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4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奥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数.docx

《奥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奥数.docx

奥数

(1)某小学学生中38是男生,男生比女生少328人,该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328÷(1-38-38)=1312人

 

(2)有两袋米,甲比乙少18千克。

如果再从甲倒入乙6千克,这时甲的米是乙的58,甲原来有多少千克米?

(18+6×2)÷(1-58)-30=50千克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

如果甲单独做3天,余下工作由乙去做,乙再用6天可以做完。

若甲单独做6天,余下工作乙要做几天?

(1-3/12)÷6=1/8

(1-6/12)÷1/8=4天

(4)食堂有一批大米,用去总重量的23后,又运进260千克,现存大米比原来还多15,现存大米多少千克?

260÷[1+15-(1-23)]=300千克

(5)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3天完成,乙单独做4天完成。

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

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1/3+1/4)=12/7

24÷12/7÷(1/3-1/4)=168个

(6)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2.8÷5.14=20

20×20×3.14÷2=628平方厘米

(7)甲、乙两班各有一个图书室,共有296本书。

已知甲班图书的513和乙班图书的14合在一起是95本,那么甲班图书有多少本?

(95-296×14)÷(513-14)=156本

(8)一项工作,甲乙两队合作9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18天完成,现在三队合作需多少天完成?

1÷[(19+112+118)÷2]=8天

(9)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日可完成,乙单独做15日可完成。

今甲、乙合作,但因乙休息了若干日,则用了8日完成。

问乙休息了几日?

8-(1-8/10)÷1/15=5

(10)对于一个自然数,如果具有这样的性质就称为”破坏数”:

把它添加到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右端,形成的新数都不能被+1整除。

那么有多少个不大于10的破坏数?

解:

6个(1,3,4,5,7,9)。

 

(11)如图所示的加法算式中,△盖住的都是质数数字,□盖住的都是合数数字。

要使两个加数的差尽可能小,那么较大的那个加数是多少?

△□□△1

+△□△1□

1010△□

解:

74218(26821+74218=101039)。

(12)从1到100的这100个自然数的乘积的末尾有多少个连续的0?

解:

24个(20+4=24)。

(13)已知能被18整除,那么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

4个(7×4+8=36满足能被9整除)。

(14)已知和是小于100的自然数,并且满足,则=_____。

解:

17(=3,=14)。

(15)两个素数、互不相等,已知的平方的2倍有4个约数,那么的平方的4倍有多少个约数?

解:

9个(首先可验证得即为2,则为奇数,根据约数个数公式可得)。

(16)150枝笔至少要装在几个盒子里才能保证150以内的枝数都可以用若干个盒子凑齐,而不必打开盒子?

答案:

因150=1+2+4+8+16+32+64+23

故至少要装在8个盒子里.

(17)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从丙地到丁地也有2条路。

问:

从甲地经乙、丙两地到丁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事实上,从甲到丁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甲到乙有2种方法,第二步乙到丙有3种方法,第3步丙到丁有2种方法。

所以不同的走法共有2×3×2=12(种)。

(18)在前2000个自然数中,含有数码1的数有多少个?

分析:

1271个。

提示:

不含数码1的一位数有8个,两位数有8×9=72(个),三位数有8×92=648(个)。

(19)学校买来历史、文艺、科普三种图书若干本,每个学生从中任意借两本。

那么,至少多少个学生中一定有两人所借的图书属于同一种?

分析:

从三种图书中任意借两本有6种借法。

6+1=7,由抽屉原理可知,至少7个学生种有两人所借图书种类完全相同。

(20)6、证明:

任取6个自然数,必有两个数的差是5的倍数。

分析:

把自然数按照除以5的余数分成5个剩余类,即5个抽屉.任取6个自然数,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数属于同一剩余类,即这两个数除以5的余数相同,因此它们的差是5的倍数。

(21)在200位学生中,在同一个月过生日的最少有多少人?

分析:

一年中有12个月,要把200位学生的生日放进这12个月中.即学生的生日作为“苹果”,月份作为“抽屉”,将200个苹果放进12个抽屉中,形成一个抽屉原则问题.200=16×12+8.平均每个“抽屉”放入16个“苹果”后,还剩8个苹果.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要再放1个苹果.那么最差的情形也会有8个抽屉放16+1=17个苹果,4个抽屉放16个苹果,即至少有17个苹果在同一抽屉里.所以在同一个月过生日的最少有17人.

