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128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文档格式.docx

务实的政治家;

吸取历史教训(纽伦堡审判);

为了摆脱美苏控制;

为了恢复经济;

为了实现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为了实现欧洲一体化等。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毛奇的基本观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产阶级要求、狭隘的民族主义、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二“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阿登纳对战争的态度。

再据材料二“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务实、历史教训、摆脱美苏控制、恢复经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欧洲一体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02.(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卷)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俄历1917年10月26日,列宁亲自起草并颁布了一项和平法令,即“布尔什维克政府呼吁所有交战国家和政府尽快开始公平、公正、民主的和平谈判,同时还号召各国人民不要完全遵从政府的意愿,要直接参与到自己国家的政治斗争中。

”1917年12月3日,苏俄单方面同德国开始了停战谈判。

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

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

谈判陷入僵局,德军趁此大举进攻苏俄。

1918年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

会上最终通过了列宁的主张,同意与德国签约。

3月3日,《布列斯特和平条约》正式签订。

和平协议的最终结果是俄罗斯退出战争。

虽然这个和约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仍然被认为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

——卢伟《1918年俄共(布)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平条约》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列斯特和约》的影响。

(1)背景:

维护十月革命成果,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

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

德国在一战进程中遭受重创。

(2)影响:

消除了外来侵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有助于苏俄的经济建设;

但其牺牲了领土主权和小国的利益;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

单方面退出一战,受到其他协约国的敌对。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0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6)(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

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

【答案】

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

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

《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

设想脱离现实;

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

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

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维护和平的尝试

【名师点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如第一小题“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材料仅仅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他需要回答的内容均须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的欧洲形势来回答。

第二小题“‘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材料信息同样有限,必须联系所学,从法德关系、当时的欧洲和世界形势来分析说明。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5)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站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

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

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

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

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

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

(7分)

(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

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

减轻对德国的处罚;

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

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

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后对德国的处置•《凡尔赛和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概括类试题是新课标高考的主流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由多到少的归纳能力,其解题技巧是分层概括、归纳合并,把材料信息逐层提取,最后归纳合并即可。

0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

(二)文综历史试题)

【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2月,美、英、法、日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条约生效之日,英日同盟即行废止。

在会谈中,美国国务卿休斯还提出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建议,他主张:

暂停各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主力舰;

参照与会国的现役海军力量,确定英美两国重型舰只的总吨位各为50万吨,日本为30万吨。

英国代表贝尔福表示同意休斯的提议。

但日本代表加藤坚决反对美国提议的5:

5:

3的比例,提出10:

10:

7的要求,结果遭到英、美的一致反对。

日本代表又提出,如果接受美国方案,那么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原来在中国的权利应得到承认,美国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备应维持现状。

经过激烈争论,美、英、法、意、日五国最终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

对于美、英、日所占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

条约同时还指出,如果缔约任何一方在和平时期认为新的形势影响到它的国防利益,各缔约国应举行会议,对条约加以修正。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提议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意图,并分析英国同意美国提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的历史意义。

(1)美国的意图:

争取赢得与英国相等的海权;

限制日本在太平洋区域的扩张;

使美国在战后的远东及太平洋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英国同意的原因:

英国在一战中经济受损严重,需裁减军备,无力参与军备竞赛;

战后英国面临内政与殖民地的困境,需要强大盟友;

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增强;

英日矛盾发展.英日同盟废除,使英国并不反对削弱日本

(2)缓和了各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有利于战后局势的相对稳定;

减轻了各大国民众的军费负担,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

是现代史上大国间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战后和平。

04.(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1917年8月,日本政府命石井菊太郎率团访美,美国国务卿蓝辛与石井举行了12次会谈,主要议题是中国问题。

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于11月互换照会,主要内容是:

一、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相接壤的地区享有特珠利益;

二、美、日两国无意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两国坚持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就是《蓝辛——石井协定》。

1922年,美国政府提出《蓝辛——石井协定》与《九国公约》原则不符,要求废止协定。

日本无可奈何,只好同意,1923年4月,两国通过正式换文取消了该协定。

——摘编自陶文钊《二十世纪初美日在东亚的竞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辛——石井协定》被废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蓝辛——石井协定》的签订和废止反映的美日在东亚竟争态势的变化。

(1)日本在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人民的持续抵抗;

一战结束美国重返东亚;

伊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势力膨胀,实力远超日本;

美国联合欧洲列强对日本施压。

(2)1917年签订《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说明日本在东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华盛顿会议,日本海军军备受到限制,在中国的独霸地位被打破而同意废止《蓝辛——石井协定》,说明美国在东亚竞争中处于优势。

05.(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历史——选修3: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

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

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

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

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1)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

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

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2)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

法德是历史的宿敌;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影响了世界。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46)(15分)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

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

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

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1)内容:

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

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

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美合作;

处置日本;

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

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开罗宣言的意义、台湾问题、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角度进行概括,如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

(2)根据材料“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一方面试图在战后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

另一方面也试图利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开罗会议•《开罗宣言》的内容、意义和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以开罗会议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开罗宣言》以及中美关系、大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对中美关系的考查也契合了当前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的外交关系热点。

