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2331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精品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下册美术1、《画家乡的风景》

课题

1、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内容

风景画的透视、构图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

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

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

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8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

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要点: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学生观察、讨论。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0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

交流、合作。

“实战训练”

20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5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交流、提高。

1、分别说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

 

2、演示这两种透视现象。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至少说出两种)。

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夯实基础。

5

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1、什么是构图?

2、如何构图,结合课本4副绘画作品分析。

学生自学、思考。

提高自学能力。

5

三、交流提高。

交流。

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回答、补充。

提高表达能力。

5

四、学生练习。

学以致用。

1、通过想象,将课本风景作品以局部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参考风景图片,改变原画色彩关系或形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二选一练习)

小组合作练习。

学会表现、大胆创造。

20

五、课堂小节。

展示作品,教师适时点评。

学生互评。

提高表达能力。

10

板书设计

1、画家乡的风景

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构图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2、《黑白世界》

课题

2、黑白世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

知识与技能

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

过程与方法

1、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

2、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

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欣赏、交流。

让学生欣赏《自画像》、《鲁迅先生》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思考,

谈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木刻的兴趣。

2

二、合作探究。

合作交流。

 

认识木刻刻刀及刻绘效果(在方框里描绘一下)。

1、角刀:

2、圆刀:

3、平刀:

跟老师学木刻:

1、老师介绍刻刀种类及特性,并强调用刀安全。

2、老师演示各种刻刀操作方法。

                                       

学生听、画、说出发现。

全面了解、安全第一。

10

三、小试牛刀。

品味、提高。

1、尝试刻制(闯关:

活动一)

温馨提示:

可不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出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

每小组推举两幅作品,老师给予拓印并展示。

同时请学生谈一谈使用刻刀的体会。

教师进行小结。

2、再尝试(闯关:

活动二)

教师指定按以下步骤临摹“相关链接”的木刻作品《船》。

(1)、用墨色勾画出画稿。

(2)、用角刀刻出主体的外形。

(3)、刻出主要色块。

(4)、谨慎而肯定处理细节。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安全。

仔细观察:

教师示范拓印一幅优秀学生木刻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

尝试拓印。

                           

学生试刻,说出体会。

“实战训练”

25

四、讨论交流。

合作、交流、提高。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简要说出部分作品优秀和不足之处。

1、交流。

2、展示、点评、补充。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五、教师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课收获。

学生说。

提高整理能力及表达能力。

4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启发、引导。

欣赏得结论:

1、木刻中的黑白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相互转换黑白关系可以形成某种有趣的画面情境。

欣赏《坝上风光》和李维民的木刻小品所得:

(1)、形象夸张、醒目、简洁。

(2)、狮子——以白衬黑:

显示其强大。

兔子狐狸——以黑衬白:

说明其弱小。

(3)、木刻小品:

(试试连线)

以白衬黑早晨或傍晚

以黑衬白白天

黑白互衬夜晚

2、黑白木刻主要通过以少胜多的处理方法,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逼真再现,构图简洁明快,追求单纯、强烈、鲜明的艺术效果。

分析《初春》等作品和学生作业。

观察其中线条疏密、节奏、明暗层次、线条、组织的差异。

学生听、思考、各抒己见。

学会分析、敢于表达。

10

二、合作探究。

适当点拨。

我创意,我做主。

1、老师给题目——《喜洋洋与灰太郎》

2、量才为用,分工协作。

(创意小组、描稿小组、刻制小组、拓印小组、展示小组)

3、逐步进行

(老师巡视适当点拨)

学生分工合作。

提高合作能力。

20

三、展示作品。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师生共评:

1、优秀者——

优点:

不足:

2、一般者——

优点:

不足:

3、其他——

优点:

不足:

学生畅所欲言。

相信自己,找回自信。

13

四、小结。

理论加实践,感慨万千汇成一句话……

2

板书设计

2、黑白世界

基本构成要素:

点、线、面。

黑白画的表现形式:

线条、对比、象征、变形等。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3、《画家笔下的质感》

课题

3、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内容

质感的表现方法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观察——表达——尝试——表现。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

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讲评导入。

交流。

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习作,讲评,及时表扬。

1、什么是质感?

