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654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南高铁夏季施工措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框架桥(9座)13367.49顶平米;

涵洞(10座)447.55横延米;

新建车站2座:

临沂北(3089.050延长米)、费县北站(1355.070延长米)。

(2)临沂市兰山区、费县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较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季。

沿线年平均气温13.8~13.9℃,极端最低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42.5℃;

年平均降水量738.9~832.9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的63.7%,年最大降水量1236.4mm;

年平均蒸发量1685.9~1720.3mm,年最大蒸发量2130.9mm;

最大风速20.0m/s。

3夏季施工界定及特点

3.1夏季施工的界定

混凝土工程: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与砌体工程的施工按夏季施工。

3.2夏季施工的特点

夏季气温高干燥快,新浇筑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现象,坍落度损失大,易产生干缩裂纹,洒水养护要求高等特点。

3.3夏季施工准备工作

⑴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培训,并向班组进行交底,提高对夏季施工的认识,认真落实施工措施。

⑵提前进行夏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经验及热工计算,拟定原材料降温及成品保温降温措施。

准备降温棚、砂石料降温的冲水设备及混凝土罐车包裹保温降温物资等,做好养护设备的配置。

⑶设专人与当地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⑷在进入夏季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⑸室外气温试验员每天进行测量、记录,并将平均值及时告诉相关施工人员。

4夏季混凝土施工方案

4.1混凝土施工温控的重要性

4.1.1混凝土的特点

(1)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小,拉伸变形能力也小。

(2)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但随着龄期增长温度下降,混凝土表面下降更为明显,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

(3)由于混凝土长期裸露,表面与空气或水接触,易产生拉应力。

4.1.2气温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在夏季,日夜温差很大,中午在太阳照射下室外地面温度可达40~50℃,夜间温度在20~30℃。

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促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60℃以上,乃至更高。

因此,在夏季浇筑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易产生表面干缩裂缝。

随气候转变,气温日渐下降,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梯度大,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

4.1.3混凝土施工温控的重要性

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贯穿、深层、表面3类。

如因结构物温差梯度过大而造成贯穿裂缝,将危及结构物整体性和稳定性,因此,做好夏季混凝土施工的温控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4.2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

4.2.1施工准备

提前进行夏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经验及热工计算,拟定原材料降温及成品保温降温措施。

并提交外加剂种类、数量等夏季施工材料需求计划。

4.2.2控制砼最佳浇筑时间

严格规定夏季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夜间浇筑砼,避免在当天高温期施工,以此控制砼内外与环境温差,超过30℃不得浇筑砼,若确需浇筑砼应采取降温措施。

4.2.3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优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砼配合比设计考虑坍落度损失,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4.2.4估算砼拌合料温度,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热工计算混凝土出盘及入模温度,通过检测各种材料的存储温度推断出机温度,热工计算见附件。

由热工计算估算出的温度,未考虑水泥水化热和搅拌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影响,得出的温度比实际出料温度要低

几度,要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温度,首先应降低原材料的温度,特别是降低比热最大的水和用量最多的骨料的温度。

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1)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采用温度低的深井水,拌和站水管及水箱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如必要时可在拌和水中加入碎冰块作为拌和用水的一部分),且避免拌和用水在水箱中长期存放,水温控制通过热力计算确定。

(2)骨料

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在混凝土搅拌前对骨料喷洒冷水降温但使用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

(3)水泥

水泥品种的选择:

混凝土升温的主要热源是水泥在水化反应中产生的水化热,因此选择中热和低热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升的最根本方法。

严格控制水泥的细度以及水泥进入搅拌机前的温度。

确保水泥入机温度不大于40℃。

(4)外加剂

按照国家关于外加剂管理的文件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

产品名称、型号、出厂日期、主要特性和成份、适用范围和适宜掺量、性能检验合格指标、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使用方法说明书等技术指标。

(5)矿渣粉、粉煤灰

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用矿渣粉、粉煤灰,其各项品质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粉煤灰取代了部分水泥,可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不变,减少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使得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温度裂缝,并充分利用粉煤灰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4.2.5混凝土的拌制

(1)混凝土搅拌站料斗、皮带运输机、搅拌机采取遮阳措施,避免日光直射,搅拌根据搅拌方量大小选择在一天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搅拌前对相关搅拌设备进行洒水降温。

使用时与混凝土材料接触面不得存在附着水。

为了降低混凝土搅拌时发生摩擦产生的热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2)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除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量外,对环境温度以及胶材、骨料、水等材料的温度进行测量。

