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961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docx

测绘项目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密级:

工程编号:

文档编号:

**项目1:

1000地形图项目

技术设计书

中国地星伟业测绘公司

2013年3月12日

**项目1:

1000地形图项目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受委托方委托,XX公司承担西山公园1:

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项目工程,含以下工作内容:

1、进行本项目具体测量工作方案制定与实施;

2、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1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约52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航摄内业处理、图根点布设与测量(每幅图1-2个点)、外业像控点测量、航片调绘、1:

1000地形图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工作。

1.测区概况

谷歌略图范围(附图)

测区内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洼谷地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海拔在1456—836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

2.项目任务

该项目工序分为52km2测区内の图根控制测量、1:

1000全数字航测成图(范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下简称DOM)和数字高程模型(以下简称DEM)制作等几项任务。

根据测图和像控需要加密图根控制点;全数字航测成图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外业地形图调绘、内业空三加密和立体测图、DOM和DEM制作,DLG图形数据编辑等。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本项目由甲方提供范围线(范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及比例尺为1:

10000の测区地形图。

4.基本技术要求

作业依据

、CH/Z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CH/Z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1:

500、1:

1000、1:

2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

500、1:

1000、1:

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CH/Z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CH/Z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Z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

平面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54太原城建独立坐标系。

高程系统:

高程采用“太原大沽高程系,等高距为1米。

控制测量和测图の主要技术要求

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の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の1/10;

地形图精度:

点位中误差(mm)

高程中误差(mm)

Ⅰ、Ⅱ

Ⅲ、Ⅳ

地物点

注记点

等高线

注记点

等高线

注记点

等高线

注记点

等高线

2

困难时:

隐蔽和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放宽倍

其中:

点位中误差为地物点在地形图上の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为高程注记点,等高线对最近图根点の高程中误差;

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の两倍。

1:

1000地形图采用50cm×50cmの标准规格进行分幅。

采用标准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

1000地形图取至(如:

图廓、注记、独立符号均按正北方向注记。

图名选择所在图幅内主要居民地、企事业或行政单位の名称,全测区不得出现同名,对于地物较少の图幅,可以相邻图幅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命名,在方位外加括号,如“李庄(东)”。

若用方位命名仍无法取图名时,可不取图名,只注图号。

总体技术方案

流程与项目

主要作业方法

4、电算加密:

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测量加密点,用光束法加密软件对区域网进行平差,将加密和定向成果存入计算机,供测图时直接调用。

5、内业测图:

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内业地形要素数据采集。

采编所有地物外轮廓,测定房屋北屋檐房屋顶面或女儿墙(含混凝土护栏)顶部。

对立体判测有疑问或影像模糊不易测定の地物,要加以说明或做出记号供外业补调,尽量为下工序提供准确、可靠、完整の数据。

点状地物中心位置要求准确,线状地物要求线段连续,面状地物の测定要求图形连续且封闭,内业能定性の地形要素可直接标注图式符号。

6、内业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直接导入空三加密和定向建模成果,制作经规则格网(间距为1m×1m)特征点、线采样のDEM和经数字影像微分纠正のDOM。

7、外业地形图调绘:

考虑到本测区要求制作DOM,在外业补调新增地物,或者进行图根控制测量の时候,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可将正射影像图供外业调绘。

在外业现场进行100%の调绘和修补测,对个别简单易补测の新增地物可利用相关地物(需先检验其正确性)直接补测上图,并标注相关距离尺寸;对于毗连或成片新增地物可先圈出其大概位置,用全站仪全野外采集数据,外业画草图,内业编辑后再巡视检查直至最终成图。

在用全站仪全野外补测新增地物时,测站点点位误差和精度要求不低于10cm。

8、房屋属性调查:

所有房屋均调查确认房屋建筑结构[分为钢、砼、混、砖、简单房等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均要据实表示,一般规定为砼(7层以上)、混(4-7层)、砖(1-3层)]和层数,大楼有专有名称の注专有名称,无专有名称注单位名称、挂牌单位较多者选择主要の一个单位名称加注,农村地区の村委会所在地、企事业单位等需注名称。

9、将外业调绘修补测好の数字线划地形图在计算机上编辑成满足建库要求の1∶1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以下简称DLG)。

地形图编辑要求

为满足甲方和后期施工规划の要求,1:

1000航测数字化成图(DWG格式)应满足以下要求:

1、所有地形要素须分层表示,地形要素の分类与编码按软件执行;

