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0131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docx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第一二章

1.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

第一是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的内涵: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7.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8.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践.(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0.社会生活实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式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是联系和发展.

12.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3.联系的基本特征:

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14.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范畴”钥匙”.

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6.矛盾的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7.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二,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由条件的相对的.

*18*.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总结)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19.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0.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什么?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同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2.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意义:

第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适度的原则。

第三,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渐进与变革相结合的原则。

23.肯定因素:

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

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5.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7.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单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2.认识的三要素:

主体,客体和中介.

3.(选择)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4.(简答)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6.(选择)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7.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8.(选择)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9.(选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摹写性,创造性.

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1.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12.(简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13.(简答)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14.(选择)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

15.造成认识过程反复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设计,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16.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7.(选择)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也是客观的.

18.真理的一元性:

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为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19.真理的绝对性:

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0.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又限性.

21.(简答)为什么说真理与谬论即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论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论就是谬论,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论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论也就无所谓真理.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2.(论述)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3.(选择)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唯一性是实践.

24.(选择)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5.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