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71043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doc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设全集U=R,集合A={x|0<x<2},B={x|x<1},则集合(∁UA)∩B=(  )

A.(﹣∞,0) B.(﹣∞,0] C.(2,+∞) D.[2,+∞)

2.若复数z满足z+z•i=2+3i,则在复平面内z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A+B)=,a=3,c=4,则sinA=(  )

A. B. C. D.

4.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  )

A.2 B. C.3 D.2

5.“a,b,c,d成等差数列”是“a+d=b+c”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某市家庭煤气的使用量x(m3)和煤气费f(x)(元)满足关系f(x)=,已知某家庭今年前三个月的煤气费如表

月份

用气量

煤气费

一月份

4m3

4元

二月份

25m3

14元

三月份

35m3

19元

若四月份该家庭使用了20m3的煤气,则其煤气费为(  )

A.11.5元 B.11元 C.10.5元 D.10元

7.如图,点A,B在函数y=log2x+2的图象上,点C在函数y=log2x的图象上,若△ABC为等边三角形,且直线BC∥y轴,设点A的坐标为(m,n),则m=(  )

A.2 B.3 C. D.

8.设直线l:

3x+4y+a=0,圆C:

(x﹣2)2+y2=2,若在圆C上存在两点P,Q,在直线l上存在一点M,使得∠PMQ=9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18,6] B.[6﹣5,6+5] C.[﹣16,4] D.[﹣6﹣5,﹣6+5]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等于______.

10.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3y的最大值是______.

1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______.

12.设双曲线C的焦点在x轴上,渐近线方程为y=x,则其离心率为______;若点(4,2)在C上,则双曲线C的方程为______.

13.如图,△ABC为圆内接三角形,BD为圆的弦,且BD∥AC,过点A做圆的切线与DB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与BC交于点F,若AB=AC=4,BD=5,则=______;AE=______.

14.在某中学的“校园微电影节”活动中,学校将从微电影的“点播量”和“专家评分”两个角度来进行评优.若A电影的“点播量”和“专家评分”中至少有一项高于B电影,则称A电影不亚于B电影,已知共有10部微电影参展,如果某部电影不亚于其他9部,就称此部电影为优秀影片,那么在这10部微电影中,最多可能有______部优秀影片.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15.已知函数f(x)=(1+tanx)cos2x.

(1)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a=,求f(α)的值;

(2)求函数f(x)的定义域和值域.

16.某中学有初中学生1800人,高中学生1200人,为了解学生本学期课外阅读时间,现采用分成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先统计了他们课外阅读时间,然后按“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分为两组,再将每组学生的阅读时间(单位:

小时)分为5组:

[0,10),[10,20),[20,30),[30,40),[40,50],并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写出a的值;

(2)试估计该校所有学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人数;

(3)从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样本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并用X表示其中初中生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BC,DA的中点,将正方形ABCD沿着线段EF折起,使得∠DFA=60°,设G为AF的中点.

(1)求证:

DG⊥EF;

(2)求直线GA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

(3)设P,Q分别为线段DG,CF上一点,且PQ∥平面ABEF,求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

18.设a∈R,函数f(x)=.

(1)若函数f(x)在(0,f(0))处的切线与直线y=3x﹣2平行,求a的值;

(2)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总存在x2使得f(x2)<f(x1),求a的取值范围.

19.已知椭圆C:

+=1(a>b>0)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顶点构成的四边形是一个正方形,且其周长为4.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过点B(0,m)(m>0)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E,F两点,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D,若点D总在以线段EF为直径的圆内,求m的取值范围.

20.已知任意的正整数n都可唯一表示为n=a0•2k+a+…+a+ak•20,其中a0=1,a1,a2,…,ak∈{0,1},k∈N.

对于n∈N*,数列{bn}满足:

当a0,a1,…,ak中有偶数个1时,bn=0;否则bn=1,如数5可以唯一表示为5=1×22+0×21+1×20,则b5=0.

