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758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docx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鄱阳二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座位号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8X3=54分)

1.反应2SO2+O2

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浓度增加了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sB.2.5sC.5sD.10s

2.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A(g)+2B(g)

2C(g)ΔH>0;平衡移动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p2,纵坐标指C的质量分数

C.p1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氧化钙溶于水C.甲烷燃烧D.铝粉与盐酸反应

4.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kJ·mol-1

H+(aq)+OH-(aq)===H2O(l)Δ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C.

H2SO4(aq)+

Ba(OH)2(aq)===

BaSO4(s)+H2O(l

)ΔH=-57.3kJ·mol-1

D.3H2(g)+CO2(g)=CH3OH(l)+H2O(l)ΔH=+135.9kJ·mol-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均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同温同压下,H

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7.对于放热反应H2+Cl2

点燃

=

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

到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3mL稀硫酸溶液与足量Zn反应,当气泡稀少时加入5mL浓硫酸,又迅速产生较多气泡,由上述操作及现象得出结论:

硫酸浓度增大,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B.FeCl3+3KSCN

Fe(SCN)3(血红色)+3KCl,向溶液中加入KCl固体可快速看到血红色

C.Ba(OH)2·8H

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9.在一定温度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v(B)=3V(D)

10.对于反应:

2X(g)+Y(g)

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1.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

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kJ,那么Q1与Q2的大小关系是()

A.Q1>Q2B.Q1<Q2C.Q1=Q2D.不能确定

12.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A(g)+3B(g)⇌2C(g)+zD(g)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0.2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25%D.C的体积分数为28.6%

1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14.对于反应2A(g)+B(g)

3C(g)+4D(g),下列数据是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30mol·L-1·min-1B.v(B)=0.3mol·L-1·s-1C.v(C)=48mol·L-1·min-1D.v(D)=1mol·L-1·s-1

15.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液态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kJB.220kJC.550kJD.1108kJ

16.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HSO4(固体)B.Na2SO4溶液C.CuSO4(固体)D.NaCl(固体)

17.已知可逆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H=-1025kJ.mo1-1,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8.用H20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扳上的铜。

已知:

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

H2(g)+1/2O2(g)═H2O(l))△H=-285.84KJ•mol-1

在H2S04溶液中,Cu与H202反应生成Cu2+(aq)和H20(l)的反应热△H等于()

A.-417.91kJ•mol-1B.-319.68kJ•mol-1C.+546.69kJ•mol-1D.-448.46kJ•mol-1

答题卡

一.选择题(18X3=54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填空题(46分,每空2分)

19.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

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

①N2(g)+2O2(g)=N2O4

(1)△H1=-19.5kJ·mol-1

②N2H4

(1)+O2(g)=N2(g)+2H2O(g)△H2=-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

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mol/(L•min)。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右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第5分钟时,升高温度,A、B、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则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a~c的编号回答)。

21.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弯管中A端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2.(14分)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

Fe(固)+CO2(气)△H﹤0。

已知1100℃时,K=0.263。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______,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填写:

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D.不一定移动

(4)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

A.减少FeB.增加FeO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的温度E.减小容器的体积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三、实验题

23.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mL2%H2O2溶液

10mL5%H2O2溶液

10mL5%H2O2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

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二化学答案

1.D【解析】试题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浓度增加了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

4mol/(L•s),则这段时间为4mol/L÷0.4mol/(L•s)=10s,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计算

2.B【解析】试题分析:

A(g)+2B(g)

2C(g)△H>0,为气体体积减小且放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减小,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减小则与图象不符合,故A错误;B、p1<p2

,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则与图象符合,

故B正确;C、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则Y不能为A的转化率,故C错误;D、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p1<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总物质的量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与图象的相关知识。

3.A【解析】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氧化钙溶于水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甲烷燃烧,发光发热,是放热反应

,故C错误;

D.铝粉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4.B【解析】试题分析:

A、燃烧热: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即氢气的燃烧热为571.6/2kJ·mol-1=285.8kJ·mol-1,故错误;B、假设质量为4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571.6kJ,甲醇放出的热量为1452×4/(32×2)kJ=90.75kJ,因此等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故正确;C、中和热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J·mol-1,此反应生成BaSO4,伴随能量变化,故错误;

D、①2H2(g)+O2(g)=2H2O(l),②2CH3OH(l)+3O2(g)=2CO2(g)+4H2O(l),

(①×3-②)/2得出:

3H2(g)+CO2(g)=CH3OH(l)+H2O(l)

△H=(-571.3×3+1452)/2kJ·mol-1=-130.95kJ·mol-1,故错误。

考点:

考查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

5.D【解析】试题分析:

A.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例如木炭燃烧,A错误;B.反应热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有关系,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B错误;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C错误;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6.D【解析】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故错误;B、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达到反应的温度,如蜡烛的燃烧,故错误;C、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故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