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绘画中质感的表现: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二、对比研究。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

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

如:

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

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细质感的静物:

如:

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特点:

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5

三、深入探究。

品味、提高。

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要点:

1、通过粗细质感静物对比表现质感。

2、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3、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4、通过高光表现质感。

学生思考。

提高观察能力。

15

四、小结。

交流。

强调要点。

3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充分交流。

不同物体的质感表现方法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温故知新。

5

二、尝试练习。

适当指导。

1、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

2、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

 

学生小组练习。

品味线条的魅力。

10

三、能力提高。

及时启发、点拨。

小组合作,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重点表现出质感。

学生小组练画。

学以致用,大胆创造。

25

四、展示作业。

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展示作业,教师适当点评。

个别展示。

展示劳动成果。

5

板书设计

3、画家笔下的质感

质感:

线条、笔触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4、《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课题

4、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内容

花卉纹样的设计与应用

教学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较好的运用图案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体现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能较好的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并选择合适的形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过程与方法

欣赏——表达——练习——创造。

教学重点

1、结合基础图案设计中简化手法的运用,要求学生画出花的骨式、瓣形,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能增强设计意识,在个性表现的学习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1、形的置换。

2、意与形的转换,增大冲击力度,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尺、规、色彩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交流。

引导学生以花为主题展开讨论,说出最喜欢的花及喜欢的理由。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兴趣。

2

二、欣赏图案。

合作交流。

1、欣赏图案,与自然花形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强调点线面的综合表现。

2、学生通过欣赏,总结出图案设计常用的手法。

学生欣赏、评述。

感受图案的魅力、表达感受。

5

三、交流提高。

交流、提高。

1、小组为单位通过看课本、探讨,说出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

2、创新思路:

学生可创造新手法。

 

学生交流。

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10

四、课堂练习。

适当指导。

根据自己绘制的花卉图案进行单独纹样的设计,注意色彩的对比。

练习。

充分练习。

20

五、展评。

点拨。

小组间推出本组的优秀设计作品,并评价。

展示作品。

展示自我。

8

六、课外拓展。

课下到大自然中采集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并做成标本。

热爱生活、点滴做起。

第二课时

一、欣赏、展示作品。

及时点评。

1、欣赏作品,相互交流意见。

2、展示自己的标本。

学生交流。

提高表达能力。

5

二、合作练习。

适当点拨。

设计连续纹样图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任选)。

学生小组练习。

合作能力训练。

15

三、创新拓展。

巡回指导。

小组为单位大胆完成自己的作品。

1、根据草图绘制图形,要简洁,色彩鲜明单纯,瓣形一致。

2、思考并总结骨式的绘制方法。

找心点→第一条骨线→第二条骨线

3、尝试镂印:

描稿→镂刻→漏印

学生合作完成。

合作能力训练。

20

四、展示作品。

学生先自评,小组之间评出较好的作品,然后集体评,把好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同学,并由学生说出创作意图。

展示作业。

展示自我。

5

板书设计

1、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单独纹样:

对称式、均衡式

连续纹样: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5、《千姿百态的水》教案

课题

5、千姿百态的水

教学内容

水的线条表现和立体表现。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培养节水意识,从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知识与技能

学会水的画法和简单立体构成。

过程与方法

欣赏——比较——合作——评述——总结。

教学重点

水的线条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水的立体构成。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手工制作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交流。

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各种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水的魅力。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二、尝试练习。

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练画不同的水,线条要有长有短,灵活表现。

注意动势与形状。

 

