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404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坑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应急预案.docx

《基坑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应急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应急预案.docx

基坑应急预案

沈阳楼

及地下室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岩土工程公司

二O一三年九月

 

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2、应急策划

3、应急准备

4、应急响应

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现场恢复

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8、工程监测与信息施工

 

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2、应急策划

2.1、工程概述

2.1.1概述

拟建工程位于营街西,临近,基坑长约98m,宽约86m,开挖深度主楼部分约6.6m,地下车库部分约6m,基坑采取分层分段开挖。

本基坑采用的采用排桩锚索支护结构和放坡的支护方案。

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报警值55,变化速率10。

2.1.2地质情况

根据钻探揭示,各地层具体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地层描述如下:

杂填土①:

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砖头、砂土等组成。

该层在场区连续分布,厚度不均匀。

层底埋深0.5~6.0米;厚度范围0.5~6.0米。

粉质粘土②:

黄褐色,可塑状态,湿,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质结核。

该层在场区连续分布,厚度不均匀。

层底埋深10.0~13.5米;厚度范围6.1~11.7米。

粉质粘土③:

黄褐、褐色,可塑状态,局部为硬塑,湿,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质结核。

该层在场区连续分布,厚度不均匀。

层底埋深15.0~20.3米;厚度范围2.9~9.2米。

中砂④:

黄褐色,密实,饱和,颗粒较均匀。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该层在场区连续分布,厚度不均匀。

层底埋深17.4~21.6米;厚度范围0.7~5.2米。

粗砂⑤:

黄褐色,密实,饱和,颗粒较均匀。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该层在场区连续分布,厚度不均匀。

层底埋深20.0~29.0米;厚度范围2.0~7.1米。

该层局部地段夹粉质粘土⑤1透镜体,厚度约为0.2—0.4米,层底埋深23.4-24.0米

砾砂⑥:

黄褐色,中密,饱和,颗粒不均匀。

局部地段为圆砾,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该层在场区为不连续层,厚度不均匀。

该层本次勘察仅在个别钻孔出露,可见层底埋深25.0~34.0米;厚度范围1.6~8.4米。

粉质粘土⑦:

黄褐色,硬塑状态,湿,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本次勘察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3.7m,最大揭露深度30.0m。

2.1.3周边环境条件

本工程地处新开发地块,四周无市政道路,仅基坑北侧有一条规划道路,距离基坑约20米,基坑西侧8米外为一期项目的施工道路,最大荷载约80吨,基坑北侧为现场临时用电变压器2台,(容量315),距地库边缘约10m,南侧和东侧距离未拆迁的厂房较远。

2.1.4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在钻孔内见两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和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的混合水及砂类土中的潜水,混合水水位埋深3.0~6.7米,标高57.72~63.84米;第二层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22.70~22.90米之间,标高40.37~40.65米.地下水水位变幅1.0~2.0米。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蒸发、人工抽水和地下水径流。

2.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2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2.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2.3.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

在工地已采取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

2.3.2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工地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3.2.1基坑开挖前先采取集水明排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0.5m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致使土体塌方。

2.3.2.2材料准备:

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基坑开挖时基坑坍塌,为防止围护侧面及基础处渗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2.3.2.3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1)基坑的周边根据基坑维护图及基坑内实际可操作作业面,沿基坑边做好排水沟,断面200×200,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根据基坑开挖过程的坑底渗水量情况,适当在基坑四角增设集水井,1000×1000,深度不小于1000,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2)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用于排除基坑下积水。

(3)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

(4)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5)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2.3.2.4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

(1)周边环境监测:

周边建筑物、道路的路面沉降、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地下管线设施的沉降等;

(2)围护体沿深度方向的位移,测斜管监测;

(3)围护桩压顶的水平和垂直位移;

(4)锚管的水平及垂直位移;

2.4地下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的监测

地下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的监测点及警戒值会同相关单位协商确定,并委托专业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因及时通知甲方,监理,设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1在施工前先了解、掌握监测对象使用的现况,如对一些裂缝等有必要记录、拍照存档。

