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582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鄱阳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本题2分)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开花后套袋

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2.(本题2分)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的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4B.1/8C.3/8或5/8D.1/5或1/3

3.(本题2分)某昆虫翅的大小有无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大翅,Aa表现为小翅,aa表现为无翅。

翅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翅是花斑色,rr的为无色。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杂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

C.子代的花斑翅昆虫中,R的基因频率为1/3D.子代有翅昆虫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4.(本题2分)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D.人工诱变可以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

5.(本题2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丙酮尿症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青少年型糖尿病可能是受两对及以上等位基因控制

C.可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检测致病基因来监测21三体综合征

D.猫叫综合征患者的5号染色体不完整

6.(本题2分)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7.(本题2分)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B.人体内组织液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

D.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8.(本题2分)8.(本题2分)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本题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共同完成

10.(本题2分)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B.肾小球肾炎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毛细淋巴管受阻

11.(本题2分)根据下图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器官是骨骼肌,则A处氧气浓度高于B处

B.如果器官是肝脏,则饭后A处血糖比B处高

C.如果器官是胰腺,则饥饿时A处血糖浓度比B处低

D.如果器官是肾脏,则A处尿素浓度比B处高

12.(本题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完全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C.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刺激传出神经可以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

13.(本题2分)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

C.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14.(本题2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参与,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体各项生命活动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B.对抗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需要依靠免疫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

D.饮水不足时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有利于维持渗透压的稳定

15.(本题2分)下面三幅图为生命活动调节常考图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图2、图3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B.图1与图3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分别是体液和组织液

C.图3中X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a处有感觉

D.图3比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

16.(本题2分)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饮水不足时此细胞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或血糖平衡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17.(本题2分)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B.人体仅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大熊猫的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在K值上下波动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18.(本题2分)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由此造成的局部影响是()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

C.淋巴减少D.组织细胞内液增加

19.(本题2分)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本题2分)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激素②、③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C.出现尿糖现象就可以判定此人是糖尿病患者

D.若胰岛A细胞受损,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

21.(本题2分)人体和动物正常生存需要合适的温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的

B.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调节器官

C.恒温动物时刻耗散着大量的热量,体重净增长比变温动物少

D.35℃以上的环境里,出汗是哺乳动物和鸟类最佳的散热机制

22.(本题2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胃酸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C.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无机盐、神经递质

D.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但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

23.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低于正常值时,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C.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体温调节和水平衡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

2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④⑤

25.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0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肝脏细胞,合成的血红蛋白通过胞吐运送到⑤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每空1分,本题8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填标号)。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4)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

(5)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①血红蛋白②胃蛋白酶③尿素④ATP合成酶⑤载体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溶酶体酶

(6)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________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________系统。

27.(每空2分,本题10分)下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1)①⑦在反射弧中,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图中的感受器受到血糖含量降低刺激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为________和________。

它们分泌的激素在升高血糖时表现__________作用。

(3)图中表示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每空2分,注明除外,本题18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层生物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_.

29.(每空2分,本题14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联系的一种“语言”。

据图回答:

(1)当人在恐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神经元产生的____________,完成该调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来自_____分泌的_________。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信息分子c通过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可见,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________的特点。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是传粉的过程,不能防止自花传粉,A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开花后已经完成了传粉,B错误;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是为了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

2.【答案】D

【解析】【分析】

设红色与黄色受A、a一对基因控制,两室与一室受B、b一对基因控制.由于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有两种可能:

红色两室AABB与黄色一室aabb或红色一室AAbb与黄色两室aaBB。

杂交后F1都为AaBb,F1自交产生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详解】假设控制番茄果实颜色的基因为A、a,室数的基因为B、b,若P:

AABB×aabb→F1:

AaBb→9A-B-:

3A-bb:

3aaB-:

1aabb,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3/8,能稳定遗传的占1/3;若P:

AAbb×aaBB→F1:

AaBb→9A-B-:

3A-bb:

3aaB-:

1aabb,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5/8,能稳定遗传的占1/5。

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问题,需识记比例“9:

3:

3:

1”,及其变式“9:

3:

4”,“9:

7”,“15:

1”,“12:

3:

1”,“6:

3:

2:

1”等,若题目中出现上述比例,则可逆推亲本为双杂个体。

3.【答案】C

【解析】【分析】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关系明确;考查双杂合亲本“自交”后代相关问题的分析。