(1)写出数列{bn}的前8项;

(2)求证:

数列{bn}中连续为1的项不超过2项;

(3)记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求满足Sn=1026的所有n的值.(结论不要求证明)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设全集U=R,集合A={x|0<x<2},B={x|x<1},则集合(∁UA)∩B=(  )

A.(﹣∞,0) B.(﹣∞,0] C.(2,+∞) D.[2,+∞)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全集U=R求出A的补集,再求A的补集与B的交集即可.

【解答】解:

∵全集U=R,集合A={x|0<x<2}=(0,2),

B={x|x<1}=(﹣∞,1),

∴∁UA=(﹣∞,0]∪[2,+∞);

∴(∁UA)∩B=(﹣∞,0].

故选:

B.

 

2.若复数z满足z+z•i=2+3i,则在复平面内z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分析】由z+z•i=2+3i,得,然后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出在复平面内z对应的点的坐标,则答案可求.

【解答】解:

由z+z•i=2+3i,

得=,

则在复平面内z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位于第一象限.

故选:

A.

 

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A+B)=,a=3,c=4,则sinA=(  )

A. B. C. D.

【考点】正弦定理.

【分析】由内角和定理及诱导公式知sin(A+B)=sin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解.

【解答】解:

∵A+B+C=π,

∴sin(A+B)=sinC=,

又∵a=3,c=4,

∴=,

即=,

∴sinA=,

故选B.

 

4.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  )

A.2 B. C.3 D.2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分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由三视图求出几何元素的长度、判断出位置关系,由直观图求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

【解答】解:

根据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

底面是一个直角梯形,AD⊥AB、AD∥BC,AD=AB=2、BC=1,

PA⊥底面ABCD,且PA=2,

∴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PC===3,

故选:

C.

 

5.“a,b,c,d成等差数列”是“a+d=b+c”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由a,b,c,d成等差数列,可得:

a+d=b+c,反之不成立:

例如a=0,d=5,b=1,c=4.即可判断出结论.

【解答】解:

由a,b,c,d成等差数列,可得:

a+d=b+c,反之不成立:

例如a=0,d=5,b=1,c=4.

∴“a,b,c,d成等差数列”是“a+d=b+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

A.

 

6.某市家庭煤气的使用量x(m3)和煤气费f(x)(元)满足关系f(x)=,已知某家庭今年前三个月的煤气费如表

月份

用气量

煤气费

一月份

4m3

4元

二月份

25m3

14元

三月份

35m3

19元

若四月份该家庭使用了20m3的煤气,则其煤气费为(  )

A.11.5元 B.11元 C.10.5元 D.10元

【考点】函数的值.

【分析】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A、B、C的值,求出f(x)的表达式,从而求出f(20)的值即可.

【解答】解:

由题意得:

C=4,

将(25,14),(35,19)代入f(x)=4+B(x﹣A),得:

,解得,

∴f(x)=,

故x=20时:

f(20)=11.5,

故选:

A.

 

7.如图,点A,B在函数y=log2x+2的图象上,点C在函数y=log2x的图象上,若△ABC为等边三角形,且直线BC∥y轴,设点A的坐标为(m,n),则m=(  )

A.2 B.3 C. D.

【考点】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设出A、B、C的坐标,由线段BC∥y轴,△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AC与BC的关系,求出m、n的值,计算出结果.

【解答】解:

根据题意,设B(x0,2+log2x0),A(m,n),C(x0,log2x0),

∵线段BC∥y轴,△ABC是等边三角形,

∴BC=2,2+log2m=n,

∴m=2n﹣2,∴4m=2n;

又x0﹣m=,

∴m=x0﹣,

∴x0=m+;

又2+log2x0﹣n=1,

∴log2x0=n﹣1,x0=2n﹣1;

∴m+=2n﹣1;2m+2=2n=4m,

∴m=,

故选:

D.

