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146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15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6页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 研究生总结篇.docx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一》

1.从哲学的角度看,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科学?

3.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请简述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

《二》

一、为什么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

三、结合技术发明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

(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发明的认识)

四、为什么说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

五、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常常偏离默顿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要点:

主要从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方面;针砭时弊。

主要从正面来论述。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科学技术哲学意义)

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人主张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生态为中心。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八、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际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评论并说说你的看法。

九、论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十、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三》

1、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2、什么是自然科学?

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3、什么是技术?

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4、什么是系统?

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

6、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

7、层次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

8、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

9、试述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

10、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

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前提有哪些要点?

14、什么是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

16、什么是实验方法?

其特点及作用有哪些?

17、什么是科学抽象?

18、什么是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19、什么是分析?

什么是综合?

20、什么是归纳、什么是演绎?

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如何?

21、什么是类比方法?

什么是黑箱方法?

22、什么是形象思维?

什么是直觉思维?

2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24、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品质有哪些?

25、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的作用有哪些?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26、简述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构建方法。

27、简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构建方法。

28、简述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三人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

29、试述技术创新的实质。

30、试述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31、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有哪些作用、影响?

32、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哪些?

33、如何写好一篇科研论文?

《四》

一.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二.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

三.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

四.谈谈对灵感的认识?

五.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一种方法?

六.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七.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点?

八.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九、类比推理的作用及局限性

十、以自然观为基础,勾画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文明演化发展简图。

《五》

1、?

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

2、?

从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比较库恩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3、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

4、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5、试比较第一、第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

6、试比较第一、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征。

7、论述机械论自然观与辩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形成的科学基础。

8、结合科学史案例,比较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研究方法。

9、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论述现代技术创新的趋势与特征。

12、从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角度,论述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13、从科技全球化及WTO的角度,论述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的调整与趋势。

14、以“自然观与科技工作者的生态伦理责任”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15、论述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活动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

1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7、论述新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历史进程。

18、如何理解“自然界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

《六》

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3、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5、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

6、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7、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

10、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

1、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2、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1、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

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

《八》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p3-p6)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0.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1.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3、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

4、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5、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基本原则

6、什么叫观察,理论对观察的作用和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7、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8、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10、什么是技术创新?

什么是自主创新?

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

11、什么是高技术、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

12、汤浅光朝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

13、凯德洛夫带头学科更替理论

14、国家创新系统及其构成

15、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九》

Ch0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Ch1一、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

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

如何描述一个系统?

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待?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

7.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多种相关关系?

层次结构的含义?

层次结构的主要特点?

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规律?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

如何理解熵?

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

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吗?

4.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

5.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

12.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

Ch3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Ch41.如何理解科学?

科学是自然科学吗?

何为人文社会科学?

4.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

Ch51.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4.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

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Ch61.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2.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正确看待归纳法?

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5.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Ch72.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

3.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

4.科学理论的评价有哪些标准?

5.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6.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

Ch81.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

2.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

4.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

Ch93.理解技术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技术问题如何进行情景分析?

5.常规技术设计中哪些方面的知识使之可以区别于科学知识?

6.技术规则有什么特点?

其评价的核心是什么?

Ch101.社会需求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吗?

2.是否只有科学有了新突破,才带来技术的发展?

你如何看待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6.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发明吗?

为什么?

Ch111.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2.简述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社会规范的内容。

3.结合实际谈谈决定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内分层等级结构中位置的因素。

4.运用科学奖励系统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

《十》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5、混沌理论的定义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

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

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P104)

12、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4、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

15、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

16、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17、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1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19、技术价值定义,其是否来源于技术本身属性?

20、技术创新的机制。

(P243——P244)

21、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22、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题目,并简述选题过程及注意事项

1.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关系(区别与联系)

3.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自我意识和哲学反思。

4.现代系统论思想的内涵与方法论意义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5.系统思想的核心精神及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系统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6.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关注技术创新(主要谈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7.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8.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9.技术创新的能动性及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能动性

10.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

11.技术创新的特征和规律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

12.论技术目标的来源、内涵、构成和作用

13.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14.点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对象性关系”四个环境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自然观

4、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

5、系统自然观的内涵和思想(特征):

8、古代的自然观

9、近代自然观

10、现代自然观

11、机械自然观

12、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

1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14、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15、科学观

16、科学的基本特点:

18、技术观的基本定义

21、技术的双重属性

22、价值、技术价值定义

23、技术价值的二重属性

24、技术价值的特点

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28、科学本质属性

29、科学技术一体化

30、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31、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1、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3、人与自然和谐

4、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5、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14、科学问题的意义

17、科学实验的特点

18、如何理解观察试验中的机遇?

5.如何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20、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关系(了解)

21、科学假说特征与作用

2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4、一般技术方法特点(了解)

25、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

26、科学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2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价值观反思)

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

28、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29、技术的高度发展引发技术工程

1.从哲学的角度看,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复杂性植根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事物之间广泛的相互作用是复杂性现象的一个普遍特征。

复杂性是事物现象层次上多维时空的复杂关系的总称。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随着相互作用的单元的增加而增加,它们是正相关的。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机制是产生复杂性现象的表象特征。

2.什么是科学?

