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点系列8《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2911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题点系列8《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点系列8《力》.docx

《题点系列8《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点系列8《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题点系列8《力》.docx

题点系列8《力》

题点系列8:

《力》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D.力的单位是牛顿,测量工具是测力计

解析:

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及作用特点,是力的基础知识。

用力的基本概念即可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答案:

C

【例2】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均选填“(a)”、或“(b)”]

 

解析:

图(a)中脚、头、手对球的作用力分别使球从静止到运动到改变运动方向到静止,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图(a)中手挤气球使气球的形状改变了。

【例3】如右上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站跳板上时,跳板就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运动员产生力,发生弹性形变的跳板具有能。

解析:

本题考查弹力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只要根据弹力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即能解题。

答案:

弹弹性势。

【例4】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间发生了作用才会产生力,所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也可能没有力的作用。

例如下图1所示中A、B两物体相互接触,A对B有压力,B对A有支持力;而在光滑水平面上平放着的C、D两物体相互接触,如图2所示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C与D之间没有力产生,所以A不正确。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相互作用力。

例如空中飞行的飞机虽然不与地面接触,但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重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磁铁和铁钉之间也会有吸引力存在,所以B不正确。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因此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所以C不正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因此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所以D正确。

图1图2

本题是一道考查力的概念的问题,同学们只要熟练的掌握了力的概念,充分的认识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便不难得到正确答案。

【例5】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⑴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cm;

⑵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弹簧伸长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是比较典型的“定量探究”实验。

同时考查对图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要注意的是,伸长与长度的区别。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的自身重力使弹簧伸长了0.5cm。

答案:

(1)0.5

(2)弹簧受到自身重力而伸长

【例6】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N,分度值是N;测力计的示数是N,物体的重力是。

解析:

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基本技能之一,有时与力学的其它知识同时考查

量程即测量范围,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计数时注意分度值是0.2N。

答案:

0~50.21.6

【例7】弹簧下挂5N重物时,弹簧伸长2cm,下挂7.5N重物时弹簧长度是10cm,求弹簧的原长?

(在弹簧测量范围内)

解析:

此题中F1=5N,ΔL1=2cm;F2=7.5N,L2=10cm,求L0=?

先求ΔL2。

因为F1/F2=ΔL1/ΔL2,所以ΔL2=3cm;又因为ΔL2=L2-L0,所以L0=L2-ΔL2=7cm。

弹簧原长为7cm。

本题考查弹簧秤的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的拉(压)力大小成正比。

解决这类问题同学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区分弹簧的长度与形变量,形变量等于弹簧的长度与原长差的绝对值,不要将它们混淆。

同弹簧受到的拉(压)力成正比的是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例8】有两根相同材料的弹簧测力计,若在A的下端挂100N重物时,A的长度是21.3cm,在B的下端挂100N的重物时,B的长度是7.1cm;若分别在A、B下各挂200N重物,A、B的长度分别是21.6cm和7.2cm。

如果先将A下端挂一50N重物,在50N重物下面系住B,B的下端再吊一150N的重物,求:

此时A、B长度的总和是多少cm?

解析: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先由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出A和B的原长,再由A、B串联在一起的已知条件分别求出它们的长度,再相加在一起得此时A、B长度的总和。

答案:

开始时:

F1/F2=Δ

=(

)/(

100N/200N=(21.3cm-

)/(21.6cm-

=21cm

F1/F2=Δ

=(

)/(

100N/200N=(7.1cm-

)/(7.2cm-

=7cm

当弹簧A和B串联时:

F1/F3=Δ

=(

)/(

100N/200N=(21.3cm-21cm)/(

-21cm)

=21.6cm

F1/F4=Δ

=(

)/(

100N/150N=(7.1cm-7cm)/(

-7cm)

=7.15cm

总长度:

L=

+

=21.6cm+7.15cm=28.75cm

当两个弹簧串联时,相当于在上边的那个弹簧加上了两个弹簧所承受的总重力,而下面的那个弹簧只承受自己所挂重物的重力。

在解此题时应注意到:

A、B串联在一起时,它所承受的重力是200N,与题目中开始的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可以不再对A进行计算,只计算B的原长与串联后的长度,再加上已知条件中A的21.6cm就可以了。

【例9】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解析:

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

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有发生形变)就没有弹力作用.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力,所以A、C正确,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也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是错误的.答案:

B

【例10】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

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

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

“大”或“小”).

