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64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禁毒教育校本课程.docx

金沙县长坝镇初级中学

第一课时

毒品常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毒品的分类与名称;

  

(2)能初步识别常见的毒品。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什么是毒品”基本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识别能力及其危害性识别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广大小学生从小树立起对毒品的预防意识及与远离毒品的坚强信念。

  【教学准备】:

请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毒品的知识,学生注意观察在自己学校、村庄附近是否有偷种罂粟的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毒品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受国际毒潮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毒品问题在我国死灰复燃,逐步蔓延、发展,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威胁到广大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沾染上吸毒的恶习,不仅毁掉了青春、毁掉了前途,有的还失去了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毒品。

  

(一)什么是毒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闻,指出自己所知道的毒品名称。

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这里所讲的毒品并不是指砒霜、毒药之类能够使人致死的有毒物质,而是能够使人成瘾的那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而且麻醉药品并不都是毒品,医院里病人做手术开刀用的麻醉药品就不是,只有在连续使用后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才属于毒品范畴。

精神药品同样也不都是毒品。

  

(二)我国常见的毒品

  1、我国吸毒人群经常滥用的毒品多媒体:

《青年期防范毒品系列教育片》①海洛因,俗称白面、白粉、四号等,是鸦片中危害最大的品种,目前被世界各国称为“头号毒品”。

我国吸毒人员主要以吸毒海洛因为主,大约占70%以上。

滥用海洛因、鸦片、吗啡的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涕泪交流,大哭大叫,难受之状犹如万箭穿心。

②鸦片,俗称大烟、烟土。

多媒体出“妖艳的罂粟花”。

出示罂粟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特别展示罂粟开的美丽花朵。

拓展:

割过浆的罂粟壳也是国家规定管制的一种麻醉药品。

一些不法商人做火锅底料,使人成瘾。

所以,大家在外用餐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不要在去该餐厅用餐。

③吗啡,由鸦片提炼而成。

在医学上,吗啡是麻醉药性的镇痛药,一直是解除剧痛最有效的传统止痛药。

它的最大缺点是容易成瘾,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还能造成人的记忆衰退、注意力下降。

长期大量使用甚至会引起精神失常。

④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吗啡替代品,一般制成针剂,是医疗上常用的麻醉品,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

它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镇痛作用低于吗啡,也能够使人成瘾。

⑤冰毒,又名安非他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基苯丙胺。

因其形状与冰块相似,故俗称“冰毒”。

⑥摇头丸,又称“狂欢丸”、“狂喜丸”等英文名称缩写为MDMA,是指致幻想类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统称,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型毒品之一。

根据其颜色、图案又被成为“蓝精灵”、“白天使”、“鸽子”、“小鸟”、“恐龙”等,其形状和图案多达100多种,所以在青少年中,毒害较重。

⑦氯胺酮,俗称K粉,属于合成类的新型毒品。

滥用后,易导致人的迷幻,产生错觉,麻痹人的神经系统。

近年来,在一些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已出现氯胺酮滥用的现象。

⑧大麻,出示大麻的图片。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常见的毒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毒品在不断出现,而且,一些医学上的发明,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演变为毒品。

希望每一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能涉毒。

 第二课时

远离毒品与健康同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毒品的来源,当今世界上主要的产毒区,同时,能针对主要产毒区的特点,提出解决毒品种植的方法和建议。

2、能力目标:

通过观看毒品的图片,使学生在生活中能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 与健康同行)

  二、认识毒品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

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使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禁毒法》第一章第四条第一款明确了我国的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三、毒品是怎么来的呢?

当今世界有哪些主要产毒区?

学生可以充分讨论,让学生自己来讲毒品的主要来源以及当今世界的主要产毒区。

小结:

毒品有两大来源,一是从毒品原植物,如罂粟、大麻和古柯叶中提炼,二是采用有关的化学药品合成。

目前,世界上的毒品主要还是来自毒品原植物。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主要毒品产地,即“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生产的毒品占全世界90%以上。

  拓展:

为何这些地方会成为主要的产毒区?

教师启发:

客观因素:

  

(1)这些地方大部分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饿崇山峻岭,密林遍布,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2)这些地方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山民们祖祖辈辈栽种山地稻做口粮,并靠种植罂粟换取现金。

在他们眼中,罂粟和其他农作物没有什么两样,而且种植罂粟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

主观因素:

由于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政府均鞭长莫及。

根据以上对世界主要产毒地区的原因分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甚至消除毒品原植物的种植?

