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721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docx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

虞美人寄公度答案

【篇一:

精校word版古典诗词鉴赏: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赏析及训练】

class=txt>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

芙蓉:

指荷花。

涵:

包含,包容。

沧:

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

双燕相背而飞。

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

栏杆。

合:

应该。

尊:

同樽,酒杯。

故人二句:

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

《荆州记》:

陆凯与范哗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哗,曾赠诗……诗云: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此处化用其意。

【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

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

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

唐代多有赠答之作,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商隐《夜雨寄北》等诗,或劝勉友人,或自抒怀抱,种种感情寄寓其中,情真意切,传唱不衰。

宋词与唐诗并举,词作中也有不少寄赠佳作。

如舒宣这首,情真意切,不失为词中赠答的佳作。

【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词人舒亶所作。

此词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

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

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

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

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

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

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

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

《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

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

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

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两句是说光阴荏苒,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

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故人,老朋友,指公度。

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

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

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这是用典,却又切合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

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名家点评】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

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

名推菩萨蛮词好,实使东坡到海南。

各各赏者同此调,我朝贻上宋花庵。

【简介】

舒亶(1041—1130),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县名)人。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曾任审官院主簿,迁奉礼郎。

郑侠既贬,复被逮。

直承命往捕,遇诸陈,搜侠箧,得所录名士谏草,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悉按姓名治之,窜侠岭南,冯京、王安国诸人皆得罪。

擢直太子中允。

宋神宗元丰(1078)初,加集贤校理,同李定劾苏轼作为歌诗,讥讪时事。

后为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薰灼,见者侧目。

坐罪废斥,远近称快。

宋徽宗崇宁(1102)初。

知南康军。

蔡京使知荆南,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卒。

【相关训练】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5分)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独是孤独之意(1分),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2分),透露出朋友远离(1分)、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1分)。

2.

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2分)。

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1分),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1分)。

词人通过这一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1分)的无限思念之情(1分)。

【篇二:

湛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xt>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4页,l一10页为试题部分,1l一14页为答题卡;全卷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选择题时,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答非选择题时,.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填入11至14页的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花卉财会污秽不容置喙....

b.游弋飘逸肄业毁誉参半....

c.虔诚掮客颧骨黔驴之技....

d.狭隘辖制狡黠瑕不掩瑜....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去年,北京大学一批曾接受过社会无偿资助的学生成立了学生义务劳动服务队,队员表示,社会予以他们帮助,他们理应用义务劳动来。

②公民见义勇为,是对政府职责“缺失”的实时、现场“补救”,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公民见义勇为的付出,包括医疗费、误工损失等。

③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不但不会降低效率,有

助于提高效率。

当然,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办法,是可能影响效率的。

a.回报赔偿而且b.回报补偿反而

2.b(回报:

除了表示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报答外,还有回应的意思,搭配上也照应了“社会予以他们帮助”;补偿:

抵消(损失、消耗);赔偿:

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受到损失而给予补偿;反而:

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前面可有“不但不、不但没有”等;而且:

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

c.报答补偿反而d.报答赔偿而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于丹日前来到拥有“江南第一文庙”之誉的湖南浏阳文庙讲学,成了众矢之的,受到热力追捧,足有三千余人聆听....

了于丹的精彩演讲。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土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

c.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

道”!

d.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

3.b(惨淡经营:

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或某种事情。

众矢之的:

比喻众人共同攻击的目标:

披荆斩棘:

与“海上”的语境不符,意思是“砍伐荆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管窥蠡测: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b.截至年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7000元一9000元/平方米,就连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5000元/平方米。

c.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d.以“闪电”般的速度走马上任的中国新女足主教练法国人伊丽莎白,既有足球理论,又有丰富的指挥大赛的经验。

4.a(b.不合逻辑,“最高”只能是确数,不能是一个范围;c.成分残缺,“变相涨价”后面应有宾语“的行为”;d.因语序不当而导致表意不明,“新”字应放在“女足”和“主教练”之间。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

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

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

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

“太守且至。

可引客权坐别室。

”僧应曰:

“太守已至,可速来献。

”公大骇,日:

“尔何以知我来?

”曰:

“公,一郡之主也。

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宁独老僧!

”叉问:

“尔何以识我?

”曰: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

“尔知我何事出?

”曰:

“某案之事。

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

彼皆阳不识公耳。

”公怃然自失,因问:

“尔何独不阳不识?

?

?

僧投地膜拜日:

“死罪,死罪!

欲得公此问也。

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

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

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

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

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

有幸乎?

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

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

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

事耶!

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竞不访而归。

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

“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

?

吾心事已毕。

?

竞泊然逝矣。

姚安公②日:

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龚、黄:

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

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

不满,不高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狱:

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阳:

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预:

干预.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竟:

竟然.

5.d(竟:

最终,终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篇三: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ss=txt>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

“廉,棱也。

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

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儒家如何释“廉”呢?

《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

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

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

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

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雍也》)。

b.墨子认为“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要想赢得好的名声,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c.儒家思想认为:

“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

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

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

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

奴余党聚众杀玄。

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

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

翜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

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

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

“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

”翜即入上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

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

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

峻兵既入,叱翜令下。

翜正立不动,呵之曰:

“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

”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

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成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b.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c.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d.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建兴”“成帝”“咸康”都是帝王年号。

“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翜很有才干。

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b.褚翜善于安抚。

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翜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c.褚翜敢作敢为。

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翜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d.褚翜为国尽心。

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中的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5分)

(2)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虞美人?

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8.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5分)

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

(2)《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作者以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要重蹈覆辙并以此作结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

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

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

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

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

“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

”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

“黄针——木耳,蘑菇——生姜!

”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

“卖藤——条!

”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

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

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

”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

”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

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

”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

”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

“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

”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慢!

”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

“你换一把砍砍看。

”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

是个哑巴?

”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

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

“我买一把!

”“我买一把!

”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

”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

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

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

“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

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

“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

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