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427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docx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中央空调安装规范

第1章施工前的准备

1.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人、财、物的损失,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1.1.施工图纸会审: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施工图,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熟悉设计目的、设计意图、领会设计效果。

凡发现施工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出专项记录,向设计部门联系,同时请设计者做出解释;若施工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应由设计部门做出设计变更。

 

1.1.2.会同有关单位搞好现场接收工作:

现场交接的重点是施工测量与有关资料的移交,熟悉场地情况,包括场地构筑物、管线埋设条件等。

 

1.1.3.编制施工图预算:

依据设计施工图、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编写详细施工图预算。

它是签订合同、工程结算、进度拨款、成本核算、材料计划编制、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1.1.4.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工程内容、施工现场、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验收标准等进行交底。

1.2.物质准备

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施工机具准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的准备。

1.2.1.材料准备:

工程所用材料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工程内容确定需用量,确定好货源,签订购买合同。

根据进度要求制订进场计划,组织好运输。

对主要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分批进场。

 

1.2.2.必须在工程现场设置临时材料仓库,对各种材料的入库、检验、保管和出库应严格做好记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1.2.3.施工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工艺的需要,对公司自有的机械设备,提前检修保养好,对不够的机械设备须提前做好计划。

1.3.施工准备 

1.3.1.进场后,将用电负荷报业主,与业主沟通后,然后进行水电接驳,并与业主办理交接手续。

 

第2章室内机组的安装

2.1.材料的选择 

2.1.1.膨胀螺栓、吊杆、槽钢、角钢根据机组重量按下表选择。

2.2.设备的检查 

2.2.1.室内机安装前必须检查型号、名称与施工图纸是否一致。

2.2.2.按照机组装箱清单仔细核对机组的随机配件,并妥善保管。

2.2.3.检查室内机是否有泄漏。

用螺丝刀顶开机组的接管封帽处的塑料顶针,感觉是否有气体流出,若有说明室内机没有泄漏,若没有则需对室内机进行打压试验,确认室内机是否有泄漏。

有泄漏的机组不能安装。

2.3.室内机的安装 

2.3.1.室内机安装位置的确认,需按设计图纸与用户及其他工程安装单位一起沟通决定,应综合考虑室内机、检修口、送回风口的位置以及线控器的位置,从检修口或回风口应能方便检查电器盒、电子膨胀阀部件及电机。

2.3.2.安装位置选择应考虑如下几点:

 

1)合理的气流组织 

室内机组的位置选择应能合理布置送、回风口,使房间大部分空气与室内机形成良好的热交换。

出风口不能直接对着人吹。

 

2)有利于排水通畅 

机组安装高度考虑冷凝水的排放。

 

3)机组方便维修 

有利于设置维修口,有足够的维修空间,能方便对机组电气盒进行操作。

2.3.3.室内机吊杆位置必须定位准确,保证吊杆竖直。

使用M8及以上的吊杆。

2.3.4.室内机必须吊装水平,用水平尺检验机组是否吊装水平,室内机可以向排水管侧以0.003的坡度倾斜安装,以利于排水。

2.3.5.室内机吊装后要防尘、防杂物,应对室内机进行保护。

机组的电器盒、进风口、出风口以都应做好防护措施。

第三章铜管的安装

3.1.材料的选择 

3.1.1.铜管的选择 

1)铜管必须是磷酸脱氧无缝紫铜管。

 

2)铜管内壁应清洁、干燥:

杂质含量≤30mg/10m。

 

3)铜管的壁厚应符合要求,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3.3.铜管支吊架的安装 

3.3.1.水平管道应用吊架或托架来支撑;立管应用管码来固定,固定应牢固。

必须考虑铜管的热胀冷缩,无论吊架还是托架,都不能将保温后的铜管夹紧,也不能将保温夹薄。

铜管支撑间距要求如下:

在液管和气管共同悬吊时,以液管尺寸为准。

沿墙敷设铜管可以按规定设置固定支架。

3.3.2.支、吊架的型式应符合设计规范。

3.4.配管 

3.4.1.根据图纸确定分歧管的位置,若图纸上没有明确,分歧管位置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的间距要保证800mm以上;分歧管前后与折弯点间距要保证800mm以上,两折弯点间距也要保证800mm以上;

2)分歧管水平放置时,要保证两分歧支管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能水平放置好分歧管。

3)分歧管前后均为焊接点,必须有足够的焊接操作空间,因此不能离墙壁或其他管道太近;

3.4.2.根据分歧管位置、室内机位置、室外机位置进行配管下料,对于盘管材料铜管,应尽量按照实际连接长度下料配管,这样就只需要在分歧管位置进行焊接,减少了焊点;对于直管材料铜管,也应尽量减少管道连接的焊点。

 

3.4.3.配管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吹洗或清洗,对于盘管材料的小管径铜管使用高压氮气进行吹洗铜管内壁;对于直管材料的大管径铜管使用蘸酒精的纱布来回拖拉清洗铜管内壁。