【详解】AaRr亲本“自交”,按Aa、Rr分别自交分析,子代都有三种基因型,依据乘法原理,子代共有九种基因型,A正确。

自交子代大小翅分别有花斑色和无色两种颜色,共4种表现型,还有无翅昆虫,所以有5种表现型,B正确。

只考虑翅的颜色,花斑翅有RR、Rr两种基因型,比例1:

2,按每个个体含两个基因,R的基因频率=(2+1×2)÷(2+2×2)=2/3,C错误;

Aa自交子代有翅昆虫中大翅(AA):

小翅(Aa)=1:

2,Aa占2/3,Rr自交后代中Rr占3/4,所以有翅昆虫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2/3×3/4=1/3,D正确。

【点睛】两个关键:

昆虫无翅时也就没有颜色性状;在什么范围求频率:

要求AaRr在有翅昆虫中占的比例,而不是在AaRr亲本“自交”全部后代占的比例。

4.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A正确;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B正确;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C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D错误。

5.【答案】C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可能是受两对及以上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来监测,C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因此猫叫综合征患者的5号染色体不完整,D正确。

6.【答案】A

【解析】【分析】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淋巴,其中细胞外液主要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成分相似,但血浆成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

【详解】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突触间隙液即为组织液,故A正确;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B错误;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①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C错误;血浆渗透压主要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及蛋白质有关,虽然蛋白质含量大,但钠离子和氯离子数量较蛋白质分子数多,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若渗透压概念理解不到位,则本题D项容易出现误判。

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分子数目的多少,而非含量的多少,如血浆中尽管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分子数目较少,但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较低,但分子数目较多,因而血浆渗透压主要由后者决定。

7.【答案】A

【解析】稳态是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关键得力于体内反馈调节的结果,主要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A正确;人体内组织液并非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如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就是血浆,B错误;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同样需要心脏、肺、肾脏等器官以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的参与,C错误;少数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可以不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生活在口腔表面的上皮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中进行氧气和CO2的交换,D错误。

8.【答案】B

【解析】①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①正确;②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②正确;③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③正确;④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④正确;⑤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体液,⑤错误。

故选B。

考点:

体液、内环境的概念

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

【详解】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需要温和的条件,一定的温度是酸碱度,需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人体具有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结果,D错误。

10.【答案】A

【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④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⑤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

B.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会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毛细血管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C正确;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需联系血液循环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在组织细胞处,会发生物质交换,流经肝脏、骨骼肌、肾脏、胰腺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均是减少,而二氧化碳都是增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肾脏作为排泄器官,经过肾脏过滤之后,血液中尿素含量会减少。

【详解】如果器官是骨骼肌,则A处氧气浓度高于B处,故A正确;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B正确;如果器官是胰腺,则饥饿时,胰腺组织细胞消耗葡萄糖,故A处血糖浓度比B处高,C错误;如果器官是肾脏,经过肾脏过滤形成的尿液中,含大量尿素,因此,A处尿素浓度比B处高,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概念模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A.因为血糖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途径,而且体液调节是主要的途径。

而下丘脑是参与神经调节的,所以切除后不会完全丧失调节血糖的功能,A错误;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B错误;

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需要通过神经系统,因此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

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D错误;

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A错误。

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多,产热量多,B错误。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

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会受到影响,但不会都完全丧失,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涉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知识,需要结合免疫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等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常常直接参与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A正确;免疫调节就是为了清除体内外来的病原体和异物、以及体内的衰老、损伤和癌变的细胞等,以达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浓度下降;反之,血糖浓度下降,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浓度在度上升,这体现了两种激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C正确;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再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有利于维持渗透压的稳定,D错误。

点睛:

抗利尿激素不是垂体合成,而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然后由垂体释放。

15.【答案】A

【解析】【分析】图1通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图2是传出神经作用于内分泌腺,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图3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

【详解】图1、图2、图3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A正确;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图3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B错误;图3中X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a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不会有感觉产生,C错误;图3所示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图1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传入神经受损,刺激无法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再根据题意作答。

16.【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细胞膜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突触的结构和信号变化以及下丘脑的作用,解题要点是识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A.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为:

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膜上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A面(外侧)为负电位,B面(内侧)为正电位,B错误

C.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上管和集合管,C错误

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解题易错点是:

1.如何根据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分析判断膜的内外侧:

由于细胞膜的外表,某些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故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的外侧,如本题中的A侧.2.关于下丘脑的功能:

(1)作为感受器:

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

(2)传导:

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

如分泌抗利尿激素。

(4)作为神经中枢: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1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点较为综合,涉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环境稳态、种群数量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物质,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B错误;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C正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