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500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中华文化的勃兴

1、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了__________的学术繁荣局面;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实行的__________给春秋末年以来的自由思索精神以沉重的打击。

2.1775年___________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914年___________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3.东汉_____改进造纸术,对中国文明的传承和传播做出巨大贡献;18世纪中期    改进蒸汽机,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1.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2.莱克星顿枪声,萨拉热窝事件

3.蔡伦,瓦特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方面的了解。

结合所学,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文人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探索,形成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场景。

而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思想采用专制的制度,实行焚书坑儒政策,虽然有利于统一,但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结合所学,由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在一战之前,欧洲就已经形成了两个军事对峙集团,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3.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降低了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纸广泛为人们所使用。

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1783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

2、判断题:

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用“仁政”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东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受地圆学说的影响,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最终到达今天的美洲。

4.“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是对珍妮纺纱机的描述。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激烈的争夺,相继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6.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并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答案1.B    2.B    3.A    4.B    5.A    6.A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结合所学,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仁”就是爱人,要广泛的理解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别人,具有“仁”德的人,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故本题的描述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史记》的理解。

结合所学,西汉的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结合所学,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成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

由于通往东方的陆路通道被阻断,欧洲开始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线,1492年,哥伦布受到地圆学说的影响,横渡大西洋向西方航行,希望能够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结果哥伦布到达美洲,误以为是东方,给当地人命名为印第安人。

4.结合所学,1765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

但是对热能的应用开始于蒸汽机,1783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革命性飞跃。

故描述是错误的。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前国际形势的理解。

结合所学,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形成了两个军事对峙集团。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盟约,1882年,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同盟,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1892年,俄国和法国缔结盟约,1904年和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由英国主导的三国协约。

故描述是正确的。

6.结合所学,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成就为相对论。

相对论是原子内部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因而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故描述是正确的。

3、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6分)

孔子—(   )A“兼爱”“非攻”

老子—(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庄子—(   )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到互转化。

韩非—(   )D提出“仁”的学说。

墨子—(   )E“无为而治”

孙武—(   )F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答案D C E F A 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们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老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到互转化;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是“无为而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孙武是兵家的鼻祖,他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4、每题有两处划线部分,只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并订正。

1.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听四诊法诊断疾病。

错误:

                             订正:

                       

2.世界文化名人汉武帝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离骚》。

错误:

                             订正:

                       

3.兵家鼻祖孙子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们的追捧。

错误:

                             订正:

                       

4.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修筑一条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错误:

                             订正:

答案1.错误:

望、闻、问、听 订正:

望、闻、问、切

2.错误:

汉武帝 订正:

屈原

3.错误:

孙子 订正:

孙武

4.错误:

 嘉峪关  订正:

临洮

分析:

1.结合所学可知,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他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

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故应把题目中的望、闻、问、听改为望、闻、问、切。

2.结合所学,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故应把汉武帝改为屈原。

3.《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名言就是出自《孙子兵法》一书。

后世人把孙武也称之为孙子、孙武子、东方兵学的鼻祖,所以本题准确的讲应该是孙武。

4.结合所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城为明长城,明长城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5、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6分)

图①:

图中的文字是我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上的,被后人成为“金文”。

改正:

把               改为             

图②:

图中的兵马俑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军队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改正:

把                改为             

图③:

图中的地动仪是东汉时期科学家张仲景发明的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

改正:

把                改为                   

(2)图④为昭君出塞图,王昭君作为西汉政府与匈奴和亲的代表之一,远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为妻,请问她的和亲有什么历史作用。

(2分)

答案

(1)图①:

改正:

把_金文___改为__甲骨文__(2分)

图②改正:

把_楚国___改为__秦国___(2分)

图③改正:

把_张仲景___改为__张衡__(2分)

(2)促进了汉匈两族人民的和平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2分)

分析:

(1)图①主要考查的是甲骨文知识点。

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甲骨文”,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应把“金文”改为“甲骨文”。

图②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陵兵马甬知识点。

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秦始皇陵兵马俑”,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图中反映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军队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故应把“楚国”改为“秦国”。

图③主要考查的是张衡发明地动仪知识点。

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张衡发明地动仪”,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所以应把“张仲景”改为“张衡”。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汉与匈奴的和亲知识点。

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昭君出塞”,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时间。

昭君出塞为促进了汉匈两族人民的和平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6、下图人物中,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

答案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主张。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所以选B。

7、探究乐园:

(9分)

今年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机会,志愿者们在宣传中国文化时遇到了些小问题,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帮忙解决问题!

(1)志愿者王明在介绍春秋战国思想家时,弄乱了次序,你能帮他对号入座吗?

