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485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docx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语文表格式教案第67单元包含习作练习

课题

18特殊的葬礼

课时

6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知课文大意。

重点

难点

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朗读课文,查找环保材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

葬(zàng)礼]讲述:

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葬仪式,叫“葬礼”。

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ū)的”三字。

问:

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

“垂”的笔顺。

“竭”的右下方里面是“人”。

“葬”由三部分组成,“艹、死”共占二分之一,“廾”占二分之一。

2、各自读课文,思考:

如果按“举行葬礼一瀑布今昔一决心保护”来划分段落,该怎样分?

 

3、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小结本课

1、朗读课文。

2、概括主要内容。

 

 

(1)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

(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1)举行葬礼:

第1自然段。

(2)瀑布今昔:

第2-5自然段。

(3)决心保护:

第6—8自然段。

 

 

 

课题

18特殊的葬礼

课时

6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3、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重点

难点

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总统主持葬礼

(为)

雄伟壮观流连忘返

瀑布(用水乱砍乱伐水土流失)

奄奄一息失望离去

号召保护自然生态爱护地球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三人,各读一段课文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

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指什么?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

3、指名读第三段。

(1)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

2)总统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是什么?

(3)教师指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启发想象

1、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2、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

3、他们会说些什么?

 

四、练习

写一段话详细描述上述场面,要求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地点特殊;主持人特殊;对象特殊]

(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

(有点出乎意料)

 

(两个原因:

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点面结合介绍。

 

感触:

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要点有三:

(1)往日这一瀑布的雄伟壮观,

(2)瀑布不辞而别的原因,(3)今后如何接受教训,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课题

19沙漠中的绿洲

课时

64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知课文内容。

重点

难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了解阿联酋这个国家。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

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

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检查自读情况。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à)劣(liè)良(liáng)侍(shì)适(shì)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三、小结本课。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课题

19沙漠中的绿洲

课时

65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难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19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良好

咸而板结绿树成荫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像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检查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己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练习说话。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

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

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这一段有几句话?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

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指导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

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理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

(3)细读第4~6自然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练习感情朗读。

(边读边感悟:

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漂()待()宜()

烧()飘()侍()宣()

3.写出近义词。

培植()适宜()美丽()侍弄()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指名读课文。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用“星罗棋布”说一句话。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理解:

不毛之地

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默读课文。

在能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练习感情朗读。

 

 

课题

20云雀的心愿

课时

66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难点

理解沙漠的形成,以及森林的蓄水功能,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朗读课文;了解沙漠。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谈话导入

1、美好的心愿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人们只有拥有了美好的心愿并朝着这个心愿去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我的心愿就是能帮助同学们实现你们每一个人的心愿。

同学们你们的心愿是什么?

(指名回答)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就是小云雀。

小云雀也有一个心愿,你们想不想知道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云雀的心愿》,看看小云雀究竟有什么心愿,你是不是可以为小云雀做些什么,使它的心愿早日实现。

(板书课题:

云雀的心愿)

2、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

]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4、指名回答:

"明年春天,邀上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

5、小云雀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心愿的呢?

(因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6、小云雀为什么说: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配画外音:

在一座美

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小云雀一家,一天……)

2、出示问题:

看了这段录象,联系实际,你明白了什么?

或想到了什么?

(明白了沙漠是人们滥砍树木,毁坏森林而造成的;明白了什么?

或想到了什么?

(明白了沙漠是人们滥砍树木,毁坏森林而造成的;明白了地面失去了树木、草皮的保护,就会沙化,慢慢变成沙漠;想到:

我国首都北京受到沙尘暴的侵袭,也是因为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而大量砍伐树木毁坏森林而造成的;想到:

我国的沙漠面积真在不断的扩大,这也是毁林改耕,过量砍伐树木而造成的;明白了为了我们美丽的祖国不被沙漠吞噬,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要好好保护森林,并且要马上行动起来。

3、说一说,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过哪些地方?

交流并板书:

沙漠、大河、森林

4.找一找,其相对应的自然段是什么?

(1—4、5—10、11—13)

5.最后两小节写了什么?

(云雀的心愿)

6、齐读小云雀的话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评议。

3、分4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4、请部分小组表演朗读,并评议。

5、现在你想对那些滥伐树木,毁坏森林的人说些什么?