(22)一堆苹果,2个2个地数剩1个,3个3个地数剩2个,4个4个地数剩3个,5个5个地数剩4个,6个6个地数剩5个,求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个?

提示:

这道题意思说:

一个数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3,被5除余4,被6除余5,这个数如果加上1可以被2、3、4、5、6整除,也就是说这个数加1后是2×3×4×5×6的倍数,又因为题目要求最小的个数,即2×3×4×5×6的1倍数,所以这堆苹果有:

2×3×4×5×6—1=719(个).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对开出,如果两车相遇后继续前进,那么当客车行驶了全程的80%时,货车正好行驶了全程的三分之二,辆车相距336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个运输队要向灾区运进一批救灾物资,甲队每天能运64.4吨,比乙队每天多运75%,如果甲、乙两队同时运送,当甲队运了全部救灾物资的50%时,就比乙队多运了138吨,这批救灾物资一共有多少吨?

提问者:

风似感悟-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相对开出,如果两车相遇后继续前进,那么当客车行驶了全程的80%时,货车正好行驶了全程的三分之二,辆车相距336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当客车行驶了全程的80%时,货车正好行驶了全程的三分之二

此时两车共行了总路程的

80%+2/3=22/15

超过总路程的

22/15-1=7/15

东西两城相距

336÷7/15=720千米

2,甲乙两个运输队要向灾区运进一批救灾物资,甲队每天能运64.4吨,比乙队每天多运75%,如果甲、乙两队同时运送,当甲队运了全部救灾物资的50%时,就比乙队多运了138吨,这批救灾物资一共有多少吨?

乙每天运

64.4÷(1+75%)=36.8吨

甲比乙每天多运

64.4-36.8=27.6吨

当甲队运了全部救灾物资的50%时,运了

138÷27.6=5天

甲5天运

64.4×5=322吨

这批救灾物资一共有

322÷50%=644吨

1.按规律排列的一窜数,2,5,9,14,20,27……这窜数的地2006个数是多少?

a2006=a2005+2007

a2005=a2004+2006

...

...

...

a2=a1+3

将上述式子相加,得a2006=a1+3+4+...+2007=2+2010/2*2005=2015027

2.

1、一个5*5*5的立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再将其分割成1*1*1的小立方体,取出全部至少有一个面是红色的小立方体,组成表面全部是红色的长方体。

那么,可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

 

2、将一平面去截一个立方体,把立方体截成两个部分,截口是一个矩形的。

问:

这两个部分各是几个面围成的?

(所有可能需全部写出)

 

3、能不能用9个1*4的长方形卡片拼成一个6*6的正方形?

 

4、求下式约简后的分母:

(1*2*3*…*999*1000)/(6*6*…*6)500个6

 

5、求1~1000中能被2或3或5整除的数的个数。

 

6、求下式的整数部分:

7000/(11*22+12*33+13*44+14*55+15*66+16*77+17*88)

 

7、一条单线铁路全长240千米,每隔20千米有一个会车站(当两车相遇时,一车停在会车站内,另一车可通过)。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端出发,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

为保证快车正点运行,慢车应给快车让路。

为使等候时间尽量短,乙车应在出发后的第几个会车站等候甲车通过?

 

8、计算:

(696969*696696)/(969969*969696)

 

9、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余下的1/4,剩下的甲、丙又合修了5天才完成。

问:

甲、乙、丙独修各需多少天?

 

10、有一堆含水量14.5%的煤,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现在这堆煤的重量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一、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10x+1,从而有

3(105+x)=10x+1,

7x=299999,

x=42857。

答:

这个六位数为142857。

说明:

这一解法的关键有两点:

示出来,这里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整体”设元的方法很有特色。

(1)是善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是一般语言与数学的形式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转化。

因此,要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应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例2有一队伍以1.4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2.6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10分50秒。

问:

队伍有多长?

