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401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docx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施工方法模板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启东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心

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设地点

启东市牡丹江中路和公园南路交汇处

建筑层数

三层(局部四层)

建设单位

启东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建筑面积

6694平方米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工日期

2012.3.11

施工单位

启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计划竣工日期

2013.4.11

监理单位

上海福达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质量目标

扬子杯

启东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心建筑面积6694㎡,框剪结构,三层(局部四层),既是集展览、会议、演示为一体的公共建筑,又是启东市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的配套工程。

建筑物结构形式复杂、平面呈扇型,各柱顶之间标高各异。

二层为550人会议报告厅。

钢结构类型为单片折板网壳,单榀为钢管三角桁架屋盖,支座最大跨度35.3m。

拼装完构件最大长度45.850m;最大重量10.147t;支座标高为16.163m、13.400m等。

材质为Q345无缝管。

屋面钢结构三维模型见图1。

 

二、QC小组概况

活动时间

2012.4~2012.11

注册登记号

QJQC-2011-05

注册年检

QJQC-2013-102

课题名称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

课题类型

攻关型

课题登记号

QJQC-12-05

小组名称

启东市行政综合服务中心项目QC小组

成立时间

2012.3

活动次数

10

活动成果登记

QJQC-07-2013

 

1、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表1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组内分工

1

张建琛

45

公司经理

工程师

组长组织领导

2

陈卫东

36

项目经理

工程师

副组长现场协调

3

张晓华

36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组员技术指导

4

虞春雷

28

质检员

助工

组员质量监督

5

倪华卫

27

施工员

助工

组员组织实施

6

吴岗

57

安全员

助工

组员过程控制

7

冯新建

38

钢结构工长

高工

组员过程控制

8

陈俊宇

25

资料员

技术员

组员资料收集

小组人数8人,由项目关键岗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丰富的施工经验。

平均年龄36.5岁,人均TQC培训时间60学时,出勤率100%。

制表:

陈俊宇日期:

2012年4月1日

图2有关小组人员QC活动小组知识培训合格证书

2、QC小组活动计划表2

项目

对象

形式

时间

现状调查并找出主要问题

启东市宏达机械厂等

现场调查、核查资料

2012年5月中旬

目标设定

启东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心

讨论、研究

2012年5月中旬

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

集中研究、分析

2012年5月下旬

确定要因

末端因素

调查核实、分析验证

2012年6月上旬至中旬

制订对策

要因、现状

讨论、研究

2012年6月中旬

组织实施

启东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心

分别落实措施

2012年6月中旬至6月下旬

效果检查

启东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心

现场实物检查

2012年7月上旬

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及效果

集中总结回顾

2012年7月中旬

制表:

陈俊宇日期:

2012年4月2日

三、PDCA循环

(一)P阶段—计划

确定课题

选题理由

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

创精品工程,立企业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本工程为市政府重点工程,公司把本工程例为创优项目,质量目标确定为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

在钢结构制作安装质量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培养一支钢结构施工的专业团队,为公司承接更多的钢结构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工程工期紧、跨度大、造型复杂、工序交叉多、吊装费用高,要解决一次吊装成功,关键在于大跨度钢梁的现场组对及合理的吊装顺序。

创优目标

施工水平

项目成本

1、选题理由

 

2、现状调查

2012年5月,我们QC小组咨询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组织甲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等专家论证会,并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钢屋架吊装施工的习惯做法进行了调查,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制约钢结构一次顺利吊装成功的一些问题,见表3:

质量问题调查统计表表3

因素

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1

钢屋架不易一次正确就位

30

60

60

2

桁架现场组对及焊接质量差

11

22

82

3

桁架支座预埋不精确

4

8

90

4

混凝土柱顶标高不正确

3

6

96

5

其它

2

4

100

6

合计

50

100

调查:

虞春雷制表:

陈俊宇 日期:

2012年5月12日

根据调查统计表,绘制影响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的因素排列图。

频数(次)累计频率(%)

96%

C

50100

90%

B

4590

82%

%

%

A

4080

30

60%

3570

3060

2550

2040

11

1530

4

1020

2

3

510

桁架现场组对及焊接质量差

桁架支座预埋不精确

混凝土柱顶标高不正确

钢屋架不易一次正确就位

其他

00

 

图3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影响因数排列图

制图:

虞春雷日期:

2012年5月12日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影响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主要问题为:

(1)钢屋架不易一次正确就位

(2)桁架现场组对及焊接质量差

3、确定目标值和可行性论证

目标

钢屋架正确就位一次成功率100%,桁架现场组对正确,焊接质量合格率95%以上。

 

①该工程是政府项目,质量目标是江苏省“扬子杯”,创品牌、树形象是企业的追求,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工程创优。

可行性分析

②业主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多次召集监理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研讨施工质量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后实施。

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等施工职能管理人员组成,具有敬业、务实、创新精神。

 

③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吊装工艺培训和交底,熟悉吊装方案,主要在大跨度桁架钢梁的现场组对、焊接与防止变形施工工艺技术和吊装过程的控制技术,合理的吊装程序是本工程的重点。