 

8.设直线l:

3x+4y+a=0,圆C:

(x﹣2)2+y2=2,若在圆C上存在两点P,Q,在直线l上存在一点M,使得∠PMQ=9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18,6] B.[6﹣5,6+5] C.[﹣16,4] D.[﹣6﹣5,﹣6+5]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由切线的对称性和圆的知识将问题转化为C(2,0)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求解.

【解答】解:

圆C:

(x﹣2)2+y2=2,圆心为:

(2,0),半径为,

∵在圆C上存在两点P,Q,在直线l上存在一点M,使得∠PMQ=90°,

∴在直线l上存在一点M,使得M到C(2,0)的距离等于2,

∴只需C(2,0)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

故≤2,解得﹣16≤a≤4,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等于 160 .

【考点】二项式定理.

【分析】展开式的通项为=,要求常数项,只要令6﹣2r=0可得r,代入即可求

【解答】解:

展开式的通项为=

令6﹣2r=0可得r=3

常数项为=160

故答案为:

160

 

10.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3y的最大值是  .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求出角点的坐标,结合函数图象求出z的最大值即可.

【解答】解:

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如图示:

由,解得A(,),

由z=x+3y得:

y=﹣x+,

显然直线过A时,z最大,z的最大值是z=+3×=,

故答案为:

 

1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

【考点】程序框图.

【分析】根据所给数值执行循环语句,然后判定是否满足判断框中的条件,一旦满足条件就退出循环,输出结果.

【解答】解:

模拟执行程序,可得

i=2,S=1

S=,i=3

满足条件i<10,执行循环体,i=5,S==,i=6

满足条件i<10,执行循环体,i=11,S=×=,i=12

不满足条件i<10,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

故答案为:

 

12.设双曲线C的焦点在x轴上,渐近线方程为y=x,则其离心率为  ;若点(4,2)在C上,则双曲线C的方程为  .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根据双曲线渐近线和a,b的关系建立方程进行求解即可求出离心率的大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λ,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双曲线C的焦点在x轴上,渐近线方程为y=x,

∴=,即==e2﹣1=,

则e2=,则e=,

设双曲线方程为﹣y2=λ,λ>0,

∵若点(4,2)在C上,

∴λ==8﹣4=4,

即双曲线方程为﹣y2=4,

即,

故答案为:

 

13.如图,△ABC为圆内接三角形,BD为圆的弦,且BD∥AC,过点A做圆的切线与DB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与BC交于点F,若AB=AC=4,BD=5,则=  ;AE= 6 .

【考点】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利用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求AE.

【解答】解:

∵BD∥AC,AC=4,BD=5

∴==.

由弦切角定理得∠EAB=∠ACB,又因为,AB=AC,所以∠EAB=∠ABC,

所以直线AE∥直线BC,又因为AC∥BE,所以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C=4.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AE2=EB•ED=4×(4+5)=36,

所以AE=6.

故答案为:

;6.

 

14.在某中学的“校园微电影节”活动中,学校将从微电影的“点播量”和“专家评分”两个角度来进行评优.若A电影的“点播量”和“专家评分”中至少有一项高于B电影,则称A电影不亚于B电影,已知共有10部微电影参展,如果某部电影不亚于其他9部,就称此部电影为优秀影片,那么在这10部微电影中,最多可能有 10 部优秀影片.

【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

【分析】记这10部微电影为A1﹣A10,设这10部微电影为先退到两部电影的情形,若A1的点播量>A2的点播量,且A2的专家评分>A1的专家评分,则优秀影片最多可能有2部,以此类推可知:

这10部微电影中,优秀影片最多可能有10部.

【解答】解:

记这10部微电影为A1﹣A10,

设这10部微电影为先退到两部电影的情形,若A1的点播量>A2的点播量,且A2的专家评分>A1的专家评分,则优秀影片最多可能有2部;

再考虑3部电影的情形,若A1的点播量>A2的点播量>A3的点播量,且A3的专家评分>A2的专家评分>A1的专家评分,则优秀影片最多可能有3部.

