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856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系教学工作质量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相关材料相对比较齐全。

加分项自评:

目前,获批有关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在研项目有:

基于校·

园合作的农村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省级);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倪志明,2015省级);

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杨思亮,2016省级);

安徽省农村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探究(罗静,2016省级);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殷波,2017省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研究(杨季兵,2018省级);

青少年异质性高自尊神经机制研究(曹杏田,2018省级)等。

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专业建设未受到主管部门公开批评。

30分;

加分项自评得分:

5分。

八、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本分30分,加分5分)

对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学生“一认同、两基础、三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幼儿园教师的成长过程为导向,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以凸显实践性、师范性和多元性的课程价值取向,注重引领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

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锻造综合素质强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同时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建构,以教育实践贯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突出和紧抓实践培养,采取理论讲解、技能实训、专题研修、观摩评议等多种培养手段,注重技能实训,强化体验、参与,突出“教学做合一”。

采用讲授式、参与式、案例教学、现场训练等教学方式,按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应会”要求,细化训练项目,采用逐项过关,阶段综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相关材料相对比较齐全。

目前,有关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在研项目有:

虚拟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省级);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综合教育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田红艳,2016省级);

精品课程《学前心理学》(殷波,2017省级);

规划教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倪志明,2017省级)等。

专著教材这块: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特色教材》(毛永贤,已出版);

《当代教育与教学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研究》(罗静,2018.4已出版)等。

未出现课程无大纲、无参考书教学的情况,未出现课程大纲有实训实验而没有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的情况。

九、实践教学(基本分15分,加分5分)

校内实验实训课与课程计划一致,但因学前教育系学生多,无法与实训地点一致;

校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安排合理,2018届毕业生共529名,其中集中实习生263名,主要集中在安庆、池州、桐城等地,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主要集中在合肥、阜阳、安庆等地。

校•园合作不断加强,我系省级质量工程“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东幼儿园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实践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

我系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达到17个,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达16个,早教专业1个,系部正积极向合肥、蚌埠、芜湖、南京等地拓展实习实训基地,有些已达成初步意向。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研究(省级);

形成性评价在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的应用研究(校级)等。

未出现实践教学事故。

获批省级以上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田红艳老师省级质量工程“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东幼儿园实践教育基地”项目【2018年4月发文】)5分

15分;

十、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分25分,加分5分)

根据师资队伍实际,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不断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如,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常规培训,如:

校本培训、双师培训、省级培训等;

选拔优秀教师参加高端培训,如:

访问学者计划、国家级培训等;

开展示范课、听评课及教学竞赛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带动教师群体成长;

实施“青蓝工程”帮助年青教师成长;

由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杨思亮对新进教师程耀辉进行一对一指导。

通过专业问题研究讨论、实际教学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与分析、听课和课下及时反馈与指导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鼓励专业教师到基层幼儿园教学一线观摩、听课、调研。

利用实习之际,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到幼儿园观摩、听课、调研,以便能丰富学前教育感性经验,了解当前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情况及要求;

组织专业教师赴国内相关高校交流考察,开阔视野,提高水平等。

具体体现在:

师德师风评价好;

青年教师培养有方案、活动、记录、总结;

获201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指导团体三等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获得2017年“昆山花桥杯”第十二届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规划设计大赛团体省级银奖、个体省级铜奖.

获批2017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获校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

发表学术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10篇,其中,二类1篇,三类8篇,四类1篇)。

25分;

十一、师范生普通话通过率(20分)

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有529人(其中高专15级380人、初专13级149人),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毕业生达470人(其中高专15级327人、初专13级143人),普通话合格率为88.85%。

目前我系1410人普通话通过人数1051人,普通话合格率为74.54%。

16分。

十二、学生职业资格证(35分)

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有529人(其中高专15级380人、初专13级149人),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达445人(其中高专15级302人、初专13级143人),获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为84.12%。

21分。

十三、学生竞赛获奖(20分)

在技能训练方面,建立“赛训结合,以赛促训”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将基本功训练融入学生社团和班级活动,拓展日常训练,另一方面结合本系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校级各项竞赛,先后荣获第十二届“讯飞杯”全省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葛晨,)一等奖;

2017年、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王倩等人)蝉联一等奖;

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疏礼敏)团体三等奖。

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团体组织二等奖1项;

荣获第十二届“讯飞杯”全安徽省大学生朗诵比赛一等奖1项;

荣获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企业文化演讲大赛一等奖1项;