 

 

结论:

小组成员通过可行性分析,对确保大跨度钢屋架吊装施工一次成功充满信心。

将通过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加强过程控制,所确定的目标定能实现。

吊装作业顺序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桁架组对不正确

起吊物摇晃不稳定

吊装作业顺序不合理

桁架现场组对及焊接质量差

吊装设备的规格型号偏小

★未对工人进行三级技术交底

钢屋架不易一次正确就位

★吊点、吊距、起吊物重心不明确

工人操作工艺不熟悉、未设置揽风绳

★钢结构桁架支撑体系不合理

桁架下满堂脚手架架体不安全

吊机行驶及场地不符合要求

桁架翻样不合理

焊缝未经探伤,外观质量差

未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原因分析

 

图4大跨度钢屋架吊装主要问题因果分析关联图

制图:

虞春雷日期2012年5月15日

5、要因确认

根据关联图分析出的8个未端因素,进行要因确认。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5.20~5.25

钢结构桁架支撑体系不合理

验证方法

核查专项施工方案

验证情况

小组成员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

钢结构下支撑体系为普通满堂脚手架,未进行承载分析。

存在安全隐患。

需加固后方可使用作支撑体系。

因此为要因。

负责人

陈卫东

确认结果

要 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5.20~5.25

吊点、吊距、起吊物重心不明确

验证方法

核查方案、现场调查

验证情况

一般在钢结构桁架起吊时,小组成员调查发现,因为起吊物最长达45.85m、重量最大为10.147t,而且形状为正三角桁架,如果不确定吊点、吊距和重心的话,起吊物将会摇晃、无法准确安全就位,因此为要因。

负责人

倪华卫

确认结果

要 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5.26~6.1

吊装作业顺序不合理

验证方法

核查工程文件资料

验证情况

在现有的安装方法中,为体现安装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和安全性,并综合考虑,确定采用脚手架高空散装法.整体安装顺序为:

HJ3吊装→HJ1吊装→HJ6吊装→HJ8吊装;高空散装顺序:

HJ3散装→HJ7散装→HJ4散装→HJ5散装。

因此为非要因

负责人

张晓华

确认结果

非要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6.1~6.7

桁架翻样不合理

验证方法

现场调查

验证情况

经调查,现场桁架切割均在公司专业厂房,由电脑切割下料后现场组对,并进行探伤。

负责人

虞春雷

确认结果

非要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6.7~6.12

未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验证方法

查询资料

验证情况

对现场组对焊接好的桁架,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对其焊缝进行检查、评定。

100%合格后方可施工下一工序。

负责人

陈卫东

确认结果

非要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6.7~6.12

吊装设备的规格型号偏小

验证方法

查询资料

验证情况

根据200吨汽车吊性能表,选择吊装钢索和钢丝绳等,经计算勉强可以吊装,但为了安全起见,采用300吨汽车吊进行吊装,因此为非要因。

见图5.

负责人

张晓华

确认结果

非要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6.1~6.7

未对工人进行三级技术交底

验证方法

核查工程文件资料

验证情况

经调查发现,桁架吊装就位前,项目部人员未对工长进行交底,工长只对工人进行口头交底。

大多数工人不熟悉操作工艺及允许偏差,因此为要因。

负责人

张晓华

确认结果

要因

 

未端因素

验证时间

2012.6.1~6.7

吊机行驶及场地不符合要求

验证方法

现场调查

验证情况

现场场地为原土层,表面为砼场地。

无下埋管道及电缆。

土层承载力最低为标准值fk=170kpa,考虑现场土层不均匀状况,设置路基板。

不允许起重机两边高低差相差太多。

构架堆放均在吊机起吊半径范围内。

因此为非要因。

负责人

虞春雷

确认结果

非要因

改选用QAY300

图5采用300吨汽车吊

①未对工人进行三级技术交底

②钢结构桁架支撑体系不合理

③吊点、吊距、起吊物中心不明确

 

经调查、分析、验证,确定了3个要因:

6、制订对策措施

根据确认的3个要因,我们小组经过多次开会讨论,认真剖析、研究,制定对策如下:

对 策 措 施 表     表4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完成时间

责任人

地点

1

没有对工人进行三级技术交底

做好三级技术交底。

使操作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操作规程。

编制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培训,分层向施工员、作业工长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012.6.7~

2012.6.10

陈卫东

张晓华

项目

2

钢结构桁架支撑体系不合理

桁架下搭设满堂脚手架

使操作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方案,掌握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参培率达95%以上。

(1)编制满堂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2)为体现安装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和安全性,并综合考虑。

确定采用脚手架高空散装法,在其相对应的二层楼面区域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满足施工需求。

2012.6.8~

2012.6.18

张晓华

倪华卫

项目

3

吊点、吊距、起吊物中心不明确

确定吊点、吊距、中心

1.桁架焊接质量检测100%合格。

2.针对起吊物计算最佳的起吊位置。

三角桁架采用四吊点方式进行吊装,吊点设置在桁架上弦的节点处,每个吊点一根钢丝绳。

吊索与构件的角度控制在60°。

2012.6.7~

2012.6.18

陈卫东

虞春雷

现场

制表:

虞春雷日期:

2012年6月6日

(二)D阶段—组织实施

实施一:

做好三级技术交底

 

1、操作工人培训教育:

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及汽车吊操作工开现场质量会,把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要求讲述并示范给工人,使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及安全意识。

项目技术负责人张晓华向质检员虞春雷书面技术交底,质检员虞春雷向钢结构工长冯新建、施工员倪华卫分别进行书面技术交底,钢结构工长冯新建、施工员倪华卫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效果验证:

全体参与了技术培训,项目部分别向施工员、作业工长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记录。

工人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达到预期目标。

 

实施二:

针对“钢结构桁架支撑体系不合理”采取的措施

1、原在二层相对区域HJ2、HJ4、HJ5、HJ7桁架支座之间宽度为4600—7950mm,相对应的二层平台上垂直投影面内搭设普通满堂脚手架,两边各扩大一根立杆距离。

如下图所示。

图6专家论证前普通满堂脚手架方案

2、确定采用脚手架高空散装法,在其相对应的二层楼面区域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满足施工需求。

满堂脚手架高度:

最高处为14.3m(2-B轴北侧/2-3轴-2-5轴中、2-B轴北侧/2-5轴-2-8轴中、2-B轴北侧/2-8轴-2-10轴中),最低处11.2m。

如下图所示。

图7专家论证后加固满堂脚手架方案

效果验证:

对专家论证后加固的满堂脚手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搭设,并同甲方、监理一同进行验收,达到预期目标。

 

实施三:

针对“吊点、吊距、起吊物重心不明确”采取的措施

 

1、三角桁架采用四吊点方式进行吊装,吊点设置在桁架上弦的节点处,每个吊点一根钢丝绳。

吊索与构件的角度控制在60°左右。

使起吊物均匀受力,在起吊过程中不摇晃,加上揽风绳加以控制,起吊物安全措施得到保障。

效果验证:

小组人员认真落实方案,并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100%检查桁架焊缝质量和桁架的吊点、吊距、重心,不符合要求的整改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达到预期目标。

图8起吊物的吊点、吊距、重心示意图

 

吊装区域平面图,保证汽车吊行驶路线明确,路基夯实。

吊装区域用小红旗设置安全区域,闲杂人等不得进入该区域,确保起重机起吊的时候场地安全,在起吊之前必须试吊,试吊成功后方可正式吊装。

吊装区域平面图

 

屋盖支座形式为:

9件ZZ1表示三向固定铰支座;15件ZZ2表示双向滑动铰支座。

支座采用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保证其抗震要求。

定位放线后进行复核,保证其定位精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抗震球型支座

 

 

吊装就位图

 

(三)C阶段—效果检查

1、质量效果

2012年7月1日至5日,我们小组成员会同业主、监理、设计院针对质量进行全数检查对比见下表:

实现了所确定的预期目标。

序号

调查部位

调查时间

合格率

1

启东市宏达机械厂钢屋架焊接质量

2012年7月1日

90%

2

本项目钢屋架桁架焊接质量

2011年7月2日

98%

 

 

序号

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

一次吊装成功率

1

本项目钢屋架

2012年7月4日

100%

2

启东市宏达机械厂厂房钢屋架

2012年7月5日

33.3%

 

图9实施效果对比柱状图

制图:

虞春雷时间:

2012年7月10日

2、经济效果

本次小组活动主要解决了大跨度钢屋架一次成功吊装和桁架现场组对及焊接质量的问题,避免了几次吊装和焊接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具体效益见附表1。

3、社会效益

本次活动成果得到了建设单位、代建中心及监理单位的好评,并把本工程作为样板工程,公司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启东市市长徐峰数次视察工地,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很满意。

在启东市蝶湖商务酒店招投标中,我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力拔头筹,一举中标。

 

(四)A阶段—巩固总结

1、巩固措施

为巩固和推广QC小组活动成果,小组成员及时对本次成果进行总结,将施工中存在的未预见的问题,在方案中加以补充,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总结回顾

活动成果表自我评价表5

项目

自我评价

活动前

活动后

质量意识

80

90

参与意识

65

85

持续改进意识

65

80

发现问题的能力

70

90

解决问题的能力

70

85

团队精神

80

95

QC知识的掌握

65

90

图10雷达图

制表、制图:

虞春雷2012.7.15

四、体会和今后打算

1、体会

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展QC活动,发挥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的持续改进,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

就一定能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今后打算

通过此次QC小组活动,使我们认识到QC小组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改进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可以统筹和归纳管理工作。

此次活动提高了项目人员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对QC小组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现在,我们运用QC小组的工具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逐步把QC小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去,改进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们正在施工启东市蝶湖商务酒店工程,我们下一个攻关课题为《工字钢悬挑三排外脚手架施工应用》。

发布人:

虞春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