解析:

使用测量仪器前,必须观察刻度板,了解刻度的单位、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为使用时正确读数打基础.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还必须了解测量仪器的

构造、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正确解答有关测量的问题.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应观察它的最大刻度(量程)是5N,再观察每一大

格又分成5小格,每一小格(分度值)为0.2N.由于弹簧测力计未受拉力

时,指针已指在0.5N的位置,所以弹簧测力计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力的大

小.需先校零(移动指针,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否则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把未测量时指针所在的位置当作“零”,因此,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答案:

5N0.2N不能校零偏大

【例1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解析: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校零,使用中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直线上,避免弹簧、指针、挂钩跟外壳摩擦.但不限于测量竖直方向的力,各个方向的力都可以测量,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故只有A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选A

【例12】如图,为某同学自制的弹簧测力计.他发现弹簧测力计下不挂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A处,当弹簧测力计下挂2N重的钩码

时,其指针指在B处.根据以上内容,请你给他的弹簧测力计刻上

刻度.要求:

(1)每一大格表示1N且标上数值;

(2)每一小格(即

分度值)表示0.2N;(3)标明该弹簧测力计的单位.

解析: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

成正比。

所以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在A处标上0;在B处标上2(即量程);在0刻度线上面标上N(单

位);在0和2刻度线的中点处画刻度线并写1;在0与1、1与2之

间五等份,标上更小的刻度线,使最小分度为0.2N。

(图略)

【例13】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解析: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故A选项不正确;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B选项不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一种特定的垂直,是指与水平面垂直,故C选项也是错误的;由于重力作用,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都要落回地面,所以D选项正确.

【例14】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了。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方向才是一致的。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总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故选项D是正确的。

【例15】下列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此题考查重力的大小、方向的特点,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并要注意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重力是比较特别的力,它对人的影响无所不在。

注意重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

重心上即物体“中央”。

答案:

C

【例16】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正,

如图书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解析:

本题考查重力的方向的应用本题只要根据重力方向的特点

就能解题。

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只要像框

的竖边框与铅垂线平行,就表示像框的横边框已经水平。

答案:

竖直向下

【例17】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

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解析:

本题考查重力产生的原因,并由于地球和月球的不同带来的变化。

同时考查了其它物体或物质的物理属性,并不因引力改变而变化的知识。

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所以质量、密度在月球上与地球上一样;在月球上只有重力变了。

弹性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月球上也需要6N的拉力。

答案:

B

【例18】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的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如右图甲所

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

应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重力G/N

在图乙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

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画出重力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图线.由此可写出重力G(N)和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式是.

解析:

本题把实验探究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描绘物理图象,分析物理图象,进而得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这类试题把实验探究与物理图象相结合,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

关系式为G=10m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l

2

3

4

5

图象如右图所示:

【例19】如果没有重力,下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看不到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D.杯子里的水,也倒不进嘴里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如果没有重力,则会发生多种可能的场景,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物体不会自动下移;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这是一道考查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好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而合理地想象.答案:

C

【例20】假如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现象?

(写出一种你能想像出来的情景)

解析:

假如没有重力,物体会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上几乎处于这种状态。

由于受重力作用,水会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石块会落到地面上,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现象,而没有重力后,物体存在的状态将不受地球的影响了。

答案:

此时我们的生活将出现很多现象:

①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面上;②水从碗中倒不出来;③人可以头朝下倒着行走;④人可在空中游动;⑤钢笔不能写字;⑥体温计中的水银不能回到玻璃泡内。

【例21】在宇宙飞船上写字,必须使用特制的自来水笔,用普通的自来水笔不能写字,这是因为自来水笔中的墨水处于__________状态的缘故。

解析:

隐含条件为墨水没受重力就不能流向笔尖。

答案:

失重。

【例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5kg=49NB.5kg=5N

C.5kg=5kg×9.8N/Kg=49ND.G=mg=5kg×9.8N/Kg=49N。

解析:

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它们之间没有大小关系,因此只能说质量是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9N,即D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D正确。

本题中所叙述的前三个选项均为同学们在平时作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杜绝这些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熟练掌握重力和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只是具有成正比的关系罢了,之间绝不能画等号。

【例2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D.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解析:

重心不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而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只有形状规则的条件,它的重心可能不在几何中心。

重心有时可以不在物体上,如质地均匀的圆环,它的重心就在它的圆心上。

选项C正确。

本题主要考察同学们重心的概念,对于重心,同学们不能光知道它的定义,还必须清楚的掌握它的位置: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形状不规则的薄板我们可用二次悬线法测其重心。

此外,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重心都有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例2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0:

9,甲重588N,求乙物体的质量和重力?

