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2239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 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单元测试4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概括单元测试

1.(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0分)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华羽的乐园鸟/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以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戴望舒《乐园鸟》。

 

诗人在一种感伤的情调和思绪中感怀和体味着“现代都市”所赋予的难以摆脱的优郁和茫然,并以敏感的知觉触摸着自我内心世界,追寻精神家园。

在对“传统的回归”和“现代的抗拒”两种张力的排斥与糅合中达成情绪的平衡.呈现出独特的诗情,成为中国现代诗坛的奇葩。

 

在这样浮躁、新鲜、急剧变荡的时代里,诗人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己。

他们曾经纯净的理想被这突如其来的“现代风”吹得七零八落,失落、颓废之情浸染他们。

戴望舒也不例外地患上了“都市怀乡病”.在大都市中,他没有寻求到理想的梦,作为生存于都市与乡土,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边缘人,经历着矛盾与困惑,挣扎与无奈。

戴诗中所呈现的诗风,也弥漫着诗人的这种抗拒和寻求的情绪。

戴诗温婉、凄美,情感细腻、微妙,诗绪含蓄空灵,颇似中国晚唐五代诗词之风。

“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风,朦胧闪烁、漂浮不定,使诗人始终保持着“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的诗歌原则,对传统的向往和渴求回归,使戴诗具有了一种复古、迷梦的反历史的美。

在诗人心中,精神家园仍属于传统,那个可以任意地优郁和欢乐,迷茫和清醒的世界。

 

倘若说,在戴诗中有一股强烈渴望能够回归传统的力的话,那么存在另一股与之相反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力,正如两股相向的河流,汇集于一处,在冲撞的剎那,迸溅出水花。

正是这美丽而有灵性的水花使戴诗风韵独特,意味无穷,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美感”。

他在两种不同文化,不同心理的交融中寻找到了表现内心景致的最高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不仅是诗人诗情、心智的极致,也是传统和现代,回归和抗拒,逃避和无可逃避诸多张力成就的一种平衡美。

这种看似矛盾、不可调和的力,既互相抵抗,又互相糅合,恰恰使戴诗具有了独特的、鲜明的民族气息和时代气息,完成了“新诗的第二次整合”,“在对立统一中实现艺术秩序的新建构。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

”戴望舒把拷问指向了生存的目的,是对精神家园终极性的思考。

而游荡、流浪的精神处境和对“家乡”的向往和试图重建,使戴诗带有浓厚的幻想和梦的色彩。

这样在更高层面上,获得了文化学的内涵,诗人力图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意识调整中获得意义。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撞和交融成为30年代中国文人作品中不可避免的旋律,然而戴望舒正是在获得普遍旋律的同时,拥有自己特殊的精神处境。

他始终试图找到一元终极性的精神指归,但是复杂而多元的现实使他的单纯理想难于实现。

对生存的处境和理性追求的悖论,使戴望舒退缩,而又无可逃遁,于是便浸染着现代的气息,继续做着他的“寻梦者”。

(1)下列不属于“戴望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的诗歌风格温婉凄美,情感细腻微妙,诗绪含蓄空灵,使得诗人一直秉持着表现与隐藏自我之间的诗歌原则。

B.如果戴望舒的诗歌充满回归传统的力,也就共生着一种抗拒现代的力,这种矛盾而平衡的特征让其诗歌隽永而独特。

C.戴望舒的内心,一直有一个精神家园,那个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园,只是因为遭遇了“现代风”的袭击而荡然无存。

D.戴望舒的诗歌有一种复古、迷梦的反历史的美,这与诗人诗风、作诗的原则和内心对传统的向往与回归是分不开的。

【答案】C

【试题分析】C说的是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

此题选项C说的是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的《乐园鸟》弥漫着一种感伤和忧郁的情调,诗人把拷问直指精神家园的终极性,既感性,又理性。

B.因为急剧变荡的时代,导致诗人纯净的理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使得诗人的内心有一种失落、颓废之情。

C.作为地域和文化的边缘人,诗人们在大都市中没有寻求到理想的梦,于是内心充满矛盾与困惑,挣扎与无奈。

D.戴诗之所以带有浓厚的幻想和梦的色彩,是因为诗人放荡、流浪的精神处境和对“家乡”的向往和试图重建。

【答案】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

此题中D强加因果,选项的前后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民族气息和时代气息,既体现诗人纯粹的审美情趣,又具有时代特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抗,也是诗人内心的追寻与对抗。

B.“对立”是指传统和现代、回归和抗拒、寻找与逃避的冲撞;而“统一”则是对立中形成的平衡美,对立与统一形成戴诗独特的诗韵。

C.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撞和交融是时代的产物,但一元精神指归多元现实的矛盾使得戴望舒拥有自己特殊的精神处境。

D.生存的处境和理性追求的悖论,使得戴望舒内心世界既退缩又无可逃遁,而他的诗歌体现出忧郁而绝望的色彩。

【答案】D

【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句“继续做着他的‘寻梦者’”,并非绝望,而是继续寻找回归传统。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

此题选项D曲解文意。

2.(2016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精辟地提出喜剧的对象是丑陋与错误的观点,将丑视为喜剧的基础,但他的喜剧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如把悲剧与喜剧形而上地对立起来,认为喜剧与悲剧有严格的界限,“喜剧不致引起痛苦”,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同时,他重悲剧、轻喜剧,认为悲剧是最崇高的艺术,喜剧则等而下之。

