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389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安徽省铜陵市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于明山)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

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

民间文学还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

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传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

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

“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

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

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

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

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

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

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

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选自新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

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

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选自大众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以前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材料三着重介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国家方针以及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

E.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3)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

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

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

爱美是人的天性。

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

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

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

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

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

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

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

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

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

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想的媒介。

B.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广博高深,各类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C.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D.中国笺纸精美绝伦,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了中心论点。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很强。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文章联系实际,引出关于笺纸及其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引发了读者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证明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D.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涵养字外功夫

王树平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外形美,更深刻反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承载着教化一方和正民化俗的使命。

历史上的优秀书家往往不仅有入木三分的字内功夫,更有纵贯历史、折服众人的“字外功夫”。

“字外功夫”指人的内在修养,即一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学识修养、道德情操、心灵境界等书法技巧之外的,与修身进德、安身立命相关的功夫。

涵养字外功夫是通达本源、升华精神境界的关键。

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一些书家肩挑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在繁杂的公事案牍中写家国情怀。

如“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虞世南不仅书名显著,而且被唐太宗赞为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善俱全;颜真卿作为盛唐书坛领军人物,其人忠肝义胆,视死如归,其书则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

一些书家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如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不断涤荡心灵上的尘埃,通过智慧将逆境化为前进的阶梯。

他推崇平淡天真的艺术品格,在禅宗“不役于物”思想的影响下,创作进入更加自由的艺术之境,故而得以写出一批传世之作。

一些书家结合道家阴阳二气探析书法神韵。

如王羲之曾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中指出:

“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

七宝齐贵,万古能名。

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

把笔抵锋,肇乎本性”。

他对心性与道相合的追求,使其书法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可见,书者的字外功夫是字内功夫的根本,字内功夫不仅是苦练的结果,更是身心修养功夫的外化。

那么,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在风波跌宕的人生道路中需要先立本固基,才能行稳致远。

如果一个人的根本方向错了,即使他得到再多的名利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因此,真正的习书者不只要在纸上磨,还要“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习书者可以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方法,时刻端正自己的方向,实现“心正”而后“笔正”.此外,君子修行还应敬畏天地万物,整肃自律,慎独于己;与人交往之时应敬人为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一个人德行兼备时,其书法也会因修养提升而精进。

其次,要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人们并不缺少工具和知识,缺少的是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即人文素养的承扬。

中华传统经典是承载人文精神的巨大宝库。

《论语》直指现实人生,引导人们成就君子人格和圣贤气象;《道德经》教人洞察社会自然之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处世智慧;《心经》《坛经》明晰心之本性,让人达到空逸自在的境界。

古籍经典有如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

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社会实践。

当心中汇聚了百家思想,通达了古今之理,我们的行为举止便会增加厚重感和历史感,做到不迷于古,不惑于今。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人们找准自己在大时代中的位置,从而不浮不躁,安于当下,收获一份静气。

最后,由艺臻道,提升生活品位和审美情操。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掌握一门艺术是提升学习兴趣和修身境界的重要方法。

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种层面的艺术是以道为本、超出纯粹技术要求的艺术。

以练习书法为例,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

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

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

“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6日)

1)下列各项中.对“字外功夫”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书家往往不仅有笔力刚劲有力的字内功夫,更有纵贯历史、折服众人的“字外功夫”。

B.“字外功夫”指人的内在修养,即除一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等书法技巧之外的,与修身进德、安身立命相关的功夫。

C.通达本源、升华精神境界的关键在于涵养字外功夫,历史上众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很注重涵养字外功夫。

D.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涵养的深厚的字外功夫,与他们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有关。

2)下列对作者认为当代书家增进字外功夫的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家要肩挑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创作中,结合道家阴阳二气探析书法神韵。

B.书家应在风波跌宕的人生道路中先需立本固基,还应敬畏天地万物,整肃自律,慎独于己,敬人为上.