分析:

这是一道“追及又相遇”的问题,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是追及问题,他与排头所行路程差为队伍长;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是相遇问题,他与排尾所行路程和为队伍长。

如果设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用了x秒,那么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用了(650-x)秒,于是不难列方程。

解:

设通讯员从末尾赶到排头用了x秒,依题意得

2.6x-1.4x=2.6(650-x)+1.4(650-x)。

解得x=500。

推知队伍长为

(2.6-1.4)×500=600(米)。

答:

队伍长为600米。

说明:

在设未知数时,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设直接未知数,求什么、设什么;另一种设间接未知数,当直接设未知数不易列出方程时,就设与要求相关的间接未知数。

对于较难的应用题,恰当选择未知数,往往可以使列方程变得容易些。

例3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

分析:

本题属于追及问题,行人的速度为3.6千米/时=1米/秒,骑车人的速度为10.8千米/时=3米/秒。

火车的车身长度既等于火车车尾与行人的路程差,也等于火车车尾与骑车人的路程差。

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米/秒,那么火车的车身长度可表示为(x-1)×22或(x-3)×26,由此不难列出方程。

解:

设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米/秒,依题意列方程,得

(x-1)×22=(x-3)×26。

解得x=14。

所以火车的车身长为

(14-1)×22=286(米)。

答:

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为286米。

例4如图,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甲从A出发,每分钟走65米,乙从B出发,每分钟走72米。

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哪一条边上?

 

分析:

这是环形追及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先看成“直线”追及问题,求出乙追上甲所需要的时间,再回到“环行”追及问题,根据乙在这段时间内所走路程,推算出乙应在正方形哪一条边上。

解:

设追上甲时乙走了x分。

依题意,甲在乙前方

3×90=270(米),

故有

72x=65x+270。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90米,共四条边,故由

 

可以推算出这时甲和乙应在正方形的DA边上。

答:

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DA边上。

例5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

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9时。

问:

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这是流水中的行程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水流速度。

解:

设甲、乙两港相距x千米,原来水流速度为a千米/时根据题意可知,逆水速度与顺水速度的比为2∶1,即

(8-a)∶(8+a)=1∶2,

再根据暴雨天水流速度变为2a千米/时,则有

解得x=20。

答:

甲、乙两港相距20千米。

例6某校组织150名师生到外地旅游,这些人5时才能出发,为了赶火车,6时55分必须到火车站。

他们仅有一辆可乘50人的客车,车速为36千米/时,学校离火车站21千米,显然全部路程都乘车,因需客车多次往返,故时间来不及,只能乘车与步行同时进行。

如果步行每小时能走4千米,那么应如何安排,才能使所有人都按时赶到火车站?

赶到火车站,每人步行时间应该相同,乘车时间也相同。

设每人步行x时,客车能否在115分钟完成。

解:

把150人分三批,每批50人,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汽车速度为

解得x=1.5(时),即每人步行90分,乘车25分。

三批人5时同时出发,第一批人乘25分钟车到达A点,下车步行;客车从A立即返回,在B点遇上步行的第二批人,乘25分钟车,第二批人下车步行,客车再立即返回,又在C点遇到步行而来的第三批人,然后把他们直接送到火车站。

如此安排第一、二批人按时到火车站是没问题的,第三批人是否正巧可乘25分钟车呢?

必须计算。

次返回的时间是20分,同样可计算客车第二次返回的时间也应是20分,所以当客车与第三批人相遇时,客车已用25×2+20×2=90(分),还有115-90=25(分),正好可把第三批人按时送到。

因此可以按上述方法安排。

说明:

列方程,解出需步行90分、乘车25分后,可以安排了,但验算不能省掉,因为这关系到第三批人是否可以按时到车站的问题。

通过计算知第三批人正巧可乘车25分,按时到达。

但如果人数增加,或者车速减慢,虽然方程可以类似地列出,却不能保证人员都按时到达目的地。

二、引入参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对于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或已知条件较少的应用题,列方程时,除了应设的未知数外,还需要增设一些“设而不求”的参数,便于把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数量关系翻译成代数语言,以便沟通数量关系,为列方程创造条件。

例7某人在公路上行走,往返公共汽车每隔4分就有一辆与此人迎面相遇,每隔6分就有一辆从背后超过此人。

如果人与汽车均为匀速运动,那么汽车站每隔几分发一班车?

分析:

此题看起来似乎不易找到相等关系,注意到某人在公路上行走与迎面开来的车相遇,是相遇问题,人与汽车4分所行的路程之和恰是两辆相继同向行驶的公共汽车的距离;每隔6分就有一辆车从背后超过此人是追及问题,车与人6分所行的路程差恰是两车的距离,再引进速度这一未知常量作参数,问题就解决了。

解:

设汽车站每隔x分发一班车,某人的速度是v1,汽车的速度为v2,依题意得

由①②,得

将③代入①,得

说明:

此题引入v1,v2两个未知量作参数,计算时这两个参数被消去,即问题的答案与参数的选择无关。

本题的解法很多,可参考本丛书《五年级数学活动课》第26讲。

例8整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密,一样地快。

已知70头牛在24天里把草吃完,而30头牛就得60天。

如果要在96天内把牧场的草吃完,那么有多少头牛?