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总结:

多媒体——水稻专家袁隆平中国政府支援缅甸边疆地区山民种植水稻,由于技术先进,方法科学,在部分地区山民种植水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种植罂粟的效益。

而凡是这些地方毫无疑问禁止种植鸦片的政策基本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

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

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禁毒法》要求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以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

 

第三课时

认识毒品吸毒违法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

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能力目标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生命意识、禁毒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要做有用人才。

 

  【教学过程】:

  

  提问:

国际禁毒日是什么时候?

  (6月26日)为什么要制定国际禁毒日?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毒品已经使世界100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为吸毒,每年有10万人死去。

毒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人类三大公害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1987年6月12—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禁毒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通过了《政治宣言》,宣布世界各国在毒品问题上负有“集体责任”。

会议还确定今后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多媒体出示图片:

罂粟花讲解:

罂粟花非常漂亮、艳丽,但同时也是制作毒品的原料,人们因吸吸食它制成的毒品,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万人丧失生命。

因此被人们称为“恶之花、毒花”。

  设问:

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新毒品还有冰毒、摇头丸、K粉、杜冷丁等。

我省常见的毒品有海洛因、冰毒、K粉等活动

  讲解:

常见毒品知识表名称俗称毒性症状鸦片大烟、烟土、阿片

 吸毒会出现面无血色、瘦弱不堪、呆滞失眠,体质器官损坏,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海洛因 白粉、白面、毒品之王 毒性是吗啡4-5倍,成瘾性极强,精神麻木,器官损坏,容易引起呼吸抑制中毒死亡。

  可卡因 导致心律不齐血压高,心肺与肝功能损害,丧失判断能力,把幻觉当成真实出现自杀。

  甲基苯丙胺冰毒具有强烈精神依赖性,有人使用一次就会上瘾,数量每日1-2次增加到每日6-7次。

  氯胺酮 K粉有致幻作用,导致感觉与意识分离,产生幻觉,麻痹人的神经。

多在歌舞厅发现。

  摇头丸 迷魂药 有致幻作用,导致意志丧失、任人摆布,行为失控冲动,听曲即跳,甚至摇断脖子。

  提问:

毒品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1、成瘾性。

是指吸毒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就会产生戒断的症状。

兴奋结束,开始“万箭穿心”。

  2、管制性。

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千万不要去碰它们。

一朝沾上,终生痛苦。

等到你想摆脱它们时,已经来不及了。

多媒体——这一组照片拍的是同一位妇女在吸毒前后的对照图,原来脸色红润健康,吸毒后逐渐变黄消瘦,最后骨瘦如柴,象一个活着的僵尸,令人恐惧。

  讨论:

1、她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

(吸毒)

  2、你知道吸毒者都有哪些病态症状?

  学生回答(可以相互讨论):

面色灰黄、形体消瘦、皮肤溃烂、怕冷厌食、神情呆滞、涕泪交加、哈欠频繁、思睡乏力、衣冠不整、生活邋遢、声音哑颤、焦虑不安。

毒品使吸毒者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生不如死。

  讨论:

吸毒对个人有哪些危害?

(摧残人的身体、丧失人的尊严、导致自残死亡、毁灭自己前途。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讨论:

吸毒对家庭有哪些危害?

(摧残成员精神、造成倾家荡产、导致家破人亡、祸害家庭后代。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讨论:

吸毒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威胁他人生命、败坏社会风气、引起各种犯罪、造成经济损失。

)展示系列图片资料。

  禁毒知识归纳:

毒品摧残人的身体,毒品破坏家庭生活,毒品危害人类社会活动:

“一试身手”知识竞赛,大烟、阿片—鸦片;白面、白粉--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迷魂药------摇头丸;氯胺酮-----K粉;毒品之王----海洛因;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第18个);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标志---红丝带。

  讨论1:

吸毒是个人的私事,不违法的,对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

不对,吸毒是违法行为。

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三条规定:

“对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

”拒绝接受戒毒的,第三十八条规定: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讨论2:

哪些行为构成了涉毒犯罪?