土方开挖前取得监测的原始数据。

2.4.2观测数据一般应每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内,坚持每日上报给项目负责人及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并且当天进行数据分析后提供给有关单位。

2.4.3每天观测到的数据应绘制成相关的曲线,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基坑的稳定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4.4如监测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2.4.5监测警戒值:

土体日水平位移量连续3天,每天超过10㎜或累计水平位移量超过50㎜。

2.5应急资源分析

2.5.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

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

2.5.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

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道路顺畅,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

2.5.3上级救援机构: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应急准备

3.1机构与职责

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

包括现场副总指挥:

现场安全员,消防营救组长,医疗营救组长,现场治安疏导组长,

物资抢救组长,后勤供给组长。

3.2现场总指挥的职能和职责

3.2.1组织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源的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制订紧急情况的类型;

3.2.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2.3事故发生10分钟之内与总公司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机构进行联络;

3.2.4直接指导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3.2.5最大限度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来人员及相关救援人员的安全;

3.2.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预案的实施;

3.2.7决定事故现场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3.2.8做好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

3.3消防营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3.3.1启动现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3.3.2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

3.4医疗营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3.4.1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简单的包扎;

3.4.2随时向现场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报告受伤人员情况;

3.4.3及时转移重伤人员至医疗机构就诊。

3.5现场治安疏导组的职能和职责

3.5.1对现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工作;

3.5.2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3.5.3将受伤人员营救到安全地带;

3.5.4禁止外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3.6物资抢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3.6.1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3.6.2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安全配备。

3.7后勤供给组的职能和职责

3.7.1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3.7.2及时输送抢险物品给抢险人员手中。

3.8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

散装水泥20t,高压注浆机二台,Ф609*12钢管支撑架30m,砂20t,砂袋50袋,水玻璃50,混凝土喷射设备1台、100柴油发电机1台,污水泵2台,电焊机1台,配电箱1只,电缆100m。

3.9教育、训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指导,必要时,协同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3.10互相协议

项目部应事先与医院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4、应急响应

预案的起动时机:

坡顶的水平位移大于土体日水平位移量连续3天超过10㎜或累计水平位移量超过55㎜时、或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

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总指挥及时传递,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图3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1)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2)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小组总指挥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3)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4)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5)对于季节性施工,要及时了解天气信息遇到暴雨天气要委派专人值班,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

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1接警与通知

基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以后,项目部必须立即报告到公司相关部门,在了解事故准确位置、事故性质、死伤人数及其它有关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5.2指挥与控制:

5.2.1基坑开挖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倾斜的指挥与控制:

当发现附近建筑物倾斜达到警戒值1%时或沉降速度达到0.1时,采取的措施为:

(1)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加强基坑支护,措施为增加支撑数量,将支撑间距加密为500;情况较差时,先采用φ609钢管临时立柱进行支顶,间距为1.0m。

(2)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基坑周边5.0m范围内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地面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土体加固深度为8.0m。

(3)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实施。

5.2.2坑底突然大量积水、渗水、涌水,应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5.2.3基坑坍塌事故的指挥控制

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副总指挥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

土建施工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

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

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米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

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急救知识与技术:

鉴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

5.3通讯

项目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明示公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5.4警戒与治安

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5.5人群疏散与安置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5.6公共协调关系

项目部办公室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办公室届时将起到项目部公共协调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施工人员、相关人员及公司上层如实的汇报,向内部汇报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等,外部汇报主要是向公司、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报道。

6、现场恢复

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公司和项目部对应急预案定期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

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如期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前提下,本着公平,协作,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共同协商,订立以下各项合同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8、工程监测与信息施工

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报警值55,变化速率10。

为在基坑开挖期间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拟对基坑边坡进行施工监测,其监测内容如下: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压顶板有无裂缝出现;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缝宽度)的观察;

相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观测;

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

基坑地面有无超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