1、学生练画。

2、学生互相评述。

发散思维,大胆尝试。

15

三、展示评价。

展示、提高。

教师要适时示范,鼓励,纠正不足。

学生自评、互评。

肯定亮点,改正不足。

5

四、再次练习。

练画、提高。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合作。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5

五、小结。

强调知识点,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工具。

5

第二课时

一、展示范作。

观察。

展示不同水的表现方法。

学生听、思考。

感受水的运动之美。

5

二、技法讲解。

鼓励创新。

1、组合法: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老师采用了那些手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

造型富有扩张力。

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

整体效果强烈,造型概括简练,富有韵律感,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2、折叠法: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设问:

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

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水的气势。

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学生看、听、思考,回答:

切、挖、卷曲、折叠法。

品味纸的变化,感受立体的魅力。

10

三、合作探究。

相互配合。

6人一组合作完成立体的“水”。

抓住其特征,表现要巧妙。

重点强调安全。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团队合作训练。

20

四、展示作品。

每一组选一个同学展示本组的优秀作业。

教师适时点拨。

个别展示。

展示自我。

10

板书设计

1、千姿百态的水

线条立体的“水”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6、《灯饰设计与制作》教案

课题

6、灯饰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

灯饰的造型,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灯饰的制作,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灯饰制作的知识与方法。

2、利用圆筒基本型进行纸制灯饰的设计及制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设计有创意的灯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不同的灯饰作品让学生欣赏。

欣赏。

激发兴趣。

2

二、精讲点拨。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重点知识基本阐释:

A、欣赏32页中现代灯饰作品。

1、块面插接构造与光色变化的结合。

2、金属质感与光线柔和的统一。

3、简洁明快的设计体现出时尚。

B、适当借鉴优秀作品的灵感。

1、借鉴民间美术造型设计的灯饰。

2、从世界优秀造型艺术获得启示设计的灯饰。

学生讨论、评述。

适当借鉴,激发灵感。

10

三、合作探究。

品味、提高。

A、纸制灯饰制作的一般步骤:

1、造型变化。

2、装饰加工。

3、粘贴整理。

4、粘合使用。

B、尝试性练习:

利用圆筒基本形进行纸制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分若干小组进行纸制灯饰的制作与练习;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制作。

“实战训练”

20

四、反馈矫正。

交流、提高。

作品讲评:

A、自评。

B、组评。

C、师评。

交流、展示、点评、补充。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0

五、小结。

强调制作要点。

3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

个别展示。

展示优秀作品,及时肯定、表扬。

学生展示作品。

肯定闪光点。

5

二、激发创意。

欣赏优秀作品,畅谈感想。

造型可多样,球体、柱体、六面体和锥体等。

学生思考、畅谈。

激发灵感。

10

三、合作探究。

充分交流。

1、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学生可创造新手法。

3、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学生分组制作。

团队合作训练。

25

四、讲评作业。

自评与师评相结合。

教师及时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评、听。

取长补短。

5

五、课下作业。

以班为单位举办灯饰展。

提高合作能力。

板书设计

1、灯饰设计与制作

造型创意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7、《书法的结构之美》

课题

7、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学内容

书法的结构

教学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

知识与技能

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

过程与方法

欣赏——评述——临写——展示。

教学重点

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

宣纸,毛笔、墨汁等用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交流、启发。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

(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

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甲骨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

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

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

独立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5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

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

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

太阳——?

月亮——?

水——?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

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发现,不拘一格。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

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

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

C、教师总结。

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

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1、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

感受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15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品味、提高。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学生临写。

“实战训练”

15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合作、交流、提高。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交流、展示。

知识拓展。

5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畅所欲言。

交流、提高。

5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品味。

1、图片出示,

2、学生讨论并说说每个图片,

3、教师小结(图片出示)

学生听、思考。

激发兴趣。

5

二、精讲点拨。

体会其魅力。

1、动势之美:

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

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

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

而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2、结构之美:

结构美汉字是以点线来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