(出示说话练习: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四、学习生字,完成作业。

1.自学课后生字,提出需要帮助的生字。

2.有哪个字想提醒大家注意。

质疑

生快速阅读课文。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思考回答

思考

朗读课文

思考回答

回答

思考回答

自读课文。

按要求读课文,四人小组集体活动。

学生描红

 

 

课题

20云雀的心愿

课时

67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有条理地叙述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

难点

理解沙漠的形成,以及森林的蓄水功能,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20云雀的心愿

变成沙漠

森林被砍河水泛滥成灾

不砍茂盛非常凉爽

森林重要

预习

要求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谈话检复,回味已知。

1、上节课,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的妈妈外出旅游,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这次旅行的经历也使小云雀深深地懂得:

(出示)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这是我的心愿。

(1)谁愿意读好这段话?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疑问吗?

(引出:

为什么小云雀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4)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填空题:

(出示)

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

二、自读自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上述填空。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见解。

(同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填。

3、出示多媒体课件:

森林被砍伐,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黄河变坏,泛滥成灾。

4、同学们观看了这段录象,你明白了什么?

或有什么疑问?

(出示问题)分4人小组讨论。

5、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

(1)明白了毁坏森林不仅会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还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从而形成洪水泛滥;

(2)为什么说:

大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

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一段动画。

(播放动画,教师配音,讲解森林是大水库的原因。

7、读课文第10小节,理解“大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1)思考:

大森林是怎样蓄水的?

(2)指名回答。

(相机划出树冠、苔藓、渗、储存等词)

(3)(出示)比较句子:

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说说这两句都是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哪句话语气更肯定些。

(告诉学生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更肯定些)

(4)自己练习说说:

大森林是怎样蓄水的?

为动画配音。

(5)指名配音。

6、朗读课文5-10小节

7、现在你想对那些滥伐树木,毁坏森林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练习

1、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除了我们讲的以上两点,你能结合课本和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森林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吗?

2、指名回答。

3、你现在明白小云雀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了吗?

(明白)

4、你想做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5、请你用你擅长的方式来向大家宣传保护大森林。

同时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6、集体交流。

五、总结全文

 

看图思考

 

讨论图画

 

交流结果

 

读课文思考

回答

 

按要求读课文,四人小组集体活动。

 

朗读

分角色朗读

评议

 

思考

 

思考

 

回答

 

回答

讨论

(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准备一首歌,可以写一两句宣传语……)

集体交流

 

 

课题

习作6

课时

68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的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3、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看到的资料

重点

难点

1、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材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从近期中的报纸、电视上乍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二、指导习作

1、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

书上教会了我们两种方法,是哪两种呢?

4、小结:

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

第二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搜集报纸、杂志或其它书籍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5、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6、组织讨论。

针对同不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

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7、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必要时作适当点拨。

三、练习习作

1、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如果是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由发表意见。

自读

自由交流

自由交流

自学

组织讨论

学生作文

 

 

课题

习作6

课时

69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的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3、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看到的资料

重点

难点

1、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习作6

展开讨论

正确引用

按一定顺序

预习

要求

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材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1、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二、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4、小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四、尝试修改

1、提问:

(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学生作文

 

1、看例文,思考。

2、同桌讨论,修改。

3、小组讨论。

4、指名汇报。

5、指名补充。

6、一一指名回答,交流。

7、同桌交流。

 

1、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抄

 

 

 

课题

练习6

课时

70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教学难点:

学会鼓励。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试编顺口溜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需要:

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

须要:

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编。

6、汇报交流。

自读

自由交流

自学

思考

交流

自由交流

自由交流

自读

参与游戏

自由交流

 

 

 

课题

练习6

课时

7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2、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教学难点:

学会鼓励。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

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

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自读

自由交流

 

认读

自由交流

练习

 

 

 

课题

练习6

课时

7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学会鼓励。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教学难点:

学会鼓励。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

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

师生评议。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自由交流

 

自由交流

 

自由交流

 

自学,讨论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时

7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

教具

学具

投影挂图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现在已是初夏,路过一个小池塘,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当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

2、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题目叫《池上》。

板书课题,理解诗题。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间。

(2)学习新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