解析:

本题中已知甲的重力,由重力公式G=mg不难求出甲的质量,之后由甲、乙的质量之比可算出乙的质量,再根据重力公式可得乙的重力。

解答:

G甲=m甲g,m甲=G甲/g=588N/9.8N/Kg=60Kg

m甲/m乙=10/9,m乙=(9/10)m甲=54Kg

G乙=m乙g=54Kg×9.8N/Kg=529.2N

答:

乙物体的质量是54Kg,重力是529.2N。

此题也可以根据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用比例法解,则可使步骤简化一些。

【例2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

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

解析: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甲:

G乙=m甲:

m乙

解:

G甲=m甲g=20kg×9.8N/kg=196N,G甲:

G乙=m甲:

m乙=5:

2,

乙的重力大小G乙=

=78.4N

答:

5:

278.4N

【例26】重29.4N的铜块,能否用最大称量是500g的天平称它的质量?

解析:

这道题目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m=G/g,求出铜质量,与天平的称量500g进行比较,若m<500g,就可用这个天平去称.二是通过G=mg算出天平所能称量的质量为500g物体的最大重力,再与要称的铜块重29.4N比较,得出答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物理量单位的统一,公式G=mg中,m的单位要换算成kg.

解法1:

因为G=mg,所以m=

kg=3kg=3000g>500g,

故不能用最大称量是500g的天平去称该铜块的质量.

解法2:

根据G=mg=0.5kg×9.8N/kg=4.9N,小于要称的铜块重29.4N,

所以,不能用该天平去称重29.4N的铜块质量.

【例27】瓶子的质量为300g,瓶内装有500cm3的某种液体,瓶子和液体的总重力为7N

求:

①瓶内液体的质量;②液体的密度.(g=10N/kg)

解析: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灵活应用m=G/g及密度公式来解题

解:

①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瓶内液体的质量m液=m总-m瓶=700g-300g=400g。

②液体的密度

【例2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一定就产生摩擦力,所以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一定受到摩擦力

B.摩擦力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所以人拿起物体所用的力不是摩擦力

C.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人走路时靠的就是摩擦力

D.摩擦力一定是有害的,所有摩擦力一定要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比较复杂,要分清种类、搞清产生条件以及方向等概念。

两物体接触且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才有摩擦力,水平桌面上的书没有滑动也没有滑动的趋势,所以没有受到摩擦力,A选项错;人拿起物体、人走路、汽车前进的动力都是(静)摩擦力,B选项错C选项对。

【例29】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B.人无法走路

C.火柴头难以划燃 D.自行车刹车失灵

解析:

本题考查摩擦现象及其应用,是采用“逆向思维”方法。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人走路、划燃火柴、自行车刹车、都是利用摩擦,如果没有摩擦,都不可能发生,所以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不可能发生。

答案:

A

【例30】以下措施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A.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了滚动轴承,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B.气垫船利用压缩气体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C.下雪天,在马路路面上撒一些灰渣

D.在机器摩擦部位加润滑油

解析:

本题考查改变摩擦力的方法,是考查的热点,根据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即能解题。

答案:

C

【例3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摩擦人就不能自由行走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C.摩擦力总是有害的D.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解析:

造成错解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如自行车刹车时,摩擦力增加,自行车很快就会停下来。

②把“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片面地理解成“摩擦中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正确答案:

当人自由行走时,脚对地面施加向后的力,因脚蹬地面时,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在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将给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不但不阻碍人们的运动,反而为人向前行走提供了所需的动力。

试想,若脚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则当脚对地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时,脚将向后滑,人因得不到向前的摩擦力而摔倒,从而无法在地面上自由行走。

所以正确选项为A。

【例32】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A.4.5NB.3.2NC.3.0ND.2.1N

解析:

此题既考查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又考查了二力平衡的关系。

测量摩擦力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加速运动时,拉力大于摩擦力;减速运动时,拉力小于摩擦力。

答案:

C

【例33】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记录的结果如右下表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第1、2次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

得到的是:

接触面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可采用第    次的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接触面

压力(N)

摩擦力(N)

1

木块和木板

2

0.4

2

木块和木板

4

0.8

3

木块和棉布

2

0.6

4

木块和毛巾

4

1.2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考查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1、2次实验中为压力,被控制的量即不改变的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研究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要控制压力相等,接触面不同,可选1、3或2、4次实验数据。

答案:

(1)压力接触面

(2)1、3或2、4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例34】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

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⑴如果要想利用此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压力的关系,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

⑵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

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

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小明的做法是否正

确?

为什么?

⑶在研究此问题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拖支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红的实验后,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

对此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解析:

(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因此,在实验中必须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改变压力的大小.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时,必须保持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3)甲图中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地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而按乙图拉动长木板时,无论水平匀速拉动长木板还是水平变速拉动长木板,由于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物体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恒定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

(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