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671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docx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文档

第二章声现象

一、选择题

1.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2.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影响,这是因为(  )

A.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 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 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3.如图所示,“狼外婆”叫门时,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B.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 声波具有能量

D.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辨别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9.一种新型的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声纹锁识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二、填空题

10.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1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2.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__装置.

13.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如图所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可以使音调升高.(选填“加快敲击频率”或“绷紧鼓皮”)

14.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男高音,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

15.如图所示,小明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打开收音机时,“舞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_______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正在休息的奶奶让小明赶快关掉收音机,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是________ 

16.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行也会绕开障碍物,不会发生碰撞,这是为什么?

________.

17.________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________.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

18.下表是某些介质的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答: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________有关,依据是 ________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________有关,依据是 ________

(2)真空中的声速是 ________

19.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

实验发现:

(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说明: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有关.

(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________.说明: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1.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这个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

四、综合题

22.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190Hz。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

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m。

23.如图,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

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乐音有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其中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本事有关,而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又和物体的松紧程度、材料、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学生不单单要记住声音的三要素,还要知道影响三要素的影响因素都是哪些,才能正确的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答】蝙蝠的视力很差,飞行时会发出频率大于20190Hz的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蝙蝠根据回声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及方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蝙蝠的视力很差,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3.【答案】D

【解析】【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小白兔和狼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故小白兔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不是它的外婆;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答案】B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A、关闭教室的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两旁的住户窗子安装双层玻璃,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听到上课铃声,是铃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19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

D、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根据音色定义去分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超声波是指高于20190Hz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故“金嗓子”发出的声波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B正确;

C、声波具有能量,故可在很大程度上震慑海盗,故C正确;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

(1)超声波是指高于20190Hz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

(2)减少声音的分散可使响度增大;

(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人耳处、在传播中三个方面,据此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发声的人.

故选:

C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9.【答案】B

【解析】【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答】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答案为音色.

二、填空题

10.【答案】介质;真空

【解析】【解答】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水、大地、木头以及钢铁等都是声的介质,因此声音可以在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传播。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

介质;真空.

【分析】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1.【答案】产生;传播

【解析】【解答】人耳听到声音需要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传播声音、人耳听到声音。

掩耳盗铃只是用手把耳朵堵住,铃仍在振动发声;手堵住自己耳朵,声音在空气仍可以传播,其他人能听到铃声。

【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2.【答案】信息;声呐

【解析】【解答】解: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在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故答案为:

信息;声呐.

【分析】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2)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在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3.【答案】响度;绷紧鼓皮

【解析】【解答】解: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其所发出的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是不同的.

(2)鼓皮绷得越紧,鼓面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答案为:

响度;绷紧鼓皮.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4.【答案】响度;音调

【解析】【解答】根据响度和音调的特征解答。

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

“男高音,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振动频率高,即指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

响度;音调.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5.【答案】振动;振幅;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解答】解:

(1)喇叭舞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乐声越大,振幅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正在休息的奶奶让小明赶快关掉收音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振动;振幅;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16.【答案】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

【解析】【解答】答: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超声波的应用,即回声定位原理.

17.【答案】声音传播的快慢;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解析】【解答】解:

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不但跟介质种类有关,还跟介质温度有关.故答案为:

声音传播的快慢;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分析】①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②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18.【答案】介质的温度;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介质的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0

【解析】【解答】

(1)①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故可以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②据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可以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

(2)据课本知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即真空中声速是0m/s。

故答案为:

(1)①介质的温度;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②介质的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0。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19.【答案】空气;变高

【解析】【解答】解:

向保温瓶注水时,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高,因此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

空气;变高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三、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1)慢;低;频率

(2)大;大;响度大;振幅;距离

【解析】【解答】解:

(1)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

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尺子振动幅度有关:

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站在离发声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和距离有关.

故答案为:

(1)慢;低;频率;

(2)大;大;响度大;振幅;距离.

【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21.【答案】

(1)A;D;F

(2)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答】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A.D.F;如果验证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琴弦故选G、H;则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1.02mm2.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ADF

(2)控制变量法.【分析】

(1)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2)研究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时,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四、综合题

22.【答案】

(1)高于20190Hz

(2)能量

(3)真空不能传声

(4)3000

【解析】【解答】

(1)根据原文内容: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19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根据原文内容:

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剥落。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4)由v=

得:

s=vt=1500m/s×4s=6000m,这是声音往返走的路程,单程是海洋的深度,所以海洋的深度h=

s=

×6000m=3000m.【分析】超声波是频率超过20190Hz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回声现象可以测量距离.

23.【答案】

(1)解:

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2)解:

∵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

t=

×0.6s=0.3s,

暗礁到船的距离:

s=vt=1530m/s×0.3s=459m.

答:

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9m.

【解析】【分析】

(1)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超声是指高于20190Hz的声音,超声具有单向传播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2)利用回声计算与障碍物(暗礁)的距离:

先求出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暗礁到船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