C.书家要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具有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安于当下,收获一份静气。

D.书家要由艺臻道,在不断临帖与古人神交的过程中,“旧我”不断褪色,提升生活品位和审美情操。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颜真卿作为盛唐书坛领军人物,其人有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忠肝义胆,视死如归的优秀人品,其书则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

B.苏轼推崇平淡天真的艺术品格,受禅宗“不役于物”思想的影响,创作进入更加自由的艺术之境,因而得以写出一批传世之作。

C.书者的字内功夫不仅是勤学苦练的结果,更是身心修养功夫的外在表现,字外功夫是字内功夫的根本。

D.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只要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就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第,困长安。

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窈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①,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京师还,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陈涛斜,地名。

在陕西咸阳县东,亦谓之“成阳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B.时所在宼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迨:

及、等到

B.陛下其忍弃之其:

语气词,表反问

C.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焉:

语气词,可不译

D.外若不为忤,中衔之忤:

抵触、触犯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文中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所在之地。

B.布衣交,指老百姓之间的贫贱之交,文中指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

古人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金兰之交等。

C.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比如《陈情表》等。

D.骸骨,旧时称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使自己的身体归葬故乡;在文中指的是皇帝赦免了杜甫的死罪。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开传

曾巩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初名肩愈。

父承翰,仕至监察御史。

开幼警悟豪勇,父显德末为南乐县令,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及就学,讲说能究经旨,开宝六年登进士第,官至如京使。

知忻州,徙沧州,未至卒,年五十四。

子涉迁居荆南,仕为隍城使。

有赵生者得韩愈文数十篇,未达,乃携以示开。

开一见遂知为文之趣,自是属辞必法韩、柳,盖慕之也。

著书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作二传以见其意。

开垂绝,语门人张景曰:

“吾十年著一书,可行于世。

”景为名之曰《默书》,辞意稍隐,读难遽晓。

开尚气自任,不顾小节,所与交者必时之豪俊。

太宗征河东,开从驾督粮,适常、润有寇,遂选开知常州。

开至治所,招降群盗,以俸赏之,又解衣与盗酋,置之左右。

或谓不可,开曰:

“彼失所则盗,不而则吾民也。

今推以赤心,夫岂不怀!

始惧死,故假息锋刃之下。

”未半岁,境内辑宁。

诏徙全州,州西有溪洞蛮粟氏久为边患,朝廷设七寨不能御。

开至,选勇辩吏往说之,不逾月,携老幼至州。

开赋其居业,作《时鉴》篇,刻石戒之。

遣其酋赴阙,授州上佐,边患遂息,诏赐开缗钱三十万。

知环州,为理互市不直者,戎落悦服,徙知邠州。

真宗即位,迁如京使,上书言时政,上嘉纳之。

又徙代州,葺城垒战具,诸将沮议,因谓其从子浩曰:

“寇殆将至,诸将见嫉,一旦寇至,必危我矣!

”即丐小郡,得忻州。

是秋虏果犯塞。

(选自《柳开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B.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C.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D.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

指儒家经典著作,“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春秋》。

B.门人:

原指守门人,又指门客、门生,此处指门生,古人亲授业者称弟子,转相授者称门人。

C.河东:

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互市:

指历史上中原与周边各族间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后者亦称通商或通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开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机警勇敢,成年后,更是重情义、讲信用,且不被小节约束,和他交往的人也都是当时的豪杰俊才。

B.柳开耗尽十年心血著成一部作品,自觉可传之于世,便将书托付给门人张景,张景于是写下一篇《默书》,来介绍柳开的作品。

C.柳开做事能够审时度势,他临危受命,前往常州平息寇患。

到任后,他推行怀柔政策,招降并安抚盗寇,使他们能够安身立命。

D.柳开善于平息边患,且做事有先见之明。

任职全州时,主动选派官员招抚边民;任职代州时,又积极修整城墙营垒和武器战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一见遂知为文之趣,自是属辞必法韩、柳,盖慕之也。

(2)寇殆将至,诸将见嫉,一旦寇至,必危我矣!

三、选择题

6.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请柬: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

家严大人今年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7.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污秽——肮脏炫耀——夸耀、

B.宽容——苛责稀有——罕有

C.兴旺——兴盛虚无——缥缈

D.魁梧——魁伟怯懦——胆小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

,,。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①⑥⑤②④

C.③⑥①④⑤②

D.⑤②④①⑥③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____。

___。

___。

___:

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D.①⑤④③②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能为也已

B.往而不反者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此亡秦之续耳

四、名句默写

11.默写。

(1)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