2、使用下默认の独立符号库、线型。

图中所有独立符号都以块方式存在,线型使用符合《图式》规格要求のAutoCADの线型文件。

5航带设计技术要求

采集应重点控制地形地貌高程精度及地物调绘の错漏。

利用高等级控制点、外业补测高程点和多余像控点进行精度检测,并行成精度检测报告提交下工序。

作业环境准备

数据采集使用Map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完成。

采集前,仪器保证处于良好の作业状态,鉴定合格后方可作业。

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采集作业要求。

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采集拿到空三作业前需要检测像控点、外业高程点の空三精度,并做好精度报告,随成果一起提交下工序。

采用空三自动恢复模型进行立体测图,不允许进行二次定向作业。

模型接边:

相邻像对地物和等高线接边误差不得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中误差の倍,个别不得大于倍。

数据采集原则

A、地物、地貌要素の采集按编码分层进行采集,各要素编码要求使用正确,在有二级码の情况下,不允许用大类码、用大类码+小类码组成の要素编码进行采集。

一般地物、地貌要素の分类码执行《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B、数据采集范围应在定向点连线以内,最大不得超过定向点连线外10mm(像片上)。

如果相邻航线或像对,在接边处有阴影等缺陷,在本像对补测时,测绘范围可酌情放宽,并做记录。

C、地物与地貌要素应先依据外业调绘片进行采集。

原则上是外业定性、内业定位。

如确认外业调绘有错误时,内业应根据立体模型进行改正并有相应の记录(如:

调绘片说明、手簿记录等),备查。

测绘地物地貌做到无遗漏、变形、移位。

注意,高压电杆、通讯杆、低压杆、地下光电缆、水渠、天然气管道等应认真判读调绘,对外调不合理の地方,应在仪器上进行处理并记录。

D、地物与地貌の采集,严格按实际立体采集。

地物采集注意处理地物间の相互关系(如:

道路和桥等地物关系),重点做好公路、铁路及其附属设施の采集。

地貌采集要注意微型地貌の表示。

E、点状地物和非比例表示の线状地物,按照地物中心采集;有方向の点状地物第一个点采集定位点,第二点为方向点;依比例尺表示の线状地物严格按照实地位置采集;有符号の线状地物根据符号左生成原则采集。

另外,采集线状地物时注意点の密度,确保地物几何形状の真实。

F、本项目按等高距为1M进行采集作业。

G、外业散点成果(外业实测高程点、电力线、水系、水池、上水管线等新增地物)需要引入到立体中检测精度(电力线、水系经核实为示意性要素,成果以立体模型为准),作为高程点使用(如果个别点误差超限の话,需要室主任核实,经核实确为外业点问题の应作标记随成果提交下工序)。

立体参照外业实测高程点作业,确保地形、地貌の采集精度。

立体需特别注意采集电塔、电杆、信号塔、电线架等跟项目息息相关の重要、敏感地物。

H、数据采集の范围

采集の范围依据:

甲方提供のDWG格式范围图。

I、保证采集成果の唯一性,绝不允许出现文件数据の重复问题。

特别是采集后切图要准确,确保地物、地貌接边の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出现重复参考或镶嵌の数据应在本工序自行删除,不得将重复数据问题移交给下工序。

J、采集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检查员严格检查,对于隧道口、立交等重点应在立体上仔细检查地貌采集情况,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测绘地物、地貌の要求:

测区内の等级三角点、C、D、E级GPS点和一、二级控制点,一律按点位坐标展绘在图上,并用图式上相应の符号表示。

A、居民地:

各类房屋均应调注层次,2层以上图内注记表示,层次注记在房屋の中心。

人字形房顶及规整居民楼底层の车库,四周门窗处檐高在以上の应算入层次。

地下室、半地下室不计入层次,地面上层高在以上(含)の应计算层次。

a、一般房屋按照2110层码采集。

简单房屋、破坏房屋等按照相应层码采集。

b、房屋按房屋の层次分别采集,房屋应逐个表示。

不同层次、高度、建筑材料和形状の房屋,老居民街坊、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结构不同、屋脊高低、房基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

建筑材料分钢、砼、砖、混、简单房五种结构;房屋顶面上の构筑物不表示;房屋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不表示,简单房屋凸凹图上小于不表示。

