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683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docx

最新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一

是□否□

新材料手工艺品。

目前,国际上传统的金银、仿金银制成饰品的销售在逐步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年以前兴起的崇尚然风格、追求个性的自制饰品--即根据自己的创意将各种材质的饰珠,用皮、布、金属等线材串出的品,正在各国的女性中大行其道。

在现代文化影响下,当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是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最渴望为社会主流承认又最喜欢标新立异,他们追随时尚,同时也在制造时尚。

“DIY自制饰品”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DIY自制饰品”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性化追求,这在年轻的学生一代中尤为突出。

“DIY自制饰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更受欢迎。

2、你大部分的零用钱用于何处?

(4)牌子响

1、你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二)上海的人口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

现在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会闲着,在装扮上也不俱一格,那么对作为必备道具的饰品多样性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DIY手工艺品的“自助化”

PS:

消费者分析

2017年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综合能力》知识点整理

(一)

第一篇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消防职

业道德

第一章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与消防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熟悉《中

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主要内容,掌握消防工作方针、原则和责任制的根本要求,熟悉单位消防

安全责任,熟悉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执业范围、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消防法律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防工作良好、顺利、有序发展的

前提和根本保障,其贯彻实施贯穿于各项消防工作的始终,对推进我国消防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公

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0月28日由第十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7章74条。

一、关于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消防法》在总则中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

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

作网络”,确立了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科学准确地阐明了“防”和“消”的关系,正确地反映了同火灾作斗

争的基本规律。

在消防工作中,必须坚持“防”“消”并举、“防”“消”并重的思想,将火灾预防和火灾扑

救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是消防工作经验和客观

规律的反映。

“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共同构筑消防安全工作格

1

 

局,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这是我国做好消防工作的经验总结,

也是从无数火灾中得出的教训。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以及每个人在消防安全方面各尽

其责,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

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

抗御火灾的能力。

二、关于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法》关于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的规定主要有:

(一)在总则中规定,任何单位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

务;任何单位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

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二)规定了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

散预案;

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

确保完好有效;

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

备查;

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

准;

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三)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履行单位消防安全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特殊的消防安全职

责:

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四)规定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

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五)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

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六)规定任何单位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发生火灾,

2

 

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

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七)规定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单位,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

同时,《消防法》还规定,任何单位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

为进行检举、控告。

三、关于公民在消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消防法》关于公民在消防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主要有:

(一)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成年人都

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二)任何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

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三)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严禁谎报火警。

(四)火灾扑灭后,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

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五)任何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四、关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

《消防法》改革了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

案抽查制度:

(一)《消防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及第二款明确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

范围。

规定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由公安机关消防机

构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

(二)《消防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及第二款明确了其他工程实行备案抽查制度。

规定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以外的按照国家建设工程消

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

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经依法抽查不

合格的,应当停止施工。

建设单位在工程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应当进行抽查;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三)《消防法》第十二条规定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

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建设工程未经依法进行

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消防法》第五十八条对违反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

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规定的违法行为,规定了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和罚款的行

政处罚。

3

 

五、关于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消防法》完善了关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营业前实施消防安全检查

的规定:

(一)规定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二)明确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安全检查的时限和工作要求,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三)对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

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直接给予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和罚款等行政处罚。

六、关于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要求

《消防法》将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纳入《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05号)规定的治安行政许可审查内容。

同时,明确了消防安全要求,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

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七、关于消防产品监督管理

《消防法》进一步明确了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制度:

(一)明确了对消防产品的基本要求,规定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

须符合行业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二)明确了消防产品强制认证制度,规定依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

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认证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

新研

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

部门规定的办法,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方可投入生产、销售和使用。

(三)明确了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主体,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

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处罚。

《消防法》还规定了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中的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等部门的协作制度。

八、关于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

《消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

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本条既是确立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地

位、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和执业人员资格及其消防技术服务行为的基本法律依据,也是我国

消防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创新成果。

4

 

九、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消防法》强化了法律责任追究,共设有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

使用)、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执业(吊销相应资质、资格)6类行政处罚。

例如,依法应当经公

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责令

停止施工,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

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消防产品

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

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

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

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

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第二节相关法律

消防安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共消防安全法律规范是由多种法律综

合构成的。

本节主要介绍消防安全领域以外但与消防工作密切相关的七部相关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于2007年10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7章70条。

(一)适用范围

《城乡规划法》所称的城乡规划,是指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

划组成的一个规划体系,调整的是城市、镇、村庄等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覆盖

全部国土面积的规划。

(二)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密切相关,只有与这些综合性规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

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城乡规划的制定

《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制定作了以下规定:

1.明确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

要求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

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

5

 

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

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2.明确规划编制的主体和审批程序。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层次规划的具体情况,规定了各级人