以此类推可知:

这10部微电影中,优秀影片最多可能有10部.

故答案为:

10.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15.已知函数f(x)=(1+tanx)cos2x.

(1)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a=,求f(α)的值;

(2)求函数f(x)的定义域和值域.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分析】

(1)由α为第二象限角及sina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cosα及tanα的值,再代入f(α)中即可得到结果.

(2)函数f(x)解析式利用二倍角和辅助角公式将f(x)化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根据x的范围,即可得到函数值域.

【解答】解:

(1)∵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a=,

∴cosα=﹣,

∴tanα=﹣,

∴f(α)=(1+tanα)cos2α=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kπ+,k∈Z},

化简f(x)=sin(2x+)+,

∵x≠kπ+,k∈Z

∴2x+≠2kπ+,k∈Z

∴﹣1≤sin(2x+)≤1

∴﹣≤f(x)≤

∴f(x)的值域为[﹣,]

 

16.某中学有初中学生1800人,高中学生1200人,为了解学生本学期课外阅读时间,现采用分成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先统计了他们课外阅读时间,然后按“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分为两组,再将每组学生的阅读时间(单位:

小时)分为5组:

[0,10),[10,20),[20,30),[30,40),[40,50],并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写出a的值;

(2)试估计该校所有学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个小时的学生人数;

(3)从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样本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并用X表示其中初中生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分析】

(1)根据频率频率直方图的性质,可求得a的值;

(2)由分层抽样,求得初中生有60名,高中有40名,分别求得初高中生阅读时间不小于30小时的学生的频率及人数,求和;

(3)分别求得,初高中生中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学生人数,写出X的取值及概率,写出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答】解:

(1)由频率直方图的性质,(0.005+0.02+a+0.04+0.005)×10=1,

a=0.03,

(2)由分层抽样可知:

抽取的初中生有60名,高中有40名,

∵初中生中,阅读时间不小于30小时的学生的频率为(0.03+0.005)×10=0.25,

∴所有的初中生阅读时间不小于30小时的学生约有0.25×1800=450人,

同理,高中生阅读时间不小于30小时的学生的频率为(0.03+0.005)×10=0.035,

学生人数约为0.35×1200=420人,

所有的学生阅读时间不小于30小时的学生约有450+420=870,

(3)初中生中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学生的频率为0.005×10=0.05,样本人数为0.05×60=3人,

同理,高中生中阅读时间不足10个小时的学生的频率为0.005×10×40=2,

故X的可能取值为:

1,2,3,

P(X=1)==,P(X=2)==,P(X=3)==,

∴X的分布列为:

X

1

2

3

P

∴E(X)=1×+2×+3×=.

 

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BC,DA的中点,将正方形ABCD沿着线段EF折起,使得∠DFA=60°,设G为AF的中点.

(1)求证:

DG⊥EF;

(2)求直线GA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

(3)设P,Q分别为线段DG,CF上一点,且PQ∥平面ABEF,求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

【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分析】

(1)由矩形性质得出EF⊥DF,EF⊥AF,故EF⊥平面AFD,得出EF⊥DG;

(2)证明DG⊥平面ABEF,以G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和平面BCF的法向量的坐标,则GA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cos<>|;

(3)设P(0,0,k)(0≤k≤),=λ(0≤λ≤1),求出的坐标,令=0得出k与λ的关系,得出||关于λ的函数,根据λ的范围求出函数的最小值.

【解答】

(1)证明:

∵E,F分别正方形ABCD的边BC,DA的中点,

∴EF⊥DF,EF⊥AF,

又DF⊂平面ADF,AF⊂平面ADF,DF∩AF=F,

∴EF⊥平面ADF,

∵DG⊂平面ADF,

∴DG⊥EF.

(2)∵DF=AF,∠DFA=60°,

∴△ADF是等边三角形,

∵G是AF的中点,∴DG⊥AF.