3.4.4.配管前应穿好保温管,穿保温管时,铜管端口必须用胶布缠好封口,避免杂质进入。

3.5.切割铜管 

1)用专用而且合适于铜管尺寸(大、中、小)的切管器垂直于轴线方向切断。

2)操作时应该缓慢地加紧切管器、缓慢地转动、在铜管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切断铜管。

若管端明显变形时,将其切断并扔掉,重新加工。

3)严禁将铜管直接放在地面上作业,以防止水和垃圾进入。

 

5)去除切割面的毛刺,铜管的切割面会产生毛边,必须将其除掉并吹清管内的杂物和整修管端,用刮刀等将内侧的毛边去掉,作业时将管端向下,以防止铜屑掉入管内。

6)打磨切割面,将铜管切口朝下放置并加以磨光。

3.5.1.扩喇叭口 

1)将一个扩口螺母套在铜管上,在对铜管一端进行扩口前,一定要先套入扩口螺母,因为当铜管被扩口之后就无法套入扩口螺母了。

2)确认一下扩口靠模内是清洁的。

3)用符合设计尺寸的扩口靠模夹住铜管。

4)确定合适的扩口靠模表面到铜管末端的距离。

 

如果测定的尺寸较小,相应的接触部位尺寸也会变小,这样就可能造成漏气现象。

5)扩口完成后在扩口部分均匀涂抹相应的冷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

3.5.2.弯管 

1)手动弯管,适用于细铜管(φ6.35-φ12.7)。

 

2)弹簧弯管器加工,将弹簧插入或套住铜管进行弯曲加工(φ6.35-φ22.2)。

 

3)手动弯管器加工,应使用尺寸合适的弯管器进行加工(φ6.35-φ22.2)。

3.5.4.胀管 

胀管是在同管径铜管相接时,将一根铜管的一端管口胀大,并制成杯形承口,代替套管,只有一处焊点,降低泄漏危险。

 

胀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管道切断后必须清除内部的毛刺和杂质。

 

2)胀管时在胀管表面上应加适量的润滑油(润滑油必须是符合对应制冷剂系统要求)。

 

3)胀管长度应与管径插入深度相符合。

 

4)为避免胀管处留下直线痕迹导致泄漏,操作时应将铜管转一个角度进行矫正。

 

5)胀管时应避免用力过猛而导致出现裂纹。

3.5.5.铜管穿墙 

1)管道穿墙前必须对端口进行密封,避免杂质进入。

2)管道穿过的外墙孔必须密封,并应向室外倾斜向下,雨水不得渗入。

 

3)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保护套管,穿墙套管与墙体等长,穿楼板套管与楼板底面平齐,顶面高出20mm,位于卫生间时应高出地面50mm,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它不燃材料填充。

 

4)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

 

5)不得将管道焊缝和扩口螺母置于穿墙套管内。

3.6.铜管的焊接 

3.6.1.焊接操作 

1)准备好氮气、氧气、乙炔、焊枪、焊条及相关工具材料; 

2)接好氮气管道,对系统进行充氮,首先充驱赶氮气,驱赶氮气压力约为0.1MPa,持续30秒左右,将管道内的大部分空气进行排除,然后将氮气压力调至0.05±0.01MPa,压力不宜过大感觉管口有气流即可; 

3)从离充氮最近的连接处开始焊接,直至最后一个焊点焊接完成; 

4)焊接过程中充氮不能中断,焊接完成后应继续充氮,等待铜管自然冷却后停止充氮,避免铜管内壁产生氧化皮; 

5)焊接完成后应检查焊点是否饱满,焊缝部没有气孔、砂眼,没有明显的“钎料下垂”。

3.7.铜管与室内机的连接 

1)首先必须使用一把匹配的固定开口扳手,定位卡紧室内机的管接头,禁止使用活动扳手,避免因开口距离调节不当出现管接头打滑的现象,进而导致室内机管接头受力出现裂纹泄漏的问题;

2)然后使用另一把匹配的固定开口扳手或活动扳手卡紧接管螺母,注意不要有间隙,避免打滑;

3.9.铜管安装三要素 

请特别注意制冷剂管道与大楼其他设施管道的要求有所不同。

若忽略以下几点,将会带来很大的质量隐患。

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应力求保证管道内“干燥”、“清洁”、“气密性”。

这就是制冷剂管道安装的三要素。

第四章排水管的安装

4.1.材料的选择 

4.1.1.冷凝排水管的选择 

冷凝排水管可选择镀锌钢管和PVC管,由于金属管道易锈蚀因此推荐冷凝排水管选择PVC排水管,排水管管径根据机组的制冷量按下表进行选择。

4.2.支、吊架的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定位支、吊架的位置。

若设计图纸没有说明,支、吊架安装间距应小于等于800。

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

4.3.冷凝水管的布置 

冷凝水管的敷设应按设计图纸布置,若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说明,则按照排放到室外机冷凝管排水管的位置。

4.3.1.排水管与机组的连接

1)与室内机的接管必须为软管,软管为透明或半透明管,可以观察到冷凝水排水状况,排水软管不得有瘪管或强扭现象; 

2)软管两端用卡箍卡紧密封,这样可以方便拆卸维修,不要用胶水密封,时间久了凝固的胶水会脱落导致漏水,也不利于维修; 

