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3263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docx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选择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  C  】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

旱灾特重,其次是    【  C  】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  D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  D  】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  D  】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  C  】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  D  】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  C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  A  】 

   A.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  D  】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  C  】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2世纪    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B  】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   C 】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  C  】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D  】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  A  】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  D  】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  B  】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这位“天师”是    【  A  】    

 A.张道陵    B.张角    C.张鲁    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

这位诗人是    【  D  】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    【  A  】 

 A.仁    B.义    C.礼    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 C   】 

 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  B  】 

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 

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C  】     

A.陈独秀    B.胡适    C.陈寅恪    D.钱穆 

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    【 B   】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牡丹亭》

 26.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绪论-7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事象 D.文化观念 

27.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1-14 

A.“世界高原” 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 D.“屋脊世界” 

28.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1-18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29.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1-28 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 

30.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2-34 

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 

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C   )2-41 

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2-63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3-111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 

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C   )3-153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 

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3-155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3-157

 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4-160 

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4-166 

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 

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4-166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5-213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 

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5-219 

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 

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B     )5-247 

A.孝B.仁C.义D.礼 

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C    )5-257 

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 

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B  )5-275 

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 

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B    )6-290 

A.《书》B.《乐》C.《礼》D.《易》 

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B     )6-291 

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 

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B    )6-300

 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 

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  A   )7-328 

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 

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   B   )7-333 

A.1482年B.1582年C.1682年D.1782年 

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B     )7-342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

A.羌 B.吐蕃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 

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 

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 B.家庭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A.明代 B.宋代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周易》 B.《管子》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程颐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

(B)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

A.阎立本 B.李思训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

A.张之洞 B.沈寿康C.孙家鼐 D.冯桂芬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 

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 

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

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

A.相对的 B.必然的C.显性的 D.隐性的

 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 

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 

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

 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   

A.两期 B.三期C.四期 D.五期

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

 A.“尚公正” B.“尚公德”C.“尚公义” D.“尚公益”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

A.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C.栽培谷子D.使用水车 

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 

A.栈车 B.轿车C.路 D.轩 

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

A.春秋 B.战国C.秦代 D.汉代 

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

A.鲁班 B.蔡伦C.毕昇 D.伏羲 

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 

A.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C.禅让制 D.分封制 

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

A.吏部 B.户部C.丞相 D.皇帝 

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

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D.君主专制制度 

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

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 D.汉《九章律》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 

A.“上下与天地同流”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

A.周公 B.孟子C.孔子 D.朱熹 

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 

A.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 

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五礼 B.六艺C.五射 D.六书

 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

A.在明明德 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 D.平天下 

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 

A.假名 B.谚文C.字喃 D.汉字 

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 

A.老子 B.陆机C.曹丕 D.葛洪 

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 

A.东汉魏晋阶段 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 

A.欧洲 B.泰西C.远西 D.西洋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B)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 

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 

A.和睦 B.统一C.和平 D.友好 

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 

A.威胁与恐吓 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 D.联合与融会 

4.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

 A.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

 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D) 

A.文化体系 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 D.文化方向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 A.渔业 B.农业C.林业 D.手工业 

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D) 

A.毫无关系 B.本末关系C.交叉关系 D.大有关系

 8.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C) 

A.宋 B.元C.明 D.清 

9.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 

A.市 B.集C.庙市 D.墟 

10.《周礼• 地官• 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C) 

A.径、涂、畛、道、路B.径、畛、涂、路、道C.径、畛、涂、道、路 D.畛、涂、径、路、道

 11.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B) 

A.运算法则B.几何原理C.力学原理 D.代数理论 

12.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3.下列有关“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始皇帝是秦政B.天子自称“朕”C命令称为“制”或“诏” D.总揽天下大权 

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B) 

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5.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C) 

A.开皇三年(583) B.开皇十八年(598)C.大业三年(607) D.大业五年(609) 

16.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C) 

A.周文王 B.周武王C.周公 D.孔子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D)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 

18.“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C) 

A.夏 B.商C.西周 D.汉代 

19.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C) 

A.日神 B.月神C.上帝 D.星神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D) 

A.礿 B.禘C.尝 D.烝 

2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 

A.周公 B.孔子C.孟子 D.董仲舒 

2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D)

 A.语族 B.语群C.语支 D.语系 

23.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C)

 A.假名 B.谚文C.字喃 D.汉字 

2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B) 

A.陈寅恪 B.钱穆C.陈独秀 D.胡适 

2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B) 

A.四五十年代 B.五六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C) 

A.文学B.文章C.文化 D.精神文明 

2.“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 

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C.《论语•雍也》 D.《荀子•不苟》

 3.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C) 

A.气候条件 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 D.国际条件 

4.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A)

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 

5.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C)

 A.“天” B.“地”C.“天下” D.“地上” 

6.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D) 

A.捕涝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B.采集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C.手工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7.司马迁的《史记》中,“五帝”的谱系是(C) 

A.神农氏、有巢氏、黄帝、高辛和尧 B.有巢氏、黄帝、高辛、尧和舜 C.黄帝、颛顼、高辛、尧和舜 D.黄帝、高辛、神农、尧和禹

 8.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D) 

A.公元前717年B.公元前727年C.公元前737年 D.公元前771年 

9.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A)

A.夏代 B.殷商C.秦代 D.汉代 

10.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B)

 A.农商经营 B.行商经营C.坐商经营 D.官商经营 

11.使用狗拉爬犁的民族是(D)

A.汉族 B.回族C.傣族 D.赫哲族 

12.北魏设在洛阳宣阳门外、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地方名叫(A) 

A.四夷馆 B.十三行C.国宾馆 D.迎宾楼 

13.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B) 

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8世纪 

14.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5.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的是皇帝的(C) 

A.行政权 B.财经权C.司法权 D.军政权 

16.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D)

 A.行卷 B.公卷C.投献 D.八股文 

17.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B)

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8.《易•系辞上》说: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B)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9.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人是(A) 

A.战国荀子 B.唐代刘禹锡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张载 

20.原始道教最初称为“五斗米道”,又叫(A)

A.天师道B.正一道C.全真道D.一贯道 

21.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D) 

A.《胡旋》 B.《凉州》C.《绿腰》 D.《霓裳羽衣舞》

 2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C) 

A.周公 B.孔子C.孟子 D.董仲舒 

23.秦代统一的文字是(D)

A.大篆 B.金文C.隶书 D.小篆 

24.首次提出“六书”的著作是(C) 

A.《史籀篇》 B.《仓颉篇》C.《说文解字》 D.《急就章》 

25.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是(B) 

A.陈独秀 B.孙中山C.章太炎 D.胡适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D)

A.生产工具 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 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 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