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617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商丘市一高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宋振东审题人:

蒋丰慧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B.中国古代的宗法观念

C.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D.中国古代的仁爱思想

2.《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宋国是微子的封地,微子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3.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4.《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行省制度B.推行三公九卿制

C.实施郡县制度D.实行郡国并行制

5.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6.有当代学者评论道:

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

”这里的“它”指

A.郡B.封国C.行省D.内阁

7.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侍中、常侍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秦朝三公B.西汉中朝C.唐朝六部D.元朝行省

8.右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设立内阁制,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罢除丞相,权分六部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皇权逐步加强,地方自治自主权受到压抑

A.明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0.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11.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有明显错误的是

陈列馆展厅分布

第一展厅:

“英军入侵”

介绍**战争爆发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第二展厅:

“城下之盟”

主要介绍《**条约》产生的过程

第三展厅:

“丧权辱国”

介绍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四展厅:

“香港回归”

以图片资料介绍香港的回归历程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察举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2.2014年9月,某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参观了一处史料陈列馆(右图)。

其中第二

展厅的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14.一名日本人在厦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2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

15.从2008年起,传统节日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

A.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夺洋利B.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八国联军、北洋水师、实业救国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16.“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

17.“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南京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8.下列关于西安事变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其和平解决与中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④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

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

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1.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B.自由C.民主D.爱国

2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太平军北伐B、天京事变C、永安建制D、天京失陷

2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2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利,体现这一目的的

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25.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和约签字”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C.领导农民进行运动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28.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A、江西的瑞金B、江苏的南京C、贵州的遵义D、甘肃的会宁

29.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30.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31.“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3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

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33.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4.观察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

②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

③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5.读下表《部分省市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日期表》,这一机构成立的历史影响是

省、市、区

黑龙江

山东

上海

贵州

山西

北京

成立日期

1月31日

2月3日

2月23日

2月13日

3月18日

4月20日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开创了政治建设新阶段D.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

36.体现右边图中的对台政策开始发生显著转变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中英关于香港联合声明的签署

D.“九二共识”的达成

37.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38.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9.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40.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第Ⅱ卷(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41.自秦设丞相以来,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历代帝王出于统治需要,不断调整相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3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分散相权的主要举措。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有何弊端?

(2分)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

 

4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租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材料五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消灭敌人

损失

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

日军

伪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

人民军队

的发展

解放人口

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扩大

130多万人

118万人

3500万人

5620亿美元

130多万人

1亿多人

104万平方千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分)在近代前期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中国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

(2分)(列举两例)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3分)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2分)

(3)材料五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

(4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

(2分)

4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

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

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在涉及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队、警察和军事官员3000多人次。

——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什么原则?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

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其他两项重大外交成就。

(4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扼要介绍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宗旨以及主要的外交政策或活动。

(6分)

商丘市一高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CDCA6-10CBADC11-15DACCB16-20BBAAA21-25DBBDD26-30AABCB31-35CABCD36-40ABCBD

41.(15分)

(1)主要作用: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3分)

(2)主要举措: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6分)

(3)弊端:

丞相专权危及君主统治(丞相专权妨碍君主行使权力);(2分)措施:

废除丞相制度。

(2分)

趋势: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2分)

42.(15分)、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是指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分)反抗:

黄海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2分)

(2)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材料四出自《辛丑条约》。

(3分)

主线: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3)说明: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军的侵华历史和罪行铁证如山;战争锻炼了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发展。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分)

43.(10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的建交。

(4分)

(2)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不结盟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