小结:

1997年新《刑法》具体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12种罪名。

对涉毒行为将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毒品罪--走私鸦片不满50克、海洛因或者冰毒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构成犯罪;贩卖毒品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如有贩卖毒品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运输毒品罪--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或交付托运毒品的行为构成犯罪。

此外还有:

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

第四课时

吸毒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学会远离毒品,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讲授:

吸食鸦片、大麻或者吸食、注射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和摇头丸等毒品的违法行为,我们称之为吸毒。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吸食哪一种毒品都会使人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产生可怕的恶果。

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通过了解吸毒的具体危害,从而更进一步自觉拒绝毒品,珍爱我们如花的生命。

吸毒的危害可以通过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来加深理解。

提问:

全班分为三个组,每一组分别选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发言,比一下究竟哪一组观点更全面。

讨论三分钟,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并进行评比,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危害,配以必要的图表和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

  

(一)吸毒对个人的危害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

吸毒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如果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井,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多媒体“美丽的小孔雀”

3、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4、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爱滋病的交叉感染,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爱滋病毒感染者中,有超过63.7%的患者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

(二)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1、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家庭中只要有一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吸毒导致家庭内部关系恶化,破坏周围邻里的和睦关系,给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2、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

3、吸毒贻害后代:

吸毒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父母吸毒对胎儿和儿童生长将造成严重损害。

许多先天性呆痴、残疾的婴儿就是由父母吸毒而引起的。

  (三)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吸毒不仅危害个人、家庭的问题,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吸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因素1、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就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据统计,在一些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60%-70%与吸毒有关。

多媒体:

播放前足球队员谢东的新闻2、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

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财富,而且严重损耗社会财富,纯粹是一种恶性消费。

据调查,全国因年吸毒耗资上百亿。

3、吸毒影响国民素质:

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身体消瘦,体力和智力水平下降,使得吸毒者不能进行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社会废人。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抵制毒品,做到不吸食毒品,不参与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做到远离毒品,远离歌舞厅、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娱乐场所。

做到注意学习,历练品格,强劲体魄,立志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的人。

第五课时

珍惜花样年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我们所熟知的明星因吸毒而毁灭自己的事业甚至生命的案例,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2、能力目标:

能掌握各种毒品的危害,尤其是新型毒品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自己抗毒拒毒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新型毒品的危害。

【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题

二、认识毒品及其危害

  1、毒品原来是一种能医治疾病的药物,但被一些人滥用后,成了麻醉人的精神,让人成天沉迷之中,不想工作,不想学习,这些药物就成了毒品。

你知道哪些东西属于毒品的范围?

——学生自由阐述。

  2、今天老师让大家看看目前在社会上人们说的最多的哪些毒品及其给人带来的危害。

 

A.摇头丸: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运动过度、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幻觉和暴力倾向。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精神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过量使用会产生急性中毒。

引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性的毒品。

  B.可卡因。

可卡因一般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

毒贩出售呈块状的可卡因,称“滚石”。

吸毒者则把可卡因称作“自由垒”或“快乐客”。

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

兴奋初期,滥用者产生欣快,感到飘飘欲仙、舒适无比,表现洋洋自得、健谈。

用药后的兴奋作用,产生了消除疲劳的感觉。

这类兴奋感觉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

随之以后,它给人身体的抑制效应便出现了。

吸毒者为了恢复初期的体验,往往再用第二剂、……乃至每10分钟使用一次,以维持“瘾劲”不致衰落。

周而复始,剂量越用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把吸食者带到毁灭的深渊。

  C.咖啡因。

咖啡因是从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缩、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

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D.海洛因。

白色结晶粉末,黑市品种纯度不一,由浅棕色至白色;亦有混杂奶粉、咖啡因、发酵粉或葡萄糖等物质。

依纯度不同而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海洛因区分。

通常用锡箔包装或以封口塑胶带方式流通市面。

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

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

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

因此,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E.冰毒。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

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

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

“冰”长期滥用后突然停止使用,患者会出现高度疲劳、精神抑郁、饥饿感,以及强烈的求药行为。

这就是戒断综合征。

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

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

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

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爱滋病等。

  三、拒绝毒品的侵害

1、刚才有不少同学说,不愿意去尝试这样的东西,但如果真有人将毒品放在你的眼前,告诉你尝一尝没有什么关系的,你还会像现在这样说吗?

教师小结:

毒品是一口也不能尝的,许多瘾君子就是抱着好奇心进而陷入泥坑而不能自拔的。

2、我们国家开设了不少戒毒所,让我们听听戒毒所中戒毒人员的心声吧。

——视频

3、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让我们记住:

坚决远离毒品,用心呵护生命为了生命,我们远离毒品毒品——生命终结的使者

  

第六课时

吸毒,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图片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下载视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案例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

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涉毒违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要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第七课时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和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能力目标:

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看毒品的图片,培养学生养成远离毒品的意识。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