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99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峰镇新农村最终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把握“关键”,科学规划,其次应妥善协调各方的利益。

既要协调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富裕村社与一般村社的推进关系,还要协调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等。

总之,应充分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地滚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把握“关键”,科学规划,三是应有序推进建设的时序。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一场造势运动。

它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是对农村实行全方位脱胎换骨的改造。

它的完成可能需要20年,甚至50年乃至更长。

因此,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科学规划、有序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

1.3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新模式——参与式规划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是一项面向“三农”问题的、体现农民意愿的、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引导其进程的规划,理应不同于目前通行的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范式,它应该体现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模式:

参与式规划(ParticipatoryPlanning),是指与规划相关的利益群体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分析问题,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活动,并在实施进程中通过监测和评估、界定新的问题、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活动等一系列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它强调由发展主体参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持续不断的决策过程和行动过程。

包括以下特点:

参与: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任何决策和行动都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需要所有相关群体所有人员的关心和参与;

村社:

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村社为单元进行,其发展也是以村社目前所拥有的资源为条件,因此千差万别的农村社区成为规划的基础,导致规划的非普适性;

问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所提出的发展项目是为了满足农村社区人口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必须以“目标群体问题为导向”,即规划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行动:

通过与相关群体的充分讨论、分析与设计,涵盖以上三方面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2.永川市青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背景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意义——什么是?

中国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

由于历史的、发展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两极分化”等问题愈来愈突出,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寻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切实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等突出问题的发展道路。

它更切合农村实际,突出农业、农村、农民自身优势,力求变劣势为优势,强调以农民自身为建设主体,自力更生,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自强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内,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集全国之力,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建成具有良好支柱产业;

农业基本实现产业化改造;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基本成型;

市政环卫设施到位;

农房设计合理,外观整洁、美观;

完善的农民培训机制;

高效、民主的管理机构的新型农村。

“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

“村容整洁”: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管理民主”: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

这二十字方针是党中央对新农村未来风貌形象的一个鲜明的界定,只有满足以上要求的新农村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体来说,新农村建设首先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了破解“三农”难题战略的转变。

其次通过“多予”来解决“三农”问题,使得解决“三农”问题有了制度化的资金保障。

第三,通过改变农村面貌来解决“三农”问题,使得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有了新的突破。

2.2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实践——建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条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路,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来说也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还必须经过一个同实践相结合、协调的过程。

建设部做为我国城镇建设的主管部门,为使全国各地能更清晰的把握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以体现地域特色、具有普遍代表性为原则,特发函《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函》,以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并选取了四川、辽宁、江西和浙江省各一个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

1.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

白果村位于双流永安镇镇域中南部,幅员面积3.59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020户,3762人。

总耕地面积2861亩,人均耕地1.16亩。

成都市蔬菜基地,2004年实现总值2269.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

规划内容主要分四部分,即:

现状概况、存在问题、整治规划、整治行动计划。

针对产业发展、土地利用、村庄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村民素质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及发展思路。

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时序性,将全村村庄整治规划在时间上分为三个时期:

起步试点区、全面推进区和建设完善区。

2.沈阳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环境整治规划

方巾牛村隶属于沈阳市西部的新民市大民屯镇,距沈阳市50公里,距新民市15公里,距大民屯镇7公里,位于辽河东岸,102国道北侧。

常住人口2810人,801户,现状建设用地112.47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00.25平方米。

方巾牛村耕地面积9203亩,其中棚菜生产占地面积6400亩(净棚2000多亩),为“沈阳棚菜第一村”,是沈阳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4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

规划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即:

现状概况,存在问题,整治规划,整治规划项目及工程量。

针对用地布局调整,道路交通整治,公用设施整治,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整治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并明确提出2005、2006、2007年计划完成的项目及投资估算。

3.宜春市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整治规划

蔡家村是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八景镇所辖上保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八景镇西南5公里,距上保中心村2公里,素有八景镇“西大门”之称。

现有村民住户61户,220人,其中劳动力112人,拥有耕地401亩。

农业主要经营水稻、经济作物,兼有果业、养殖业等。

全村年总产值82.96万元(2003),户均产值收入13588元,人均收入3780元。

现状概况,存在问题,整治规划,整治行动计划。

针对自然融合的环境构架,村庄“一轴一环三广场”的功能结构,村庄“人车分行”的流线格局,村庄外环境风貌整治,绿化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了明确的整造及建设措施,建立了项目建设库,将规划待建项目进行了清晰的罗列,并明确的提出了建设整治项目实施序列。

4.绍兴县杨汛桥镇麒麟村整治规划

麒麟村村域总面积1.13平方公里,2003年底总人口1519人,411户。

以私营企业为主,主要有浙江荣盛纺织有限公司、绍兴县华龙纺织厂、绍兴羊毛衫总厂等,主要生产纺纱、纺织类织品,2004年年产值在80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多元。

现状概况,存在问题,整治规划,村庄整治实施计划。

在规划布局,指标确定,公共设施布局规划,道路与竖向规划,绿化与景观规划,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和目标。

2.3永川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永川怎么建?

