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341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6章知识点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一).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需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1.成分:

蛋白质外壳+内部核酸

2.遗传物质:

DNA或RNA

3.判断为生物的依据:

增殖。

4.生活方式:

寄生(只能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

5.分类:

(1)按寄主划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寄生于细菌)。

(2)按遗传物质划分:

DNA病毒,如:

RNA病毒,如:

SARS病毒、HIV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6.病毒的增殖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合成DNA(RNA)及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二).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其死亡。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

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注: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如:

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大类:

原核细胞:

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

动物、植物、真菌。

最根本区别:

有无核膜

相同点:

①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②都有与遗传关系密切的DNA分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不同点)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无核仁。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核仁。

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真菌有,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动物无

代表生物

细菌、蓝藻、放射菌、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1.判断细菌:

凡是“菌”字前面有“杆”,“球”,“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

杆菌:

大肠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醋酸杆菌等。

球菌:

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特殊的如:

乳酸菌、根瘤菌,硝化细菌

2.真菌类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属于真菌,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常见的霉菌有:

根霉、毛霉、青霉、曲霉、链孢霉等。

3.藻类

根据藻体形态结构、所含色素的种类、生殖方式与生活史类型,通常将藻类分成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等。

蓝藻有:

念珠藻、蓝球藻、鱼腥藻、螺旋藻、发菜、颤藻。

褐藻有:

衣藻、团藻、小球藻、水绵、绿球藻、栅藻、盘腥藻、丝藻、刚毛藻等。

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二.细胞的统一性

•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膜。

•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质。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分裂。

•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共用一套密码子。

三.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①目镜:

在镜筒的上方,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②物镜:

连接在转换器上,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③反光镜:

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用来反射光线。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视野中的长、宽放大的倍数。

若求面积放大的倍数则为放大倍数的平方

3.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观察效果

低倍镜

高倍镜

细胞数目

细胞体积

明暗程度

物镜长度

目镜长度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4.显微镜的成像

显微镜使物像呈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将物体旋转180度)

因此要将图像移动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像在那个方向,就将载玻片像那个方向移动,即同向移动原则。

5.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

由于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大,但像小,不清晰,需按照下面的操作换成高倍镜: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观察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

Fe、Mn、Zn、Cu、B、Mo;

最基本元素:

C;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

C、H、O、N;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四、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反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

氨基酸: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

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脱水缩合反应:

五、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

如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③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一些激素)

④免疫作用:

如抗体;

⑤运输作用: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七、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③O原子数=肽键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④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原子个总数

在高温、强酸、强碱或重金属离子作用下蛋白质会变性,并且不可逆,原因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核酸的组成元素:

C、H、O、N、P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

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

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DNA与RNA的区别

类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分布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各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种类各有4种

核苷酸的种类有8种;核酸的碱基的种类有5种

五、核酸的分布: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

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

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

H

O

核糖、脱氧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葡萄糖、果糖

植物

重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半乳糖

动物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能源物质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一分子麦芽糖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

一分子蔗糖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一分子乳糖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自由水

约95%(多)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少)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

①、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人体排汗时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所以要及时补充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细胞膜主要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

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

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

(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

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

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

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

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变小

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恢复原位

基本不变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

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

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

半透膜: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

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

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

判断细胞的死活。

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

细胞膜的伸缩性。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

四、组成:

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五、作用:

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不要载体,需要能量)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

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

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本质:

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

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的观点: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某些物质起作用

李比希的观点: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的观点: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提取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

切郝、奥特曼发现:

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6、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

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反应物浓度);酶浓度

2、PH值:

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3、温度:

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

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

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ATPADP+Pi+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四、ATP的利用: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中的能量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各种能量;

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主要场所:

线粒体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洒精和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动物,人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的无氧呼吸也是产生乳酸)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

注意: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①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

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

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

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条件

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呼吸场所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

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

分解产物

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

释放能量

较多,1mol葡萄释放能量2870kJ,其中1161kJ转移至38molATP中

1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kJ(生成乳酸)或222kJ(生成酒精),其中均有61.08kJ转移至2molATP中

相同点

其实质都是: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