中美关系发展历史悠久,美国作为侵略的中国的列强之一与中国发生联系;

在抗日战争中又与中国并肩反对法西斯主义;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中美之间关系陷入冰点;

进入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之间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国际关系、大国外交往往涉及到复杂而众多的因素和背景,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0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45)

(15分)

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

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1)说明:

“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企图:

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

掩盖侵略战争本质;

蛊惑本国民众;

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日本的殖民扩张·

日本殖民扩张的表现

【名师点睛】本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日本殖民扩张是热门考点,要想考好这个点不太容易,本题的考查方式有新的亮点,依据史实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评价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问上。

第二问其实体现出的是日本侵略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对殖民侵略本质的分析,这个分析要全面。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生问,为什么日本与德国的侵略行径那么血腥与残忍,但为什么那么多的日本人会跟着军国主义者走上战场,本题正好考查了这个内容。

考点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01.(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一

摧毁了纳粹政权的时候,我曾自问,对这个生灵涂炭民穷财尽的欧洲大陆的兄弟公民们,我能向他们提出什么最好的建议呢?

我的建议可概括成一句话:

联合起来。

创造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建立一种伙伴关系。

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

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

由于我们处于英帝国和英联邦的中心地位,并在英语世界里与美国有兄弟般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接受欧洲联邦制度中充分成员国的地位。

——丘吉尔《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

1949年9月25日戴高乐在波尔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

“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

只要法国不居领导地位,欧洲就无法形成、我所说的是一个站起来的、不受牵制的法国。

——《戴高乐演讲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当时欧洲面临的主要形势

(2)比较丘吉尔和戴高乐“欧洲观”的异同

(1)形势:

二战给欧洲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战争结束后的欧洲,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二战使欧洲国家实力明显削弱,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严重下降,雄风不再;

西欧还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的前沿阵地,经济恢复的困难使其只能依赖于美国的援助。

(2)相同点:

丘吉尔和戴高乐都认为要欧洲要联合,且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

不同点:

丘吉尔:

试图像在19世纪那样凌驾和超越欧陆之外去影响和干预欧洲事务。

戴高乐:

法国要当统一的联合起来欧洲的领袖。

02.(安徽省郎溪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历史选修3:

材料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1962年7月17日做出决定,利用北约组织对苏联实施大口径输油钢管以及输油管线设备禁运。

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1962年10月8日,北约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报告,认为“如果彻底对输油钢管和输油管线相关设备实施禁运,将迫使苏联输油管线(友谊线)推迟八个月乃至两年才能竣工。

”1962年11月21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在巴黎举行秘密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止向苏联集团国家出口大口径输油钢管(19英寸以上)的决议。

它规定:

“各成员国要尽可能履行其义务,停止向苏联集团国家提供大口径(19英寸以上)输油钢管,并不再缔结新的贸易合同。

结果“友谊线”直到1966年才建成并投入使用,比原定计划推迟了整整一年时间。

这次禁运,暂时阻遏了西欧国家与苏联贸易关系特别是能源贸易发展的势头。

在这期间,西欧国家对苏出口贸易普遍呈现下降态势。

特别是联邦德国与苏联的贸易关系所受影响最为深刻。

战后以来,联邦德国向苏联的出口第一次下降、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

——崔丕《北约组织对苏联能源设备禁运政策的缘起与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推动北约组织对苏联能源设备实施禁运的目的。

指出该禁运政策的特点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禁运政策的影响。

(1)目的:

限制苏联对欧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

在经济上遏制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特点:

美国主导并推动;

利用国际防务机制推行。

实质:

美国对苏实施的经济遏制战略,冷战的一种形式。

暂时阻遏了西欧国家与苏联贸易关系特别是能源贸易发展的势头;

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峙;

激化了美欧国家利益和政策的冲突与分歧。

0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尽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美周仍是二战唯一真正的胜利者。

正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背景下,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并着手在大英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被称为“美国治理下的和平”的国际新秩序。

相应地,二战后美国外交战略出现了重大转突,从传统的不卷入政策转变为国际主义。

实力的增长也导致美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在设计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时,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苏联将是主要障碍。

为了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美国也冒险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几场“热战”,并为此付出代价。

此外,美国还或秘密或公开地支持美国认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众多国家,包括危地马拉、伊朗、古巴、刚果、智利、安哥拉、格林纳达和阿富汗。

为了支持这些自称反共的独裁者,美国的政策背弃了美国外交战略的初衷,迫使这些国家的精英走上反美的道路,这也玷污了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国际声誉。

尽管如此,“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冷战”结束时,苏联解体,美国则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梅仁毅等《美国是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基于关键时刻外交关系政策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

(1)①美国实力的增长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②英国等传统大国的衰落;

③美苏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2)①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立和美苏冷战与争霸局面出现;

②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局部战争频发;

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实力,破坏了美国的声誉;

④最终促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实力的增长也导致美国的野心日益膨胀”“美周仍是二战唯一真正的胜利者。

正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背景下,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美国还或秘密或公开地支持美国认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众多国家”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国家实力、欧洲国家衰落、美苏关系等方面概括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