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46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原卷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C.“刑过不避大臣,赏着不进匹夫”D.“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

(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

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据材料可知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

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02.(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0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

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

A.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B.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

C.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D.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

0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汉书·

循吏传》记载了太守黄霸的事迹,(宣帝)下诏称颂曰:

“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

”汉宣帝旨在

A.利用道德教化来匡正民心B.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C.确立以德为先的选官制度D.树立廉洁官员的典范

05.(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表:

史料

出处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唐会要·

卷三五》,唐玄宗诏令

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程颐、程颢《二程集·

河南程氏遗书》

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

(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元史·

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上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考点三:

宋明理学

01.(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0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0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理学家朱熹说: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形、神、物三者相互依存B.因物为心,心外无物

C.气在理先,理在气中D.器之变,复归于神也

04.(江苏省南京市三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王阳明全集》载:

“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

”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

A.知行合一B.致良知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

05.(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2.5模文综历史试题)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06.(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

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

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通畅;

280字左右)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01.(2018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4)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02.(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届高三选考科目模拟卷

(一)历史)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

“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

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

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

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0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04.(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顾炎武《钱粮论》(上)载:

“今来关中,自樗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何以故?

则有谷而无银也,所获非所输也,所求非所出也。

”这反映出

A.赋役货币化加重农民负担B.政府调控失当粮价暴跌

C.高利贷盘剥使民众贫困化D.贸易逆差导致白银锐减

05.(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

这反映了

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

06.(千校联盟2018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预测文综历史试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A.主权在民B.君民平等C.反对君主专制D.实行君主立宪

考点五: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01.(2018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02.(深圳市龙岗区2018届高三历史学科查缺补漏试题)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

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

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

这反映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B.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

C.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D.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03.(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C.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04.(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届高三选考科目模拟卷

(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元8世纪,波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往欧洲

B.元代王祯成功创制铜活字,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C.南宋的《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

D.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05.(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B.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06.(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人物

观点

徐光启

传教士“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艰难,履危蹈险,来相印证。

《徐光启集》

许大受

传教士“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

《代疑篇》

沈催

夫普天之下,薄海内外,惟皇上为覆载照临之主,是以国号大明。

何彼夷亦曰大西。

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

《破邪集》

上表为时人对于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观点。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传教士东来引起了国人的恐慌B.宗教传播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C.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D.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

07.(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第一个千禧之后的三百年,所产生的第一流科学家竟占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38%”。

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就斐然的主要原因是

A.受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B.政权林立、战乱纷争,促进火药武器的问世

C.与封建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息息相关

D.学者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提倡社会实践

考点六: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0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宋代绘画,发展出艺术精神看似对立的两种形式,一种达至写实巅峰,对自然物的描绘达到高度的工整,细微精致。

另一种高度写意,借外在自然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强调疏淡和精匀,不加修饰的草草逸笔,每笔可见禅机。

这主要归功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政策的宽松

C.水墨技术的成熟D.理学思想的影响

02.(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湖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当中既有《祠律》及秦迁陵县祭祀神农的记载,也有古篆书、古隶书等大批简牍字体。

简牍字体繁简有別,姿态各异。

这反映了当时秦朝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已形成B.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

C.农业发展受神秘主义主导D.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

0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猜题卷文综历史试)唐朝某位书法家在总结书法创作时说:

“每秉笔必在圆正。

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

长短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攲正。

”以下书法作品与其描述最符合的是

ABCD

04.(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考前预测)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05.(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

“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诗画同源B.典范指引C.类型多样D.崇尚自然

06.(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甲骨文及周代的金文中画人坐形,则席地,乃殷、周同俗。

兵器戈、矛、弓、矢、刀等,甲骨文与周代金文无殊。

殷、周同用贝为货币,“贝”字常见于甲骨文及周代金文中。

A.商周的风俗完全一致B.甲骨文是古老的成熟文字

C.文化的发展有其渊源D.周代的文化水平高于商代

考点七:

(古代中国)文学成就

01.(福建省三明市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5月毕业模考(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西游记》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无数斗争,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战胜自然、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

以下西方文学作品中,与《西游记》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B.C.D.

0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

(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

材料表明了宋代

A.市民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儒释道三教已完成了融合D.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0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文综保温卷一历史试题)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由此可见

A.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B.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

C.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D.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

04.(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05.(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

“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

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

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

06.(黑龙江省哈九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

“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

“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

A.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考点八: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01.(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4)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02.(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4)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03.(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5月高三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汤显祖的作品强调“情”字,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说明他

A.崇尚阳明心学B.喇讽丑墨世风

C.提倡精神自由D.追求现世功利

04.(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

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

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05.(北京市延庆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

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