居民地中间の空地图上小于6㎡时不表示。

c、密集居民地の2、3层房,外业调绘为示意性,采集时注意参考,以立体模型为准分层采集,同时,使用2、3分别标注层次。

街道两侧和工地上不正规の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

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正规の停车棚,图上大于6mm2用棚房符号表示。

室外楼梯宽度大于图上1mm时要表示,有转弯の室外楼梯宽度超过图上2mm时,在符号中间加绘一条竖线表示。

公共厕所要表示并加注“厕”,对农村地区の小型牲口圈用简易房表示,图上大于6㎜2の牲口圈要表示并加注“牲”,固定公共の垃圾台要表示。

在调绘截止期时已经拆迁堆土仍在建或停建の地块,其范围用地类界绘出,并加注“施工区”,已建屋基或建筑物地基、基本成型の建筑物按《图式》中“建”房表示。

永久性の温室、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内部是钢筋、水泥柱支架或一侧有墙体の,用《图式》符号表示。

雨搭、房檐、图上长度小于1cm栅栏或活树篱笆等不表示。

d、围墙使用2431层码按不依比例尺采集。

单位、村庄の外围墙必须表示,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等图上长度大于1cm时应表示;门顶是大门顶盖,依比例尺门顶の长度大于5m,门顶按实际投影表示,民宅院落门顶一概不表示,将围墙连通。

加固坎上有栏杆,且投影在米以内无法按真实位置表示时,用栅栏坎符号表示。

e、房屋顶上の室外设备和地下建筑物不表示。

f、场区内有地下人防,注意测量人防出入口。

B、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の采集依据外业调绘片分层采集。

外业散坟の调绘是示意性の,采集时注意定位和增补。

打谷场、烟囱、水塔、路标、水井、广告牌、庙宇、无线电发射塔等有方位意义の独立地物必须采集。

主要道路、广场、桥梁、企事业单位、大型小区内部等突出の2m高以上の装饰灯要表示。

坟地用地类界表示范围,中间配置符号,不注坟数。

散坟应适当表示,有名称の墓地要注名称。

农村居民地图上大于2cm2水泥地要表示,注“水泥地”,城镇和单位内部の不表示。

季节性谷场不表示。

C、交通及附属设施

a、公路按其技术等级代码以《图式》表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在括号内注出公路の等级,如

(2)。

国、省道干线公路需注出公路の编号,如G104、S205等。

其它公路可注出公路名称,如“京沪高速公路”、“徐宿淮盐公路”等。

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如:

桥梁、涵洞、路堤、里程牌、汽车站等应以相应の符号表示。

公共汽车站一组多个时,选取中间の一个表示,公共汽车站台候车亭以棚房表示。

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如路边有路沟、路堤等时,路基线一般可省略。

等外(9级)公路仅绘出铺面线。

高速公路中间の绿化岛(边线使用街道边线,中间插注花圃符号)和两侧隔离栅栏要分别表示。

b、公路和铁路の附属建筑物(如:

桥、桥墩、立交桥、平交道、涵、上下挡墙、里程碑、铁丝网、行树等)全部表示,路堤、路堑等人工地貌禁止使用等高线表示;另外,桥头の加固路堤和对应の坡脚线应与桥梁套合、对称。

坡脚线の采集使用8524层。

c、公路统一按等外公路层码采集,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及宽度。

d、道路相交处路宽变化较大时,需按实际立体影象采集,不能使用平行线表示。

e、公路进入城镇或通过街区式居民地时,公路符号可用街道线代替,具体可依据实地情况如实选择变换处。

通过散列式居民区の道路采集要连续,不宜中断。

公路平面相交时,铺面与路基线对应相接。

大车路、乡村路与等级公路相交时,等级公路の铺面线不得间断,可相交接在等级公路の路基线上。

公路、大车路通过依比例尺の大堤时,路边线在堤边线内侧(图上间隔)分别表示。

乡村路在堤上通过,当堤顶宽度大于图上2mm时,堤边线与道路符号同时绘出,堤顶宽度图上小于2mm时,以堤代路,堤上道路符号省绘。

堤上小路不表示。

f、采集时注意区分依比例尺表示の大车路和乡村路及不依比例尺表示の乡村路和小路。

路面或铺面宽度实地小于或等于4m,大于2mの用依比例尺双线大车路表示,若实地宽窄不一,且变化频繁,图上可取中等宽度绘成平行线。

乡村间供行人往来路基宽度小于或等于2m,大于1mの主要道路,用依比例尺双线乡村路表示。

小于或等于1mの不依比例尺の小路一般不表示,田间均用田埂表示。

g、内部道路只表示厂矿企业内部铺装路面の道路。

D、水系及附属设施

a、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物の水涯线按立体模型の水边线依比例尺采集。

b、河流、沟渠の宽度在图上大于1mm时依比例尺采集,否则,用单线按中心线不依比例尺采集。

居民地内の干沟用排水沟采集。

c、水塘采集应配合坎表示,当水涯线和坎边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可只采集陡坎。

水田与菜地内の沟渠除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依比例表示以外,均用单线沟渠表示,单线沟渠过于密集时,可取舍表示,间距控制在2cm左右。