(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4分)

A.孔子B.韩非C.庄子D.墨子

E.“兼爱”“非攻”   F.“仁,礼”    G.“无为而治”   H.“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2)志愿者刘芳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助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3分)

入围人员:

孔子  庄子   孙武   韩非

人与自然——(       )      法制在线——(    )    教育论坛——(      )

(3)2008奥运会会徽设计时结合了“中国印”和“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福娃贝贝”

准备介绍关于汉字字体发展的下面两个问题:

请你能帮贝贝整理出来(2分)

中国的最早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它出现在       朝,所以说我国的历史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答案1)

(2)庄子    韩非    孔子(顺序不能颠倒)

(3)甲骨文   商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是“无为而治”。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是“兼爱”“非攻”。

(2)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

庄子的主张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他应该主持人与自然。

韩非子主要思想是“法治”、“中央集权”,所以他应该主持法制在线。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应该主持教育论坛。

(3)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中国的最早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

它出现在商朝时期,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8、连线搭配题:

(每小题4分,连对一处得1分,共8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主张连接起来。

(4分)

墨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孟子                 兼爱、非攻

庄子                 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韩非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

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关典故连接起来。

(4分)

问鼎中原              晋文公信守诺言

退避三舍              楚庄王询问九鼎轻重

卧薪尝胆              孔子发展学生潜能

因材施教              越王勾践发奋图强

答案

(1)

 

(2)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战国各学术派别的思想主张。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但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是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本题主要考查一些成语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说:

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史载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时,曾受到楚王的热情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国为君,一量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

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主要后退三舍(90里),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到吴王夫差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

但被吴王扣留三年,勾践和夫人忍受了种种屈辱。

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

他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

他注意“因村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他的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

9、《墨子》一书中写道: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说明( )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贡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奴隶社会的生活状况。

根据题干,天子、将军、大夫杀殉人数差别,可以推测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贡品和贵族殉葬品,故本题答案选D。

10、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

(6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 

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   

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答案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孙武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儒家在战国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具有相互的辩证法。

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本题答案: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孙武。

11、我国的汉字是迄今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

下列关于秦亡以前文字的演变,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大篆→金文→隶书→小篆

B.甲骨文→金文→隶书→大篆→小篆

C.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大篆

D.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的演变。

秦亡以前我国文字的演变如下:

甲骨文出现于商朝,金文出现于商周时期,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小篆出现于战国时期,隶书出现于秦汉时期。

故答案选D。

12、小历同学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兵书《孙子兵法》特别感兴趣,一有空就向其他同学介绍《孙子兵法》,有一次,他自豪地向同班同学介绍说:

“《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句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小历的说法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了理由。

答案错误:

《孙子兵法》是孙膑所著。

(2分)

理由: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并非孙膑。

(1分)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1分)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1分)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子兵法》不是孙膑所著。

它的作者是春秋晚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

(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2分)

(2)百家争鸣时期哪家思想学派的观点体现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分)他的主张是什么?

(2分)

(3)学习历史,就是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今所用。

请你从历史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写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

(1)孔子。

(2)儒家孟子;他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3)争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研制新品种,按经济规律办事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分析:

(1)孔子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关于孟子,学生还要掌握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主张还包括:

“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的代表作是《孟子》。

此题与现实相连系考查古代孟子的思想,做此题,要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思,可持续发满,就是着眼眼前,又放眼未来的生产模式。

(3)孟子的观点就是说,砍伐树木要在合适的季节进行,不能无节制的采薪,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山林的树木将永远胜用,而无断绝。

争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科学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研制新品种,按经济规律办事等。

体现了保护环境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他是蒙城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他是           。

他的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            。

他信守承诺,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成为中原霸主,他是         。

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县落后的面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党的好干部”         。

答案

(1)庄子 

(2)司马迁 (3)晋文公 (4)焦裕禄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庄子,战国蒙城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痛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2)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于其书叙事详实,文笔简洁生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典故的识记能力。

退避三舍为晋文公,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为楚庄王,卧薪尝胆为勾践,故填晋文公。

(4)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人物。

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王进喜;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核试验工作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邓稼先;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

15、2011年1月13日,孔子青铜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低调面世,孔子正成为国内关注的新热点,孔子之所以历经千年仍受到广泛的敬仰,主要在于(   )

①提出的“仁”与“礼”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言行生活中

②创立的儒家思想曾经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③首创私学,在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经典主张。

④写作的《论语》等成为中国流传千年的思想经典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仁”和礼,在教育上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许多经典主张,创立的儒家思想曾经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而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B。

16、辨别改错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