荣获安徽省第十一届“昆山花桥杯”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项。

十四、毕业生就业率(20分)

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有529人(其中高专15级380人、初专13级149人),已就业(包括专升本16人)率达到89%。

六、总评得分:

278分。

 

学前教育系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自评表(总300分)

考核指标及分值

主要观测点

评分办法

考核

方式

基本分

280

加分

项目

20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10分)

人才培养方案完备,并严格执行;

动态调整须报请教务处批准。

教学单位增减课程、学时或调整方案其他既定教学要求,并未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的,扣10分。

核查课表和批准手续

10

教学任务安排与

执行管理

(20分)

根据教学计划及时准确落实教学任务并合理安排任课教师;

教师调、停、补课手续齐全且严格审批;

组织学生按时上课,学生请假手续齐全且严格审批;

教师出勤情况记录;

考试组织情况记录;

教学检查情况记录;

以及其他教学常规管理材料。

1.发生教学事故,一级每次扣10分、二级每次扣5分、三级每次扣2分。

2.材料不齐全:

每缺一项扣10分;

每项中每缺一次扣1(教学检查除外)。

3.教学检查记录:

频次过少(低于36次/学期)的,扣10分;

记录不全,扣5分;

涉及问题,无处置记录的,扣5分。

核查材料

学籍管理(10分)

1.学生信息出现错误,每个扣3分;

2.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

备,扣5分;

3.不按时上报,扣5分。

核查信息及材料

教材征订(10分)

按照学校教材征订管理规定及教务处每学年征订教材的通知要求,落实教材征订工作,程序合理,审批严格。

1.重订、超订(与专业课程无关)教材、以及其他的违规订购,一门教材扣3分;

2.漏订、不按时提交订单影响学生按时领取教材的,扣5分。

核查教材及订单

档案

管理

教学及研究活动记录,包括会议记录。

各门课程成绩单、试卷、试卷分析及试卷总结。

学生奖惩相关材料。

各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记录。

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教学检查记录。

各类教学获奖名单及材料。

实践教学档案(包括校内实验实训记录及报告样本,见实习方案、过程管理、鉴定表或实习实训报告样本等、实习实训基地协议等)。

教师教学研究成果材料。

1.材料没有缺项,但项目内容不完整的,每项扣1分;

2.材料有缺项,每项扣2分。

现场考察,查看资料

数据平台填报

(15分)

数据平台填报领导重视,填报及时、准确。

1.数据平台填报不及时,扣5分;

2.数据平台填报每出现一次遗漏或错误扣2分。

核查平台数据

15

专业建设与

改革

(30分)

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注重调研论证,积极开展职业能力分析,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各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规划,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的,计5分;

定位准确、思路不清晰的,计2分;

其他情况,计0分。

2.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方法合理,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规格、目标完全相吻合,计5分;

吻合度较高,计4,吻合度一般,计2分。

3.其他材料齐全(专业带头人及专业建设团队明确,相关活动材料详实,如:

研讨、调研、分析报告、改革举措、实施成效总结等)。

成效显著的,计15分;

成效较好的计10分;

成效一般的计5分;

未见成效的计0分。

4.其他材料不全,如:

没有团队或有团队但没有相关材料支撑的,无论成效如何,计0分。

5.专业建设受到主管部门公开批评的扣15分。

6.不能按期完成相关建设项目的(批准延期的除外),校级每个扣1分;

省级每个扣3分;

国家级每个扣5分。

核查与统计

30

此加分项5分

1.获批专业建设项目:

校级师均第一的加每个计1分;

省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加3、2、1分;

国家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5、4、3分。

2.没有项目的该级别计0分。

5

课程建设与

教学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规划或方案思路清晰,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

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有校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取得一定实效。

1.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规划或方案,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的、与课程目标完全吻合的计10分;

9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9分;

8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8分;

7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7分;

6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6分;

2.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材料齐全(课程建设团队明确,相关活动材料详实,如:

成效显著的的计15分;

9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14分;

8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12分;

7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11分;

60%以上课程符合要求的的计9分;

3.无课程教学大纲的,每门扣5分;

4.没有按期完成课程与教学建设项目(批准延期的除外),校级每个扣1分;

1.获批课程与教学建设项目:

实践教学(15分)

校内

实验实训

(5分)

校内实验实训课与课程计划一致,按质按量完成。

1.按照课程教学(或实验实训)大纲要求,制定校内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且完全按计划实施,计5分;

完成计划90%以上的计4分;

