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7169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语文 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训练

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内容

七颗钻石 

教材分析

(简要)

课文以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文中水罐的变化实为爱的积累,“变”是明线,“爱”是隐藏在变化之中的暗线。

水罐的神奇变化让主人公和读者感到意外的同时,实际上也是让读者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正所谓水罐不神奇,人间真情、满满的爱心才是神奇所在。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

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

七颗钻石

 

理解题意,了解钻石。

 

激发学生的信息兴趣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3、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3、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议一议:

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

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你从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小组学习三自然段.(完成表格)

水罐的变化

原因

说明什么

三、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

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2、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3、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4、展开想像:

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

 

学生自读课文

认读生字

再读课文

 

默读思考

指名回答

讨论

 

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朗读课文

完成表格

 

感情朗读课文

思考汇报

指名回答

 

 

1.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同桌互相讲这个故事。

互相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二、新课

一、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

"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

"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

"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

"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ǎo,dào)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zuān)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

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不是“乚”

   澈:

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

(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

(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讲述课文内容

 

学习字音

 

指名读句子纠正字音

 

学生找句子

 

指名汇报

同学思考

同学汇报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生学习词语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练习用“清澈”造句。

学生造句。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教学反思

单元训练

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内容

倾斜的伞

教材分析

(简要)

《倾斜的伞》是一篇记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出现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

的外公的照顾。

教学难点

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

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

有什么感觉?

  

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学生讲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2、思考:

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

扫清字词障碍

纠正字音

开火车分段读

交流

认读生字

 

学生读文

思考汇报

 

1.培养学生学习生字,识记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课堂练习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9倾斜的伞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发生在伞下的故事,感受倾斜的伞下那浓浓的温情。

学生思考,小结前面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品读课文

    边读边想,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体会“我”和外公的所思所想吗?

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二、全班交流

  1、(1~2自然段)“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2、(3~11自然段)“抬起头……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从“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3、(13~14自然段)“‘丹丹,伞歪了。

’……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我的心热了起来,”我在想什么?

  “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外公在想什么?

  4、(15自然段)“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

爱护什么?

边读边想思考汇报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相互协作的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课堂练习

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四、总结

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

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穿越了时空,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温暖着我的心灵。

分层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9、倾斜的伞

(温情) 

外公——我——(爱)——外公——我

(小时候)(长大后)

教学反思

单元训练

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内容

一颗小豌豆

教材分析

(简要)

本篇课文是丹麦着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

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泼、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2、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豌豆荚。

师:

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9、10节。

师:

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

 说明:

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

  过渡:

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齐读第一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

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二、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

    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因为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

时,小姑娘。

  2、师:

当小豌豆开出嫩黄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班也有像小豌豆一样助人为乐的同学,你们知道她是谁?

在此大大地表扬陶佳莹每天帮助陈豪亮抄写备忘录。

标上小节号

学生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0 一颗小豌豆

小豌豆        小姑娘

长出新叶     心里很高兴

往上爬藤     把床移到窗边,看得更清楚

猛劲儿长     脸色好多了,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

开花了      站了起来,身体好了

教学反思:

单元训练

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内容

语文百花园五

教材分析

(简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2.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下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下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一、“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

把它画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你查字典学会了哪些字?

同桌互相交流。

   4.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

劝:

(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指名说。

   5.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

三、指导“读读背背”

   1.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检查、正音。

   4.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6.指名读。

   7.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指名回答

自由读

 

同桌交流

自由读

指名读

 

指名说

自己练习

 

小组合作

指名说

自由读

自由读

 

同桌合作

指名读

自由读

小组合作

指名读

自由回答

齐读

学生自由读

同桌互读

指名读

互相欣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

 

加强学生词汇的积累和背诵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背诵读读背背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抄写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五

自学汉字

照样子组词语

读读背背

我的采集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二、新课

一、走进“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老师范读短文,想: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

为什么?

 10.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

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老师评点。

二、学习“能说会道”

 1.自由读引导语。

 2.默读。

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

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

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

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指名说。

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文

 

边读边想

同桌互读

 

合作读文

指名读文

思考

默读课文

指名回答

指名填空

讨论

 

自由读

默读

默读思考

 

指名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同桌互相练习

同桌互练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五

阅读平台

能说会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

二、新课

1.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

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6.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学生读内容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

全班讨论

完整的写下来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课堂练习

修改习作

修改习作

四、总结

教师总结

五、作业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指导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