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301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练习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A.勉强自保

B.争夺霸权

C.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D.发展经济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A.促进民族融合

B.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

国王权威下降

D.诸侯国数目大减

4.历史题材的小说是作者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既有符合史实的人和事,也有虚构的人和事。

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武王伐纣外史》,从《封神演义》中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历史信息是

A.商朝取代夏朝

B.周朝取代商朝

C.秦朝取代汉朝

D.三国取代汉朝

5.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图五:

毛公鼎

B.图六:

利簋

C.图七:

四羊方尊

D.图八:

司母戊鼎

6.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

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我国先民对农作物的裁培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育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马铃薯

7.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也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8.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后来,舜继尧位。

这种传位方法被称为()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严明法度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按军功受爵赐田

10.“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它”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1.阪泉之战后,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A.夷族

B.中华民族

C.华夏族

D.戎族

12.下列哪种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爪哇人

13.《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14.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楚河汉界,你知道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有关吗?

()

A.马陵之战

B.淝水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15.下列语句出自《论语》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春秋无义战”

16.“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无音讯;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从这首秦腔的唱词中,我们能清晰的读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7.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

A.水稻、干栏式房屋

B.粟、半地穴式房屋

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

D.粟、干栏式房屋

18.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9.下列关于下图两件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件文物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实物资料

②两件文物是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③图一文物说明商朝生铁冶炼技术高超

④图二文物对研究汉字起源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

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卧薪尝胆——官渡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21.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2.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不满)。

”这主要与他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有关

A.允许土地买卖

B.确立县制

C.改革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23.周顷王,周襄王之子,东周第七代国王。

前618年继位,当时王畿已缩小,王室财政困难,无法安葬襄王,顷王只得派毛伯卫向鲁国讨钱,后来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周襄王。

这说明()

A.周王室衰微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比较注重节俭

D.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24.某班历史老师在复习课上讲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辉煌的青铜时代”“百家争鸣”等内容,据此判断,该复习课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B.远古的传说

C.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5.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最南边的是

A.燕国

B.秦国

C.楚国

D.齐国

二、综合题

26.(题文)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周天子把子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

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周天子实行的又是什么制度?

有何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政治上,“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

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无道”。

孔子的“有道”具有两个特点:

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靠仁来实现和谐,具体表现为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的政策。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三 (至秦)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zhì,即猪)之食

——材料二、三均摘自《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有道”的内涵。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末暴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曾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材料二中的“他”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9.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

——唐胡曾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

“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分别统一了什么?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

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结合材料三,用“十”字结构概括秦朝疆域的四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