并形成相关记录。

根据测温结果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进行推算。

当推算混凝土出机温度大于30℃时,对原材采取上述措施进行降温。

(3)混凝土搅拌过程在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次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进行检测的同时,还应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大于30℃。

4.2.6混凝土的运输

(1)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包裹湿布保温降温的措施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采取防晒降温措施,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慢速搅拌混凝土。

(2)为了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以及发生堵管现象,长距离混凝土输送管道采取遮光覆盖措施,并喷洒冷水对其降温。

(3)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将输送管遮盖、洒水、垫高或涂成白色。

(4)严格规范现场管理,加强与现场的信息沟通,对现场浇筑进展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安排,控制并缩小混凝土到达现场等待浇筑的时间,确保降低砼在运输过程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2.7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方量选择在夜间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在进行

混凝土浇注时进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以及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测量。

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

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2)夏季浇筑混凝土前,作好充分施工准备,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

缩短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

(3)钢模板拼装到位后,模板周围采取遮阳措施,防止钢模板被阳光直射。

在浇注混凝土前,采用冷水淋洒钢模板外侧以降低模板温度。

(4)钢筋绑扎完毕后,尽量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在浇注混凝土前采用冷水淋洒钢筋骨架,对非模板介质的接触面也彻底淋湿,在浇筑时控制不能有附着水。

这不仅能够使钢筋骨架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还能够使由吸收和蒸发引起的混凝土水蒸汽的损失降到最低。

(5)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传递采取薄层(30cm)连续施工方法。

(6)浇注过程中按预定的测温方案,留置测温设施。

(7)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表面平整或抹面应尽快完成,抹面时采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开裂,不得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8)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土工布覆盖一层塑料膜,保持潮湿状态下至少7天。

4.2.8拆模和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时刻关注外界环境及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控制好混凝土降温梯度,避免出现裂纹。

(1)拆模前养护期间在模板外侧搭设遮阳设施,防止阳光直射模板。

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湿。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并做好养护过程的记录。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降温水管,冷却水管的使用及控制:

冷却水管使用前进行试水,防止管道漏水、阻塞,并保证由足够的通水流量,控制冷却用水的进水温度,在混凝土浇注到冷却水管标高后,立即开始通水,目的是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并在温度达到峰值后加快混凝土内部散热降温。

并控制混凝土降温速率1.5℃/d而定。

根据设置在墩台身及承台不同高度的温度应变片,测量临近散热管的温度值,保证进水温度和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值控制在10℃左右,否则要及时加入深井水来调整水温。

(3)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

求,控制一般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超过65℃,通过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控,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确保在拆除结构模板时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小于20℃及降温速率采用V≤1~1.5℃/d。

(4)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可拆除模板。

拆模前进行温度测量。

一般情况,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进行拆模。

在夏(热)期施工,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期间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5)为了防止气候骤然变化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除模板。

(6)延缓温差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

承台、墩身均采用麻袋片或土工布浇水养护及覆盖薄膜保温措施,专人负责,覆盖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做到前14天坚持洒水保持湿润,拆模后湿养不间断,确保不形成干湿循环。

(7)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及时对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测量,每日检查至少4次,并做好测温记录。

4.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

4.3.1大体积混凝土主要部位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主要部位是墩、台身和承台混凝土。

4.3.2大积体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

(1)大积体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首先符合4.2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

(2)大积体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及措施除符合一般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除尚应按下述要求进行施工控制。

①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a.根据夏季施工要求,配制夏季施工砼配合比。

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小水泥用量,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

b.需要较高坍落度的混凝土拌合物时,使用高效减水剂。

减少坍落度损失。

高效减水剂还能够减少拌合过程中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拌合筒中的热积聚。

c.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距离,采用缓凝剂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d.向骨料堆中洒水,降低混凝土骨料的温度;

如有条件用地下水或井水喷洒,冷却效果更好。

经常检测砂石料含水量,根据批复的理论配合比,调整施工配合比。

e.在炎热季节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可以用冷水或冰块来代替部分拌合水。

大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浇筑温度及浇筑时的气温应进行监测,并作好施工记录,保障砼出机、入模温度不得大于30℃。

混凝土泵管上可覆盖土工布等保水材料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因运输而造成温度回升;

对高强度混凝土最好选择在夜间或阴天施工,如时间上无法安排,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在现场搭设混凝土输送车使用的遮阳棚;