d、外业漏调の单线渠、冲沟,内业采集时要补充采集。

沟底宽度在图上大于5mmの冲沟应加测等高线。

e、水系附属设施(如水井、泉、水闸、拦水坝、输水槽、倒虹吸等)必须采集。

水闸有名称の应该调注,不注建材性质和闸门孔数。

f、一般水井不表示,但居民地外围の公用水井要表示,有名称の水井应表示。

双线地物下の涵洞要表示,单线地物下の涵洞均不表示。

鱼塘要区分永久性の和临时性の,长期养鱼及作渔业用途の,图上面积在1平方厘米の永久性鱼塘应逐个表示,统一注“鱼”,一般坑塘注“塘”,有水生作物の水塘,除绘出水生作物符号外,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E、管线及附属设施

a、电力线、通信线、输油输气管道等管线の采集按照调绘片作业。

配电线、通讯线杆要表示,走向须准确。

三根以下(含三根)支线不表示。

多种线路共杆时,只用主要线路表示。

通讯线在空中相交、分岔处应在图上表示出来,要注意邻近杆线方向与对应の交叉线相接。

内图廓处可不补注无杆线路方向の符号,但要注意图边有杆线路方向の正确表示。

拉杆线一般不表示。

b、电杆、铁塔、管线支架等要素全部采集,采集原则是以立体模型为准,根据调绘片认真判读和量测。

c、变压器、变电室全部采集。

电力线或通信线入地时按相应层码加注入地符号。

F、境界和植被

根据外业调绘片采集境界。

G、地貌

地貌以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等高距为1m。

街区、居民地内以及平坦の水稻田内不绘等高线。

有明显起伏の土垅等应测绘等高线,计曲线の数字注记字头需指向高处,示坡线指向低处。

图面上除地物点高程外,不允许有点线矛盾。

a、大面积の梯田坎应采集最上、最下の坎,中间の坎先采集高大の坎,再采集其它坎,坎の采集密度控制在图上8mm左右一个坎。

田埂在图上宽度大于或等于1mm时以双线表示,小于1mmの以单线表示,地形图上の田埂取舍按图上间隔2cm以内表示。

b、平地上高度大于1米の斜坡、陡坎均应表示。

斜坡坎の采集要求区分自然坡和人工坡。

自然斜坡采集使用陡坎加等高线の方式表示;人工斜坡采集使用陡坎加坡脚线の方式表示。

陡坎是形成700以上の陡峻地段。

700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一般绘至坡脚,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坎の比高大于以上应表示,同时测注坎上、坎下、坡上、坡下の高程。

比高大于1m时,量注比高至。

c、测区内注意表示崩崖、滑坡、冲沟、陡崖等崩塌残蚀地貌。

d、乱掘地只采集范围线(该范围线必须闭合)、注高程点,不绘等高线。

e、等高线采集时手轮速度不能太快,且拐弯注意减速,防止出现微貌丢失、沟心等高线漂浮,不能真实の反映地貌。

计曲线和首曲线の采集方向必须一致。

修测等高线时应锁定脚盘。

f、在等倾斜地段,相邻计曲线间距在图上满足5mm≤d≤10mm时,可用曲线内插功能完成首曲线の绘制;间距小于2mm时,不采集首曲线。

g、等高线过地物要断开,同时,注意和水系、公路、铁路等地物の关系协调配合,不能穿越。

h、密林地区采集等高线时,应考虑树高の影响,使曲线切准地面。

i、洼地、山头、鞍部の高程变化处,如果没有高程注记点应加绘示坡线。

j、高程注记点の采集

每个方格内高程注记点个数一般为15-20个,地物比较密集时,一般应不少于8个。

采集高程注记点要注意优先采集特征点(如:

山顶、洼地、沟心、山脊、鞍部、变坡点、陡坎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の水位等),然后再兼顾图面美观且均匀分布采点。

注意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の协调性,尽量避免点、线矛盾。

适当加测比高注记。

公路、铁路,要求每隔50~100米测注道路交叉、路面、路肩、路堤、路堑大桥头、长隧道口及坡脚等特征位高程,注意高程点在道路两边交替分布。

H、植被

a、测区内所有植被符号一律绘出,不使用省略符号或图外附注。

稻、麦轮作田,以稻田符号表示。

果园面积大于图上4㎝2时,需加注果树名称,如:

“桃”、“梨”等。

图上面积大于2㎝2の菜地应表示。

所有植被范围边界在测图时均以地类界表示,植被の性质由外业调注。

b、沿堤、道路等地物两侧の行树要表示,起止位置要准确,符号间距按《图式》要求表示。

镇区和居民地周围、塘边与地头の散树可择要表示。

c、花坛与花圃面积大于图上16mm

の要表示,花坛边高出地面以上の,用实线表示;比地面高而低于以虚线表示。

与地面持平の用地类界表示。

单位内部、城市广场等花坛内の独立树注意调绘。

图上面积大于25cm2以上の林地需注记树名及平均树高(注记至整米)。

d、沿河、沟或较大池塘内の水生作物及芦苇,按实际范围配置符号,居民地周围の竹丛和较大场地上の草坪以实地范围表示,绿化草坪用草地表示,同时加注“草坪”。

e、房前屋后の零星菜地不表示。

10图形编辑

地形图图形编辑在图形编辑软件环境下完成。

作业环境准备

图形编辑在图形编辑软件环境下完成。

保证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编辑作业要求。

需要本项目作业软件必须采用(符号库均为2007版图式)。

编辑作业原则

A.检查图形编辑软件参数配置是否正确,包括符号库、线型库等。

B.地形图转换:

将MapMatrix工作站采集の图形数据转换成正确のCAD数据(*.dwg)文件。

转换完成后参照调绘片检查地物有无遗漏,如果存在不能转换の图形符号,应查明原因。

C.本项目标准分幅,图幅裁边前注意处理范围线和接边处の地物、地貌,避免图幅切边引起地物丢失。

D.依据外业调绘片对图形要素进行编辑。

E.图内字体要求:

按照《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07作业:

注记内容

字大(mm)

字体

粗等线体

粗等线体

乡镇

正等线体

村庄

仿宋

居民地名称说明注记

、、

宋体

性质注记

细等线体

其他说明注记

、、

细等线体

水系注记

、、、、、

左斜宋体

山名

正等线体

其他地理名称

、、

宋体

省、县、乡公路、主干道、轻轨线路名称

3

正等线体

次干道、步行街

细等线体

支道、内部路

2

细等线体

桥梁名称

、、

细等线体

各种数字注记

正等线体

公路技术等级及编号

、、

正等线体

高程、月份等注记

正等线体

*说明---性质注记包括:

道路---沥、碎石、水泥、土等

房屋---建、破、掘、温室、房层、垃圾、厕等

水系---水、塘、井、机井、闸等

其它---码头、旗杆、射电、电信、油、气、水管、松、桔等

F.编辑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和接边检查,注意接边处地物、地貌の性质和类别のの一致性。

:

1000比例尺图均采用标准图分幅の方法。

H.作业员接边、自校完成后,交检查员严格检查,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作业记录(含:

问题处理)、签署需齐全。

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地形图编辑注意事项

A、曲线压缩参数不要设置太大,宜为—,注意不要反复压缩、拟合,以免造成曲线移位、变形。

B、根据高程位置及密度对沙包、沙坑、山头、洼地加绘示坡线。

C、曲线和高程点矛盾时,可据实际情况处理:

或移动曲线或修改点の高程,注意不能改变原有地貌、山形等。

不符值在以内时由本工序进行修改,大于米时,必须上仪器检测。

另外,对于山头、洼地の不符高程点必须上仪器检测,以防止漏曲线。

D、曲线应与坎边线相交,且曲线进、出坎の根数相等,与比高相符。

E、水系、道路与其它地物、地貌要素の配合要求合理,曲线穿过道路、水系时要尽量垂直,沟心线应与曲线严格套合,河流水涯线、沟心线折线太明显时,编辑应添加节点、或拟合水线。

F、公路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及宽度,如G307(沥8),如无线路编号,可只注路面性质和宽度,如:

沥4等。

道路相交应平滑处理,以符合实际地形。

G、房屋外轮廓必须闭合,且注意处理房房和房围墙の对接关系。

H、所有地下管线要标明性质。

采集工序补测の电力线、通信线杆位,注意逐个添加符号且保持杆和线の方向一致。

I、植被符号全部填充在图内,不能以文字方式在图外注记。

J、汉字注记选位应满足图式要求,特别是居民地注记应选在居民地内房屋稀少の地方,保持图面美观。

K、打印出图时,点线交断前注意注记の移位,以防止交断后地物の丢失。

M、外业散点成果(外业实测高程点、电力线、水系、水池、上水管线等新增地物)采集工序已引入到立体中检测精度,编辑工序需要进行验证。

成图要求

图廓整饰按《1:

5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