又EF⊥DG,EF,AF⊂平面ABEF,AF∩EF=F,

∴DG⊥平面ABEF.

设BE中点为H,连结GH,则GA,GD,GH两两垂直,

以G为原点,以GA,GH,GD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G(0,0,0),A(1,0,0),B(1,4,0).C(0,4,),F(﹣1,0,0).

∴=(1,0,0),=(﹣1,0,),=(﹣2,﹣4,0).

设平面BCF的法向量为=(x,y,z),则,

∴,令z=2得=(2,﹣,2).

∴=2,||=,||=1.

∴cos<,>==.

∴直线GA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设P(0,0,k)(0≤k≤),=λ(0≤λ≤1),

则=(1,0,k),=(1,4,),∴=(λ,4λ,λ),

∴=(λ﹣1,4λ,λ﹣k).

∵DG⊥平面ABEF,∴=(0,0,)为平面ABEF的一个法向量.

∵PQ∥平面ABEF,∴,∴=()=0,

∴k=.

∴||===.

∴当λ=时,||取得最小值.

 

18.设a∈R,函数f(x)=.

(1)若函数f(x)在(0,f(0))处的切线与直线y=3x﹣2平行,求a的值;

(2)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总存在x2使得f(x2)<f(x1),求a的取值范围.

【考点】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

(1)求出f(x)的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解方程可得a的值;

(2)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总存在x2使得f(x2)<f(x1),即为f(x)在x≠﹣a不存在最小值,讨论a=0,a>0,a<0,求得单调区间和极值,即可得到a的范围.

【解答】解:

(1)函数f(x)=的导数为f′(x)=,x≠﹣a,

可得函数f(x)在(0,f(0))处的切线斜率为,

由题意可得=3,解得a=±1;

(2)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总存在x2使得f(x2)<f(x1),

即为f(x)在x≠﹣a不存在最小值,

①a=0时,f(x)=无最小值,显然成立;

②a>0时,f(x)的导数为f′(x)=,

可得f(x)在(﹣∞,﹣a)递减;在(﹣a,3a)递增,在(3a,+∞)递减,

即有f(x)在x=3a处取得极大值,

当x>a时,f(x)>0;x<a时,f(x)<0.取x1<a,x2≠﹣a即可,

当x1<﹣a时,f(x)在(﹣∞,﹣a)递减,且x1<x1+|x1+a|<﹣a,

f(x1)>f(x1+|x1+a|),故存在x2=x1+|x1+a|,使得f(x2)<f(x1);

同理当﹣a<x1<a时,令x2=x1﹣|x1+a|,使得f(x2)<f(x1)也符合;

则有当a>0时,f(x2)<f(x1)成立;

③当a<0时,f(x)在(﹣∞,3a)递减;在(3a,a)递增,在(﹣a,+∞)递减,

即有f(x)在x=3a处取得极小值,

当x>a时,f(x)>0;x<a时,f(x)<0.

f(x)min=f(3a),当x1=3a时,不存在x2,使得f(x2)<f(x1).

综上可得,a的范围是[0,+∞).

 

19.已知椭圆C:

+=1(a>b>0)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顶点构成的四边形是一个正方形,且其周长为4.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过点B(0,m)(m>0)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E,F两点,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D,若点D总在以线段EF为直径的圆内,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

(1)由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a,b,由此能求出椭圆C的方程.

(2)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l的方程为x=0,|EF|=2,点B在椭圆内,由,得(2k2+1)x2+4kmx+2m2﹣2=0,由此利用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由此能求出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1)由题意,得,

又∵a2=b2+c2,解得a=,b=1,c=1,

∴椭圆C的方程为.

(2)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由题意知l的方程为x=0,

此时,E,F为椭圆的上下顶点,且|EF|=2,

∵点D总在以线段EF为直径的圆内,且m>0,

∴0<m<1,∴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