答:

科学是探索事物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或活动;它以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奥秘和规律为目的。

科学是以一系列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命题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国人称之为物理,即宇宙万物之理。

由这些命题所表述和解释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知识;依照事物之理做人,我们称之为人情法理;依此方式做事,我们称之为事理——即技术。

合乎天、地、人之理,老子称之为道。

(或答曰:

科学具有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探索自然、社会现象的方法,称之为科学方法;追求真理、坚持和守望真理,称之为科学精神。

3.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其他三个现代化的牵引力、火车头。

科技立国、教育兴邦、实业富民、自由安民、多元文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政治制度改革、政治文明建设是采纳这些手段的制度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4.请简述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

答:

海德格尔认为,每一种产出都建基于解蔽。

一切生产制作过程的可能性都基于解蔽之中。

简言之,技术乃是一种解蔽的方式。

认识给出启发。

具有启发作用的认识乃是一种解蔽。

技术乃是在解蔽和无蔽状态的发生领域中,在á?

`?

θεια[无蔽]即真理的发生领域中成其本质的。

解蔽贯通并且统治着现代技术。

开发、改变、贮藏、分配、转换都是解蔽之方式。

现代技术的本质是集置。

集置就像任何一种解蔽方式一样,是命运的一种遣送。

技术之本质居于集置中。

集置的支配作用归于命运。

作为这样一种命运,解蔽之命运在其所有方式中都是危险。

技术需要救渡。

一、为什么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近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哲学思考,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

(1)生产劳动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在劳动的推动下,产生了有理性、能劳动的人。

人与自然二者互为对象性的存在。

一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因人的活动而发生着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以及人工自然的转化。

这种对象性关系正是通过人有意识的生产劳动而建立起来的。

(2)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在整个自然界中,人是唯一有意识、有目的、具有创造性活动能力的主体。

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当中,不仅要注意到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需注意自然界对人及其活动的先在性、制约性,自然规律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在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其关注的中心问题或整个理论的逻辑结论。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实现既有利于人类,同时有利于自然的合理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

能否达到这种状态,取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程度。

首先,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现的前提。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然秩序及规律,人们才可能利用自然规律来达到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

其次,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必须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权利以及价值,将自然事物视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怀和爱护。

最后,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始终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社会制度的状况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不同。

只有以全人类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合理地调节和组织人与自然间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化达到和谐一致。

二、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

答:

无论天然物或人工物,都不是以孤立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的,它们均与周围事物发生着相互作用,并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联系的系统。

系统科学是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

系统科学的范围很广泛,已形成一个学科群,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博弈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等,都属于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以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为背景,不同的系统理论侧重于以上述不同领域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系统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方法、控制方法、反馈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模型方法、系统决策方法等多种具体形式。

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有:

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其中,前两个是基础,第三个是目标,第四个是手段。

系统方法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技术、医学、环境科学的新进展同时也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系统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系统方法是认识、调控、改造、创造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

(2)系统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制定系统最佳方案,以实行优化组合和优化管理的手段。

(3)系统科学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三、结合技术发明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

(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发明的认识)

答案:

技术原理就是一切技术系统都必须具备的工作机理,它是客观规律在技术系统上的综合应用。

技术发明的核心就是构思一种新的技术原理,或者创造同一技术原理新的运用方式。

技术原理构思是利用已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运用技术发明创造方法,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完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逻辑思维与灵感、直觉和形象思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不存在技术原理构思的固定模式和程序。

在长期技术开发实践中,人们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构思和探寻技术原理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1)科学原理推演法。

它是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从新的科学原理中推演出技术原理的方法。

在激光发展史上,从受激辐射原理的提出,到微波放大器技术原理的形成,就是运用科学原理推演法的一个例证。

(2)实验提升法。

科学实验是科学前沿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在实验中发现的新的自然现象,往往隐含着新的科学技术原理。

例如,低温超导现象的发现,引出了超导技术在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3)自然模拟法。

模拟方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技术原理构思的有效工具。

如自然选择使某些生物的体形和器官具有精巧的结构和高超的技能,因此仿生学方法被广泛使用。

(4)回采法。

在新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技术原理,使之在新条件下得以实现的方法。

惠更斯在17世纪提出的真空活塞式火药内燃机的原理构思,直到19世纪煤气、汽油等燃料燃烧可以控制后,人们才“回采”了惠更斯火药机的原理,构思出了新的内燃机工作原理。

(5)逆向发明法。

逆向发明法采取反向思维进行发明创造,有助于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有可能引出崭新的技术原理构思。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反向思考,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发电机的技术原理。

总之,技术原理构思环节的创造性特点表明,技术原理的构思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除上面介绍的方法外,技术原理构思过程中常用的经验方法还有综合法、联想法、检表提问法、选择法、要素变更法以及集体技术创造法等。

四、为什么说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

答:

依靠科技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高新技术是基于前沿科学原理发明出来的新兴技术。

它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起到推动作用的技术或技术群。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

它是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商品,投放市场,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

很显然,这个过程就是高新技术创新过程。

其实现需要以下条件:

1、需要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因素的有效投入和整合;2、需要国内市场和科学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3、需要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经济、技术的基础等方面的支撑、4需要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环境。

发展高新技术的根本着眼点就是实现产业化,形成高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只有形成产业,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从历史经验来看,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一直是国家兴衰的命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贡献巨大,往往在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中城市建立。

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往往采用以合资、模仿创新为主的开发战略,由于其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实力、风险承受能力都较低,只有通过技术合作,引进生产线,跨越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前期阶段,来弥补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减小风险,并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直接进入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阶段。

可以在高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加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利于在重要领域迅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五、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常常偏离默顿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要点:

主要从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方面;针砭时弊。

主要从正面来论述。

答: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要实现科学扩展知识的终极目标,就要求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着名的关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四条原则。

第一,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原则强调料学标准的一致性。

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为转移的普遍标准。

普遍主义这种强制性规范深深地植根于科学的非个人性的特征。

第二,公有主义。

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的公有性,即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合作的产物,是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的。

科学的公开性原则正好与技术的保密性、功利性原则相对立。

第三,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