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21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x

5、

6、 

7、 

8、 

9、 

10、 

11、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与多种因素有关,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的指标除卡他度外,还有( 

有效适度、舒适指数、干球温度指数 

B、 

有效适度、不适指数、黑球温度指数 

有效温度、不适指数、三球温度指数 

D、 

有效温度、不适指数、湿球温度指数 

有效温度、不适指数、三球温度指数和卡他度是四个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指标,见教材P55 

12、某司机驾驶一辆具有自动报警装置的小汽车,开始时汽车内仪表板上显示各系统安全正常。

运行一段时间后,汽车内仪表板上发动机机油指示灯发出报警声音,但汽车还能继续行驶,根据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此项功能设计属于(B)原则。

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高可靠性 

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 

本题此功能的设计属于高可靠性方式原则中系统“故障安全”结构。

积极主动式:

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一面还能短时工作。

参见教材P63。

13、安全防护罩是预防机械伤害有常用装置,现场应用是分普遍。

设计安全防护罩必须全面考虑各项技术要求。

下列技术要求中,错误的是( 

A、只有防护罩闭合后,传动部件才会运转 

B、对于固定安装的防护罩,操作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触及运动部件 

C、防护罩与运动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D、为了便于调整,应安装开启防护罩的按键式机构 

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

14、电气装置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两大类原因。

电火花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是十分危险的引火源。

下图所示的常用低压电器中,正常运行和正常操作中不会在空气中产生电火花的电器是(A)。

A、螺旋式熔断保险 

B、接触器 

C、空气断路器 

D、继电器 

15、下列关于雷电的破坏性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直击雷具有机械效应、热效应 

B、闪电雷应不会在金属管道上产生雷电波 

C、雷电劈裂树木系雷电流使树木中的气体急剧膨胀或水汽化所导致 

D、雷击时电视和通讯受到干扰,源于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 

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 

16、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措施,其类型有IT系统(不接地配电网、接地保护)、TT系统(接地配电网、接地保护)、TN系统(接地配电网、接零保护)。

荐在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必须采用( 

)系统。

A、TN-C 

B、TN-C-S 

C、TN-S-C 

D、TN-S 

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

参见教材P82 

17、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我国标准规定的工频安全电压等级有42V、36V、24V、12V、6V(有效值)。

不同的用电环境、不同种类的用电设备应选用不同的安全电压。

在有触电危险的环境中所使用的手持照明灯电压不得超过( 

A、12 

B、24 

C、36 

D、42 

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

参见教材P86 

18、下图是探照灯柱的图示。

为了防雷,在原有探照灯柱上加设了一支避雷针(接闪杆),后来又安装了监控设备。

现状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装置是( 

A、D和E 

B、C和A 

C、B和D 

D、B和C 

19、 

20、 

下列关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耐热分级为A级的绝缘材料,其使用的极限极限温度高于B级绝缘材料。

B、屏护遮栏下边缘离地不大于0.5m即可

C、低压电路检修时,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之间间隔不小于0.1m即可。

D、起重机械金属部分离380V电力线的间隔大于1m即可。

耐热分级中,A级的极限温度小于B级;

屏护遮栏屏护遮栏下边缘离地不超过0.1m;

起重机具至线路线间的最小距离,1Kv及1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Kv者不应小于2m;

参见教材P80 

21、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可分为5类,各类设备使用时对附加安全措施的装接要求不同。

下列关于电气设备装接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OⅠ类设备必须装接保护接地 

B、Ⅰ类设备可以装接也允许不装接保护接地

C、Ⅱ类设备必须装接保护接地 

D、Ⅲ类设备应装接保护接地 

OⅠ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有接地端子;

Ⅰ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但引出带有保护端子的电源插头;

Ⅱ类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

Ⅲ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

参见教材P85 

22、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定义,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8类设备。

下列设备中,不属于特种设备的是( 

A、旅游景区观光车辆 

B、建筑工地升降机 

C、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D、浮顶式原油储罐 

23、 

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情况,应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处置。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对于反容器应立即停止进料。

B、打开放空管,紧急就地放空。

C、通过水喷淋冷却降温。

D、马上切断进气阀门。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

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气阀门;

对于反容器停止进料;

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放气,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放至安全地点;

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

参见教材P126 

24、建筑施工工地有可能发生吊笼坠落事故,发生吊笼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A、起升机上的制动器性能失灵 

B、未安装起重量限制器 

C、缓冲器失灵 

D、未安装力矩限制器 

参见教材P131 

25、蒸汽锅炉满水或缺水都可能造成锅炉爆炸。

水位计是。

下列关于水位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位计的安装应便于检修 

B、锅炉额定蒸发量为5t/h的可以装1只水位计 

C、玻璃管式水位计应有防护装置 

D、水位计内设置放水管并接至安全地点 

水位计应合理安装;

每台锅炉至少应装两只独立的水位计,额定蒸发量为小于等于0.2t/h的可以装1只;

水位计应设置放水管并接至安全地点;