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喜剧心理学角度看,喜剧的审美心理不是一味地轻松愉快,而是由紧张到松弛。

笑可以有轻松的笑、无可奈何的笑乃至撕心裂肺的笑,喜剧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复合的。

让·保尔曾指出:

“喜剧性接近这样一种有形的痒感,这种痒感作为一种滑稽可笑的双音和复义震颤于痛苦与喜悦之间。

”喜剧性笑所具有的“紧张一一松弛”的模式,是由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一一心理一一社会”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所决定的。

人有需要就意味着他感到缺乏,当人产生需要时,肌体就会感到一种紧张,无论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

心理的紧张时,都有一种寻找解脱的欲求,希望从引起紧张的体内情境或体外情境中逃脱出来。

“笑就是摆脱紧张,重归松弛状态的一种心理对策”。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喜剧也是人类渴望摆脱制度与规范的束缚、解除紧张状态的方式。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于社会中,必然会受到种种社会制度、规范的限制和约束,人类的天性及种种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但是,人的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却又力求使这些本能表现出来,因而,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会要求以间接、曲折的方式得到满足,笑正是缓解内心紧张、使人感到松弛的很好的方式。

所以,喜剧的审美效果是笑,笑是使人从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极佳方式.但笑的情感状态仍是复合的,伟大的喜剧所引发的笑往往并不纯粹被人感到愉快,而是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的情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伟大的喜剧往往都蕴涵着悲剧因素.莎士比亚、莫里哀、果戈理都是举世公认的喜剧大师,但他们的著名喜剧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伪君子》、<钦差大臣》等,都有鲜明的悲剧因素。

他们的喜剧,大大加深了文学反映生活、描写人物的深度和力度,同时也改变了西方长期形成的对喜剧的偏见,对后世的喜剧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启迪作用.20世纪西方大量悲喜融合的喜剧的产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在喜剧中融入悲剧因素这一传统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荒诞喜剧,与传统喜剧相比,只楚悲剧因素更为浓重了而已。

可见,喜剧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对生活中悲剧的理解与超越,能与悲剧产生相似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20世纪著名喜剧理论家莫恰指出:

“喜剧的确能以它特有的对生活的理解,它那奇妙的与悲剧的洞察力有同样力度的强烈情感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现在难以把喜剧与悲剧区分开来,那不是因为喜剧与悲剧相似,而是因为喜剧时常与悲剧的行动轨迹重合,而又不失其自主性。

相反,喜剧凭借自己的资格,大胆地、不合逻辑地向一些传统中只属于悲剧的价值提出了挑战。

(苏晖《荒诞的悲喜性质辨》节选,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的基础是丑,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不致于使人痛苦。

B.作者认为亚氏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主要是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位不够准确。

C.喜剧带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是“接近一种震颤于痛苦与喜悦间的痒感”。

D.喜剧的笑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心理的紧张时的一种解脱,可使人摆脱紧张重归松弛。

【答案】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亚氏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主要是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位不够准确”并不是准确,“主要是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位不够准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种种社会制度、规范的限制和约束和人自身的天性及种种需要必然会产生矛盾,喜剧的笑也许就是调和矛盾的一种方式。

B.喜剧带来的复合的情感状态,是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间接,曲折的有效补偿。

C.喜剧一般都蕴涵着悲剧因素,伟大的喜剧更是如此。

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情绪的笑会让观众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

D.文学大师们的蕴涵着悲剧因素的喜剧加深了文学反映生活、描写人物的深度和力度,对后世的喜剧创作有巨大影响。

【答案】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伟大的喜剧往往都蕴涵着悲剧因素”并不是“喜剧一般都蕴涵着悲剧因素,伟大的喜剧更是如此”,题干更改了作者的原意,限制性成分不能忽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的评析极为精辟,西方后世理论家、艺术家很难超越其成就。

亚氏的观点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

B.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决定着喜剧性笑具有“紧张——松弛”的模式。

C.喜剧能与悲剧产生相似的效果,实现对生活中悲剧的理解与超越。

荒诞喜剧和传统喜剧相比,悲剧因素更显浓重。

D.现在喜剧与悲剧可能难以区分的原因是二者的行动轨迹时常重合。

但喜剧有其自身的自主性,向传统的悲剧观发出挑战。

【答案】A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A项在原文第一节“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知“西方后世理论家、艺术家很难超越其成就”的说法不符原文。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就犯了无中生有毛病,原文第一节“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知“西方后世理论家、艺术家很难超越其成就”的说法不符原文。

3.(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

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没想到后来读《汪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

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

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

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

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

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

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

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

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

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

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

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

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

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

“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

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

“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

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

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

”他还说:

“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

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

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

‘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

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法郎吧!

’”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说:

“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

”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

”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说:

“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

”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

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

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

“温习中国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3分)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

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倒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C.驯兽狮说:

“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

”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B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于原文第一节“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没想到后来读《汪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可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奴才。

D.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答案】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从原文第三节看,“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种现象”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鸦片”。

张冠李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B.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会。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答案】B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B从原文第三节可以看出,“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

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非作者的观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就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从原文第三节可以看出,“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

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非作者的观点。

4.(2016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

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

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

《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