完成计划80%以上的计3分;

完成计划70%以上的计2分,完成计划60%以上的计1分;

低于60%的计0分。

2.出现实验实训事故的,此项计0分。

获批省级以上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每个计5分。

校外实训

校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安排合理,无安全事故。

1.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数目达到上级文件或本校规定基本要求的,计5分;

达到70%的,计3分;

达到50%的,计1分;

低于50%的,计0分。

2.出现安全事故的,此项计0分。

校企(校、园)合作

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工学结合卓有成效。

所有专业均需签订合作协议,并按协议要求实施。

只要有一个专业没有开展校企合作,此项计0分;

出现安全事故的,此项计0分。

1.有协议,有反映合作过程和效果的完整材料,效果良好的,计5分;

2.有协议,材料较完整,基本反映过程和结果的,效果较好的,计3分;

3.有协议,但材料缺项较多,计1分。

师资队伍建设(25分)

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教科研成果丰富,团队建设富有成效;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教学业绩显著提高。

1.师德师风评价,计2分。

评价不良的,每出现1例扣1分。

2.青年教师培养有方案、活动、记录、总结的,计3分。

每缺1个,扣1分。

3.教学成果或教学竞赛或A类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指导:

(1)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师均第一的计2分;

二等奖,师均第一的计1分。

(2)省级教学成果、教学竞赛或B类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指导:

一等奖,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每项分别计5、3、2分;

二等奖,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每项分别计4、3、2分;

三等奖,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每项分别计3、2、1分。

(3)国家级教学成果、教学竞赛或A类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指导:

一等奖,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每项分别计6、4、3分;

二等奖,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每项分别计5、4、3分;

三等奖,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每项分别4、3、2分。

4.教师获得表彰荣誉、教学名师、教坛新秀:

校级师均第一的每项分别计1分;

省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3、2、1分;

国家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5、3、2分。

5.获批科研项目:

校级师均第一的计1分;

国家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5、3、2分

6.出版专著:

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5、3、2分。

7.主编、参编规划教材:

省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5、3、2分;

国家级师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4、3、2分。

(以上3、4、5、6、7条,没有该项目的计0分)。

8.发表论文:

师均论文篇数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5、3、2分。

注:

如果规定是青年教师参赛,师均计算就以青年教师为基数。

25

1.省部级项目加5分;

厅级重大项目每项分别加4分;

厅级重点项目每项分别加2分;

校级重大项目分别计1分。

2.发表论文:

三类(中文核心)每篇2分;

二类,每篇加4分;

一类,每篇加5分

师范生普通话通过率,英语、计算机考试过级率

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通话通过率为教师资格证要求的普通话水平等级;

非师范类专业学生考查国家A级英语考试或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外语类专业考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信息技术类专业考查英语A级考试通过率。

1.比例高于95%的,计20分;

达到90%-94%的,计18分;

达到85%-89%的,计16分;

达到80%-84%的,计14分,达到75%-79%的,计12分;

达到70%-74%的,计10分;

达到65%-69%的,计8分;

达到60%-64%的,计6分;

低于60%的,计0分。

2.多个专业的取平均值。

16

学生职业资格证

(35分)

当年毕业生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级行业协会统一组织考试或认定的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1.专业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高于95%的计30分;

90%-94%的计27分;

85%-89%的计24分;

80%-84%的计21分,75%-79%的计18分;

70%-74%的计15分;

65%-69%的计12分;

60%-64%的计9分;

21

学生竞赛获奖

结合本系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学科和技能竞赛。

学生技能竞赛:

1.A类赛事:

一等奖生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10、7、5分;

二等奖生均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计7、5、3分;

三等奖生均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计5、3、1分。

等奖分别计7分、6分、4分、2分。

2.B类赛事:

一等奖生均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计7、5、4分;

二等奖生均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计5、4、3分;

三等奖生均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计3、2、1分。

设特等奖的项目,等次递减;

跨系团体项目按学生比例计算。

以教务处认定的结果计分。

学生就业(20分)

1.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5%的计20分;

90%-94%的计18分;

85%-89%的计16分;

80%-84%的计14分;

75%-79%的计12分;

70%-74%的计10分;

65%-69%的计8分;

60%-64%的计6分;

就业率以招生办提供数据为准

考核总分合计(基本分得分+加分得分)

278

258

说明:

1.考核时有扣分项目的,考核指标的分值扣完为止。

2.考核指标中计算累计加分,累计加分不超过该项目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