继续探索,紧扣地方实际。

以上四个村庄的新农村规划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前期实践的代表,在以往的村级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指导了当地新农村的建设,也明确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向。

但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非普适性,在具有了可借鉴的建设与规划模式的基础上,在进行永川市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时候,还得结合永川的实际,同乡镇领导,农民群众深入沟通,提出切实可行规划方案,让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3.1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地方政策

永川市地处西南地区,是典型的浅丘低山地貌,地表植被覆盖情况良好,气候宜人,人文汇翠,为建设富有永川特色的新农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永川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重庆市相关政策的框架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指导永川市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地方政策,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负责单位或个人。

永川新农村到底怎么建?

是现在每一个永川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永川市市委、市政府曾明确提出,永川市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最关心、见效最快、最能得到实惠的事情入手,将“两建、两改、一培育”作为永川市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指导永川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文件有: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渝发[2006]1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村级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测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渝规测字[2006]15号)

《中共永川市委、永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等

2.3.2永川市新农村工作开展总体概况

永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重庆市级示范村4个、推进村30个作为永川市第一批建设的新农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以点带面,最终全面推进永川市新农村建设。

同时提出,到2008年,全市4个示范村要基本达到新农村标准,30个推进村面貌有显著改善,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到2010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要稳居重庆市前列,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村向新型农村,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并将永川市新农村规划工作明确的界定为规划启动(2006),示范带动(2007—2008),全面推进(2009年以后)三个阶段。

目前,永川市相关单位积极组织规划设计及科研单位,对先期建设的新农村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多数已完成初步规划方案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青峰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也在其列。

2.3.3青峰镇新农村建设实践概况

青峰镇紧靠永川城区,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较好的经济基础,便于近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迅速开展,成功建设后能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永川市建委将青峰镇下辖五村确定为其第一批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村庄。

并于2006年6月委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

我院也非常重视本次规划的编制,专门成立了“永川市青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组。

项目组至6月12日进场调研以来,本着切合实际,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次到青峰镇各村实地进行调研,听取农民群众、村镇干部的意见,收集了大量了现状建设调研资料。

经过近一个月紧张的规划,项目组于7月14日,在青峰镇政府办公室,对永川市建委、青峰镇镇政府及各村村民代表,做了初步工作成果汇报,对规划编制中面临的各方面问题及可行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明确了青峰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下步完善的方向。

目前项目组正在继续深化完善“青峰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调研过程中,工作组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对相关群体进行了大量的访谈。

工作组多次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发放了大量的问卷,就农民所关心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增收等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深入工矿企业,调研他们的生产情况和销售状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

同时和当地政府沟通,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工作重点。

调研不仅使工作组充分了解了相关群体的需求和期望,同时通过调研也使农民、政府和企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工作组及时地与农民和政府等讨论阶段成果,听取意见和建议,对规划的目标进行调整,并且将反馈的意见反映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

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政府及广大农民对规划过程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反馈,使工作组能够不断的调整决策,针对农民的需求做工作,大大提高了规划的针对性。

主要工作框图一:

主要工作框图二:

要工作框图三:

主要工作进程:

3.永川市青峰镇新农村规划研究

青峰镇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其特点以丘陵为主,田多土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是重庆市的粮食生产县(市)之一。

为浅丘陵地区,西北部基山最高海拔在750米左右,最低海拔300米。

五个行政村的自然地理状况各自有其特点,胡豆坪村紧邻永川市市域发展用地,其大部分土地到2020年将规划成为永川市城市发展用地;

凌堂阁村地势平坦,用地条件较好;

佛岩寺村、牌坊坝村、莲花石村用地多山地,其中莲花石村境内有莲花石水库,为永川市饮用水取水点。

青峰镇现有5个村,共132个社。

现有人口23895人,共7772户。

2005年,青峰镇社会总产值为2153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5.4%。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419万元,所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为25.2%;

第二产业产值为9029万元,所占总产值的比例为41.9%;

第三产业产值为7083万元,所占比例为32.9%。

3.1问题导向研究

3.1.1聚居环境

永川市青峰镇辖胡豆坪村、佛岩寺村、凌阁堂村、牌坊坝村、莲花石村五个行政村,共计132个社,人口23895人。

村名及村社具体数据见下表:

胡豆坪村

佛岩寺村

凌阁堂村

牌坊坝村

莲花石村

村社数

27社

26社

28社

24社

人口

5529人

4486人

4696人

4698人

1.院落现状

综合分析院落现状基本呈以下特点:

1)各院落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选址一般位于坡地上;

2)以社为单位进行聚居,一般不跨社聚居;

3)交通条件较好的院落,其用地规模相对较大,近期扩大趋势较明显;

4)学校所在地容易形成较大规模院落。

2.建筑现状

通过对五个村132个社的房屋建筑进行调查,房屋总计7364栋,总建筑面积964371㎡,总宅基地面积764189㎡。

且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常住人口数不断减少,空宅不断增多,建筑维护状况堪忧。

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临干道建筑质量较好,其他建筑质量较差;

2)建筑以90年代建筑居多,均为二至三层,保存状况较好;

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建筑基本完好,但有待改善,多为二层;

