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5911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

(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

二、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

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

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

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

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

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

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

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论B朴素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

(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

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B实物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

(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B主观性C物质性D存在性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

(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

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

(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的观点说明(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C)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

A意识转化为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派生物质D意识先于物质

(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24)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客观唯心论(C)

A我思故我在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存在先于本质

(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B宇宙精神

C原子和虚空D单一的存在

(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27)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B歪曲反映C主观反映D虚幻反映

(2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B)

A多元论的观点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论B客观唯心论C朴素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

(31)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C)

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

C时间是不可逆的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

(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35)“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

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A)

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

C相对主义的诡辩论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

(36)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D)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

C唯意志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C)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

(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D)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C)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

(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4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49)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0)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5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否定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52)“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53)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54)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B)

A物生有两B白马非马C自相矛盾D我思故我在

(55)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联系看是(B)

A一因一果B一因多果C一果多因D多因多果

(56)“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C)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57)“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A)的区别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本质与现象C原因与结果D可能与现实

(58)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

A高于唯物辩证法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

(60)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B)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61)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C)

A间接的联系B偶然的联系C内在的联系D外部的联系

(6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63)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D)

A肯定与否定B斗争与同一C联系与发展D量变与质变

(64)真象与假象的区别是(C)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D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65)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从因果联系看,是(C)

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

(6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B)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6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D)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6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6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A)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宿命论D英雄史观

(70)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D)

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B量变过程的客观性

C质变过程的普遍性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7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7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7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C)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74)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B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7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D激变论的观点

(76)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D)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77)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A)

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现实性

(7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B)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7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是一种(D)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8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8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我们要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哲学上就是(A)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2)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

这涉及到(B)

A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B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83)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C)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C)。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

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BD)。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BC)。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

(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BC)。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BC)。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DE)。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ABCD)。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BCD)。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BCDE)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

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CD)

A毛泽东思想

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

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BC)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

D活学活用E立竿见影

(13)下列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观点有(ABC)

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B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D存天理,灭人欲

(14)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ACD)

A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物生有两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5)主张思维可以认识存在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

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

E休谟与康德哲学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ABCD)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

(1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ABC)

A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D人的感觉的复合体

(19)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ABC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

(2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ACD)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1)意识是(ABCD)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

C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D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D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

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ACD)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24)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ABD)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

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

(25)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ABC)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量体裁衣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AD)

A时间的不可逆性B空间的三维性C物质的客观性D时间的一维性

(2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AB)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B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28)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ABC)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本原与派生的关系

(29)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ABC)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B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D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3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BCD)

A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B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C它是运动的度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