分析:

本题中牧场原有草量是多少?

每天能生长草量多少?

每头牛一天吃草量多少?

若这三个量用参数a,b,c表示,再设所求牛的头数为x,则可列出三个方程。

若能消去a,b,c,便可解决问题。

解:

设整片牧场的原有草量为a,每天生长的草量为b,每头牛一天吃草量为c,x头牛在96天内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完,则有

②-①,得

36b=120C。

③-②,得

96xc=1800c+36b。

将④代入⑤,得

96xc=1800c+120c。

解得x=20。

答:

有20头牛。

例9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

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

车从甲地开往乙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

解:

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从甲地到乙地下坡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路。

设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为x千米,下坡路为y千米,依题意得

 

①+②,得

 

将y=210-x代入①式,得

 

解得x=140。

答:

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21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140千米的上坡路。

三、列不定方程解应用题

有些应用题,用代数方程求解,有时会出现所设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所列方程的个数,这种情况下的方程称为不定方程。

这时方程的解有多个,即解不是唯一确定的。

但注意到题目对解的要求,有时,只需要其中一些或个别解。

例10六

(1)班举行一次数学测验,采用5级计分制(5分最高,4分次之,以此类推)。

男生的平均成绩为4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3.25分,而全班的平均成绩为3.6分。

如果该班的人数多于30人,少于50人,那么有多少男生和多少女生参加了测验?

解:

设该班有x个男生和y个女生,于是有

4x+3.25y=3.6(x+y),

化简后得8x=7y。

从而全班共有学生

在大于30小于50的自然数中,只有45可被15整除,所以

 

推知x=21,y=24。

答:

该班有21个男生和24个女生。

例11小明玩套圈游戏,套中小鸡一次得9分,套中小猴得5分,套中小狗得2分。

小明共套了10次,每次都套中了,每个小玩具都至少被套中一次,小明套10次共得61分。

问:

小明至多套中小鸡几次?

解:

设套中小鸡x次,套中小猴y次,则套中小狗(10-x-y)次。

根据得61分可列方程

9x+5y+2(10-x-y)=61,

化简后得7x=41-3y。

显然y越小,x越大。

将y=1代入得7x=38,无整数解;若y=2,7x=35,解得x=5。

答:

小明至多套中小鸡5次。

例12某缝纫社有甲、乙、丙、丁4个小组,甲组每天能缝制8件上衣或10条裤子;乙组每天能缝制9件上衣或12条裤子;丙组每天能缝制7件上衣或11条裤子;丁组每天能缝制6件上衣或7条裤子。

现在上衣和裤子要配套缝制(每套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问:

7天中这4个小组最多可缝制多少套衣服?

分析:

不能仅按生产上衣或裤子的数量来安排生产,应该考虑各组生产上衣、裤子的效率高低,在配套下安排生产。

我们首先要说明安排做上衣效率高的多做上衣,做裤子效率高的多做裤子,才能使所做衣服套数最多。

一般情况,设A组每天能缝制a1件上衣或b1条裤子,它们的比为在安排A组尽量多做上衣、B组尽量多做裤子的情况下,安排配套生产。

的效率高,故这7天全安排这两组生产单一产品。

设甲组生产上衣x天,生产裤子(7-x)天,乙组生产上衣y天,生产裤子(7-y)天,则4个组分别共生产上衣、裤子各为6×7+8x+9y(件)和11×7+10(7-x)+12(7-y)(条)。

依题意,得

42+8x+9y=77+70-10x+84-12y,

令u=42+8x+9y,则

 

显然x越大,u越大。

故当x=7时,u取最大值125,此时y的值为3。

答:

安排甲、丁组7天都生产上衣,丙组7天全做裤子,乙组3天做上衣,4天做裤子,这样生产的套数最多,共计125套。

说明:

本题仍为两个未知数,一个方程,不能有确定解。

本题求套数最多,实质上是化为“一元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最值,注意说明取得最值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