3)与机组连接处的排水管坡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大,且坡度不得小于1/100; 

4)对于有提升泵的机组,与机组连接处排水管安装要求如下图:

待电气工程完成后即进行注水检查,检查提升泵能否正常工作,各接口是否漏水。

4.3.3.排水管安装注意事项 

1)冷凝水管的水平管应坡向排水口,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机组接管处坡度应保证1%及以上,水平干管坡度应保证0.003及以上;

2)冷凝排水管汇流时禁止出现相向对流的情况;

3)排水支管与主管连接时,必须从主管上方接入,不能从侧面或下面接入;

4)水平支管与竖直主管的连接,应保证来自竖直主管上部的冷凝水不会倒灌入水平支管内; 

5)冷凝排水管应单独设置,严禁接入污水管、粪水管、雨水管等其他管道。

避免异味进入室内、雨水倒灌的情况发生;

6)对于集中排水系统,水平排水管每6米应设置一根通气管与大气连通,竖直排水管应在最高处设置一根通气管,且通气口必须向下,避免杂质灰尘等的进入;

第五章新风的安装

5.1主机安装  

5.1.根据通风主机的外形尺寸,制作通风主机的固定框架,并作防锈处理;  

5.1.2.将主机水平安装于房屋顶面,尽量靠近连接吸风口的厅室;  

5.1.3.通风主机与固定框架固定时,中间采用橡胶防震块作避震处理。

校准通风主机固定框架水平,无扭曲。

  

5.1.4.在通风主机安装位置附近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维修和保养;家用型新风主机安装在吊顶内时,其附近应留有450×450的检修口一只,检修口预留位置应便于检修,上方无遮挡;  

5.1.5.根据通风主机的电动机功率、电压,进行电源线的配置。

电源应独立供给,接线应正确、坚固,并有良好接地;电源线应绝缘良好,不得裸露在外面;通风主机应有独立的控制装置;  

5.1.6.风管采用PVC管,采用软管连接的风口时,其软管长度最好不超过35cm。

  

5.1.7.排风管采用软管其长度不得超过5M,超过5M宜采用UPVC风管。

  

5.2通风管道安装要求  

5.2.1管道的走向、管径以及风口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5.2.2管材的切割口应光洁、无毛刺。

管材和管件的连接处应铆牢或粘接牢固,无残余胶水留在管材或管件上。

  

5.2.3管路的安装应做到横平、竖直。

管材内径清洁无杂物。

  

5.2.4UPVC管路应采用支吊架进行固定。

如采用抱箍,则其内面应紧贴管外壁。

支架与管道应固定稳固,无松动;  

5.2.5所有管路经过的墙孔,一律采用机械打孔机开孔,严禁未经同意擅自改变孔径与位置。

  

5.2.6风管支、吊架的间距,如无设计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方向的管道,管径在Φ75~125mm,以1.2m距离1个固定点来计算,作管道固定。

管径在Φ160~250mm,以1.6m距离1个固定点来计算作管道固定。

>Φ250mm管径,以2m距离1个固定点来计算作管道固定。

弯头、束接、三通连接处二端200mm内各有一个固定点。

2)垂直方向的管道,管径Φ200~250mm,以3m距离1个固定点来计算作管道固定。

>Φ250mm管径以2m距离1个固定点来计算作管道固定。

弯头、束接、三通连接处二端200mm内各有一个固定点。

  

5.2.7可伸缩性金属或非金属软风管的长度不宜超过5米,并不得有死弯及塌凹。

  

5.2.8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饰面贴实,外表面平整不变形。

同一厅室,房间内的风口的安装高度应一致,排列应整齐。

  

5.3通风系统的风口安装  

5.3.1进风装置四周必须采用发泡剂填充密封,并做好防水处理。

  

5.3.2排风口安装时,选择距主机较近并可以与室外相通处开孔,穿墙孔规格为Φ110㎜。

安装墙体过桥并打泡沫剂进行密封,墙体过桥应与外墙面平齐。

防雨型排风口与墙体过桥的连接处采用PEF胶带做中间过渡,排风口安装应正确、平整、严密、美观。

  

5.3.3厨房间的吸风口位置应远离灶台;  

5.3.4进风装置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点;  

5.3.5管路材料采用PVC管与复合软管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适用于通风主机。

  

通风系统验收规范:

  

1、管网施工完毕后,应对所有管网作自检工作。

  

2、自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报请监理验收。

管路的隐蔽由业主土建解决。

  

3、通风主机试机前,应对供电电压进行测试,供电电压应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电压值波动控制在±5%.  

4、通过皮带传动的通风主机在试机前应对皮带轮进行检查是否有松动,皮带的松紧调节。

  

5、通风主机通电运转后,应检查风叶的转向是否正确。

风机运转是否平衡。

紧固件与零件是否有松动。

  

6、管路系统和主机测试结束后,填写好“工程竣工验收报验单”和与工程配套的相关产品资料,报请监理验收。

监理验收合格后,工程施工正式结束,进入产品质保期。

  

7、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对未投入运行的通风主机做好保护工作,并且切断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