⑵在混凝土泵垂直管上包敷30mm厚湿水海绵,在暴露阳光下的水平管上同时敷盖湿水麻袋;

⑶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冰水,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后产生的高温。

f.对于高温季节里长距离运输混凝土的情况,可以考虑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混凝土到达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

g.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间,以避免在日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

在高温干燥季节,晚间浇筑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湿度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

h.混凝土搅拌生产温度控制:

⑴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生产前,除对用于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常规检验外,还需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温度测试,详细测出原材料的温度,如水泥、粉煤灰、碎石、水、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温度。

⑵在首盘混凝土试拌前必须对拌合物的温度进行计算,初步确定拌合物的岀机温度T1。

⑶根据混凝土岀机后经过输送(或运输)环节过程产升的温升(经经验统计值),计算混凝土的入模温度T2。

⑷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规范要求的最高不超过30℃,进行比较。

当T2>30℃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当T2<30℃时无需采取措施,可直接进行试拌。

⑸当T2>30℃时,必须采取冷却水进行混凝土的试拌。

在试拌前同样按⑵、⑶、⑷的步骤进行拌合物的温度计算和比较。

⑹当计算的T2<30℃时,即可进行首盘混凝土的试拌,并对首盘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测试,当测试温度及其他试验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生产和浇注。

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计算的拌合物出机、入模温度、实测的拌合物出机、入模温度和原材料的温度、气温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和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②混凝土浇筑和修整: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要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并要求配备足够的人力、设备和机具,以便及时应付预料不到的不利情况。

⑴降低砼入模温度高温季节施工时,对骨料搭设遮阳棚并洒水,必要时在拌和水中加冰块降低水温,确保砼入模温度不高于外界气温且不超过30℃。

⑵选择合适的砼浇注时间高温季节浇注砼时,砼浇注时间宜选择在晚上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浇注,砼浇注之前在承台模板外侧洒水,以降低模板温度。

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气温不超过40℃。

⑶根据设计要求布设冷却管,保证施工冷却管道通畅。

⑷检测运到工地上的混凝土的温度,必要时可以要求搅拌站进行调节。

⑸夏季混凝土施工时,振动设备较易发热损坏,故应准备好备用振动器。

⑹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设备和材料等,如浇筑溜槽、输送机、泵管、混凝土浇筑导管、钢筋和手推车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必要时应洒水冷却。

⑺夏季浇筑混凝土应精心计划,做好施工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障混凝土应分层连续的浇筑。

混凝土表面如有泌水时,要及时进行修整。

⑻当根据具体气候条件,发现混凝土有塑性收缩开裂的可能性时,应采取措施(如喷洒养护剂等),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如超过0.5kg/(m2/h)时就可能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当超过1.0kg/(m2/h)就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冷却混凝土,向表面喷水或采用防风措施等,以降低表面蒸发速度

③混凝土的养护:

夏季浇筑的混凝土,如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⑴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⑵优先采用蓄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状态,并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定的养护龄期。

⑶考虑采用喷洒高效养护剂养护,方法如下:

拆模后应立即用喷雾器喷洒高效养护剂以保持砼表面的水份,喷洒时喷雾器嘴距砼表面45cm左右,前后均匀喷洒,使砼表面形成平整的保护膜,当在有一定强度的新的混凝土表面使用时,需要先在砼表面洒水湿润后,喷洒高效养护剂才能形成保护膜。

形成保护膜后,盖上土工布再覆盖塑料布以确保混凝土水份不被蒸发。

⑷当完成规定的养护时间后且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拆模施工。

⑸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覆盖层,进行潮湿养生。

④合理的温控措施:

⑴各拌合站搭盖砂石遮阳棚,避免夏季曝晒造成砂石料温度过高,导致砼入模温度增高。

⑵水泥、粉煤灰各设2个筒仓轮流使用,避免刚运到的水泥、粉煤灰温度太高,同样导致砼入模温度增高。

⑶每天设专人测量室外气温,砼出机、入模温度。

尽量使用新抽上来的温度低的地下水。

⑷施工时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在傍晚或夜间温度低的时候施工。

⑸墩、台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较大,首先在砼中掺加大量的粉煤灰和缓凝型减水剂,削减胶凝材料放热高峰。

砼表面采用保温材料覆盖、蓄水养护等办法减少砼内外温差。

⑹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每个工作班测温不少于3次,对于气温35℃以上时应加大测温频率,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3.3改善大积体混凝土施工工艺

(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控制在1.5-2.0m。

浇筑速度不宜过快,以保证初期热量能有效散发,但也不能过慢,上层混凝土掌握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2)振捣工艺:

①在施工过程中振捣不足易造成混凝土内部疏松,出现蜂窝、麻面,但过振则出现骨料下沉、表面泌浆、泌水,易出现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以表面不再下沉、不翻浆为宜。

②)严禁使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料留在原处。

③上下层混凝土连接处加强振捣,浇筑上层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层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

④振捣完毕后在初凝前对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光,封闭部分收缩裂缝。

(3)加强混凝土测温工作:

①每分项工程(每承台、墩台身)施工期间,在混凝土底部、中部及表面(5cm深处)分别予埋测温软件,从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做好测温孔编号及温度记录。

测温记录应在浇筑后连续7天左右,以混凝土内部温度无明显变化为止。

②通过测温工作确定合适的养护工艺。

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温之差不超过20℃,养护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如超过上述限值时应加强保温或养护降温。

③养护用环境水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也应符合上述限值,如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温差较大时,也易导致温度裂缝出现。

 (4)改善养护工艺:

①混凝土凝固后应立即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工作(以初凝时间确定),避免急剧干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②浇筑完毕立即用塑料膜对承台及墩台身表面覆盖,并定时进行洒水养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不得每日仅进行1~2次洒水工作。

③墩身顶部设置2个养护筒自流喷淋系统,专人负责加水。

④在墩身内部设置循环降温水管,24小时进行不间断循环,并定时测定水温,随时调整养护用水温度,保证能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

养护时间以循环水温度与环境温度无明显温差时为宜。

养护完毕后循环管内注射水泥浆进行封闭。

4.3.4大积体混凝土冷却管布置

(1)根据墩身、台身和承台混凝土体积大小及形状,合理布置冷却管,同时设置测温孔。

(2)冷却管:

冷却管选用根据工程及现场具体情况采用如下两种:

 ①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内径为50MM,厚为3MM的铁皮管,两端攻丝,采用短节连接,隔一层生胶带以确保其密封性良好。

 ②或预埋φ32㎜,壁厚2.5mm的普通钢管作冷却水管。

冷却管接头采取弯头连接方式。

(3)承台冷却管布置

 厚度2m的承台,在其中部布置一层;

厚度2m以上的承台多层布置,上下层竖向间距为1.0m;

管管水平间距为1.2m,冷却管距混凝土表面0.5-1.0m。

 每层冷却管进出水口均需引至承台顶以上50CM,当冷却管与钢筋相碰时,冷却管可适当调整位置。

注意每层与钢筋牢固绑扎,管道通畅,丝口接头牢靠,并通过通水试验,防止砼在浇注过程中出现冷却管漏水或堵塞现象.

设置冷却管的该层混凝土自浇注开始,冷却管内须立即通入冷水并连续通水,通水过程中对进出水温度及混凝土内部温度均需1-2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记录;

派专人测量混凝土温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差值小于20℃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4)承台混凝土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

承台混凝土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承台混凝土里外温差、降温速度以及环境温度为原则,可按下列方式布:

①温度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承台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温区长方体承台可取较短的对称轴线,在测温区内温度测点呈平面布置。

②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承台内部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③在承台平面半条对称轴线上温度监测点的点位宜不少于4处。

④沿承台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

宜不少于5点。

⑤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⑥承台的外表温度应以承台混凝土外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⑦承台底表面的温度应以承台底表面以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5)墩身冷却管布置:

 墩身冷却管布置参照承台施工。

布置墩身冷却管时竖向布设,沿线路纵向多层布置。

 墩身冷却管竖向层布置横向间距为1.0m;

冷却管竖向间距为1.2m,

冷却管距混凝土表面0.5-1.0m。

(6)墩身混凝土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

 每层冷却管进出水口均需引至墩顶以上50CM,当冷却管与钢筋相碰时,冷却管可适当调整位置。

设置冷却管的墩身混凝土自浇注开始,冷却管内须立即通入冷水并连续通水,通水过程中对进出水温度及混凝土内部温度均需1-2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记录;

(7)墩身混凝土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

墩身混凝土块体温度监参照测点的布置承台混凝土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

4.4夏季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施工中的温度观测,重视温度管理,控制实际温度差小于容许值。

及时准确地进行各种温度观测。

对环境温度、混凝土出罐及入模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并作好检查记录。

(2)混凝土试件除应留标准养护试件外,制作一定数量的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查混凝土的强度,以指导施工。

(3)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分层厚度和覆盖时间。

(4)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