玻璃管式水位计就应有防护装置。

参见教材P137 

26、下列关于锅炉水压试验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

至少保持20min,检查是否有泄漏和异常现象 

B、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

至少保持20min,再缓慢降压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C、缓慢升压至工作压力。

检查是否有泄漏和异常现象,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至少保持20min再缓慢降压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D、缓慢升压至工作压力,检查是否有泄漏和异常现象,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进行检查,至少保持20min, 

27、叉车护顶架是为保护司机免受重物落下造成伤害而设置的安全装置。

下列关于叉车护顶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起升高度超过1.8m,必须设置护顶架 

B、护顶架一般都是由型钢焊接而成 

C、护顶架必须能够遮掩司机的上方 

D、护顶架应进行疲劳载荷试验检测 

对于叉车等升起高度超过1.8m,必须设置护顶架,护顶架一般都是由型钢焊接而成,必须能够遮掩司机的上方,护顶架应进行静态和动态两种载荷试验检测。

参见教材P167 

28、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态。

下列检查项目中,属于运行期间检查的是( 

A、容器及其连接管道的振动情况 

B、容器材质劣化现象 

C、容器耐压试验 

D、容器受压元件缺陷扩展情况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在设备状况方面,主要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容器的部件和附件的无塑性变形、腐蚀以及其它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振动、磨损等现象。

参见教材P143 

29、下列关于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吊运过程中保持两台或多台起重机运行同步 

B、若单台超载5%以内,两台或多台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载荷需超过起重量的10%以上 

C、吊运过程中应当保持钢丝绳倾斜,减少钢丝绳受力 

D、吊运时,除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工外,其他人员不得在场 

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

吊运过程中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

吊运时,有关负责人员和安全人员应在场指导。

参见教材P160 

30、 

31、在规定条件下,不准任何,自燃点最低的是( 

A、煤油

B、轻柴油

C、汽油 

D、重柴油 

参见教材P177 

32、某些气体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发生爆炸。

其实这是一种分解爆炸,下列气体中,属于分解爆炸性气体的是( 

A、一氧化碳 

B、乙烯 

C、氧气 

D、氢气 

参见教材P180 

33、 

34、泡沫灭火系统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为(B)。

A、101~1000倍 

B、201~1000倍 

C、301~1000倍 

D、401~1000倍 

参见教材P202 

35、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份是,其中,起主要灭火作用的基本原理是( 

A、窒息作用 

B、冷却作用 

C、辐射作用 

D、化学抑制作用 

干粉灭火器主要通过抑抑制作用灭火。

参见教材P204 

36、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防止爆炸发生,控制爆炸发展,削弱爆炸危害,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爆炸发生的是( 

A、严格控制火源,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检测报警 

B、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C、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破坏 

参见教材P207 

37、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可以分为阻火隔爆装置与防爆泄压装置两大类。

下列装置中,属于防爆泄压装置和( 

A、单向阀 

B、爆破片 

C、火星灭火器 

D、化学抑制防爆装置 

防爆泄压装置主要的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等。

参见教材P218 

38、烟花爆竹的组成决定了它具有燃烧和爆炸的特性。

燃烧是可燃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

其主要特性有:

能量特征、燃烧特性、力学特性、安定性和安全性。

能量特征一般是指( 

A、1Kg火药燃烧时发出的爆破力 

B、1Kg火药燃烧时发出的光能量 

C、1Kg火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D、1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作的功 

能量特征是标志火药做功能力的参数,一般是指1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作的功。

参见教材P236 

39、民用防爆器材是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

主要包括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专用民爆器材。

下列器材中属于专用民爆器材的是( 

A、电雷管 

B、火雷管 

C、导火索 

D、特种爆破用中继起爆器 

电雷管、火雷管、导火索都属于起爆器材。

40、《民用防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性质相抵触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 

A、分开储存

B、分库储存 

C、分隔储存 

D、分层储存 

41、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长72cm,重585g,燃料为气态丙烷,燃烧期间15min,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cm至30cm,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

这种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属于(B) 

A、混合燃烧 

B、扩散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散燃烧 

参见教材P176 

42、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为初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所谓的“轰燃”发生在(B)阶段。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减弱期 

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一般采用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该阶段非稳态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即假定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

参见教材P178 

43、某市的亚麻发生麻尘爆炸时,有连续三次爆炸,结果在该市地震局的地震检测仪上,记录了在7s之内的曲线上出现有三次高峰。

这种震荡波是由( 

)引起的。

A、冲击波 

B、碎片冲击 

C、震荡作用 

D、空气压缩作用 

见教材P181 

44、防尘防毒工作对用人单位保护工作场所劳动者职业健康至关重要。

就防毒工作而言,用人单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A、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B、使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 

C、高效的个体防护措施 

D、生产工人轮班操作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参见教材P247 

45、为解决加热炉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A、调整作息时间,由白班作业改为夜班作业 

B、改进加热炉隔热材料,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C、加装降温风扇,加强现场通风 

D、配备防护用品,发放高温补贴 

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参见教材P243 

46、石英砂加工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破碎、粉碎、筛分和分装等生产环节,其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主要是( 

