生_____次偏转,方向___________。

答案:

(1)2先向左,后向右

(2)1向右

阅读课本P18-19相关内容,完成左侧相关题目。

 

看课本P19页,标记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一下,有答不出的问题老师再点拨讲解。

 

小组讨论,完成左侧问题。

意图:

加深理解,形成解题能力。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看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大脑:

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神经中枢神脑小脑:

有维持身体的中枢

系统系统脑干:

脑干由间脑、中脑、脑桥和延脑组成。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

脊髓: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其中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下丘脑是间脑的一部分,其中有调节中枢、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

2、分级调节

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的低级神经中枢受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

平衡、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脊髓脑

(二)疑难点拨

结合课本20页“资料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婴儿排尿的过程

2、成人排尿的过程

教师讲解过程,并指出:

(1)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2)大脑高级中枢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作用

看课本P20完成左侧问题。

 

学生先讨论一下,简单回答。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21及图2-6、图2-7,完成下列问题:

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和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言语区

(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大脑皮层中与这些功能有关的某些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

(2)言语区中枢受损后的表现

有关言语区功能

功能障碍

障碍症特征

S(运动性语言中枢)

不能(能、)

W(书写性语言中枢)

失写症

不能写字(能听懂、看懂、能讲话)

V(视觉性语言中枢)

失读症

看不懂(能讲话、会写、能听懂)

H(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失语症

听不懂(能讲话、会写、能看懂)

联想记忆:

S:

speakeW:

writeV:

visionH:

hear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和

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和。

(2)学习和记忆涉及到脑内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

注:

<1秒的为瞬时记忆;1秒<短期记忆<1分;长期记忆>1分。

答案:

1、语言、学习、记忆、思维2、听、写、读、说

运动性失语症讲话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

3、

(1)行为、习惯积累经验贮存再现

(2)神经递质蛋白质海马新突触

看书P21

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这些习题即可。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有:

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结构,和突触的概念不能混淆。

2、神经递质的的存在部位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神经递质折类型有两种,兴奋性和抑制性,所以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后的反应是兴奋或抑制。

3、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这导致了兴奋通过突触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4、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信号转换形式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大脑皮层有4个语言区:

WVSH

课堂练习

1、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C)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_____个。

(5)由此说明: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bcde(3)cde(4)树突或细胞体3(5)双向的单向的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练习,独立完成题目。

最后校对答案。

板书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排尿反射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言语区:

WSVH

2、记忆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二)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2、神经递质的类型

3、传递过程:

4、信号转换形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延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也不少,重点放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制的讲解上,对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进一步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后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到答案即可,不用仔细讲解了,对于四个语言区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