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1938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x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我国古代的城市的平面有一套方成发展为两套城墙,都成有三套城墙,外均有城壕。

罗马帝国盛时的位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

魏邺城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其北为贵族专区,南为一般居住区。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封建时期的中国的都城规模都很大,城市的中心就是政治的中心。

封建时期的欧洲城市的中心一般是神权的统治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生产率水平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30%

中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达到60%以上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稳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部分工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变。

中国城市化道路:

发展进程比西方慢,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慢,发展部平衡,东南部沿海较快,内地打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解放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由于经济发展及政策上的波动,几起几伏,比同期国家发展慢,20世纪70年代末达14%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至1986年26%实际高于此数字,1999年29.5%,2000年36%。

两点共识:

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一些状况:

大量(或是去土地,或弃农进城)的农村人口,盲目流进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地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墨西哥城、印度的加尔各大等城市。

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

苏南模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南一些地区的农村终于打破种种阻力,创办了乡镇工业,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受到支持和鼓励,政策优惠,乡镇工业在苏南地区迅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突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

温州模式:

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的小城镇,也成市场推动型。

外资促进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临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有很大发展,不仅是本地区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而且吸收大量外地打工人口。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而水沟防省

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作图题: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五:

“其他公共建筑物”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公园前500年古希腊繁盛时期的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他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

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这一模式在米列都Milet完整体现。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4.博立叶“法郎吉”

2.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霍华德{英}提出田园理论希望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

指出在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

霍德华认为:

城市无限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这一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的过于集中是属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如果吧这一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产生的利润应归城市机构支配。

规划方案:

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h㎡,城市外围2023.4h㎡土地为永久绿地,供农牧业生产使用,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同心圆放射出去,中央是个占地20h㎡的公园,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他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h㎡的公园,公园外圈是商店、商品展览馆、在外一圈为住宅,在外面为宽128m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与教堂,大道另一面有事一圈花园住宅。

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出突出问题。

恩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最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1)1912~1920年,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卧城”

(2)1918年,分局建筑师沙里宁在赫尔辛基新区提出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称为半独立式卫星城。

(3)1928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用在外为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

(4)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

凯恩斯为代表。

人口由5~8万扩大到25~40万人。

4.《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居住的主要问题:

人口密度大,缺乏敞地及绿地;太近工业区,生化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

工作的主要问题:

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无计划布置,与居住区距离远。

游憩的主要问题:

大城市缺乏敞地

交通:

大城市道路完全是旧时代留下来的,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

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的。

5·马丘比丘宪章

1、1978年12月,一批建筑是在秘鲁德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

2、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3、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无问题。

6·马丘比丘宪章与《雅典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7.邻里单位:

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理论。

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的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单位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8·城市设计的研究人和代表作:

吉伯特《市镇设计》和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

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卡斯泰尔斯《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

9

200年前: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理论】人口增长,积极增长,环境资源间的关系

100年前:

霍德华提出田园城市

20世纪50年代:

人居生态环境开始引起人类重视

60年代:

开始关注考虑长远发展的有限资源的支撑问题【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

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

1976年:

人居大会首次全球范围提出“人居环境”概念

1978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的组织、许多国家政府和专家参与制定【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1年:

布朗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次系统阐述可持续发展观念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做了界定和详细的立论阐述

1992年:

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全球20世纪议程】中心思想是环境作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

这次会议正式确定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

1996年:

人居第二次大会(城市高峰会议)总结第二次环境与发展会议以来人居环境发展的经验;审议大会两大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宅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

1998年1月: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署在巴西圣保罗召开地区间专家组会议

1998年4月召开: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六次季会,讨论研究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新经验

90年代出现的思想和理论文献:

92: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布雷赫尔

93: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而规划】——布劳尔斯

【自私能拯救环境吗】——瑞德雷、罗

95:

【可持续的人居:

为规划师、设计师和开发商所写的引导】——巴顿等

【专家与环境规划】——杰特和派兹

96:

【环境规划与可持续性】——布克汉姆和艾文思

【集约型城市:

一种可持续的都市形式?

】——詹克斯等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变革:

由单向的封闭性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城市规划的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

对工作中传递方式的影响:

1规划技术设计论证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型工作,其内部的工作传递关系是横向的、符合的;2政府立法执行工作是指确认规划的法律效果;3组织开发经营活动的传递关系是相互配合性的,强调社会总效益和参加开发经营单位集体效益的结合,故也是横向为主的传递关系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关于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一般有三个方面:

1现场踏勘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3.分析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

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施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

2.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3.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5年。

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市、区、居住去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等

5.确定工程干道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的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设立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交通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

环保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部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城市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规划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即使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规划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所规定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向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向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担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

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

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

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完全或基本上不能用作城市建设的地段。

城市用地分类表4—3-1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初次之外,广泛的城市用地,还可以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所占的土地。

为适应城市功能的多样性要求,城市用地可以施加告诉的人工化处理,也可保持某种自然的状态。

城市用的的属性:

1自然属性:

自然生成,有不可移动性。

耐久性和不可再生性。

2社会属性:

有明确隶属,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利

3经济属性:

通过自身的价值呗社会认可的条件来体现,在利用过程中能直接或间接转化经济效应。

4法律属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种资产。

由于不可移动性,归之于不动产。

有法律支持保护。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评估。

1用地评价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

2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和可能影响

3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环境特性,抓猪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析与评价

4用地评价,不应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考察他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总和的鉴定利弊

代码

用地名称

内容

说明

R

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分有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C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

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

W

仓锗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

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没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

G

绿地

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P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

指特殊性质的用地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水域、农村用地、闲置地、露天矿用地、自然风景区用地

指除以上九大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用地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表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分级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口/人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

(1)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

(2)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

(3)生产技术的协作;

(4)场外工程的协作;

(5)动力设施的协作:

(6)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

(7)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

(8)厂前建筑的协作;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 考试大论坛

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

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

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7)公共设施的不知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