A、无机性粉尘 

B、混合性粉尘

C、有机性粉尘 

D、植物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

参见教材P244 

47、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机理也不一样,主要有致纤维化中毒、致癌和致敏等作用。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的( 

A、致纤维化作用 

B、中毒作用 

C、致癌作用 

D、致敏作用 

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48、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的根本措施,对于石材加工企业,在切削石材环节,最有效的措施是( 

A、抽风 

B、湿式作业 

C、密闭 

D、佩戴防尘口罩 

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

首先是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其次是湿式作业;

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

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

参见教材P245 

49、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危害各异。

下列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B、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多数为10~20um 

C、烟是直径大于0.1u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D、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性环境中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um;

烟是直径小于0.1u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参见教材P246

50、局部排气罩是对有毒气体实施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技术装置。

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

这3种类型是( 

A、开口罩、密闭罩、通风橱 

B、开口罩、通风橱、侧吸罩 

C、开口罩、密闭罩,风扇 

D、侧吸罩、通风罩、上吸罩 

5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

下列措施中,属于开始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技术措施是( 

A、在密闭空间的外部设置警示装置 

B、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C、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允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D、对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检测符合安全条件后再进行进入 

参见教材P249 

52、在生产中,由于机械转动、气体排放、工业撞击与磨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以技术手段控制噪声危害的是( 

A、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B、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的传播 

C、加强个人防护和和健康监护 

D、明确噪声作业场所负责人,劳动者和监督人员的职责 

控制生产性噪声的3项措施:

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的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和和健康监护。

53、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录的是( 

A、腿部振动病 

B、手臂振动病 

C、全身振动病 

D、双手振动病 

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参见教材P250 

54、电磁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

由于其频率、波长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

下列工种中,易受红外线辐射的是( 

A、乙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接 

B、炼钢工、轧钢工、玻璃熔吹工 

C、钳工、车工、挡车工 

D、木工、瓦工、油漆工、水暖工 

55、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下列作业中,属于高温高湿作业的是( 

A、冶金炼钢、金属铸造、建材陶瓷 

B、高气压作业、高空作业、勘探作业 

C、印染、缫丝、造纸 

D、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建筑施工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

参见教材P252 

56、在公路运输事故中,相对交通强者的车辆正面部分与他方接触的事故为( 

)事故 

A、碰撞 

B、刮擦 

C、碾压 

D、翻车 

碰撞指交通强者的正面部分与他方接触。

参见教材P254 

57、道路路面的标线主要有( 

)三种 

A、禁止标线、指示标线、警告标线 

B、禁止标线、导行标线、白色标线 

C、黄色标线、导行标线、警告标线 

D、黄色标线、指示标线、白色标线 

路面标线有禁止标线、指示标线、警告标线。

参见教材P262 

58、交通安全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对驾驶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进行引导和约束。

而且在车辆出行操控异常时有效地对车辆进行保护。

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

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照明设施、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

A、收费设施 

B、隔离栅 

C、服务区 

D、通信设施 

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施、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

59、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事故救援技术三大类。

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和( 

)等。

A、无线列调 

B、机车信号 

C、自动停车装置 

D、铁路车辆探测 

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铁路车辆探测系统等。

参见教材P273 

60、水运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外界条件、技术故障、不良的航行条件、导航失误等因素密切相关。

技术故障主要有船舶动力装置和电力系统技术故障、操舵及螺旋桨遥控装置失效、惰性气体系统故障、导航设备故障和( 

A、船舶避让操纵失灵 

B、航路标志故障 

C、航海图资料失效 

D、通信设备故障 

技术故障主要有:

1、船舶动力装置和电力系统技术故障;

2、操舵及螺旋桨遥控装置失效;

3、惰性气体系统故障;

4、导航设备故障;

5、通信设备故障。

参见教材P290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

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 

机械制造场所的通道包括厂区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通道的规划、设置与厂内车辆安全行驶、人员安全通行、物料安全运送、灭火救灾等有密切关系。

下列关于机械制造场所通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的宽度不小于5m 

B、厂区干道的危险地段应设有限速、限高等类型的警示标志 

C、电瓶车通道宽度应大于1.5m 

D、通道边沿标记应醒目,拐弯处应画成直角边沿线 

E、人行通道的宽度应大于0.5m 

A、B 

电瓶车通道的宽度大于1.8m;

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人行通道的宽度大于1m。

参见教材P9~10 

62、冲压(剪)作业应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下列安全措施中,属于冲压(剪)作业的有( 

A、使用弹性夹钳等专用工具代替手工操作 

B、通过改进模具以减少危险面积 

C、安装黄颜色闪烁信号灯 

D、安装拉手式安全装置 

E、就近安装录像监控装置 

A、B、D 

参见教材P15 

63、 

木工平刨刀具主轴转速高,手工送料,工件置不均匀等因素可构成安全隐患。

下列关于木工平刨的设计和操作的说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