70年代以前的建筑多为危房;

3)房屋的结构形式上,70年代以前的建筑多为土坯房;

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建筑以砖石主体,部分砖混;

90年代以后基本为砖混;

4)农民建房缺乏规划引导,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差。

3.1.2建设用地

近五年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得到改善。

随意盖房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土地浪费。

为避免农民分散建房浪费土地,居住环境差的状况,改变“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现象,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势在必行。

通过对各村建设用地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严重缺乏(例:

胡豆坪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仅920㎡,其中小学占地900㎡,医疗点占地20㎡);

2)户均宅基地面积为104㎡,且不包括大多数院坝及其它附属建筑用地,占地偏大;

3)人均建设用地情况,以胡豆坪村为例,达173㎡/人,用地浪费较为严重。

3.1.3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青峰镇内公共服务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镇域五村共有4处村委会石村和牌坊坝村合用一处)、4处医疗点、3处村小学、文体活动室多处,幼儿园和市场利用青峰镇区设施。

但全镇除镇区外无一所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点,基本上为露天堆放且无人清运管理,同时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情况较差,仍存在如文体活动室功能失落,医疗点服务面不足等问题。

存在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未进行分级建设、体系也还未完善、布点也不合理,导致其利用率过低,服务面不足等问题。

2)未结合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农贸市场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二级农村市场体系,不能满足各村经济发展中对农经商贸服务功能的需求。

3)无农民集中教育培训用地,农民无法就近进行必要的农业知识培训。

4)无农民集中活动场地,无集中绿地和安全管理机制,不利于实现农村管理制度的民主建设。

3.1.4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1.道路

镇内只有永(川)青(峰)路一条县道,水泥路面,长约7.2公里,红线宽为7米,双向两车道;

村道宽为2-2.5米无排水处理,部分为泥结石路面。

1)道路系统不完善,村际及村内联系不便;

2)路面质量差,以片石路面和泥结石路面为主;

3)道路横断面混乱,道路路幅宽度不规则;

4)道路整体绿化状况差,除永青路部分路段有行道树外,其余道路基本没有道路绿化;

5)道路排水沟不连续,大部分路段无排水沟。

2.电力设施

全镇通电率为100%,主要为永川市郊的35KV南郊变电站出一回10KV线供应全镇生产、生活用电,镇域内没有变电站,农网改造已于2002年完成。

1)村内低压配电线路导线截面普遍偏小;

2)三相供电线路辐射太窄;

3)供电质量较差。

3.给排水设施

目前全镇有两处自来水供应设施,一处位于阴山角下,日供水量为200吨/日,一处位于镇西南边,日供水量为150吨/日。

农户旱厕居多,人畜粪便处理极少部分用沼气池处理,目前全村共有沼气池70多口(主要集中在胡豆坪村,共计30余口)。

1)供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各村自来水使用率低,村民生活用水以打取井水为主,水质尚好;

2)沼气池普及率非常低;

3)镇内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以直排为主,水环境污染较严重。

4.通信、有线电视

固话线路网络已覆盖全镇,现共有固定电话3000多门;

镇内现有无线通讯信号塔3座,手机7000多部;

有线电视入户率为30%多。

1)村内电话普及率低;

2)村内有线电视普及率低;

3)村内宽带网络建设尚缺。

3.2行动导向研究

3.2.1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的定位)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就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的积极参与,同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有目的有步骤地有序推行。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可以较好发挥各个群体的作用,统筹各群体的关系,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政府主导”——在农村地区,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相联系,农民的组织程度不高,文化教育水平落后,交通不便,信息缺乏,政府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对于那些属于个人或者商业不愿涉足的一些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微小的“三农”领域,政府责无旁贷。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政府同样需要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通过税收、利率、投资、价格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以弥补市场缺陷,保证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同时,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也要积极指导和帮助解决。

通过协调制定规划,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来引导新农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的生产要素,大力宣传增加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激发农民的热情,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各种形式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因此,“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整合各方资源:

整合行政资源,各部门共同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用活土地政策,加快土地流转;

3)创新组织设置方式:

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经纪人等,组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加强为农民服务;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干部教育、管理、激励体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实现“管理民主”;

5)探索农村社会保障:

力争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变农民生存状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整合各种资源,管理农村社会治安,化解基层矛盾。

“农民主体”——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农民的意愿,因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决策者、行为主体、管理维护者和主要受益者。

政府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和政策支持,但是对于新农村建设这一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政府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而主要还是依靠农民的力量。

“农民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进行民主议事,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民主商讨和决策,把力量投入到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上;

2)通过适当出工出资的形式,参与道路、农田水利等设施的修建,通过农民集体的力量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

3)通过经营村集体企业的收益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通过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对新农村的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进行管理和维护,使新建的各种设施可以发挥长远效益;

4)通过以上作用的实现,在生产、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上农民最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社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青峰镇有数十家企业分布在农村,和广大农民共同使用道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农村为企业提供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

企业及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渠道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动中来:

1)企业及社会各界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量的扶持性投入,帮助新农村建设起步;

2)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农民致富和企业发展双赢;

3)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