7.B【解析】试题分析:

该反应只涉及了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该反应中,发出白色火焰,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考点:

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实质、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

8.D【解析】试题分析:

A.足量Zn反应,3mL稀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少量氢气,然后加浓硫酸,Zn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体现对比性,则不能说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B.FeCl3+3KSCN

Fe(SCN)3(血红色)+3KCl,该反应实质是Fe3++3SCN-

Fe(SCN)3,向溶液中加入KCl

固体,不影响的Fe3+和SCN-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B错误;C.Ba(OH)2·8H

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光能,电能等,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9.C【解析】试题分析:

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体积恒定,反应自开始到平衡,压强都是定值,A不合题意;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B不合题意;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数值上等于其平均摩尔质量=

,A是固体,根据质量守恒,随着反应进行,气体的质量在增加,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时,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也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C正确;D、任意时刻都有v(B)=3V(D),D不合题意。

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0.C【解析】试题分析:

T2、p2和T1、p2,温度高,先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即T1>T2,根据图像,温度越高,Z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对比T2、p1和T2、p1,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快,首先达到平衡,即p1>p2,故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知识。

11.A【解析】试题分析: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收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Q1>Q2,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比较

12.D【解析】试题分析:

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则A转化的物质的量为2mol×50%=1mol,则

2A(g)+3B(g)⇌2C(g)+zD(g)

开始2200

转化11.510.5z

2s后10.510.5z

v(D)=0.25mol•L﹣1•s﹣1,即

=0.25mol•L﹣1•s﹣1,解得z=2,以此来解答.

2A(g)+3B(g)⇌2C(g)+zD(g)

开始2200

转化11.510.5z

2s后10.510.5z

v(D)=0.25mol•L﹣1•s﹣1,即

=0.25mol•L﹣1•s﹣1,解得z=2,

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C)=v(D)=0.25mol•L﹣1•s﹣1,故A错误;

B.由上述计算可知,z=2,故B错误;

C.B的转化率为

×100%=75%,故C错误;

D.C的体积分数为

×100%=28.6%,故D正确;

13.D【解析】试题分析:

对于该反应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表中C、D温度较高,则应大于A、B的反应速率,C、D相比较,D的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考查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中注意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般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14.B【解析】试题分析:

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时间内用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v(A)=0.5mol·L-1·s-1=2v(B),v(B)=0.25mol·L-1·s-1;C.v(C)=0.8mol·L-1·s-1=3v(B),v(B)=0.37mol·L-1·s-1;D..v(D)=1mol·L-1·s-1=4v(B),v(B)=0.25mol·L-1·s-1,故B选项值最大,选B。

考点:

考查了的反应速率的比较相关知识。

15.C【解析】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则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2215kJ•mol﹣1,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kJ=553.75kJ≈550kJ,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燃烧热的概念即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16.B【解析】试题分析:

Fe与盐酸反应的实质为Fe+2H+═Fe2++H2↑,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可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则A、①加入NaHSO4固体,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B、加入硫酸钠溶液,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B正确;C、加入CuSO4(固体),铁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加入NH4Cl固体,氢离子的浓度、氢离子的物质的量都没有变化,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7.D

【解析】试题分析:

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D错误;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

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18.B

【解析】试题分析:

由①Cu(s)+2H+(aq)═Cu2+(aq)+H2(g)H1=64.39KJ•mol-1;

②2H2O2(l)═2H2O(l)+O2(g)H2=-196.46KJ•mol-1;

③H2(g)+1/2O2(g)═H2O(l)H3=-285.84KJ•mol-1;

则反应Cu(s)+H2O2(l)+2H+(aq)=Cu2+(aq)+2H2O(l)可由反应①+②×1/2+③得到,

由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H=H1+H2×1/2+H3=64.39KJ•mol-1+(-196.46KJ•mol-1)×1/2+(-285.84KJ•mol-1)=-319.68KJ.mol-1,即Cu(s)+H2O2(l)+2H+(aq)=Cu2+(aq)+2H2O(l)

△H=-319.68KJ.mol-1,

故选B。

考点:

考查对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应用和实质理解

19.

(1)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mol

(2)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ΔH=-57.3kJ/mol

(3)2N2H4

(1)+N2O4

(1)==3N2(g)+4H2O(g)△H=-1048.9kJ·mol-1

【解析】试题分析:

(1)燃烧热要求可燃物为1mol,甲醇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甲醇燃烧放出32×22.68=725.8kJ的能量,热化学方程式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mol。

(2)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ΔH=-57.3kJ/mol。

(3)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

2N2H4(l)+N2O4(l)=3N2(g)+4H2O(g)△H=-1048.9kJ·mol-1。

考点:

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20.

(1)0.067;

(2)2D

2A+B;(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