民政府或者其规划主管部门按照事权,分别负责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明确了规划的审批程序。

3.扩大社会公众参与。

明确了规划制定的程序,要求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将规划予以公告,采取

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将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作为城乡规划报送审批的必备

材料;村庄规划在报请审批前,还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

4.增加规划的透明度。

要求城乡规划经批准后,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予以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

都有权查阅已经公布的城乡规划。

(四)城乡规划的实施

《城乡规划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作出了以

下具体规定:

1.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当地的总体规划,并根据当地的总体规划,制

定近期建设规划。

2.控制频繁修改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修改,如修改城乡规划必须符合法定

条件。

3.明确规划修改的审批程序。

涉及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以及控制性详

细规划的,要先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4.强调规划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明确要求土地的划拨与出让必须取得规划许可证。

同时,以划

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5.强化监督检查措施。

专设监督检查一章,强化对规划的权力机关监督、公众监督、上级机关

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检查措施。

(五)法律责任

《城乡规划法》设专章规定了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强调了对不

同类型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追究,明确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违法建筑采取拆除,不能拆

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罚款,加大了对恶意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于1997年11月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8章85条。

(一)适用范围

《建筑法》重点规范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

6

 

活动。

(二)建筑许可

《建筑法》规定的建筑许可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以及对从业资格的规定。

第七条规定,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但并非所有的建筑工程都需要申领施工许可证,本法授权国务院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限额,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不需要申领施工许可证。

此外,按照国务

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将应当申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分解为若干限额以下的工程以规避申领施工许可证。

招标工

程应以招标的标的为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最小单位,非招标工程以立项批准文件中批准投资和规

模作为办理许可证的最小单位。

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对建筑业企业从业资格作出规定,明确从事建

筑活动建筑施工企业、勘查企业、设计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建筑师、勘察

设计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必须拥有相应的资质或者从业资格,并在相应的资质等级范围内从事

建筑活动。

(三)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建筑法》第三章“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中强调,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应当遵循“公开、公正、

平等竞争”的原则,按照招标投标的法定程序,采取招标发包和直接发包,择优选择承包单位。

同时,

还就建筑工程发包、总包、承包单位采购权、联合体承包建筑工程以及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就分

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等作了明确的法律规范。

(四)建筑工程监理制度

《建筑法》第四章是关于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规定。

第三十条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定”。

第三十四条特别强调工程监理单位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监理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工程监

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者其

他利害关系。

对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五)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首先强调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对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等内容作出规定。

第六章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勘察、

设计和施工单位提出了具体规范。

(六)法律责任

《建筑法》第七章是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对在建筑许可、工程发包与承包、工程监理、安全

生产及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

例如第六十四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未

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

可以处以罚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于1993年2月22日由第七届全国

7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0年7月8日第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

第一次修正;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

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该法共6章74条。

(一)调整范围

《产品质量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

但是用于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如果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产品而被使用的,则应属于

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

另,服务业中从事经营性服务所使用的材料和零配件,将其视同销售,纳

入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

(二)产品质量的监督

《产品质量法》明确提出了对产品质量都应经检验合格的要求,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国家对产

品质量实施监督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

1.对涉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实行严格的强制监督管理的制度。

2.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法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公告的制度。

3.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制度。

4.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在产品生产、销售活动中从事违反本法的行为

可以依法实行强制检查和采取必要的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制度等。

(三)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产品质量法》以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以及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构成产品质

量责任制度,主要内容有:

1.生产者、销售者是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

2.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危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5.产品质量有瑕疵的,生产者、销售者负瑕疵担保责任,采取修理、更换、退货等救济措施;

给购买者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6.产品质量应当是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7.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

8.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

《产品质量法》从四个方面为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保证:

1.明确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权利。

消费者有权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查询、申诉。

2.经销者必须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

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有权要求销售者对

8

 

出售的产品负责修理、更换、退货。

3.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后,有权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任何一方提出

赔偿要求。

享有诉讼的选择权利和获得及时、合理的损害赔偿的要求。

4.发生产品质量民事纠纷后,消费者可以选择协商、调解、协议仲裁或者起诉等各种渠道解决。

(五)法律责任

本法罚则条文共24条,占全部法律条文的三分之一,处罚力度较以往增强。

1.处罚的重点主要是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的产品的行为,制假售假行为,以及其他违法产品的生产、销售行为。

2.处罚的手段多样,如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吊

销执照,撤销资格、资格,行政处分,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处罚的方式更有可操作性,如罚

款,采用计算货值这种易于计算罚款的基数,并包含了加重处罚。

3.处罚的对象范围宽泛,不仅有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而且还有产品质量中介机构、产品质量

的监督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参与质量违法活动的运输、保管、仓储、制假技术的提供者。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